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6年](第十集)

发布时间:2024-11-05 04:07:32作者:佛缘网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6年](第十集)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十集) 1986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01-06-10

【妙行胜果,不可思议。】

『妙行』就是信愿持名,果报『不可思议』。第一是:

【临终除障—往生极乐:临命终时,圣众来迎;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这个地方也都要特别注意到。我们心里面既然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本愿相应,他曾经有这个愿:「十方众生,有称念他的名号,希望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在临命终时他一定来接引,欢迎你到极乐世界」。像这些瑞相,也就是事实,临终佛来接引的事,在过去、在现代许多往生传记里面,我们都曾经看到,不仅是传记,还有我们常常亲近的一些人,他走的时候,吉相也都能够看得出来。下面这是自己要具备的条件,就是『心不颠倒』,神智清清楚楚,如果在这个时候神智错乱,能不能往生就不一定。这一桩事情是真正的福报,在中国世俗里头也讲「五福」,福有五种,最后一种就是死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死,即使不学佛,他决定不会堕三恶道,换句话说,死得好,他来生一定好;糊里糊涂死了,来生问题就很大。你们想想看,饿鬼、地狱、畜生,哪有一个很明白的人愿意去?都是糊里糊涂去的,去了之后,要出来就困难了,迷惑颠倒去的。因此一生「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修一生的福报就希望临命终时清清楚楚。临命终时要是真正清清楚楚,那个时候就像经上讲的,一念十念是决定往生,这一点都不假。临命终时迷惑颠倒,助念都困难,都不一定能往生,所以一定要清楚。往生极乐世界,佛来接引,自己清楚明白跟佛一道去了。底下说:

【我见是利。】

『我』是释迦牟尼佛,佛跟我们说这种殊胜的利益是佛亲自见到的,这种利益就是:

【横超五浊。】

我们这个世间叫五浊恶世。什么叫『浊』?后面会讲到。「五浊」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见浊、烦恼浊,这两条最严重,如果没有这两种,可以说也就没有其余的三种。五浊是形容现前的六道轮回,『横超』,超越了,脱离轮回,永出三界,这才真正得到永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从「有量的无量」会修到「无量的无量」,那是真正的无量寿,真正的永生,这种利益没有法子比拟,无法能比。

【终时无倒。】

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大多数的人在临命终时:

【第六意识已不行。】

『第六意识』不起作用,这个时候怎么样?他没有分别的能力,甚至於家亲眷属都不认识,俗话说「不省人事」,颠倒了。

【第八识习气乱发。】

这个麻烦大了,阿赖耶识里面,无始劫以来一直到今生,这个习气自己没有办法控制得住,往外面跑。

【名乱心位。】

这个叫『乱心位』,这是最危险的。阿赖耶识里面,习气里头有善有恶,哪一种习气多,哪一种习气的力量强大,就先发出来,发出来他就要受报。譬如贪欲的习气很重,贪心很重,贪念发出来就是饿鬼道,这个人死了以后就会到饿鬼道去,瞋恚的习气要是发出来就是地狱道,愚痴的习气发出来就是畜生道,这就是临命终时你要到哪一道去不一定,看你哪一种习气多,哪一种习气力量强大。习气,这就是业,它牵引著你去投胎、去轮回,如果是五戒十善的习气发出来,这是人天两道,到人道、天道,这是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如果临命终时很清醒,心不颠倒,你自己做得了主宰,这些习气你控制得住,它不会乱发,换句话说,你想到哪里去,自己可以做得了主宰,如果一下失了控制,自己做不了主宰,被业力牵引著,『习气乱发』就是业力,被业力牵著你走,所以这非常的可怕。因此,明白这一桩事情,晓得最后那一刹那,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么我们在现在就要训练,训练什么?把恶的习气止住,就是贪瞋痴这些念头,不好的念头,恶念,一定要淡,一定要舍,你能够把恶念看得淡,能够把这个舍掉,将来有决定的好处,不生西方世界也不会到三恶道,这一点很重要。

佛看到这样的利益,念佛人各个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在一生当中出离轮回,所以他老人家劝我们:

【应当发愿。】

这是应该的。

【理事二持,一心不乱。】

无论是理持、事持都一样,不必在这上面计较,不必执著,能够明理当然好,但是这个因缘不容易,几个人有这个机会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不多。现在这个世间讲《弥陀经》的人虽然很多,道场很多,真能把这部经讲得透彻的不多,同时,讲《弥陀经》的时间很短。我们过去在台湾许多的道场讲《弥陀经》讲了几天?七天,七天就圆满。我们这里也是七天,讲大意。人家七天,实际上是七个小时,我们这里一天五个小时,七天是三十五个小时,不少了。我过去听这些法师讲《弥陀经》,还要用台语翻译,一个半钟头实际上只有四十分钟,前面还要唱念,后头还要回向,一个说国语,一个说台语,一个半钟头实际上四十分钟。七天这部经就圆满,你们想一想能讲到什么?我们这里是三十五个小时都不够用,非常紧凑,连法相名词我们都不讲了,可见得这个不容易,因缘很难得。

要是把这部经,古德的注解细说一遍,要是讲《弥陀经要解》,《要解》不要讲得很详细,从头到尾概略的介绍一下,至少要六十个小时,我们过去在此地这个讲堂讲过,讲了九十多次,这是一部《弥陀经要解》。《疏钞》那时间就更长,一部《疏钞》要是讲下来、研究下来,总在六百个小时以上,这样才能把这部经了解一个大概。现在讲《弥陀经要解》的人不多,讲《疏钞》的更少,台湾的佛教在全世界是最发达的,任何一个地方没有台湾学佛风气这样的盛,找不到,学佛风气最盛的地区,几个人在这里研究《弥陀经疏钞》?这是个大问题。佛经虽然多,这部经一生能成就,其他的经论听是满好听,一生未必成就。

《弥陀经疏钞》还有注解,古德法师的注解,古德是莲池大师的学生,而且做过莲池大师的侍者,当然听莲池大师讲《弥陀经》、讲《疏钞》,大概也听了不少遍,他有笔记,这个笔记也流传下来,就是《演义》,我们这个地方印的《弥陀经》是《弥陀经疏钞演义》。《演义》是《疏钞》的注解,《疏钞》是《弥陀经》的注解,注解的注解,都是明朝时候的人作的。我看到《演义》是很早,刚刚出家的时候,我在圆山临济寺出家。临济寺里头有一部日本的《卍字大藏经》,原来是完整的,因为临济寺以后没有人管理,到那个地方去住的人,什么在家人、出家的人,反正没人管,看到那个经典,谁喜欢谁就拿几本去,所以到后来这个经典就非常的残缺不齐。我到临济寺的时候,这部大藏经大概还剩二、三百本,它这一套数量大概将近有一千本的样子,只剩下二、三百本,我就在里面找、翻,就翻到《弥陀经疏钞演义》,所以我就晓得莲池大师的《疏钞》有注解。

但是这一本一共是四卷,少第一卷,只有二、三、四,三卷,没有第一卷,第一卷是玄义,所以没有玄义,从第二卷起有经题,经题、经文是个完整的。以后我到香港讲经的时候遇到木刻的线装本,我带回来翻印,现在我们讲堂里面所用的。但是总是两个本子,对起来看相当麻烦,很不方便,这一次我们费了不少的工夫,有四、五位同学来帮忙把经文、疏钞跟演义会合起来,印成一本,以后就不会那么麻烦,现在正在校对,我们来校对作版,将来这个版做好之后,对於修净土的人是个很大的便利。虽然有这样完整的注疏,还是要研究讨论才能够彻底的明了,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的信心才会坚固,所以这部书非常重要,我们希望在三个月之内能印出来。后面说:

【不为见思乱故。】

这前面讲过。

【感化身佛现前。】

临命终时什么样的佛来接引你?『化身佛』来接引你,现在你面前来接引你。

【生同居方便净土。】

功夫浅的就是凡圣同居土,那是伏烦恼,如果是断烦恼,断见思烦恼、破我执,那就生方便净土(方便有余土)。这是说的事一心,功夫成片。如果念到理一心:

【不为二边乱故。】

前面跟诸位说,超越了相对,超越了相对的世间,则生一真法界。

【感报身佛来迎,生实报寂光二土。】

这个品位就高了。『报身佛』,佛相很大,我们在赞佛偈上常常念的,「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相很大。实在讲这样的佛如果来了,你想想我们能不能看得见?看不见,看不见他来迎接我们,来迎了我们没看到他,好像蚂蚁上大山,蚂蚁能看到山吗?看不见,太大了。佛的眼睛比太平洋都大,你想想怎么能看得见他?那个面孔不要说了,毫毛,眉毛当中他有两根毫毛,那两根毫毛盘旋在一起有多大?有五座须弥山那么大。不要说须弥山,就说喜马拉雅山好了,这是我们世界上最大的山,有五个喜马拉雅山那么大,你怎么会看到?看不到的。可是诸位要晓得,你念到理一心,当你往生的时候,你自己的身相也是那么大,为什么?念到理一心不乱,分破无明,你自己也证得法身、证得报身,你三身都证得,那个时候你自己的身这么大,如果佛的身太小,佛跟你见面,你看不到佛,因此佛也要现这么大身,这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花开见佛悟无生就是证无生法忍,在《华严》里面来说,这是圆教初住以上的境界,是法身大士,自己也是法身菩萨,感佛的报身来迎接你。

【当知持名,简易直捷,至顿至圆。】

简单、容易、『直捷』。『顿』是顿超,不是渐修的,确实是顿超,不但顿超,而且圆满至极,圆极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包在其中,一样都不欠缺,一修一切修,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可以说把菩萨无尽的法门全都修到。

【以念念即佛故。】

前面说过「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万德万能,法法具足,这是圆满的佛果,『念念即佛』。

【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

『欠』是欠缺,没有欠缺的。『余』是遗漏,没有漏掉的。决定一法不漏,决定一法不欠,可见得这是真正的大圆满,所以真正念佛人一定要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你才会死心塌地。纵然我们过去也念了一些经,或者也有别的修学方法,你要真正明白事实真相,你可以统统舍掉,专心念佛,这样才能成就。

有些人学佛也学了很久,早课又念《金刚经》,又念《普门品》,又念《药师经》,他念得很多,唯恐有一尊佛菩萨漏掉了,念了好多,念了十几样,而且早课做得很辛苦,他要做两个多小时,如果自己又上班,常常赶,拚命的赶。以后听说念佛法门,我就劝他念佛,他半信半疑,「念佛是好,但是我念这么多年的《药师经》,现在一下不念了,药师佛会怪我,我对不起他;念了几年的《普门品》,现在不念,怎么对得起观音菩萨?」怕一下不念了,这些佛菩萨都来找麻烦,那不是糟了!那时候李老师还在,他为这个事情跑到台中问李老师,回来之后,我问:「怎么样?老师怎么说?」他说:「老师跟你说的一样」。我说:「你还放不放下?改不改?」他还不敢肯定的说统统放下,这就是情执太重,他不知道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统统都念到,一个也不漏,不知道念阿弥陀佛功德之大。拉里拉杂的念了一大堆,修了多少年,心还是散乱的,就是不集中,搞得太多了。所以明白这个道理,真正想学佛,想一生成就,从前无论念的是些什么经,无论拜哪一尊佛菩萨,今天统统可以放下,专念阿弥陀佛。你果然放下,专念阿弥陀佛,不但那些佛菩萨不怪你,那些佛菩萨都欢喜,都替你高兴,你从今天总算走上一条正路,你决定能成就,所以不要害怕,要专修。

修这个法门的人供佛只供一尊阿弥陀佛,专心,专一,或者就供西方三圣,其余的都可以不要供,供多了分心。经典只念一部,这一部《弥陀经》够念了,够念一辈子。再说《弥陀经》的注解,我在前面跟诸位介绍了四种,这四种要真正研究,我看至少也要十年。《疏钞演义》、《要解》,《要解》有两种讲义,圆瑛法师的《讲义》、宝静法师的《亲闻记》,窥基大师的《通赞疏》,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这四样东西可以说是《弥陀经》历代权威的注解,我们在这四种不同的注解里面去研究,这四种注都注得好。所以经念一种就够,如果就一样东西,有的时候念得很疲乏,想看看别的调剂调剂,这都是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一部决定够了。我们可以读《净土十要》,净土的东西也很多,也不要看杂了,《净土十要》、印光大师的《文钞》,有这些东西来调剂,我想也就够了,其余的应当放下,不要搞得太多太杂,太多太杂於我们决定没有好处。

别人研究那些大经大论,我们遇到了,合掌赞叹就好,我们不要去费那个脑筋,不要去浪费那个时间,有时间多念佛号。你要晓得,佛号你愈念得多,你的莲花愈大,佛号就是培养七宝池中那个莲花的。你读那些花多少时间,花多少脑筋去研究那些大经大论,你的莲花长不大,不但莲花长不大,可能莲花都枯死了,你不知道,这个不得了,所以一定要知道。经上不是明明告诉我们,如果你改学其他的法门,退了心,莲花慢慢就枯了,枯了就没有了,就谢掉了,所以《弥陀经》、阿弥陀佛的圣号,咱们每天决定不中断,在这里下功夫。下面这一段说:

【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

『上上根』是讲他方世界的这些等觉菩萨,四十一位正等正觉里面最高的位子,他也往生。『阃』是门限,他也不能够超过,也要进这个门,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可以说是「上上根」,你看他们都发愿念佛往生。『下下根』,可以说是我们现前,人贵自知之明,不要好高骛远。当你在没学的时候,自己觉得很了不起,觉得哪一个人都不如我,我在年轻的时候就如此,很自负,可是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愈学愈觉得自己不行,到今天才晓得自己确实是「下下根」,比什么人都比不上,连恶人也比不上,他敢作恶,我不敢作恶;他敢下地狱,我不敢下地狱,我比不上他,比上比下都不如,真正是个下下根人。

下下根人只有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决定能成功,修别的法门都靠不住。你去学教,学《华严》、学《法华》、学唯识,我们做不到大开圆解;参禅,不能明心见性,不但明心见性做不到,连禅定都得不到。人家一盘腿可以坐上一个月不出定,我做不到。一个月不出定,三个月不出定,那是禅定,没有见性,那种功夫好的也不过是四禅天而已,差一点的是欲界天,成就也不过如此而已,这种成就又不是我们心甘情愿的。我们喜欢出三界,搞了半天还出不了三界,这不是我们心甘情愿的,我们的目的真的是想出三界。所以这个法门实在是好,很适合自己的程度。常常想到自己是下下根,自己就会老实,老实念佛才能成就。如果以为这样也了不起,那样也不得了,那到后来真的就不得了,麻烦可大了。

这一位同学有个问题,我还没答覆他,那就是出家人常常以为「我戒腊很高」,我从前也是以为著我戒腊很高,我受戒几十年,觉得很了不起,现在才恍然大悟,才真正明白过来,所谓戒腊高就是罪业重,多受一天戒就是多造一天罪业,多破一天戒,不如那个初受戒的。初受戒的,破戒的时间少,他才破戒一年、两年,我破戒破了几十年,他的罪业要堕饿鬼,我一定堕阿鼻地狱,有什么值得骄傲?时时拿戒腊,拿戒腊就糟了。你想想看你所受的戒,哪一条你做到了?一条都做不到,换句话说,破戒、穿戒、犯戒,自己想一想是不是如此?一身的罪业。佛家常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印光大师一生不劝人出家,一生不收一个出家徒弟,一生不传戒,为什么?害人,何必把一个好好的人送到地狱里去,不忍心做这个事情。台中李老师一生不劝人出家,我那个时候发心出家,他还问了我好几次,「你为什么一定要出家?」我提出个理由,我说「我不出家赶不上别的同学,那些同学跟老师已经十年,我不出家,要上下班,我一天在佛法上能用功只能两个小时」,我说「我一出家,我可以不要做事情,一天用八个小时功,两年就追上他们」,我这样出家的。

下面所说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生之土,到那边这些环境往往也是不相同,这个不相同就是自己功夫浅深不一样,所以你感的果报也不相同。

【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叹其难信也。】

『八教五时』是代表整个的佛法。天台家将整个佛法分做化仪四教、化法四教,合起来称为「八教」。「五时」是五个时期,《华严》是佛最初讲的,《华严经》是佛在定中讲的,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谁知道他讲《华严经》?他在打坐,在定中讲的,听众都是有大神通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们凡夫没有办法,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情。以后佛从菩提树起坐,起来之后,到鹿野苑遇到五比丘,僧团才正式建立,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讲阿含。今天讲原始佛教,讲小乘佛教,都是从阿含讲起,阿含好比佛教的小学。阿含一共讲了十二年,然后讲到方等,方等之后讲般若,方等是八年,般若二十二年,法华也是讲八年,一共是五个时期,叫做「五时」,所以「五时」也是代表整个佛法。这是说明念佛一心不乱就总括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全都概括了。

『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多半的经典都是有人启请,都是人家来问,佛来答覆。这部经没有人问,佛自己给我们说出来的,「彻底悲心」。这个法门没有人能问得出来,是难信之法,谁有能力来问?佛看机缘成熟,怎么成熟?说出来有人相信,有人发愿,有人肯修,这就是机缘成熟,虽然他不能问,也要给他说,因为他可以修这个法门,一生决定能成就,所以这个法门真正是难信之法。再看下面这一章:

【我等今日犹不肯死心念佛,苦欲执敲门瓦子,向屋里打亲生爷娘,则於诸祖成恶逆,非善顺也。】

这几句话是蕅益大师用比喻来说的,这是说我们自己迷惑颠倒,难易不分,胜劣不能明了,这么好的法门,这样殊胜的法门,这样容易成就的法门,你不肯死心塌地的去念佛,还要去学教,还要去参禅,还要去念咒,这就好比拿著『敲门瓦子』。什么叫「敲门瓦子」,你们懂不懂?你们现在年轻人不懂,为什么?现在敲门是按电铃,哪来的敲门瓦子?这是从前,大概民国初年以前,没电铃,那时候住的房子跟现在不一样,不是现在一开门就是客厅。在从前,大门开了还有庭院,二门开了还有丹墀,所以到里面去见人的时候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又没有电铃,怎么办?捡一个瓦片、小石头敲门,里面的人听到就出来开门,这个敲门砖,敲门的瓦片就丢掉,从前是这样的,敲门瓦子。门一打开,你那个敲门瓦子不丢,反而到里面打人,打什么人?大概是你爸爸妈妈来替你开门,你就拿这个敲门砖子去砸他,这是大逆不道,用这个来比喻。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教你什么?都是教你念佛,偏不念佛,去搞别的,怎能对得起这些祖师?所以变成了『恶逆』,不是『善顺』。真正「善顺」,你就要老实念佛。所以一个人要是真正归心老实念佛,诸佛菩萨欢喜,祖师知识赞叹,这是真的。因为你要是找到这条门路,你就成功了,你这一生成就了;你走别的门路,八万四千法门,别的门路,你这一生未必能成就,只可以说在佛门里面种个善根而已,很难成就。你走这一条路是决定成就,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怎么不欢喜?所贵的是老实,要真正老实。

【逆恶之人,临终十念一念,下下品生,并是夙因成熟。】

这是过去世的善根成熟,否则哪有那么容易?

【故感遇善友,闻便信愿。】

他在临命终时遇到一个真正懂得念佛的人劝他念佛,这是他的善知识,这是他的感应,他一听立刻就回心转意,真心诚意的念佛求生,真心显露,真诚心,信了、愿了,所以能往生。

【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

这个事情是真有,没错,但是你决定不能存一个侥幸的心,「净土还有这一个门道,不要紧,我现在不念没有关系,多造点罪业也不碍事,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可以往生」,你要存这个侥幸的心就坏了。

【《净土或问》,斥此最详,今人不可不读也。】

《净土或问》这一本书也收在《净土十要》里面。《净土十要》是蕅益大师编的,他一共收了十种,认为修净土的人必须要读的,《或问》也在其中,对这个事情讲得很详细,确实有这个事情。我们自己千万不要存侥幸的心理,以为现在可以不必念,到临命终时还来得及,万一临命终时有障碍,你怎么办?你这一生就错过了,这一生要是错过,损失就太大了。所以自己要多想想,我们这一生失掉人身,有没有资格来生再得人身?这个事情不要问人,也不要去问神,问自己就晓得。这一生在这个世间,我们存心、待人,你从这里去反省就晓得来生能不能得人身。来生要能得人身,我们基本的道德决定是修得很好,在佛法里就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在中国道德里面讲仁、义、礼、智、信,「五常」,「常」就是永远不变的道德标准,这五个字我们有没有做到?这五个字要没做到,来生就不能得人身。

再反省反省,三恶道我们去的机会多不多?饿鬼道是贪,悭贪,想想我们这个条件有没有具足?贪名、贪利、贪财、贪色,样样都贪而无厌,这饿鬼道的条件具足了。地狱道的条件是瞋恚、忌妒、障碍。畜生道是愚痴,邪正、善恶、是非都颠倒,把正法看作邪法,邪法认为是正法,颠倒错乱,这是愚痴,是畜生道。所以我们要认真反省,确实我们在六道里面,大概往三恶道的条件至少有百分之六十,得人天的只有百分之四十,很危险,所以失掉人身再得人身相当不容易,尤其是在这个时代,道德观念最弱的时候,很难再得人身,因此对於念佛求生净土这一桩事情要认真,决定不能侥幸。

【当知此经。】

这是指《阿弥陀经》。

【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

『海印三昧』与『大圆镜智』都是真如本性的别名。就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换句话说,字字都是真言。

【唯念至一心不乱,则能超三界、伏烦恼、破无明也。】

这一段是赞叹这部经典,我们要认识这个经典的价值。

【所持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

【持一声。】

就是念一声。

【则一声不可思议。】

【持十百千万无数声,声声不可思议也。】

持名念佛,这世间只有两种人最容易成就,一种是上智,一种是下愚,这两种人最好成就。下愚是什么?事持,教他老实念佛,他就没有妄念,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他决定不改,这个人决定往生,没有话说。上智之人一听,理就明白,就都通达,也没有怀疑。最麻烦就是当中的半吊子,很麻烦,最难度的,你说他不懂,他又好像懂;你说他懂,真是糊里糊涂,不老实,既不聪明又不老实,这个事情很麻烦。念佛要晓得,为什么说「念一声佛号,一声不可思议」?前面讲了,念一声佛与佛就相应,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里头要具足三学、三慧、三资粮,这样才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念不可思议,念念不可思议,就是个意思。这样念法,上智与下愚都做到,唯有当中这些人做不到,为什么?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这就是不老实,所以虽然念,不相应,虽然念,功夫不得力,不能伏断烦恼,不能消除妄念,这就是功夫不得力。为什么别人念的得力?我念为什么不得力?同样是一句佛号,为什么别人念得相应,我念得不相应?这是自己一定要认真去反省。

印光大师教我们一个方法,那个方法也是妙绝,实在是太妙了,可是看看自己能不能用得上,他用什么方法?他常常想著:「我就要死了」,把死字贴在额头上,我马上就要死了,只有这一句佛号能救命,如果用这种心情念佛,念佛可以得力,可以相应。人要死了,哪样你能带得了?一样都带不了。人要死了,还跟人争什么?也没得好争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这句佛号就得力,你就老实了。聪明的人,他看破了,所以他的心清净,能够一心称念。老实人,他听话,教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他不会改变,那个容易成功。只有当中这一段人,他放不下,放不下就成了大障碍。所以念佛堂常常讲「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单提一句佛号,正念分明」,这个样子才『声声不可思议』。下面是蕅益大师的话:

【伏愿缁素智愚。】

你看这个言辞多么恳切,这是一代祖师苦口婆心。『伏愿』是跪在地下祈求,希望你们这些出家、在家的同修,『缁』是出家人,出家同修,『素』是在家同修,在家居士,蕅益大师这样对待我们。无论你是上智还是下愚,当然当中也都包括在其中,所有出家、在家学佛的同修们:

【於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

不要把它看得太难,太难你就不肯学、不敢学。

【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

也不能看得太容易,看得太容易,掉以轻心,不认真努力,结果会落空。

【勿视为浅。】

不要把它看得太浅,看得太浅,小看它了,没把它看在眼里,这都是现在很多人的毛病,一听说念佛,「老太婆教,这有什么了不起!」掉以轻心,轻慢心来看净土法门,我们在国外常常遇到。大家对於禅、密,觉得了不起,提到净土就非常轻视,这都造罪业。

我在国外弘扬净土,幸亏过去那些大经大论念了不少,他们问我的,我都知道,无论你讲教也好、讲禅也好、讲密也好,我都知道,我都讲过。我没有参过禅,禅宗重要的典籍我讲过很多遍。《六祖坛经》是禅宗根本的经典,我讲过不少遍。永嘉的《禅宗集》、《证道歌》,大珠和尚的《语录》,都曾经讲过很多遍。禅,我很内行,口头禅我比他高明,密宗的常识我也很丰富,他唬不了我,他们那些境界,我清楚明白。所以我出去念佛、讲《弥陀经》,大家还不大敢轻视,但是态度上总是不以为然。幸亏过去《弥陀经疏钞演义》留了这套带子在,三百三十五个,一部《弥陀经》,他们看到这个录音带吓了一跳,不敢说话了。一部《弥陀经》一天讲一个半钟头,要讲一年,他们连作梦都没想到,这才把他镇住,不敢动了,不敢随便讲话,老老实实来听经;没有这些东西压不住,他不服。所以今天弘扬净土比弘扬任何一个法门都难,多少法师到了外国之后,明明自己是念佛的,人家问,不敢讲念佛,因为讲念佛怕人家瞧不起,都说是参禅的,都说是念咒的,人家就恭敬了,太难了。

所以不能把它看得太浅,也不能看得太深,深了就不敢学,不敢承当,这是大师教给我们,要记住。『无上圆顿法门』,容易、简单、直捷,它是「无上圆顿法门」,一点都不错。末后这一段:

【重劝发愿。】

【经云:『我见是利』。】

这是解释前面表解上说的。

【是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

这是如来五眼圆明,他看到念佛的利益,这个利益太大了。

【是利者。】

什么样的利益?

【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

这是圆证三不退。

【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这一种功德利益没有办法想像的,想像不到的。

【又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

这也是个利益。念佛人,因为这句佛号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所以常常念这句名号就是修善根福德,他的善根福德多了,善根福德大了,临命终时,他就不颠倒,为什么?善根深厚,福德太大,临命终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利益不可思议。

【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这是真的。不管你修什么法门,到了临终那一刹那,功夫能不能得力就在那个时候看,这就说明修学其他法门在这个时候所呈现出来的样子,你心里头应该有数。这一、两年来,佛门有不少大德往生,有几位瑞相非常好,预知时至,走的时候很自在,没有痛苦,说走就走。我在洛杉矶讲经的时候,洛杉矶有一位夏居士,夏荆山居士,他就提出一个问题问我。因为台湾这几位大德往生,瑞相都这么好,预知时至,很自在、很安详的走了,他虽然没看到,他听说了,当然这个听说不是假的,是真的,像广钦老和尚、李炳南老居士,真的不是假的,还有洛杉矶前年史清源居士往生也是真的,也没有害病,也预知时至,这就是在一个都市里面,他自己见到的。他就问我,念佛的人走得都这么自在。他这些年学密,跟西藏的大宝法王、仁波切、呼图克图们在一块儿学密,学得很起劲,大宝法王前年过世,也有几个大喇嘛,在西藏都是非常有名的,这些活佛、仁波切过世,他也看到了,非常的痛苦,都是癌症,很痛苦的过世。

所以他就提出一个问题,好像密宗大德还不如念佛这么样安详自在,他问我这是什么缘故?密宗在美国的势力非常大,我们也不能得罪他,他来问我,我无可奈何,我想了想,「大概密宗大德福报享尽了,念佛人一生苦行,没享过福,临命终时就这么一点点福现前」。密宗大德是真正享福,七宝供养,真享受。达赖喇嘛在美国住的旅馆是最高级的旅馆,听说一晚上美金都要好几百块,那是真享受,帝王的享受。大概福报享尽了,所以在临命终时,他就很苦。念佛人一生不享福,临命终时这么一点福报现前,这一点要晓得。从这些现象,明白人一看就了解,前面说过,死得好,来生决定生得好,这是一定的道理。这是说到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是大利益,这是不可思议的利益。

【圆瑛法师,归心净土,自号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净土。】

这是中国近代的一位大德,《楞严》专家。他从二十几岁就发心,就很喜欢《楞严经》,一生就是研究《楞严经》,到晚年成就了一部《楞严经讲义》,现在在台湾很流通,到处都翻印。初学《楞严经》,的确他这个《讲义》非常之好,深入浅出。他自己念佛求生净土,所以他住的地方叫『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这是他自己标榜的。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他也写个《讲义》,注得非常好。

【无论顽修狂慧。】

这一句是指参禅的、学教的、学律的、学密的,是指这些人。

【到生死关头,不能得力,全然无用。】

【即悟门深远。】

这是讲禅宗,真正得禅定,真正有功夫的人。

【操履潜确之人。】

这是指戒律精严之人,这都是很好的修行人,很有成就的修行人。

【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

这个话是真的,只要习气没有断尽就很麻烦。譬如谛闲法师那个参禅的徒弟,人家真的有定功,十几年禅堂确实有成就,从一个参禅的清众,地位一直升到首座和尚,不是一个普通人,到最后一念傲慢心生起来,被他太太拉去当土地公,你说有什么法子?这就是『习气未除,随强偏坠』。被他太太找去当土地公,他太太要当土地婆,非得把他找去当土地公不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容易,真正不容易。

【永明所谓。】

就是永明延寿禅师讲的。

【十人九蹉路。】

这个『十人』都是讲修行人。咱们发心学佛,皈依三宝了,十个人就有九个走错路,跟诸位说,是真的走错路了,是佛道没错,就是自己的习气没有除尽,不能成就,错在这个地方。「十人」也可以讲十个宗派,十个宗派里头只有净土这个宗派是稳稳当当决定成就,其余的九个宗派修行纵然有成就,习气要是没有除尽,恐怕还是有危险,还是有麻烦,所以说靠不住,只有这一个人才是真正靠得住。

【阴境忽现前。】

『阴境』就是临命终的时候,这个境界现前。

【瞥尔随他去。】

随著境界转,又去轮回,又堕落了。

【此诚可寒心也。】

想到这个事情不能不寒心。

【修行唯有念佛最为稳当,自有信愿持名净业之力。】

这是讲自己,自己培养成自己这一份的德能,就是『信愿持名』,这是『净业』,我们修的是这个。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自己具备的条件就是「信愿持名」。

【又仗弥陀慈悲愿力。】

这是他力。阿弥陀佛有愿力,在临命终时必定来接引你,决定不会落空。

【所用之功,决定不虚。】

你用的功是踏实的,决定不会落空。

【佛及圣众,现前慰导。】

『慰』是安慰,来引导你。

【故得无颠倒,自在往生也。】

这是其他宗派、其他法门里面所没有的,再说学别的宗派、别的法门,魔障非常之多。你看《楞严经》末后很长的经文讲五十种阴魔,这些魔境现前,我们没有能力,不认识,会把他当作佛境界就跟他去了,这一跟他去就上当了。《楞严经》十卷,讲魔的境界就用了一卷半的文字,说得非常详细。

念佛法门不容易著魔,因为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

这个法门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用这一念打掉一切妄念,打掉一切见解,打掉一切成见,叫你心里头没有一个杂念,没有一个妄想,这是法门的深妙。

【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

这是举出过去成就的大德,念佛往生的,哪些人?马鸣菩萨、龙树菩萨。『龙树』是大乘八宗的祖师,大乘佛法八个宗都是从「龙树」这里流出来的,龙树是大乘八宗共同的祖师,『马鸣』是龙树的老师,这些人都是念佛往生的。『智者』是中国人,法华宗的祖师,天台祖师智者大师。『永明』是永明延寿禅师,古佛再来,传记记载说他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他先是参禅,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回过头来专门念佛,成为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净土宗的六祖是永明延寿,禅宗的六祖是惠能。这些人才能彻底担当得了,彻底承当念佛法门,他们不怀疑、不犹豫,一心称念,求生净土。

【其余世智辩聪。】

他们这一类的人以外,那些世间聪明智慧的人。

【通儒禅客。】

『通儒』是真正通达事理的大儒,『禅客』,禅宗的大德们。

【尽思量度。】

要是来研究讨论净土法门,他们统统集合在一起开会研究讨论、思维想像,怎么样?

【愈推愈远。】

没有法子了解,这个法门太深太妙了,法门深妙不是他们的智慧能够理解的,必须要大智慧的人,像马鸣、龙树这样一流的人物才能够真正理解。

【又不若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这一些通儒禅客、世智辩聪的人,比上不如,比不上马鸣、龙树,也比不上智者、永明;比下也不如,「下」是什么?那些老太婆们,她们能老实念佛,虽然什么都不懂,能老实念佛。她不打妄想,也不怀疑,也不犹豫,一句弥陀念到底,她也能往生。而且下愚之人念到心清净,智慧就开了,那个智慧是真智慧,决定不是假智慧,智慧开了,决定超过这些世智辩聪,通儒禅客不如他,他能『潜通佛智』,他念到心地清净,念到一心不乱,恍然大悟,这是说念佛的好处。

【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这是释迦牟尼佛见到这样的利益、功德,所以一再劝勉我们。

【分明以佛眼佛音。】

『佛眼』清净,『佛音』,佛的言语来告诉我们。

【印定此事。】

把这桩事情给我们做证明,释迦牟尼佛亲自来给我们做证明。

【岂敢违抗,不善顺入也哉。】

我们怎么能够违背释迦牟尼佛的意思?不能老实念佛是对不起释迦牟尼佛,更对不起自己。无量劫以来,这个法门碰不到,遇不到,所以没有办法出离生死轮回,搞到现在这个样子,你要晓得这个机会不容易遇到。你们这次参加这个讲座有福,真正有福,绝对不是偶然。你们参加这一次讲座,如果你们自己将来年岁大了,老了,一生反省一下,这一生当中最有意义、最有利益、最有收获的就是这七天。百千万劫难遭遇,你们今天遭遇到了,不简单,所以一定要珍惜、要相信、要发愿,认真的念佛求生净土,不辜负释迦牟尼佛,不辜负自己这种殊胜的遭遇。遇不到没有法子,没有因缘,经上讲少因缘,你没有遇到。你今天遇到,因缘具足,问题就是你自己的善根福德,你能信能愿是你多善根,你肯念佛是你多福德,岂不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统统具足,那你就笃定往生,你这一生就成佛,很不容易。

问:闻师父言,今日往生西方净土者,在家居士比出家人多,堕入阿鼻地狱者,出家人反多,如此一来,谁还敢出家?

答:这是真的,可是有些胆大的还是敢出家,他不怕,他敢出家。

问:师父是否亦不鼓励众生出家,而出家与在家在修行上,或对於佛法的弘扬及护持上,是否有所别?愿闻其详。

答:确实,我不鼓励人出家,为什么?假如他出家修不好,堕地狱,他以后要怪我,他要找我的麻烦,我劝他出家的,所以我不劝人出家,确实是如此,为什么?现在出家人的环境不如从前,从前出家好,他有一个正规的修行环境,现在没有了。现在的寺庙可以说都是私人的,不是十方道场,从前凡是寺院庵堂都是十方的,只要你出了家,受了戒,哪个地方都可以住,大家的心都是平等的,都没有分别。今天你出家了,想到别的寺庙去挂单,人家不答应,不允许的,甚至於连一餐饭都不招待,所以出家比在家苦,出家的环境比在家复杂。你说你在家修行有障碍,你的障碍也不过是家庭,妻子儿女、兄弟姊妹、亲戚朋友,有多少人?一百个人不得了,你一个人应付一百人。你一出家,大的寺庙信徒就几千几万,够你应付的。不像从前,从前出家人不应付任何信徒,信徒到寺庙来烧香,出家人是眼观鼻、鼻观心,见到跟没见到一样,招呼都不打一个,接待人有知客师接待,不是知客师,你问他,他理都不理,话都不肯跟你讲,他心清净,今天要是出家这样的话,没有信徒就没有供养,生活就成问题,所以现在的情形跟从前不一样。

从前寺庙里头都有产业,都有田地,都有山林,可以租给农夫去耕种,农夫交一点税租给寺庙,寺庙拿这些收入来养出家人的生活,他生活非常安定,不求助於信徒,所以他对於信徒可以不理会。现在不行,现在生活要靠信徒,没有信徒,生活就成问题,换句话说,要拿出绝大部分的精神来应付信徒,反而不如在家。既然要发心出家了,可以,我在香港讲经就有几位年轻人发心想要跟我出家,我就提出两个条件,我说你要具足这两个条件,可以出家,第一个不怕死,明天没饭吃会饿死不在乎,这个可以出家,第二个不怕苦,真能做到这两个条件,行,能出家。又怕死,又怕苦,算了,还是在家学好了,确实如此。

问:何谓「无缘大慈」?

答:「缘」就是条件,「无缘」就是无条件的,对别人的慈悲是没有条件的,这叫「无缘」。父母对子女非常慈悲,他是有条件的,为什么?他是我的儿女,这个有条件,有条件的是爱缘慈悲。佛菩萨对於一切众生是无条件的,真正的慈悲。

问:「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其意为何?

答:这个前面还有两句,你要写完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我这个底下加几个字,你就明了了,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宗旨,「是诸佛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以这个纲领来教化众生。

问:女众是否可以讲经说法?为何较少见女众法师弘法?

答:弘法利生男女平等,出家、在家平等,都可以。女众比较少说法大概是对经教不肯研究,那就没有法子,如果多下一点苦功,一样讲经说法。但是在家同修说法有一点须要注意到,一定要受菩萨戒,否则会受别人的讥斥,说「白衣说法」,白衣说法是佛法衰微相。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就不是白衣,受菩萨戒就搭衣了,所以他不是白衣,这一点诸位要记住。白衣不能称居士,不能称居士为白衣,受三皈五戒的还是白衣,受了菩萨戒就不是白衣,他就有资格代佛弘法,所以在家同修要发心弘法讲经一定要受菩萨戒。

问:师父谈《西方确指》中的拜佛,可以一百拜或四十八拜或二十四拜,如此是否指拜佛要有一定的次数?又念佛号一千遍,若念佛得数其次数,岂不容易分心?是否有其他的诀窍?

答:拜佛、念佛,心里面都是忆佛、想佛,不会分心的。念佛念一千声用念珠计数,念珠计数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念一声佛号拨一个珠子也可以,一千声佛号,像这个一百零八颗珠子就是十串。通常念佛的念珠后面拴著小珠子,小珠子是计数的,念一串拨一个,那是计数。还有一种念法,念三声佛号拨一个珠子,或者念五声佛号拨一个珠子,这样更容易摄心。这些方法都是随个人自己选择,你觉得哪一种方便容易,你就选择哪一种。

问:僧伽,和合众也,非专指在家人,三皈依中,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所指之僧,莫非亦可以皈依在家居士?

答:不是的。三皈依中,你要记住是皈依自性三宝,这个到我们讲座圆满那一天,有同学要受三皈依,我们会详细跟诸位介绍。在家不能代表三宝,在家菩萨都不行,为什么?住持三宝是比丘的事情,菩萨不住持三宝,所以住持三宝一定是比丘,比丘、比丘尼都可以。

问:弟子出家初学,请师父慈悲,多开示如何做个如法的出家众?

答:我们这个讲座自始至终都是讲如法出家、如法修行,你好好的听、好好的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