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真正的布施?
发布时间:2024-04-18 04:06:24作者:佛缘网《地藏菩萨本愿经》节选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以下摘自宣化上人讲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财施:财施不容易做得到。俗话说:『舍财如割肉』。更何况要舍国城妻子、头目脑髓。具备这种精神,才是真行菩萨道。
法施:把佛法布施给一切众生,和众生结法缘。所谓『财施如割肉,法施如丢命』。法施能救人的慧命,但是布施出来,自己就费气力,气力就是生命。讲经要用气力,说法要用气力,把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都送到听法人的脑海里,等于把生命布施一样。
无畏施:就是当众生遇到飞灾横祸,水火盗贼,吓得魂飞魄散的时候,就要安慰这个人……
我们做什么事情,就有什么事情的执着。布施人一杯水,或布施一碗饭,便认为自己做了好事,有益于众生——这就是执着相。所以要有三轮体空的思想:1、布施者空,这样可以去我执,就是我空。2、所施物者空,这样可以去悭贪,就是法空。3、受施者空,不分亲疏恩怨,平等布施,就是人空。有这三空才是真布施。否则,若是为名为利,这就变成了有企图的布施,是假布施,不是真布施。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节选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不饮酒不食肉者得几所福。
佛告迦叶。假使有人象马牛羊琉璃珍宝璎珞国城妻子持用布施。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复置是事。假使有人百千两金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复置是事。假使有能铸金为人数百持用布施。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作幡华宝盖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大浮图宝塔檐檐相次如稻麻竹[竺-二+韋]上至梵天。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善男子。不食肉者现世菩萨则非凡夫。
佛说五大施经 宋西天三藏沙门施护等 译
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
佛告诸苾刍言:「有五种大施,今为汝说。何等为五?所谓一、不杀生,是为大施;二、不偷盗;三、不邪染;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是为大施。以何义故,持不杀行而名大施?谓不杀故,能与无量有情施其无畏;以无畏故,无怨、无憎、无害;由彼无量有情得无畏,已无怨憎害,已乃于天上、人间得安隐乐,是故不杀名为大施。不偷盗、不邪染、不妄语、不饮酒,亦复如是。」
佛说五大施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节选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柱。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以下摘自《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一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布施不得名为檀波罗蜜。云何布施而得名之檀波罗蜜。乃至般若云何不得名为般若波罗蜜。云何得名为般若波罗蜜。云何名涅槃。云何名大涅槃。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方等大般涅槃。不闻布施不见布施。不闻檀波罗蜜不见檀波罗蜜。乃至不闻般若不见般若。不闻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不闻涅槃不见涅槃。不闻大涅槃不见大涅槃。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知见法界解了实相空无所有。无有和合觉知之相。得无漏相无所作相如幻化相。热时炎相乾闼婆城虚空之相。菩萨尔时得如是相。无贪恚痴不闻不见。是名菩萨摩诃萨真实之相安住实相。菩萨摩诃萨自知此是檀此是檀波罗蜜。乃至此是般若此是般若波罗蜜。此是涅槃此是大涅槃。
善男子。云何是施非波罗蜜。见有乞者然后乃与。是名为施非波罗蜜。若无乞者开心自施是则名为檀波罗蜜。若时时施是名为施非波罗蜜。若修常施是则名为檀波罗蜜。若施他已还生悔心是名为施非波罗蜜。施已不悔是则名为檀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于财物中生四怖心。王贼水火。欢喜施与是则名为檀波罗蜜。若望报施是名为施非波罗蜜。施不望报是则名为檀波罗蜜。若为恐怖名闻利养家法相续天上五欲。为憍慢故为胜他故为知识故为来报故。如市易法。善男子。如人种树。为得荫凉为得花果及以材木。若人修行如是等施是名为施非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槃者。不见施者受者财物。不见时节不见福田及非福田。不见因不见缘不见果报。不见作者不见受者。不见多不见少。不见净不见不净。不轻受者。己身财物。不见见者不见不见者不计己他。唯为方等大般涅槃常住法故修行布施。为利一切诸众生故而行布施。为断一切众生烦恼故行于施。为诸众生不见受者施者财物故故行于施。
善男子。譬如有人堕大海水抱持死尸则得度脱。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布施时。亦复如是如彼死尸。善男子。譬如有人闭在深狱门户坚牢。唯有厕孔便从中出到无碍处。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布施时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贵人恐怖急厄更无恃怙依旃陀罗。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于布施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病人为除病苦得安乐故服食不净。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于布施亦复如是。善男子。如婆罗门值榖勇贵为寿命故食啖狗肉。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于布施亦复如是。善男子。大涅槃中如是之事。从无量劫来不闻而闻。尸罗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般若波罗蜜。如佛杂花经中广说
以下摘自《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不得见贫穷众生无缘生慈。若不生慈则不能起惠施之心。以施因缘令诸众生得安隐乐。所谓食饭车乘衣服花香床卧舍宅灯明。如是施时心无系缚不生贪着。必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心尔时无所依止。妄想永断不为怖畏名称利养。不求人天所受快乐。不生憍慢不望返报不为诳他。故行布施不求富贵。凡行施时不见受者持戒破戒是田非田。此是知识此非知识。施时不见是器非器。不择日时是处非处。亦复不计饥馑丰乐。不见因果此是众生此非众生是福非福。虽复不见施者受者及以财物。乃至不见断及果报。而常行施无有断绝。
以下摘自《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
云何菩萨不观福田及非福田。云何福田。外道持戒上至诸佛是名福田。若有念言。如是等辈是真福田。当知是心则为狭劣。菩萨摩诃萨悉观一切无量众生无非福田。何以故。以善修习异念处故有异念处。善修习者观诸众生无有持戒及以毁戒。常观诸佛世尊所说。施虽四种俱得清净报。何等为四。一者施主清净受者不净。二者施主不净受者清净。三者俱净。四者施受二俱不净
云何施净受者不净。施主具有戒闻智慧。知有慧施及以果报。受者破戒专著邪见无施果报。是名施净受者不净
云何名为受者清净施主不净。施主破戒专著邪见言无慧施及以果报。受者持戒多闻智慧知有惠施及施果报。是名施主不净受者清净
云何名为施受俱净。施者受者俱有持戒多闻智慧。知有惠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受二俱清净
云何名为二俱不净。施者受者破戒邪见言无有施及施果报。
若如是者云何复言得净果报。以无施无报故名为净。善男子。若有不见施及施报。当知是人不名破戒。专著邪见若依声闻。言不见施及施果报。是则名为破戒邪见。若依如是大涅槃经不见惠施及施果报。是则名为持戒正见。菩萨摩诃萨有异念处以修习故。不见众生持戒破戒施者受者及施果报。是故得名持戒正见。以是义故。
菩萨摩诃萨不观福田及非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