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临终关怀
发布时间:2024-10-29 04:09:49作者:佛缘网第一卷
《临终关怀》。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 请放掌!那么我们今天有两堂课,来跟大家讨论有关临终关怀的理论,还有它的操作的方法。
佛法对生命的观察,主要是根据因缘的理论。那么这个因缘观,当然在大乘佛法讲得是非常的复杂,非常的微细。但是身为一个佛弟子,我们基本的因缘观就是一个三世因果的道理。那么这个三世因果,就是我们今天站在一个今生的角度,我们去回顾过去,我们相信有过去的生命;我们去观察未来,我们也相信有未来的生命。这样的一种过去、现在的无量的生命观,在唯识学讲一个偈颂来形容这个三世的因果,是恒转如瀑流。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去理解生命的相貌呢?《成唯识论》上说:生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水流。这个水流的意思,就是它是恒常相续的,而且它是前后变化的。
那么在整个生命的变化当中,事实上有两个因缘主导着我们生命的变化。第一个就是我们造的业力。就是我们曾经在过去生或者今生,可能因为一时的颠倒,造了这些杀盗淫妄的罪业,当然业的本性是刹那刹那的无常,在造的时候,它是刹那刹那地生灭无常,但是你所累积的那种恶的功能,被保存在我们内心的深处,它会招感地狱、饿鬼、畜生的果报;那么我们也曾经因为一时的善心,作布施持戒的善业,那么这个善业又会招感人天安乐的果报,这个业也被保存下来。所以,我们未来的生命会受着我们在内心深处的善业跟恶业的影响,这是一个部分。那么第二个影响我们来生的因缘就是我们的心念,就是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起的是善念或者是恶念,这一部分也会影响到我们来生的果报。也就是说呢,这个业力它是一种亲因缘,就像一个苹果的种子;那么这个心念是一个增上缘,那么这个种子有很多,哪一个种子要得果报呢,就是由这个心念来引导我们的业力得果报。所以站在一个临命终的角度,我们如何帮助临终人生起善念,来引导他的善业起现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讨论的主题。所以临终助念,简单地说,就是帮助临终的人生起正念。因为他自己生起正念有困难,那么我们如何来帮助他、引导他,让他生起正念,让这个正念的力量来刺激他过去的善业,那么往生善处,乃至于往生净土,这就是今天我们跟大家讨论的临终关怀的主题。
好,那么我们看讲义的大科说明。我们把这个临终关怀的主题分成三大科:第一科是甲一、明临终关怀的重要性。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临终关怀,把这个理论先做一个说明。甲二、如何做好临终关怀。那么当我们知道临终关怀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我们应该实际上如何来操作,使令一个临命终的人,他在一种身心世界如此败坏的时候,他内心非常地孤独无助的时候,我们如何来帮助他来生起正念,这是一个实际的修行的方法。甲三、我们做一个结示劝修。
我们现在先看第一科的甲一、明临终关怀的重要。那么我们一个人临命终的往生因缘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随业往生,第二个是随念往生。就是我们在过去生当中或今生当中所造的业力,这个会影响到我们受生的因缘。在随业当中分成两科:第一科先做一个总说,第二科再是别释。先看总说的地方,我们先念一遍:
又行善不善补特伽罗,将命终时,或自然忆先所习善及不善,或他令忆。彼於尔时,於多曾习力最强者,其心偏记,余悉皆忘。若俱平等曾串习者,彼於尔时,随初自忆,或令他忆,唯此不舍,不起余心。彼於尔时,由二种因增上力故,而便命终;谓乐著戏论因增上力,及净不净业因增上力。
好,那么这个就是一个总说了,把我们临命终影响我们的因素,做一个说明。又行善不善补特伽罗,补特伽罗就是指我们有情众生。那么有情众生,一般来说,正常的人他一生当中,他会积集一些善业,但是一个人不可能经常保持正念,他有时候会受环境的影响,他也就会生起一些颠倒,他也就会失控,也会造一些罪业。所以一个有情众生,正常人,他的内心当中有善业、也有罪业。那么这样子讲的话,我怎么知道我临命终的时候,我到底是善业起现行,还是罪业起现行呢?我现在回顾我的今生当中,我造了善业,可也造了罪业,那到底哪一个业力会引导我呢?往下看。
那么,将命终时,就是关键时候了。那么一个人面临死亡的时候,他两种情况会出现。
第一种情况呢,或自然忆先所习善及不善,或他令忆。那么这个自然就是说,这个业是他自己忆念出来的,可能是善业或者不善业。一般来说,如果这个业,我们在造的时候,我们的心非常地坚定,而且次数也相当地多,那么这种业就是一种重业,不管是善业、恶业。那么在我们内心当中,比较强大的业力,我们一般都会记得,除了你忏悔以外,你会经常记得这件事情。可能是善业,如果是想到善业的时候,你当然是非常地安稳;假设你忆念是一种罪业,那你内心就是躁动不安。也就是说,如果你今生也造了善业,也造了罪业,但是你曾经有一种很特殊的因缘,造了一个很重很重的善业或恶业,这个时候,临命终啊,它会自然浮现,它的势力最强大。这是第一种因素。第二种呢,或他令忆。这个他,就是你已经忘掉了,但是呢,有外在的环境的刺激,让你忆念出来。比如说你到了某一个地方,或者看到什么相片,触景生情,你看到某一件东西,你突然在临命终的时候想到,你曾经在什么时间、什么处所去造了什么业。也就是说,你在无量无边的善业跟罪业当中呢,临命终的时候有一个业起现行,那么这个业多分来说,彼於尔时,于多曾习力最强者,其心偏记,余悉皆忘。所以我们临命终啊,正常人对自己一生所造作的种种的行为,往往是这个业力最强的业,我们容易把它记住,那么这样的一个业对我们来生就会有影响。好,这是第一个,就是你有一个特殊的强大的善业或者罪业,那么临命终时就会浮现出来。
第二种情况呢,若俱平等曾串习者,彼於尔时,随初自忆,或令他忆,唯此不舍,不起余心。前面的情况就是说,你牵涉到有重大的善业或重大的罪业。那么第二种情况就是俱平等,你一生当中也没有造什么特殊的善业,但是可也没造什么特殊的罪业。那么这个时候,那就不决定了,看你那个时候遇到什么环境、什么人跟你讲什么话、你会想到什么事情,这个业力对你就有影响了。就看你当初所遇到的因缘,看哪一个业力起现行,因为你都没有强大的业力。总之,彼於尔时,由二种因增上力故,而便命终。就是我们在临命终的时候有两种的力量,会引导我们生命去投胎的:第一个,乐著戏论因增上力故;第二个,净不净业因增上力故。那么我们来生的生命,第一个因素就是净不净业,就是我们所造的善恶业,特别是在临命终能够去回想的业力,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你对这个业力的爱着。你这个业力现前的时候,你没有用念佛或者是持咒或者是止观的方法,把这个心念转过来,你对于你所浮现的业力深深地执取,爱着不舍,这个心念跟业力的和合,这个时候就得果报了。
所以总而言之,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影响我们投胎的第一个就是业力,你回想起的业力;第二个就是你临终的时候,生起一个什么样的心念。好,那么这是一个总说。
那么我们再看,假设善业跟罪业起现行的一个相貌,我们怎么判断,这个人是善业起现行,或者罪业起现行。我们看第二段,第二段当中先看第一段就是不善业起现行的相貌:
若行不善业者,当于尔时,受先所作诸不善业,所得不爱果之前相,犹如梦中,见无量种变怪色相。依此相故,薄伽梵说若有先作恶不善业及增长已。彼于尔时,如日后分,或山山峰影等,悬覆、偏覆、极覆。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明趣暗。
那么假设不幸的是,我们今生的罪业,它在临命终的时候浮现出来,那么怎么知道是罪业起现行呢?就是这个不善业在得不可爱果报的时候,有一种前相,就是世间上的事情会有征兆,我们说“山雨欲来风满楼”,你住在山上,你看到很强烈又特别寒冷的风,你就知道要下大雨,就是下大雨会有征兆。那么一个人他要堕三恶道之前,在今生将死之前啊,也有一些前相、有些征兆,什么征兆呢?犹如梦中,见无量种变怪色相。那么假设一个临命终的人,他平常在昏睡当中,他经常梦到一些恐怖颠倒的相状,他在梦中都是看到一些非常恐怖颠倒的相状,他从梦境出来的时候都是非常害怕,甚至于吓得一身冷汗。那么这种相状,我们就可以判断了,依此相故,佛陀说,这个人过去的恶业已经成熟、增长。那么这个罪业成熟之相呢,就是这个人如日后分,或山山峰影等,悬覆、偏覆、极覆,就像太阳要下山,现出一种黑暗的相貌。我们从一个人的梦境,或者他在昏睡当中所看到的影像,可以判断这个有情众生从明趣暗,他要从光明的安乐处所,要堕落到三恶道去了。所以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说,当一个临命终的人他看到的是黑暗相,或者是恐怖相、颠倒相,在临死的前几天或者前几个礼拜,一直梦到这种相貌,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他的罪业要起现行了,他要堕落到三恶道去了。这个是罪业要起现行的一个征兆。
再看第二段: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暗趣明。此中差别者,将命终时,犹如梦中,见无量种非变怪色可意相生。
第二种情况就是,一个人他积集的善业强,那么在临命终的时候呢,他这个善业是强者先牵啊,善业表现出来。这个时候这个人是从黑暗趣向光明,所谓黑暗趣向光明就是说,他来生会比今生更加的快乐。怎么知道呢?这个人在临命终的时候,在昏睡的梦中见无量种非变怪色可意相生,这个人他在临命终的时候,临终之前,他不管是在打瞌睡,或者正式地睡觉,他看到的景象都是光明的。比如说,他经常看到他在一个花园里面玩耍,看到宫殿,甚至于看到佛菩萨。那么这种使令他欢喜的相貌,我们知道这个人的善业即将起现行,就是这个善业要出现之前,也是有征兆。就是我们不管是罪业要起现行或是善业要来临的时候,都有征兆。就像那个山雨,那个广大的雨要下之前,你看气候也有一些变化,会先出现乌云、黑暗,然后再下一场大雨。那么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临命终人,他梦境梦到什么境界,或者你自己判断,你也就知道你到底是善业要表现出来,或者是罪业要表现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清楚的判断方法。
就是说,我们在谈到临命终的一个往生的因缘,第一个,我们不能忽略业力的因缘,这是第一个因缘。那么第二个就是随念往生,随念往生就是我们在临终的时候,我们能够生起一个坚定的信念,能够扭转这个业力,由这个心力来扭转业力。
我们看龙树菩萨《大智度论》的两个偈颂:从生作善,临终恶念,便生恶道;从生作恶,临终善念,便生善道。龙树菩萨他讲出两句话:第一个、从生作善,一个人假设他一生当中积集很多的善业,也就是说,他在内心深处的阿赖耶识,善业的势力是强大的,按照业果招感的道理,是强者先牵,由强大的业力先得果报,但是他临命终的时候,生起一个非常坚固的恶念,那么这样子也会使令他堕三恶道。
比如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国王,这个国王是信奉三宝,当然信奉三宝,他有积集很多的善业。但临命终的时候呢,他的一个婢女为他扇扇子的时候,不小心把这个扇子打到他的头上,结果他生起一个非常坚固的嗔心。那么他这个善业本来要表现出来之前,因为他突然间起一个非常坚固的恶念,嗔心的念头。那么这个恶念本身,它就有滋润业力得果报的功能,就像水有滋润种子使令这个种子开花结果的功能。所以,他这个恶念就会去引导他过去生曾经造的罪业,把这个罪业调动出来,他的善业就暂时隐没下去了。结果他因为嗔心的关系,就变成一条蛇,毒蛇。当然他的善业没有失掉,但是这整个schedule(得果报的时间)被延后到来生再得果报。为什么呢?因为他临终生起一个坚定的恶念。这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呢,从生作恶,临终善念,便生善道。那么反过来说,假设一个人,他一生当中什么恶业都干,杀盗淫妄什么罪业都做的,但是他临终的时候,有一种特殊的因缘,生起一个很坚定的善念,这个人便生善道。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女,一个妇人,她是信奉婆罗门教的。婆罗门教经常要杀生来祭祀这个天神,所以这个婆罗门女造了很多的杀业。那么按照正常的情况,这个罪业的因缘,她应该要到三恶道去的。但是有一天她回娘家的时候,就带着她的小女儿回娘家。当时遇到大雨,那么在过桥的时候,结果这个桥断掉,她的女儿就掉到河水去。她一心一意要救她的女儿,她也跳到河里去,结果那个河水的速度太快了,两个人都淹死了。那么这个妇人她在临命终之前,她一心一意要救她女儿的心,这是一种施舍的善心,那么这种施舍的善心非常地坚定,所以就使令她过去生的善业先得果报。所以,当我们临命终生起坚定的善念,虽然你一生积集很多罪业,但是它会使令你的善业先得果报,便生善道。
那么这一段的整个内容是说,影响我们来生的因缘,有业力的因缘跟我们心念的因缘。当然,从一个佛弟子的角度来说,刚开始应该断恶修善,因为你这个业力强,你临终的时候障碍就会特别多,罪业表现出来的力量就特别强。所以刚开始要先断恶修善。但是从净土宗的角度,你要培养一个对弥陀归依的心念,那又特别重要。
我们一般人的心念,到临命终的时候,有两种情况。如果你不是修行人,你不是修行人,你的心念只有一个相貌,就是心随境转,你的心都是向外发散的,心光外泄。所以正常的没有修行的人的心念,到临命终的时候,都是在昏睡状态。所以我们一般人在临命终的时候,你看那样子,整天在睡觉,这是正常的。因为他的心念,平常都没有在摄心,所以临终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随念往生,根本就没有念。那么没有念呢,一般人就是随业流转,就像空中的羽毛,风往上吹它就往上飘,往下吹就往下堕。所以我们一般人很难用心念来引导业力,因为你这个心念薄弱。那么我们修习净土宗的人,因为我们平常经常在静坐、修止观,对弥陀的归依那个心念点点滴滴地累积;到临命终的时候,又有善知识的开导,那么这个时候,在临命终的时候,我们这个善业在鼓动的时候,你会出现一个很清楚的正念,正念分明,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那么这样的一个念力,它就会去引导我们净土的善业,使令这个净土的善业先得果报。所以在临命终的角度来说,一个修行人跟非修行人的最大差别就是修行人他能够把他平常的正念表达出来,那么非修行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正念,心思是散乱的,那么只好随业流转。这个地方等于是我们把这个往生的一些差别因缘先做一个总相的说明。
我们再看第二段,看乙二、临终处理好坏之得失。好,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人。不念佛者,且置勿论。即志切往生,临终遇此眷属,多皆破坏正念,仍留此界。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牵后推,左右扶掖之力,便可登峰造极。临终正念昭彰,被魔眷爱情搬动等破坏者,譬如勇士上山,自力充足,而亲友知识,各以己物,令其担负,担负过多,力竭身疲,望崖而退。此之得失,虽由他起,实属往昔劫中,成全破坏人之善恶业力所致。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不在世情场面好看,庶可无虞矣!
好,我们加以解释。分成三段。第一段先做一个总标,临终一关,最为要紧。印光大师先标出整个重点,就是临终一关在我们生命当中是最为重要的。
那么这个地方,我们要做一个定义,什么叫临命终?这个地方要说明一下。那么在《瑜伽师地论》中讲过,我们临命终的心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就是明利心,明白的明,利是利益的利,明利心。一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他刚开始可能会起昏昧,但是他突然间会回光返照,突然间你看他在病房里面已经睡了一个礼拜,或者两个礼拜,都是昏昏迷迷,那突然间他清醒过来,那就知道他准备要走了。突然间他的明了性特别强,就像蜡烛啊,蜡烛要烧完之前,突然间烧得很大。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在临命终的第一个状态,就是明利心,他的心比他以前的心的状态都特别清楚分明。这个时候,他这个人会突然间看到他过去生所造的善业跟罪业,就像看电影一样,当然速度很快,他曾经在某个时空造了重大的罪业,或者在某个时空造了一个重大的善业,这个时候,他明利心的时候,全部现出来。他自己说是“死后有审判”,其实就是自己的心把业力表现出来。那么站在一个往生净土的人来说,这个时候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临终的开导就非常重要。就是在明利心的时候,他清楚地知道他一生有善业、罪业,而这个时候呢,你要他归依弥陀是最重要的!
假设明利心的时候,我们没有做好临终关怀的工作,这个时间可能很短,有些人可能很长,少则几分钟,多则一个小时,这个明利心就过去了。那么这个明利心是我们临终开导的最好时机了,当这个明利心过去了以后,到第二阶段,叫“昏昧心”,他的心开始昏昧,就像一个人开始睡觉,这个时候他知道自己即将死亡。那么死亡的时候就像蜡烛,慢慢地熄灭,慢慢地熄灭,慢慢地熄灭……他的明了性啊,对外境这种清楚了别啊,慢慢地淡泊,慢慢地淡泊,慢慢地淡泊……那么一般人会对自己的色身爱着,不想离开他的身体,他不想离开这个果报,但是业力不同意,业力会推动他离开他的身体。所以在这个昏昧心的时候,会有痛苦的感觉出现,就像“生龟脱壳”,就像一个乌龟啊,它不想离开这个龟壳,但是你硬硬把它拉出来。那么昏昧心的时候的心理状态就是这样,我们在几十年在这一生的果报当中,我们住在我们的躯壳已经习惯了,我们不想离开我们这一期的果报,但是业力推动了我们,硬把我们推出去。所以在这个昏昧心的时候呢,他有一种死亡的痛苦出现。
那么昏昧心再过去,第三个叫闷绝。闷是那个整个人就是昏过去,闷绝的时候,他整个第六识,就是这个我们叫粗的心识,完全不活动,他跟外界完全没办法接触。你跟他说什么,他再也听不到了,但是他还没有死亡,他还有微细的心识存在,叫第八识。那么闷绝的时间可能很短,也可能稍微长一点。那么闷绝再下一刹那就死亡,他的神识就脱出来,跳出来,全身冰冷,叫中阴身,中阴身就是死亡。
那么我们讲临命终呢,就是他即将死亡,但是还没有正式死亡,叫临命终。那么主要的临终开导就是,在明利心的时候最重要。因为这个时候即使他有罪业,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善巧地引导,还是有补救的方法。所以印光大师说啊,在我们一期生命当中啊,临终的这一关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前一期的生命即将结束,后一期的生命还没有出现,这个时候我们如果做适当的努力,对整个局势还有扭转的作用。
我们看第二段: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属,临终之时则为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人。那么印光大师说呢,这世间上有一种颠倒的众生,这颠倒的众生就是说,不管你在世俗的学历有多高,你是硕士、博士,但是你对佛法的因缘根本不了解。那么不了解呢,你就会错误地去做一些不对的事情,对亡者有伤害的事情。这以下讲出两件非常严重的错误的事情。第一个,悲痛哭泣。那么当然,身为一个有情众生,我们是有情感的,我们面临亲人的往生,临命终啊,我们自然会发泄我们的情感,会悲痛哭泣,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一件事情我们要注意,就是说啊,不管是你的家人或者是你的朋友,死亡对他来说已经是不可避免,不可避免,就是说,这个死亡它是不会因为你的哭泣而不死亡。那么他本身已经离不开他的身体了,你在他的面前悲痛哭泣,又增加他的情执,使令他要离开他的果报体更加地困难。也就是说,当我们想要去发泄我们情感的时候,你可以在其它的地方,离开亡者,你到隔壁的房间去,尽情地去表达你对这个亲人的怀念的感情。那么这个时候,临命终的人,死亡对他来说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必去做一些伤害他的事情。所以呢,我们悲痛哭泣就会触动他内心的情执,加强他的情执。他本身已经是内忧外患,已经是彷徨无助了,你这个时候哭泣,只有增加他的障碍,这是第一点,就是对他的内心产生伤害。第二个,对他的色身产生伤害,洗身换衣,这个是很容易去做的。临命终的人心是非常脆弱,极度脆弱。我们一个人身体健康,气血旺盛,走路的时候,你碰我一下,我无所谓。但是诸位要知道,临命终的人他是内忧外患,他即将要失掉他一生所有的东西,他即将要面临一个不可知的未来,他内心当中是极度的无助跟惶恐,所以你对他的身体的任何的干扰,对他的内心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有些人就说啊,哎呀,这个亡者看起来很不好看,赶快给他换衣服、化妆啦,或者他的睡觉的姿势不对啦,换个姿势。那么这样子呢,你这个身体的搬动,很容易去触动他的嗔心,因为他内心已经非常脆弱了,经不起任何的干扰。所以呢,这两件事情都是非常严重的伤害。这都是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者,就是说,我们今天身为一个旁观者,在外面的人,我们只重视世人好看,你看我把父母亲化妆得很漂亮,我站在他们的面前哭泣了,表现了我的孝心。那么我们只是考虑到自己的立场,我们没有考虑到这样子做,对一个临命终的人产生一个无法弥补的伤害。
所以说,不念佛者,且置勿论,既志切往生,临终遇此眷属,多皆破坏正念,仍留此界。假设一个人,他内心当中对来生没有任何的规划,那么这个当然就是平常,心思散乱,随业流转,这个我们暂且不论;就算是这个人平常正念分明,他来生有明确的规划,求生净土,那么遇到这种愚痴颠倒的众生啊,给他在面前悲痛哭泣,把他身体动来动去的,这样子往往多皆破坏正念,把他心中本来已经成就的正念啊,因为我们的哭泣,因为我们对他身体的干扰,结果他的正念就破坏掉了,那么就留在三界当中,也可能会生起恶念而堕落到三恶道去。这个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临终处理的一个重点。
我们再往下看,那么这第二段,就是把这个临终的正确的关怀跟不正确的关怀的功德和过失做一个比较。先看正确的临终关怀,那么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牵后推,左右扶掖之力便可登峰造极,临终正念昭彰。假设我们今天能够做正确的临终助念,帮助他提起正念,而不是去破坏他的正念,那么就讲出一个譬喻,好像一个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就是他这个人本身没什么善业,善业力薄弱,如果是正常情况,他一个人上山是爬不上去的。但是幸有前牵后推,左右扶掖之力,有一个人在前面牵着他,后面有人推着他,左右两只手有人扶着他。他本身虽然没有力量,但是我们正确地做临终关怀,可以使令他因为我们的帮助而达到高峰,那么达到正念的分明而往生善处。
就是如果我们适当地处理,能够在他的心中培养一个善念,由善念的因缘去引导他的善业得果报。反过来,假设我们被这个魔眷爱情搬动等破坏者,譬如勇士上山,自力充足,而亲友知识,各以己物,令其担负,担负过多,力竭身疲,望崖而退。假设我们今天只考虑到自己情感的发泄,只考虑到这个亡者的身体是不是化妆得很漂亮,那么这样子就好像是勇士上山,自力充足,他本来善业力很强,他不但是善业力强,他心中还有止观的修行,每天这样地用功,有一个正念的。他本来有力量爬上山,但是亲属把自己的东西都交给他,使令他负担过多,结果呢望崖而退,就退下来了,破坏掉。这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念,当然一个人正念分明,有一半的因素是他平常的用功,就是他平常参加共修,他有一些静坐的定课,他培养一个正念,但是有一半的因素就是临终的环境。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猎人,这个猎人他到山中打猎,捉了一只六牙白象。古时候,这个六只牙的白象是象中之王。一般的象你用箭射它它会害怕,但是六牙白象它的特色,无所畏惧。你用箭射它,它无所畏惧,这个象一直往前冲的,除非它死掉为止,不管身上中了几支箭,它无所畏惧。那么这是一个宝物啦,这个猎人就把六牙白象供养给国王,国王很高兴,就赏给猎人很多的珍宝。国王就把这个白象当作打战的前锋,就是这个白象先冲锋,后面才是军队。那么平常的时候呢,这个国家里面有一些死刑犯,国王就把这些死刑犯丢到这个白象的房间里面去,白象看到人,一脚就把他踩死。后来有一天啊,这个白象住的处所起火,这个白象是保护这个国家重要的军队,就赶快把这个白象救出来,就搁置在一个临时的地方,这个地方刚好是在一个寺庙的旁边。那么当然也按照过去的惯例,有这个死刑犯就丢到这个白象的房间去。但是这个白象看到人啊,不是过去把他踩死,过去用鼻子闻一闻他,拍拍他的肩膀,就走了。那么这个养象的人就感到很奇怪,就跟国王报告说:“国王啊,这只象以前的时候个性很暴躁的,看到人就把他踩死,现在怎么看到人,鼻子闻一闻,拍拍他就走了?”国王听了就感到很害怕,因为这个白象是保护国家的一个重要军队,如果这件事情让邻国知道了,这国家就有危险了。那么国王就召集大臣来讨论这件事情。那么大臣有的是读书人,读书人就有智慧。有一个大臣就说啊,他说国王啊,以前这个白象它这个性情是暴恶的,那么因为火烧的关系,现在搬到这个寺庙旁边,整天听到寺庙的早晚课诵经的声音。那么听到这个诵经的声音,暴躁的心念就消失了,就起了善良的心思,是这样子的,心随境转,环境造成的。那国王说,这件事情不行啊,这样下去我们国家就有危险啊!那么大臣就说很简单,把这个白象移一个处所,移到那个杀猪杀羊的地方去,屠宰场去。那么国王就把这个大象移到屠夫的旁边去,就整天听这个杀猪杀羊的恐怖的声音,噢!它的暴躁的心念又恢复了,你把这个人丢进去,它还是把他踩死。
那么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诸法因缘生。我们这一念心,心法也是这个道理。他为什么临终能够生起正念?当然他平常有栽培这个正念的种子,但是你如何能够创造一个让他生起正念的环境?这就是我们身为一个亲属,身为子女该做的。就是说他内心当中有善念有恶念,那么你在临命终的时候,你要创造一个怎么样的环境,使令亡者能够生起善念?所以临终的处理的重点就是说,你要怎样创造一个好环境,让他平常曾经生起的善念生起来,这是一个关键点。
我们看第三的结劝。此之得失,虽由他起,实属往昔劫中,成全破坏人之善恶业力所致。就是说一个临命终的人,为什么这个人能够得到好的眷属的照顾,能够开导、安慰、助念而生起正念?有些人他临命终的时候,就有这么多的恶因缘,有人破坏他?当然表面上是别人做的啦,但是从因果的道理来说,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在往昔当中,曾经去成全别人的功德,或者破坏别人的功德,这种善恶因缘所招感的。
所以我们修净业者要注意两件事情:第一个,平时要经常成就别人的正念,这个很重要。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时候,八相成道有一个降魔。身为一个太子,他在菩提树下打坐的时候,魔王曾经警告这个太子,你要赶快离开这个树下,否则我会对你不利的。我们要是被黑社会恐吓,我们就会害怕,何况是一个魔王!那么这个时候太子他入定观察因缘,他观察他生生世世当中从来没有破坏别人的正念,所以他认为他没有这个业力,不会招感这个果报,所以他无所畏惧。果然那个魔王用这个箭去射太子的时候,因为他没有那个业力,这个箭就变成一朵莲花掉下来。当然我们希望我们保持一个正念,但是要注意因地。比如有人在诵经,有人在念佛,我们就要尽量小声一点。过去在台湾,忏公师父他也提醒修行者,就是在打佛七啊,不要随便带小孩子去打佛七。因为打佛七是一个加行,他那个心念经过他佛号不断的意念,他可能会在这个佛七当中创造一个清净的正念。结果这个小孩子吵闹,在他整个栽培的过程当中破坏,这种过失是没办法弥补的。比如说我掉了十万块,这个钱是外在的东西,但是他成就一个正念,这是他无量劫的一个解脱的因缘,他以后不一定有这个因缘。所以诸位要知道,当有人在听经或者是修行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你的动作,因为这个都是在生命当中,对生命有重大扭转因缘的一种功德。他可能因为这次的听经,或者这次的共修,而产生一个很大的力量,解脱的力量。那么在整个熏习的酝酿过程当中,如果因为我们的出声音而破坏了,那糟糕,那这个过失我们实在是扛不起。所以,第一个,我们尽量要去成就别人的正念。
第二个,预为眷属,示其利害。如果你要能够安全一点,你要跟你的亲属、子女讲清楚,临命终的时候,绝对要做好一些正确的临终关怀,我们后面会说明,一定要事前的交待。我们台湾有一种情况,就是先写下遗嘱,然后请律师来作证,我临命终以后,我要交给哪一个人来处理,其他的人都不准过问,哈,其他的人都不准过问。那么这个东西你可以事先做安排,因为这个毕竟是生死大事。
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不在世情场面好看,庶可无虞矣!就是说,我们今天面临这个临命终的人,重点在于神识得所,我们的重点在于他的神识是不是能够往生善处,能够成就一个往生的功德,而不在于他表面上的好看,当然这个是一个最重要的重点。就是说,我们平常的用功,有一个断恶修善、注意自己的业力,一方面培养自己的正念;但是临命终的人他不可能再造业了,就是说,面临一个在加护病房或一个临命终的人,他根本什么业都不能做了,那么这个时候引导他生起善念是很重要的。因为他的心中有罪业、有善业,那么你如果能够在这个时候,善巧方便来引导他的善念,就会把他的善业引导出来。
临终的一个关键点,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一个临命终的人,生起一个清净的善念。它的方法我们下一堂课再说,休息十分钟。
第二卷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面,甲二、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我们上一堂课讲到,影响我们来生的果报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随业往生,第二个是随念往生。站在一个临命终的角度,他已经不可能再造作业力了,所以他能够做的就是生起正念。当然他自己要生起正念会有困难,因为一般人在一生当中,他栽培了善念,他也栽培了恶念。所以身为一个在旁边的亲属来帮助他,把他的善念引导起来,这就是我们该做的工作。所以临终的助念就是帮助临命终的人,使令他生起正念。这就是我们该做的工作。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看印光大师的一段开示,这当中会有详细的说明。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已死,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忌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
好,我们看第六面,第六面当中有三段,第一段是先做一个总说。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那么就是说,假设我们有父母兄弟,或者是亲戚朋友,当然生了病,如果能够治,在医药能够做的范围,我们应该都不要放弃。但是,假设他的病已经超越了医学的范围,这个时候你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你医学上只是延长他的生命而已,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个时候一定要赶快送回家里,因为家庭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为安全、最安稳的地方。所以临终关怀最好是送回家里面做是最好的,而且要交待医生绝对不能急救,也不能打吗啡。因为打吗啡以后啊,他就昏睡过去。昏睡过去,你跟他讲什么话,他完全不知道,他就不能够生起正念来引导善业。他昏睡过去呢,那就完全是随业流转了,他不能够用心念来引导善业,不可能!就看他的业力了。所以一个临命终人绝对不能够急救,因为你这个急救,用这个电击啊,对他产生一种伤痛,很容易引生他的嗔心。因为我们凡夫的众生,我们的心念跟我们的色身是和合在一起的,色身有痛苦,你的心念也容易有痛苦,因为我们对色身产生执取。所以,假设这个人已经是重病而且是没有办法治好了,我们一定要面对现实,赶快把他送回来,那么做一些临终关怀的工作。所以当这个重病不能痊愈的时候呢,宜发孝顺慈悲之心,那么做两件事:第一个,劝彼念佛,求生西方;第二个,并为助念。刚开始你要先做一些开导,做一些心理建设,你要告诉他,这个生命的尽头即将到来,你要让他承认死亡不可避免,应该要放下这种苦恼的娑婆世界,应该要求生到净土去。就是你要在他的心中,透过你的开导,使令他产生一种观照的力量,他知道他应该要放弃娑婆世界的流转,应该要求生净土去,应该先做这样的开导。第二个,并为助念。这时候要他忆念阿弥佛陀的圣号!那么,俾病者由此已死,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那么这样子呢,这个人这一期果报结束以后,他就不再堕落到生死的流转,到净土去啊,那么能够成就永远不退转乃至于成佛。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帮助一个临命终的人往生净土,等于帮助一个人成佛的意思是一样。
这个地方我们要做一个解释。这个临命终的处理,一般的社会的医学者跟佛弟子的看法是有所不同的。那么医学者他们的一个思考,站在一个医生的角度,主要就是延长这个病人的寿命,他们的思考是这样子的。就是说,你是病危就急救,把你救过来乃至于你多活十分钟也好。那么医生他没有所谓来生的观念,他不管你来生去哪里,反正我的工作就是,我医学能够做的,不管电击,不管怎么样,我用尽一切方法,让你增加十秒钟也好,那么这个医学的看法是这样。当然现在我看到一些医学报导,现在西方的医学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样子是不对的。那么佛弟子的看法是不同的。佛弟子认为死亡不可怕,问题是他来生去哪里是重点!所以身为一个佛弟子认为,你经过急救,让他多活一个小时,这个没有意义的。你应该在他生命要结束的时候,如何地开导他,然后去以一种比较清净的善念来面临来生,这个是我们所关心的工作,而不是说,让他延长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因为死亡迟早要到来。那么这就是我们在临终关怀和医学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所以最好的方式在台湾呢,一般病危的时候,我们都自己接回来,自己做。这个就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因为站在医生的角度,他是不管你来生去哪里,他的工作就是延长你的寿命,乃至于增加一秒钟也好。好,这个地方是我们的立足点的不同,我们重视的是来生,而不是今生能够多活几天。
那么再看第二段: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那么印光大师的慈悲呢,列出了《临终三要》,来使令我们能够做为往生的一个处理的根据。那么虽然这个话讲得很平常,鄙俚就是平常,没有什么深妙的道理,但是它的理论都是根据佛经而出,遇到临终的因缘都可以来实践。那么这是所谓的《临终三要》,这个是印光大师很重要的开示:第一个,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个,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个,切忌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那么我们遇到临命终人,第一个就是开导安慰。一般的临命终的人,除非是大修行人,他经常保持正念,所以他临终也就保持正念,他根本就没有障碍,开不开导对他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正常的凡夫,特别是居士,到临命终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心有千千结,特别是那一种突然死亡的。就是你这个人已经生病生很久了,有心理准备了;那么你如果遇到这种突然间意外死亡的人,他根本没有死亡的准备,他平常没有念死无常,那么这个时候他心中的障碍就很大了,他内心的那个心不甘、情不愿的,那个执着啊,就会障碍他的善念。这种人即使他一生当中积集多大的善业,那个善业都不能起现行,因为那个执着太重。所以第一件事情先破障、开导。那么当然开导有两个主题,开导一个临命终的人有两点:第一个,有所破坏,先破恶;然后有所建设。一开始先告诉他,就是所谓的死亡,并不是生命的毁灭,就是你应该要面临一个来生,就像一个人脱掉一件旧的衣服,换上新的衣服,让他不要对死亡产生恐惧。而且一定要让他放下娑婆世界一切的人事的因缘,这些都是如梦如幻,你根本带不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开导他能够让他对现前的因缘都放下。第二个,放下以后,那你说我应该云何应住?我应该心放在什么处所?这个时候我们再介绍净土的功德,让他产生归依。当然那么如果说这个人是非佛教徒,譬如说你遇到基督教徒,那你叫他往生净土,他就有困难,那你也可以劝他忆念耶稣基督的圣号,往生天界也可以。也就是说,起码你让他生起善念。比如说他根本没有宗教信仰,甚至于对宗教是排斥的,那你短时间,临命终的时候,要让他学习就很困难的。那你就问他的家人说,诶,你看这个人他一生当中,有没有做过特别的善业?先把他亲属调查一下。哦,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做过一个很重大的善业。那么你临终就开导说:你记得吗?你在什么时候去孤儿院做了什么什么善事?你这个时候要不断地让他忆念他这个善事,因为他的心去忆念善事的时候,他就会生起善念。那么当然如果这个人是修净土的,那最好,那你就直接开导净土法门。就是让他生起善念,那最好是能够生起净念——忆念佛陀的念头。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刚开始去的时候,先破除他心中的挂碍,那么把他心中执着的地方,把它放下,然后让他提起一种对弥陀的归依。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那么当他心中放下以后,这个时候就把佛号提起来。这个开示也不要太久,因为开示只是一个前方便,这个障碍扫除以后,就让他把佛号提起来。那么念佛的时候有几点要注意的。这个法器的选择,印光大师说要用引罄,不要用木鱼。因为这个木鱼的声音浑浊,很容易让他昏睡过去,要敲这个引罄。那速度不要太快,因为不是你要念而是他要念,因为这个临命终的人他的心力比较微弱。第三点,你不要念六字的,要念四字的。念六字的,他根本没办法忆念。要念四字的佛号。第四点,一个人断气以后,从断气开始算起,断气以后念八个小时。如果说你这个念一念、念一念……,你觉得他这个人相貌越念越安祥,那表示他的心念已经被你带动起来,他的心念已经随顺佛号而转;你要是看他念了半天,相貌都没有变,样子就是很可怕的样子,那就是他心中的结没有解开。你念你的,他打他的妄想。这个时候煞板,就开示。因为他根本没有办法随顺你的佛号而转。你念你的佛号,他打他的妄想,那表示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他心中有挂碍。这个时候煞板,就重新开示。最好是这个人是你的朋友,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什么,你知道他心中的障碍在哪里,最好,要不然你就要去Try(尝试)。总之你一定要让他心中的结解开来。这个时候他心胸打开,他就会随顺佛号来转,那么佛的功德就能够加持进去。你把这个门关起来,太阳照不进去啊!佛陀的心是平等地去关照一切念佛众生,问题是你得把门打开来,你自己要把自己的障碍破除掉。所以到底我们应该是开导或者念佛啊,你就是看因缘办事。如果他已经念得很好,就不要开示了,这个人善根强,你讲几句话他就够了。所以我说实在话,你平常经常听闻佛法的人占了便宜,因为你善根强,别人讲几句话,你就容易生起正念。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开导、安慰跟换班念佛,这两个要兼带地来调配。那么这两个,一个是偏重在一种观照,一个是调伏,观照跟调伏。
第三个是破障,切忌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这个很重要。你在往生者断气后八个小时,不要去搬动他,不要换衣服,不要急着去洗身换衣,这些都不是重点。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哭泣的问题。平常跟这个亡者太过亲密的人要离开。就是这个老人家看到这个小孩子就特别欢喜,这个小孩子不能在他的旁边。平常跟这个亡者特别有恶因缘的冤家,也要离开。他一看到你就生气的,这个人也要离开,是这样子没有错的。就是太好、太坏的人都要离开,因为他的心经不起刺激了。那么就是说,这个时候要让他保持正念——念佛、念法、念僧。如果不能念佛、念法、念僧,起码忆念善业,让他安祥地来渡过最后这一条路,让他安祥地面临来生,这个就是我们要做的。
那么看第三段: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这个就做一个总结了。那么印光大师说:我们能够这样做一定能够灭除罪障,引导他求生净土。
这个地方就是说啊,对一个临命终的人,主要就是开导跟念佛。那么如果你要为亡者诵经持咒也可以,都没有坏处,但是别处行之,可以在另外一个房间来为他诵经持咒,但是在这个亡者的这个地方,只能够开示跟念佛。因为他临终的时候,越简单越好。这个诵经也能够为他消除罪障,但是在其它的房间进行,避免心思太复杂。
这个地方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在台湾有很多的学者为了这个在辩论啊,就是器官捐赠的问题。当然有些人认为说啊,反正我要死掉了,我应该把器官捐给需要的人。那么有些人认为说:我应该临终保持正念。那么这两派的学者,当然都是佛教徒,在台湾也生起了一个激烈的辩论。不过呢,站在净土宗的角度,基本上是不鼓励大家器官捐赠的。那它的理由就是说,因为站在净土宗的角度,临终的正念是非常重要。因为你今天不是要求增上生,你有来生的话那当然会依止善业去得一个增上生,但是你净土宗的人,很强调你一定要临终生起对弥陀归依的正念。因为净土法门是感应道交,你完全靠善业力量是不可能往生的,那是他力的摄受。那么既然讲他力摄受,就不是单方面的。阿弥陀佛把手伸出来,你也得把手伸出来。你的正念、弥陀的本愿,两个合在一起。那么,一个正常的人,你临终的器官的切除,诸位要知道,临终的器官切除不是死亡以后,而是生命、温度还在的时候,因为那死掉了的器官就没有用了。那么你看《印光大师文钞》,连搬动都不可以了,何况是用刀子去割呢!所以净土宗认为说啊,我们今天利益众生不在一时。就是我到净土去,我回入娑婆,那个时候你是法身菩萨,不要说临命终啊,我现在就可以把身体给你。那么当然这就是个人的思考问题,你对来生的规划。如果要到净土去,那么器官的捐赠可能你要慎重,一定要慎重,因为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障碍。当然你不求生净土,那器官捐赠就是你的选择了,也是一个方法。如果一个人啊, 我在想这个问题,就是这个人一生造了很多罪业,也没什么善业。没什么善业, 他平常也没有起过什么好的念头,要他生起正念也很难。这个人,鼓励他器官捐赠,很重要。因为器官捐赠是布施嘛,他临终的时候,诶!我把这个器官布施,忆念这个“舍”、“施舍”,他还会忆念这个布施,生到善处去。但是如果你有志于求生净土,这件事情你要慎重。因为你切下去以后,那个时候你已经没有讲话余地,你话讲不出来,可能会坏事。所以这件事情大家应该要慎重考虑。
就是,你的成佛之道应该怎么走?什么事该先做,再做第二件什么事,再做什么事,你自己要有规划。我先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然后再怎么怎么怎么地。佛法一定都先发愿,不是横冲直撞。佛法的善法都是以般若的智慧来引导,没有一件事情是横冲直撞能够成就的。都是先智慧的抉择,发愿,然后再付诸行动。所以我们很难说是谁对谁错,但是你知道这件事情真的是你要的,你知道这是你规划的,那你就心甘情愿地走下去。
但是我总是觉得,有些人,台湾也是这样,就是你要人家器官捐赠,你要把事情讲清楚。你不能够含糊笼统地带过,然后他产生错误的判断,结果他临终的时候后悔。就是说你临终捐赠器官会有什么样的优点、缺点,你应该很真实地让对方知道。因为他有权力去知道,他做这个判断是不是他真的要的。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你临终捐赠器官,对你临终生起善念会比较困难,肯定会有困难。当然这是个善法,但是对你的正念,从这个经论的学习来看,你的身体被切割,你要生起清净的念头会比一般人困难。所以你可以想想看,你该怎么做,但是你有权力知道真相。
好,我们再看下一段。我们做一个结示劝修,做一个总结: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它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好,我们把这个净土法门的修学内涵,以印光大师的开示做一个总结。无论在家在庵,这以下的修行啊,印光大师的一个摄受对象,包括了在家居士,也包括了出家众,都可以如此地修行。以下分成两个内涵:第一个是因地的修行,第二个是果地的功德。
先讲因地。那么身为一个佛弟子,这当中有三个修行的主题,第一个就是我们讲刚开始的断恶修善,你一开始要先忏悔业障、积集资粮。那么这个净罪集资的心态呢,敬上和下,你一定要有一种恭敬柔和的心。那么怎么实践呢?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那么在断恶修善当中呢,有两个力量是要成就的:第一个是行力,第二个是忍力。这个行力就是一种精进,就像一个人赚钱一样;那么这个忍力呢,就是忍辱波罗蜜,就像一个仓库。你要有赚钱,但是你也要有仓库把它保存下来。一般来说,我们在积集善业的时候,行力是容易成就,但是忍力就很难。古人说是“任劳任怨”,任劳容易任怨难。你可以去做义工,做三天不休息,但是你没办法经得起人家对你一句的批评,就是你那个忍力动不动就爆发出来。那么一个没有忍力的人,就像一个人赚了钱,他没有仓库,你这个功德就不容易保存,很容易破坏流失。所以我们在积集善业的时候,除了有一种主动积极的行力,还必须对自己的逆境有所忍力。
这个事情是这样,当我们在做善业的时候,如果你是顺境,你自己的身体也很健康,一切外在的环境都很顺利,你这个善业会继续做下去。但是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说:你在做善业,但是你突然间逆境重重,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能够继续走下去,那就要看你的智慧。我们要想一件事情,你积集善业,出现了痛苦的果报,这个果报是从哪里来的?这表示说,本来在你心中有一个重大的三恶道的罪业,因为积集善业,把这个罪业的势力破坏了,把它逼出来,叫重报轻受。所以我们在积集善业,最困难熬过就是说,当你的善业做得很强的时候,很精进的时候,它会把你内心深处的罪业逼出来。然后你觉得,哎呀,我怎么越做善法,我的逆境越多?这个时候你如果对业果的观察不够,你可能就放弃了。你想想看,你创造的是一个善业,怎么会出现不可乐的果报呢?这个东西就是你过去的东西逼出来的,你应该保持欢喜,如果没有这个因缘,你应该要到三恶道去。所以我们在积集善业的时候,不但是要有一种行力,还要有忍力。你要在逆境现前的时候,你要能够通得过去。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那么从现实的角度,有些善法我们做得到,但是有很多的善法我们不一定做得到,那么我们对于所不能做的事,要保持随喜功德的心,不要嫉妒,因为这毕竟是个善法,尽量去成就别人的善法,那么这就是一种随喜。第三、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一方面经常地反省自己,不要去说别人的过失,什么事情都反省自己,不要把这个过失都推给别人。那么这个就是我们净土的一个基础,断恶修善。
第二个就是正行。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这一天当中呢,你起码要有一些定课。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就是说虽然临终的助念是旁边的人提醒你,但是你平常也要去栽培正念,否则你临终要助念就很困难,所以平常要有一些定课。第二个,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它消灭。这个很重要。就是你日常生活的时候,当你烦恼生起的时候,你一定要记得提佛号。你一定要用佛号来调伏你的烦恼,一定要让你的佛号有调伏烦恼的力量。
第三,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这个是经常保持谦卑的态度,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这个地方是从前面的断恶修善,然后再念佛成就正念,基本上我们从前面的断恶修善、修习止观,我们一般来说,这个人已经有一点资粮。有一点资粮以后怎么办呢?就要保持谦卑。谦卑这个德行,我看只有中国文化才提得到,西方文化要求一个人多表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在《易经》,《易经》引导一个人趋吉避凶讲出两个方法,你看整部《易经》就是两个宗旨,如何趋吉避凶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要尽量地避免造罪业,尽量地积集善业,这是第一个趋吉避凶的方法。第二个,谦受益,满招损。就是你待人处事,你的姿势站得低一点。站得低一点,你就能够不断地进步。一个人最怕的就是自己站得很高,你的功德容易折损。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我们自己从刚开始到临命终,我们的功德是不断地在进步当中,你要经常保持谦卑学习的态度,让自己的姿势站低一点,对你有不断的受益。这个是中国古人的一个大智慧。我看西藏的传承没有这个文化,没有谦卑的文化,西方也没有这个文化。
好,那么第三呢,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得生西方极乐世界!从前面的断恶修善,然后忆念弥陀的功德产生正念,最后要保持谦卑的态度。那么这样子呢,你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好,我们做一个总结,这是古德写的一个偈颂:逆境来时莫动嗔,西方佛子等疏亲,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那么我们对于这个外在的环境啊有一些逆境,你不要生气,你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为什么呢?这以下一个很重要的观照: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就是,身为一个净土的人,我们把今生的生命只是当作过客。就像我们今天暂时住旅馆,我们不可能在那边住多久,随时要离开的感觉。那么哪一个地方是我们真正的家呢?就是不久莲池会上人。所以我们一个修净土的人对今生的生命,不会去主动地经营,就让它赶快渡过去就好了,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因缘。
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课程,好,我们今天这个课程讲到这个地方。阿弥陀佛!我先回答几个问题,那么大家对今天的课程有问题,我们也可以提出来讨论。
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关六根不具足的人,所谓的盲聋瘖哑,如何使令他能够创造善因?
佛法的重点,当然还是要产生观照力。我们讲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读圣贤书就是要明白道理,就是明理,明白道理你才知道你的生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在六根不具足当中,我觉得一个人眼睛有缺陷还有救,一个人耳朵有障碍,这个是严重障碍。他不能听闻佛法,他就是根本没办法去接触新的讯息,他只能够自己看。所以耳根对娑婆世界,耳根有障碍这个学佛的障碍是超过其它的。当然一个菩萨,我们尽量把一些重要的观念啊,看看透过什么讯息传递给他,这个很重要,让他明白道理。
亡者生前是日莲正宗或者是没有信仰者,在助念的时候应该如何来影响他?
我想在临命终的时候,我们不太可能去改变一个人的宗教信仰。诸位想想看,他平常身体健康的时候,你改变他的信仰都不可能。在佛法说,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这个人容易改变,这个叫作愚痴。愚痴呢,他还没有主见。外道就不是愚痴,叫邪见。所以在百法里面的心所,邪见呢,他的思想是比愚痴坚固。他有思想,但是他的思想是错误的思想。那么愚痴是他完全没有概念,而且没有概念那他怎么做呢?就跟着感觉走。他也不认为这个是对的,也不认为那个是错的。所以你遇到了外道,你就不一定要他念阿弥陀佛,到时候你起烦恼,他也起烦恼。就是让他生起善念。你平常念上帝,你就念上帝好了,至少保住了善道。
暗地里以他人的名字做种种的布施,向佛菩萨忏悔跟回向,能使他人有朝一日进入佛法吗?
可以的。就是你私下为他做功德,他能够跟三宝结缘。不过在《地藏经》上说,你要让他得到更大的利益,你最好让他知道。《地藏经》上说啊,这临命终的人,临命终就是他还没有死亡,他果报还是这一生,那么你用他的钱来做一些供养三宝的善业,你最好让他知道,对他的帮助会更大。如果他不知道,也有帮助,但是会比较小。
弟子的父亲以前是屠夫,数十年来杀生无数。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他?
当然帮助,我们为他超度啦、做功德回向给他,这也是有所帮助啦;但是一个人如果要产生一个比较大的帮助,那他非得要明白道理才可以。所有的功德,真正的功德、扭转生命的功德,一定从自己的内心生起。世间上最大的罪业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世间上最大的罪业是愚痴!因为所有的罪业都从这个地方生出来,就是十二因缘里面第一个——无明。你看我们生命的流转,第一个是无明。无明缘行,这个行就是业力,他为什么会造罪?就是他不知道。他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可怕,他不知道做这个杀盗淫妄,未来会有什么可怕的果报,他不知道。这个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只知道我这样子做,现在得到了一时的利益。所以你看佛陀讲十二因缘啊,无明缘行、行缘识,识就是一个生命体投胎,然后生老病死。所以一切的罪业,最为根本的就是愚痴;那么反过来说,一切的功德最为根本的就是内心的觉悟!当然要一个人觉悟也不是容易的,他有他坚固的看法。我们刚开始就像你说的,我们先为他结缘,慢慢慢慢地跟三宝结缘,来生遇到三宝,那么生生世世这样子熏习,他慢慢慢慢地就能够接触佛法,总有一天听到佛法,哎呀,原来生命是这么一回事!这个时候他的生命就有比较根本性的改变,所以你说要让另外一个人产生比较深远影响的改变,一定要引导他明白生命的道理。
弟子在睡觉的时候曾经梦见阿弥陀佛,也曾经口念阿弥陀佛圣号,请问这会造成往生的障碍吗?
你梦到阿弥陀佛,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不过我们平常梦到阿弥陀佛,这个表示你这个人烦恼淡薄、业障也淡薄,跟阿弥陀佛的因缘也深。但是你真正往生的时候,是要你临命终的时候,临命终见佛最重要。平常见阿弥陀佛有消灾的作用,但是临终见佛是有接引的作用。还有一点,你平常修行有什么特殊的境界,不要随便跟别人讲,否则你这个功德就很容易失掉。自己修行,自己知道就好,增加一些信心就好。
其它的我看都不是什么重要问题。因为你听完课,有些问题应该可以理解。好,大家对今天的课有没有什么相关的问题?你是不是有问题?好,你请说。
法师!新加坡的因缘福报好像不具足啊,没有什么临终助念团,跟你们台湾比起来好像是差得很多。
我想,一切法因缘生。就是所谓的福报,就是大家愿不愿意做,大家愿意发心这个事情就……的确,台湾的佛教是非常鼎盛。我可以讲一句话,台湾只要有人往生,至少可以找到三个单位的助念团,三个,至少!而且跟他(亡者)没有关系,(助念团)他自然会来给你助念。那当然这个助念,大家知道一点,这个临终助念啊……我刚刚还忘了,所以我说提问题会给我一些灵感,我忘了交待一件重要的事情:临终助念是在什么时候做,大家知道吗?有些人等到那个亡者躺在那个地方,已经没有办法呼吸了,你请法师来助念,那助什么念呢?那就是念佛、诵经回向给他而已,那不叫助念!临终助念就是说,这个人已经在医生宣布生命只有三个月了或者半年,这个时候就要做心理建设了。让他慢慢地接受死亡即将到来,而且死亡不必去害怕,就是你如何能够生起正念,这是关键点。所以就是说,真正的临终助念,应该在往生前就要做好,做一些心理的辅导跟建设,让他能够以一种很清净的念头来面临死亡。其实你临命终的时候,恐怖忧虑对自己只有伤害。可能你本来有善业都不能表达出来,所以你平常的点点滴滴的观照,你到临命终的时候,人家稍微提醒你一下,你就能够生起正念。如果一个人平常颠倒得很厉害,我看很难在临终的时候三两句话开导你,很难!你那个执取很重。我们想说一件事,就是“生龟脱壳”,为什么临命终的时候他离开他的果报体是如此痛苦呢?就是这个人对三界果报咬得很死,咬得很死,你如果突然间把他拔开来,这怎么拔呢?那你在平常的时候,在修止观的时候,观察三界是无常的,我今生决定要死的,有生就有死,这个死亡是佛陀都不能避免。那么死亡到来的时候,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那么你平常在修无常观的时候,你对三界果报那个执取的力量,其实你点点滴滴就在慢慢松脱、慢慢松脱、慢慢松脱。你不能等到临命终的时候才来放下,你根本放不下!是不是?你平常做功课的时候,今天放下一点,明天放下一点,好,到那时候执取的势力就剩下一点点,临终的时候,简单几句话开导,就放下了。你平常到时候,颠倒的势力很强烈啊,我看很难到临命终的时候,三两句话就让你放下,我看很难。所以今天的课程其实跟前面几天有关系,你前面几天要是修行修得好,你平常对三界的果报就慢慢松脱,到临终的时候就容易做,成功的机率就大。
好,那么这次的净土课程,学人就跟大家报告到这个地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