净土法门法师:能闻受这部经,这个人就是世尊第一弟子
发布时间:2024-12-23 04:08:58作者:佛缘网
「憍陈如于世尊初转法轮,度五比丘时,首先悟道」,他是第一个开悟,第一个证阿罗汉果。所以《法华文句》里头说,「是释迦法中第一弟子」。「《增一阿含经.弟子品》中,佛称之为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仪」,这是释迦牟尼佛赞叹憍陈如的德能。你看这个人,宽是宽宏大量,能包容;仁是推己及人,他有爱心,能爱一切人物;博识,知识丰富。又能够懂得教化众生,劝化就是教化。还能够将养圣众,将是带领大众,养心、养道、养福、养慧,带领这些大众。而不失威仪,就是他非常守规矩,戒律威仪他都能做到。
「今经首列尊名」,这意思就深了,「正表能闻受此经法者,皆是第一弟子」。这是表法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意思。我们能闻受这部经,能接受这个方法,方法就是「信愿持名,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人就是世尊第一弟子,这个意思不能不懂。做释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做阿弥陀佛的第一弟子,都是用憍陈如来表法。「本经《非是小乘品》」里头有这样一段经文,「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这是引经文来作证,前面所说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佛陀教育第一个目标,是要让学习的学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在一切经中,哪部经能达到这个目标?而且能令一切人都达到这个目标?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贤愚不肖,乃至于五逆十恶造地狱罪业,只要一念回头都能做到,这个人才叫第一弟子。要没有这样的功德就不能称为第一弟子。
现在这是末法时期,家不教子弟了,社会也不教伦理道德,也不讲因果了,这个问题严重。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非常有幸遇到这个法门,我们自己要知道,能遇到这个法门就是如来第一弟子,要把第一弟子的使命掌握住,这个使命就是护持正法。怎么护持?弘法利生,就是教学,不教学怎么能护持?要教,自己先要做好,自己没有做到怎么去教人?所以第一个先度自己。就依照这一部经够了,这部经里面所含的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精华。前面说古来祖师大德举两个例子,「华严奥藏、法华祕髓」,这还有什么话说!
一切经里面,一乘法一共三部,《华严》是第一部,《法华》是第二部,《梵网》是第三部,《梵网》没传到中国来,《华严》、《法华》传来了。《梵网经》是一部大经,传到中国来的只有一品,叫「心地戒品」,出家受菩萨戒,多半是用这品经。我们只要看到这两句话,「华严奥藏,法华祕髓」,就知道这个经的内容真正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里头的第一经。所以多次宣说,这是佛陀无尽的慈悲。「非是小乘品」里面,我们现在要认真的体会经文的意趣。「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这一句我们已经有了。「能生一念喜爱之心」,我们有没有?真正对它生一念喜爱之心,这个人肯定是万缘放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人必定得生净土。「归依瞻礼」,前面一句是讲发心。归是回头,依是依靠,从世间法里头回头,我们这一辈子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依这个经为标准,依教奉行,「如说修行」,那就是真正是有喜爱之心,欢喜。所以归依两个字不容易,如说修行就更难,真做到了,真正是如来第一弟子,决定得生。
这都是当前最难做到的事情,为什么?现在一般人都受过科学的教育,科学提倡广学多闻。广学多闻将我们的心力、体力、时间都分散了,我们要学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全是知识,不是智慧,智慧不是广学多闻得来的,这个一定要知道,智慧是一心不乱得来的,一心能生智慧。今天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把意念集中在一处就产生很大的能量。很大的能量到底是些什么能量?他没说清楚,可是佛说清楚了。佛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果我们制心一处,如来是自性,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透出来了,自性里面的德能,自性里面的相好,统统都流露出来。为什么?没有障碍了,性德流露,真的回归自性了。
我们做好了,给人家留个样子,就能够影响人,照这样去做,人人都能够回归自性。佛教不向外求,外面没有东西,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往内求,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智慧德相,是在自性里头,不是在外头。一切是自性本自具足的,迷了之后,它还是往外透。它透什么?变质了,变成愚痴,智慧变成愚痴、变成怀疑,德相变成贪瞋、变成傲慢,变成这个东西,变态了。不是没有,它起作用。迷的作用跟觉的作用不一样,觉的作用是实报庄严土,迷的作用是六道三途,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觉悟要靠天天薰习,不能天天薰习的时候,很容易就迷了,烦恼习气很重。只有天天学,学了要把它做到,习是做到。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心心念念不离这个,这才行。离开这个,我们又走回六道轮回,又走向三途恶道,那就错了。所以这个人,如说修行的人,他不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这释迦牟尼佛说的。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六集) 2011/11/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