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9 祖师代代相传的是见性的思想
发布时间:2024-04-10 04:09:32作者:佛缘网《祖师代代相传的是见性的思想》
五祖重复地和六祖说,达摩祖师南北朝时初来中国,人们不信佛法,所以用衣钵作为信物,衣是释迦牟尼佛亲传的,以衣为证,所以要代代相承,相承的法是什么呢?就是以心传心的思想,让人们自悟自解。
从上古以来,佛与佛传的是什么呢?本体,就是我们的觉性,一代宗师和一代宗师,密付的是什么呢?密就是指心!也是加重这个意思。也就是一再的嘱托、叮咛,传这个本心。
为什么五祖大师重复达摩祖师来中国的过程呢?因为佛法在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就没有普及,佛陀说了四十九年法,谈经三百余回,说了这么多,众生接受的是什么?还是自己的思想。释迦牟尼佛一再地引导人们,引导到觉性当中,可是人们总喜欢自己的执着,自己追求一个相,自己成就一个菩提,正好与觉性的本体相违。
达摩祖师来中国时,很少人信自觉自悟的道理。你讲觉性,他信的佛是外面的,认为佛加持我们就好了,我们就去净土了,我们就成佛了......可是佛不在外面,在本体呢,是指觉性。这样人们不好接受,所以需要拿出佛和祖师的衣钵作证,一代一代相承。
经上说:刚强难化众生。刚强是什么?就是众生信自己的执着,不信真理。相本来是幻化的东西,相是空的,空就是指生生灭灭。
就像刚刚我们在路上的过程,你现在回忆起来,它已经过去了,没有了;我们现在坐在这个讲堂听讲,等2小时以后,我们去了斋堂,这个过程相也没有了。众生就是执着这个生灭的过程,喜欢在幻境当中,幻觉当中追求。
佛告诉我们有个不变的觉性,你刚刚路上的过程虽然过去了,可是你的知觉还能回忆起来,谁回忆?是知觉在回忆,只有觉知不生不灭!众生偏偏不信觉性,他要追逐生灭的相。
为什么出来那么多修法呢?又是手印又是咒语,手印咒语都是传承了印度婆罗门教的习惯,释迦牟尼佛没有传这个修法,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就把印度教的习俗带来了。
当时《心经》里面没有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菩提萨婆诃”,在唐朝时候加进去了。《法华经》以前也没有咒语。佛法是专门破人们的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众生喜欢迷执我相,所以不信无相的道理。
外道还要安个佛教的名词,一说他的法就是佛教的,实际上正好和佛教的思想相违。
佛教在哪?就是衣钵传承的思想。
所以五祖大师又和六祖重复了一遍,就是:“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作为信体。”
那是释迦牟尼佛传到迦叶尊者,一代一代传到二十八代,达摩祖师把佛法带到中国。东汉永平十年,摩腾竺法兰把经书带到中国了,在洛阳白马寺开始译经。第一部是《四十二章经》,那时经书来了,可是佛法的【思想】没来。在东汉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以中国的思想研究佛经了。
直到达摩祖师,才把真正的佛教思想带来。经书不能代表思想,只有领会了佛经的正确意思,才是佛教的思想。
释迦牟尼佛讲法是让人们明白这个觉悟的道理,少数人得到觉悟的法了,多数人还是用他们自己的思想在佛教当中修行。
思想是向外的,你说念的经还不是外道的经吗?只不过安个佛教的名词而已,所以五祖一再重复,佛佛一代一代相传的是心不是相,师师密付的也是本心,传的这个本心和思想就是“见性才能成佛”的道理。
大德的论义说了:正法的传授,原无所谓秘密,密付的亦只是人人所固有的本心,单传的亦只是人人所自具的自性。若问如何是“以心传心”?五祖说得很明白,“皆令自悟自解”!唯其能够自悟自解,才能够心心相印。要悟什么?要解什么?不要忘了本心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