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4-05-09 04:08:10作者:佛缘网
古人云:「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若教子」,可见把孩子教好是家中的头等大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犯错是在所难免的,长大后自然会改正。有的家长对孩子护短、对孩子的偏爱,结果只会越护越短;也有的家长会忍不住用打骂这种粗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打骂过后,往往又会后悔,觉得不应该这样对待孩子。这两种处理方式,都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其实教育孩子是门大学问,要用智慧解决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
有一所学校,午饭后会给学生準备水果,这一天準备的是西瓜。吃饭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盯着最大块的西瓜看,狼吞虎嚥地吃完饭,立即飞奔过去拿起大块的西瓜就开吃。老师在旁边看到这一幕,很沉得住气,并没有加以指责。
第二天上课,老师就问:「各位同学,昨天最大块的西瓜甜不甜呀?假如今天我们都要抢那块最大的西瓜,请问会产生什么效果?」吃大块西瓜的同学都惭愧的低下了头。老师接着说: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嚥,这样会把胃弄坏的,这是「身有伤,贻亲忧」。当我们在拿最大那块西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他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
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听完故事后,孩子们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学会谦让;如果我们总是想要大的,其他同学也会觉得你很贪心,不愿意跟你做朋友,塬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自己的声誉。接着老师又分析说:「同学们抢到了一块大西瓜,能快乐多久?」吃下去的时候很快乐,可是时间久了可能就会养成贪心的习惯,假如下一次最大块的被别人抢去了,那你会不会很生气?在平时凡事总想要最大、最好的,以后得不到的东西可能就会想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
老师如此一分析,结果第二天吃水果时就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同学们都是挑那个比较小的来吃。假如老师那天当场嗬斥,效果肯定不太好,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些善巧的方法把道理分析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就会有所领会。
假如孩子一犯错,我们马上就发脾气,这样就把教育的机会给断送了,正所谓「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所以心平气和才能契机契理,要很理智的观机,因势利导,让他从中汲取教训,这样就会经一事长一智。
《礼记·学记》裡面讲:「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这句话提出了教育的两大主轴。我们在帮助孩子改正坏习惯的同时,还要长养孩子的善心,这个善心就是孝心。所谓:「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孝为先导,百善皆随之。
当一个孩子有孝心,他就会处处为父母着想,进而也会为别人着想。孝是一个人仁慈之心的开始,从爱敬父母开始,从而扩展到对一切人的爱敬。《孝经》讲:「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他也会敬一切人的长辈;「教以臣」,你教他为人部属的态度,他就会「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孟夫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从亲爱父母、亲爱家人,延伸到对一切人能设身处地;他对人能有仁慈之心,进一步对天地万物都会珍惜,这是一个人德行的次第。
假如一个孩子的孝心没有养成,他人生中的情义、恩义的态度就很难形成。恩德莫大于父母之恩,假如对父母之恩都无法感念,又如何去感激其他人?正确的没学到,一定是学到错误的。一个人情义、恩义的态度没有形成,则利跟害的态度就会形成,对他有利的,他会很积极;对他没有利益的,他就可以翻脸不认人。
所以作为父母,在生活中就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知晓做人的本分,孩子才不会游手好闲,最后误入歧途。要真正修正孩子的错误行为,首先要从父母自身开始修正,这样上行下效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