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妙祥法师:法从恭敬上得

发布时间:2024-08-14 04:10:04作者:佛缘网
妙祥法师:法从恭敬上得

法从恭敬上得,以虔诚的恭敬心布施、供养三宝才能获得法益

“向须陀洹乃至后身菩萨,乃至成佛,是名胜田,施如是田故得胜果。”因为有个趋向,你给证果的人——你的心已经向着证果的人,已经起了一分恭敬心,已经有所得,所谓的布施已经打开求法之门了,打开这条道了,已经在求法了。说“我没求,我只给他点东西”,实际上你已经在求法了,布施也是求法的过程。

所以密宗特别注重布施,南传佛教也特别注重布施。你看居士,一听说出家人从这儿乞食经过,赶紧拿碗饭准备供养。做好饭,先搁那儿搁着,来个出家人就用手抓一下子。不像咱们是拿碗盛饭,一下倒一碗。因为他布施的人特别多,用手抓一下子往每个人钵里放。来个出家人给一份,来个出家人给一下,所以获得了福报。更主要的是什么呢?因此而获得法益。

为什么有的人获法非常多,而且理解非常深?因为他前生进行布施,或今生进行布施,所以获法就多。一个是有恭敬心,他获法就殊胜;二是进行布施,他就能获法。也有的人不布施却想浑水摸鱼,他能不能得法?他不能得法。

几年前,咱们打药师七。咱打药师七给谁打呢?给这些常年护持的老居士,他们护持到一年了,非常辛苦,师父就领着大家打个药师七。因为打药师七僧人要付出很大的辛苦,来进行法的布施,使他们获得法的利益。

有些居士不是那样,一听说哪儿打七了,马上就到了。最后护持的居士为了调教他们,这些老居士就不能打七,就得做一些护持的事情,比如说给他们安排住宿、做饭,甚至领着他们做点什么,自己就不能坐那儿完完全全地放下去修行。这种外来居士呢,他们也常说:“我们为了法……”——我说的是外来居士,他说:“为了法我们才来的。”说得冠冕堂皇。

后来我就定了一条原则,我说不是护持大悲寺的居士,一律不允许参加这个药师七。他们有的很有意见,后来我给他讲了个道理,我说我们打七是因为他护持寺院了,我们给他打,如果不护持寺院,不允许参加。那居士说:“我到哪儿去都允许我参加。”你看他还有理。他是不是不讲理?三宝辛辛苦苦付出的环境、僧人,付出这么多,他来就把这果拿走了。我说你这不有点不讲理了吗,是吧?

自从定了这个原则以后,每年的护持居士略有增加,我也看到原先爱打七的人隔三岔五也来一来,也来了几回。这几年不打七,我看又不来了。这是他们不知道,布施才能真正获得法益。这表面现象是有僧人来领着打七,实际上就不打七,他也会获得法益。因为当他护持三宝,他付出的时候,这个法从哪儿得?时时刻刻,处处都会讲法,不一定僧人跟他讲法。在三宝地,甚至一个土块儿,一个木头都会给他讲法的。

有的人问我:“师父,那天我干活,不小心,木头一下子把我脑袋打破了。你说师父,我到三宝干活怎么……”意思“我怎么这么倒霉啊?”我说:“打你一下,当时你开没开悟?”他说没开悟。我说还打得轻,打开悟就好了。就是说什么意思?就是说当你真心布施的时候,处处的因缘都为你成就而着想,所以非常殊胜。为什么没开悟?没有证悟呢?那说明我们的清净心还不到位,只要到位,水到渠成。

布施对我们修行佛法是很重要很重要的,获得的法益也很重要。没有布施不可能获得法益。法从恭敬上得,不是说你光顶礼就得了,还要有种种的护持行为和布施的行为才能得,这个是很殊胜的。

我在刚信佛的时候有这样一件事。曾经看到一个师父,在路上走,低个头,不抬头,穿着僧人的僧袍(指短褂),他没穿那个大褂,就穿个僧袍。他这一走,给人看着非常地潇洒,有一种清净自在。

当时给我恭敬的,这心里不知道怎么好了,就赶紧迎过去了:“师父,你好……”那时候刚信佛没几天,也不知道说什么好,然后光瞅他的相貌好,左瞅右瞅的。这个师父就跟我讲,说:“我这要回家……”他母亲有病,离住的寺院不远,白天去看一看。我恭敬地瞅着他走远了。走远我才想起来,我瞅他的目的是干吗?寻思兜里有钱哪,要布施他点钱,到那时候不知道怎么这个钱就拿不出来了,就没给。但是这恭敬心确实到位,眼睛瞅着一点都不愿意离开,就看着这师父处处清净。

所以以后,能出家也好,还是能持金钱戒,我想和这一段也是有因缘的。所以说恭敬心能获得法益。那时候确实有供养金钱的心,当时都给忘了。但是亏了没供养,供养了现在还得忏悔,不如法嘛,是吧?

第三个,“若有施主信心淳浓,施戒闻慧,则得胜果。”施主信心“淳”,我们知道就是没有杂念,特别纯,“浓”那就是纯中又加浓。你想一想,这就更不得了了。

施戒闻慧,比如说愿意学习戒律,愿意听法,则得胜果。

刚才讲了这一段啊,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净行行布施”,这一句话,是刚才讲的这一段的主要意思。这一段还有几种意思,还没有讲完,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弟子顶礼上妙下祥法师

随喜诸位师兄闻法

恭录于大悲寺上妙下祥法师讲述的《吉祥经讲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