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4-10-12 04:07:43作者:佛缘网著名的文化古城苏州,不仅是一座园之城,而且也是一座丝绸之府。唐宋时期,苏州就是全国丝绸中心;明清时代,皇家高级丝绸织品也大多出自苏州织工之手。苏州素有丝绸之乡的美誉。 为了弘扬我国的丝绸文化,向国内外游人宣传我国丝绸工业发展的历史、现状,苏州丝绸博物馆应运而生了。它坐落在苏州北寿塔风景区内。建筑端庄典雅,新颖别致,占地9460平方米,将古老文明与现代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建筑的主题就是“丝绸之路”:把握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丝绸城的历史性联系,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开放意识。 博物馆的整体色彩以白色为主,以反映丝绸本色在大门广场边,就可以看到一条象征“丝绸之路”的东西通道。与贯穿主楼南北的全封闭现代化白色墙面相交。墙面在入口处作一自然的曲折,象征着丝绸的柔软、飘逸,墙顶直立一排变体桑树,中间圆形镂空,又宛如丝绸之路上一段绵延的古城墙,在极浓烈的现代气息中,让人明显感到传统的吸引力。墙前分别装饰着采桑女、浣纱女和织绸女三尊汉白玉雕像,赋予博物馆以动态美。主楼顶部塔式盖顶建筑,让人联想起丝绸之路沿途的异国异域风情,又与博物馆遥对的北寺塔相协调。博物馆的内部装饰,也极为清新典雅。分布于各展室的各类雕塑,均出自我国著名的雕塑家之手。 步入序厅,丝绸古国的辉煌历史,形象生动地展现在眼前。中央石壁上刻着“蚕、桑、丝、帛”4个甲骨文字,简洁地概括了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全部内容。左侧的巨幅石刻壁画,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古代丝绸发展的沿革过程及其科技成就。靠近壁画,有一尊端庄美丽的古装妇女雕像,手里捧着蚕茧,眼神似在思考,她就是历史传说中第一位养蚕的“蚕神”——黄帝的妻子嫘袒。抬头仰望,顶上无数乳白色的半透明蚕茧形吊灯,将人们带入古代的蚕桑世界。
沿丝路右侧,一组沙漠驼队的浮雕,形象生动,古朴浑厚,与半墙有机结合,显示了汉唐以来丝绸之路的风光特色。 “古代馆”的丝绸陈列,以其珍贵的丝绸文物及模型、图片,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丝绸的起源,直到明清时期丝绸生产的沿革,它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古代丝绸史。丝绸离不开蚕桑,“蚕桑居”是根据近代农家养蚕载桑的真实情景和桑园再造。跨进“织造坊”,又是另一番景象,在这里可以见到各种类型的古代织机和传统工艺的手工操作表演,犹如身临明清时期苏州丝绸业“东北半城,万户机声”的繁荣境地。织女们身着古装作现场表演。天鹅绒织机、漳缎织机、云锦织机、脚踏缫丝机、纟革丝机,都在进行运转操作,古代云锦、彩经绒、纟革丝等著名丝绸品种的织造过程,在这里都得到充分演示。 有一种工艺独具特色,让人看后舍不得离开,一块巨大的石元宝下的凹槽里,放着缠有丝织品的木棍,一位艺人将两脚踏在石元宝下的两个突出部,然后晃动石元宝,通过碾压,使丝绸变得柔软平挺。光泽可鉴。这就是江南丝织工艺一绝的丝绸砑光处理。
穿过一个象征性的古丝路城关——嘉峪关,进入了中厅,郑和下西洋时的船只模型和序厅中的驼群遥相呼应,将古国文明带向世界。在近代、现代馆内,展示了苏州丝绸的精湛技艺、服饰变异、国际获奖产品、能工巧匠、丝绸名人介绍及苏州丝绸业发展的历程、苏州丝绸的国际地位、丝路延伸等。 在主馆东北面建有绸庄,坐落在一条仿古街上,参观者可将人民币兑换成专用的仿古钱币,到店铺内可选购各式绸缎。这种参与性旅游,将欣赏参观与选购物品相结合,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
苏州丝绸博物馆是丝绸精品的宝库,知识荟萃的海洋,还是丝绸科研开发的实体,不仅为姑苏增添一景,而且是文化旅游的好去处。
苏州戏曲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位于苏州城东中张家巷内。它的前身是全晋公馆,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由当时寓当晋商集资构筑。馆内古建筑群华丽精致,独具风采。门厅缀饰数十幅戏文浮雕,耐人观赏。古戏台飞檐翘角,厢座朱廊雕栏,既是游览的精萃部分,又为馆内演出活协提供了舞台。
博物馆干1986年10月14日建成对外开放。陈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戏曲文字资料、图片照片,珍藏有多种昆剧明刻本、戏曲原碑拓片以及昆剧、苏剧、评弹各种珍贵的清代手抄摺子和清代评弹名家马如飞,近代三大曲家吴梅、俞粟庐,王季历等人的手迹、遗物;还有各类戏曲实物展览,如各类乐器和各行当服饰,异彩纷呈,绚丽斑烂。 一部分是昆曲、苏剧、评弹等各类戏曲节目演出,使其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古今结合,成为其最大的的特色。戏曲演出安排在参观路线的最后,使其既是参观的尾声,又是参观的高潮。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参观后留言:“昆剧、评弹妙语生,戏曲风趣唯吴城。”尔后进一步充实了昆剧选场、苏剧折子、弹词演唱、京剧表演、江南民歌、民间舞蹈、器乐演奏、传统魔术等节目,获得越来越多的好评。民主柬埔寨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参观后,在留言中赞美说:“演员绝妙的演技,无愧于苏州、无愧于中华民族!” 现在博物馆演出从原来的馆内演出为主的单一形式,进一步发展为主客同演、甚至客演为主等多种形式。使旅游者在馆内既欣赏了他人的艺术,还向他人表演了自己的艺术,使旅游情绪与效果达到了最佳程度。一年秋夜,1994名美国马萨诸塞州青年乐团人员与展馆人员同台演出后说:“在这雅致的古戏台上演奏交响东曲,是我们在中国感觉最良好的一场!”
苏州戏曲博物馆鹊声四起,国内外旅游者慕名纷至沓来,成为文化旅游者光顾的热点,被誉为“文化瑰宝”、“艺术之光”、“中华民族戏曲文化的圣殿”。
苏州国宝钱币博物馆 从来自浩瀚大海的海贝,到今天的人民币,一条悠悠四千余年中国货币文化历史的长河,流淌在苏州国宝钱币博物馆里,可供你尽情观赏。苏州国宝钱币博物馆的陈列藏品,大多由钱币收藏家孙国宝先生捐赠。苏州市人民政府为表彰他对发展钱币事业所作的贡献,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钱币博物馆。
该馆坐落在东北街240号旁邻苏州博物馆。该馆陈列共分十二部分。
第一部分是货币起源。率先被我们祖先充当货币使用的海贝,年代深远,价值非同一般。其余依历史年代演变,陈列有各类形制不同、币值不同、质地不同的众多古钱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布币、刀币、圆钱和蚁鼻钱等金属铸币,静卧柜中,使人顿生数千年时间恍如一瞬间的感觉。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皇统一币制,大量铸制外圆内方的“秦半两”,这种货币因便于携带、流通和储藏,遂为历代皇朝所采纳,此后沿用二千余年。
“秦汉新莽”陈列中,“一刀平五千”金错刀币,其“一刀”两字是用黄金镶嵌制成的,反映出高超的铸金技术,不失为珍贵的工艺品。“三国二晋南北朝”陈列室,北周的“永通万国”篆法精绝,为六朝钱币之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宋代的“淳化元宝”四个字,分别用真、行、草三书体携刻于铜币上,均为宋太宗亲笔所题,观“淳化元宝”,领略一下当年风流皇帝的墨迹,别有一番风味。 清代流行罗汉钱。清代的罗汉钱,是为康熙皇帝六十岁诞辰而铸的祝贺钱,青年男女则以其寓意吉祥如意、天长地久而引为定情之物,因而民间流传起关于罗汉钱的委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陈列室中,还有形形色色的中国纸币,五花八门的压胜钱,历代农民起义政权的铸币,以及近代中外硬币、纸币、纪念币等,这每一张、每一枚都默默无言地蕴含着一段深沉的历史,供你尽情地捧读。
苏州碑刻博物馆 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发达,其碑刻之盛,名冠江南。宋元以来传世名碑甚多,具有数量多、内容广、种类全、书画美、镌刻精等特点,因此在苏州建立碑刻博物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苏州碑刻博物馆是一座收藏、陈列、研究和展览碑刻、拓片资料的地方专业博物馆,坐落在苏州人民路三元坊府学文庙内,与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东西相望,于1985年7月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府学文庙为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范仲淹任苏州郡守时所创建,迄今已有960年的历史。后经历代扩修,占地极广,屋宇众多,号称“东南学宫之首”。
目前馆藏碑刻1300余方,拓片3500多张,其中有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大宋碑,反映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碑刻、历史名人画像刻石、历代儒学碑及书法丛贴等,江集了苏州碑刻的精华。
宋代石刻四图 《平江图》、《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平江图》为我国现存历史最久、最完整的城市平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的城市现面图。苏州在南宋时称为“平江”,碑图因此得名。图碑高2米,宽1.33米,南宋绍定二年(1227年)吕梗等制。图上把官署、寺观、庙宇、园林、城墙、城门、河流、山脉等都详细刻划出,形象而准确地反映了当时苏州城的城市和城市布局,是研究古代苏州城市规划的宝贵史料。 《天文图》碑高3.7米,宽1.2米,分上、下两部分:上为星图,下为释文。星图以北极为中心,绘有1440颗星。释文共41行,每行51字,计2091字,简述了天体、地球、南北极、赤道及日月蚀成因等天文知识,内容丰富,方位准确,在世界古代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理图》,与西安的《华夷图》、《禹迹图》,并称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三幅全国性地图。碑亦分上图下文两部分,详细刻画出山脉、河流、湖海、森林、长城及各级行政机构路、府、军、州的地位置,并将地名用“题榜”标明,极其醒目。刻图与我国现在的地图想对照,除海岸线出入较大,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不清楚外,其余基本相符。下部释文共645字,大致记述了自夏禹到南宋的历代版图变迁情况。左下角沿有刻工王致远的47字题跋。《帝王绍运图》碑高2米,宽1.1为,亦上图下文。上部以图表分左、中、右三路列出帝王世系,中路列出自黄帝起码至南宋理宗止,共13个朝代247个帝号,另在左、右两侧列出秦六国、五代僭伪、春秋十二国、五胡十六国。下部释文共550字,评述了古代“世道之理乱,五统之离合”,歌颂了宋太祖的立国之功。《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均为南宋黄裳所作。在戟门东部,辟有图像室和儒学碑室,陈列不水则碑、府学碑、织造局图碑以及历代重修府学文庙等碑石。
反映明清经济碑刻是刻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刻馆藏品的一大特色。在总长240米的西边复廊中,陈列有226块经济碑刻,内容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反映和记载苏州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史料,更是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可以补正历史记载的不足。
作为历史名域的苏州,千百年来书法名家,刻石高手辈出,留下了许多各具风格的书法艺术作品。东廊设置的书法廊,长达120米,集中陈列了《人贴》、《过云楼法贴》和《丛贴》。《人贴》,为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两江总督铁保委托苏州知府周春田摹刻,咸丰八年(1858年)续刻,共五卷,汇集了范仲淹、文天祥及明代东林党人、抗清志士的手札、诗稿、绝命词及血疏等共32人的手迹,兼具书法和史料的双重价值。《过去楼法贴》,清代所刻著名集贴之一,以过云楼秘藏书法珍品精选汇刻而成,其中大部分是由原本墨迹摹刻,一部分则从所藏拓本中精选佳期本翻刻。内有褚遂良、定武、古本三种版本的《兰亭贴》、释智永《千字文》、文证明《落花千字文》等,都是难得的书法精品。
《从贴》,是从“环香堂”、“清晖阁”、“太虎斋”、“三松堂”等从贴中选出,重新编集而成,自晋“书圣”王羲之起,至唐、宋、元、明、清的名家法书,佳作如林。其中有范仲淹的《伯夷颂》,周天球、沈石田、文征明、唐伯虎、申时行等人的诗文,还有杨补之绘四种梅花及名人菊品刻石,祝枝山狂草字碑和林则徐、俞樾所书格言碑,也十分引人注目。 大成殿内辟有“苏州历史碑刻拓片陈列”,共展出拓片数百张,分历史人物、名胜古迹、吴中文献、书法艺术四大类,其中有不少是珍品弧本。其中《韩世忠墓神道碑》碑文长达13900多字,碑石这雄伟,碑文字数之多,均属国内罕见。图像碑有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白居易像、苏东坡像、海瑞像、文征明像、顾炎武像、章太炎像等,十分珍贵。《沧浪亭图》、《瑞光塔图》等名胜古迹和晋陆机《平复帖》,三苏手迹、祝允明草书、文征明行草等,皆属书法珍品。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
该馆位于常熟市芦荡乡。芦荡乡地处常熟南隅,濒临阳澄湖畔,水网密布,芦苇丛生。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这里建立了根据地。优秀现代剧《芦荡火种》和《沙家浜》即取材于这一地区的革命斗争史。
1991年建成的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总面积1200平方米,展室面积400平方米,主要由序室、题词室和“铁流东进”、“芦荡火种”、“鱼水情深”、“痛歼敌寇”、“烈士业绩”等部分组成。除运用文字、图表和文物部门提供的大量革命斗争遗物照片外,还展示了当年新四军和地方抗日武装使用的大刀、土枪、修械工具及缴获的战利品等实物。目前,该馆已与芦苇荡、天然湖泊游泳场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旅游环境,吸引了众多游览者。
虎丘云岩寺塔陈列室在虎丘云崖寺塔东北隅,坐落着一座乌瓦粉墙的厅堂建筑,额枋悬挂横匾,“云岩寺塔陈列”六个大字为中国古塔专家罗哲文手书,下有抱柱联一对:“海涌何年,纵壑绝岩平地起;塔高几级,艳阳皎月半天来。”
虎丘塔究竟建于何时?塔为什么会倾斜?塔是如何修的?修塔是发现了哪些奇珍异宝?经过维修加固,古塔是否真能不再继续倾斜和下沉?
能不能再维修千年斜而不倒?人们在仰望这座高大而歪斜的千年古塔时,往往会产生这一系列的问题。陈列室内的一件件文物、模型、图片和文字史料,将为来此求知和参观者提供令人信服的物证和珍贵资料,解开心中的疑团。枫桥史迹史料陈列馆这是一所专门介绍寒山寺风景名胜区的博物馆。全馆设三个展示:一是枫桥五古室;二是枫桥胜迹;三是远景规划室。
在“枫桥五古”展室里,主要介绍寒山古寺、古大运河、铁岭古关、枫桥古镇和江枫古桥。
寒山寺最早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建于梁代天监年间。相传是因唐代高僧寒山从浙江天台山来到这里作主持而得名。
寒山寺历经兴废,从《寒山寺志》和陈列的表格、古碑等可以看到这座古寺五起五落,历经沧桑。从天台山藏本上的绘画还可知道寒山、拾得这个名称,在陈列馆里,收集了数以百计寒山、拾得作为唐代著名诗僧的诗篇。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人工开凿最长的运河,全长1794公里。大运河共分七段,其中最有名的一段称江南运河。
从彩色图片上可以看到江南运河沿岸有许多名胜古迹和著名市镇,如望亭古镇、浒墅古关、十里亭、横塘驿站、吴县宝带桥、吴江三里桥、元代驿站、平望古渡、盛泽古镇德行,风光秀丽,景色如画。
在展厅里用图片和模拟道具反映了铁铃古关、枫桥古镇、江枫古桥等。厅里还介绍了大运河苏州段最高的一座单孔石桥——吴门桥;造型秀丽、跨度最大的觅渡桥;轻盈秀媚,长虹环波,有53个桥洞的吴县宝带桥,衬托出江南水乡的明媚风光。
在“枫桥胜迹”室里,一幅全长20米的立体画卷,艺术地再现了明末清初枫桥“五古”一带秀丽的风景、繁荣的商市、淳朴的民俗和古老的文化。
画卷随江南运河展开,自镇江、常州、无锡经浒墅关、十里亭、三里亭,进入枫桥地区。从枫桥至阊门这一段繁华地区,市廛鳞列、商贾云集、居货如山积,行人似水流,其间亭台楼阁、深宅大院、门面店铺,各类建筑二千多幢,士农工商、男女老少二千多,枫、桔、桂、柳、竹各种花木近千株,列肆招牌,灿若云锦,沿河街市人群川流不息,米行、绸庄、银楼、杂货铺等繁荣场面在画卷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市井俚情毕现,犹如身临其境般使人留连忘返,乐此不疲。
吴根生钱币博物馆吴根生钱币博物馆是我国内第一家私人钱币博物馆。于1988年8月21日在吴江的芦虚镇开馆。馆内收藏和展出了吴根生个人自1974年以来收集的各种钱币2万余枚,品种达5000余种,其中珍稀钱币有100余枚。这些钱币上自春秋战国,下至近现代,除中国以外,地域遍有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质地包括金、银、铜、铁、铝、镍、铜、陶、纸,形状有刀币、贝币、圜钱、布币、方孔圆钱等,可谓包罗万象,稀奇古怪,古今中外,琳琅满目。
昆山蛇类自然博物馆昆山蛇类自然博物馆,是继大连蛇岛自然博物馆之后建立的我国又一家蛇类博物馆。该馆坐落在“千里平畴一峰独秀”的玉峰山下亭林路上,占地2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楼下以实物标本为主,陈列着几十种有毒蛇和无毒蛇的标本,并专门设有本地蛇类的专柜以供对照鉴别。楼上以活蛇展示为主,饲养了20多种毒蛇,有剧毒的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五步蛇和无毒的大蟒蛇等。博物馆比较具体的介绍了全国各地蛇类的发布、蛇的生活习性,以及被毒蛇咬伤后的救治常识。整个馆展,图文并茂,藏品丰富,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三山文物馆三山岛是长江下游和苏南地区首次发现旧石器的地点,所得旧石器晚期原始人石制品共计5263件,其中有石核250件、石片4557件、石器456件,出土有棕熊、黑熊、鬣狗、虎、狼、鹿、猕猴、牛、狗、獾、野猪等哺乳动物化石。
三山文物馆设立在距苏州城西南55公里的太湖之中的三山岛上,馆内陈列了各类化石文物400多件,陈列共分为远古吴县地貌的形成、原始人群的遗踪、三山岛考古的发现、三山岛旧石器反映的古代人类生活环境和经济形式、开发太湖大有可为等五部分。
苏绣博物馆文化古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的苏州刺绣艺术,亦早已闻名于世。苏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说苑》记载,春秋时期吴地已有“绣衣而豹裘者”。三国时期,吴主孙权的赵夫人擅长刺绣,能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邑的形势,被时人赞为“针绝”。到了宋代,苏州已是“户户有刺绣”。到了明代,苏州刺绣已形成“精细雅洁”的地方特色。清代苏绣发展到鼎盛时期。当代的苏绣,则具有“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活泼,制作精细”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隽刻中国苏绣艺术成就的苏绣博物馆于1986年建成,现在苏州景德路王鏊祠内。博物馆占地一亩半,分大门、仪门、飨堂三进。在宽阔的大门里,悬挂9只红底明黄字宫灯,每灯一字,写明馆名。
全馆陈列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古代刺绣品室”,二是“明清刺绣品室”;三是“近代刺绣品室”。共展出几百件珍贵展品,系统地展示苏绣发展的历史。
展挂在第一室大厅迎门处的是一幅《姑苏繁华图》,又名《盛世滋生图》,是一幅长400厘米、宽33厘米的刺绣长卷。作品在工艺美术大师李娥英的指导下,运用接针、套针、缠针、铺针等十多种针法,500多种色线,将长卷中的鳞次栉比的店铺、官员们的显赫铺张的排场、苏州学台的院试、新郎新娘向双亲参拜的苏州风土人情,都纤毫毕具地精绣出来,不失原作的神韵,可谓是一幅苏绣艺术精品。 进门后,我们还可以欣赏到年代最早的刺绣实物。
苏州虎丘塔出土的五代刺绣经袱、北京大葆台燕王墓出土的西汉刺绣绣片、江苏高邮天山墓出土的西汉刺绣残片、浙江瑞安慧光塔出土的北宋双面绣经袱等。早在两汉时期,刺绣品不仅应用甚广,而且产地了甚广,当时江南地区就有刺绣的专业生产,与织锦齐名。
明清刺绣品室,展出的有皇帝的龙袍、皇后的百子衣、官服的补子,有清代流行的腰间佩饰品褡裢、荷包,有室内装饰用的镜套、床挂等,都极为典雅秀丽。明代的刺绣立轴《松鼠葡萄》、《山鸡白兔》等,清代的《仕女种花》、《菊石图》等绣品,都凝结着刺绣先辈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展室里有一幅十分引人注目的朱红色炕毯,长4米,宽2米,是清代乾隆皇帝东巡沈阳时御用绣品。毯面构图,均匀地绣有五个用真金线盘绣的“喜相逢”双蝶刺绣图花,含有夫妻相爱之意。在团花之间,以彩绒绣出图案化的藤蔓花草,穿插灵活,格调粗犷。四周盘金绣宝螺、宝伞、宝盖、金链等吉祥物,外圈绣绒回纹,色彩鲜明富丽,气派大方,为乾隆时期代表作。 近代绣品室,重点陈列了我国杰出的艺术家沈寿和苏州著名老艺人金静芬的刺绣杰作。沈寿大师,原名沈云芝,字雪宦,苏州人,素享有“绣圣”、“神针”的美称。她少年学艺,针功扎实,1904年,她精工绣制的《八仙上寿图》,进呈为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贺礼,获清代农工商部四等商勋,慈禧亲书赐“寿”,故改名为“沈寿”。后赴日本考察,悉心研究了日本美术绣与西方绘画摄影。回国后,担任京师绣工科总教习。此期间,她借鉴西洋画的写实手法,首创了“仿真绣”,把苏绣技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她仿真绣的代表作《意大利皇后像》、《耶稣像》,先后在意大利都朗博览会(1911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15年)获一等奖,为中国刺绣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荣誉。此外陈列的还有齐针绣、戮纱盘金绣、平金、编金、织金等各种针法的绣品,令人目不暇接。
来到这里,不仅可以纵观苏绣艺术发展的历史,欣赏传统的苏绣佳作,而且还可以观看飞针走线、功到自成的刺绣现场表演。游客们参观后,都赞叹为是一次“精美绝伦的艺术享受”,外国游客更把刺绣博物馆誉为“艺术之宫”、“东方明珠”。
东山雕刻大楼民俗馆 东山民俗馆坐落在风光旖旎的东山雕刻大楼。那别具特色的明清一条街及喜堂、台阁、猛将堂等等,无不显示出东山民间文艺之精萃,充满浓郁淳厚的吴地文化气氛。 群峰苍翠的莫厘峰下,但见粉墙黛瓦,重脊高檐,依山而筑的古街及鳞次栉比的民宅绵延伸展,在东山明清一条街上,酒肆茶楼,“天德堂”药店、“森福楼”茶馆、“计顺兴”京广洋货店,西街首飞檐翘角的古井亭……。最有趣的当数街面上展示古镇往昔四月城隍庙会的盛况:
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一队队威武的仪仗、民间台阁、高跷、荡湖船,浩浩荡荡,漫山行转……造型逼真的东山节俗转盘,使人即可了解洞庭东山历史的悠久,又能想见当年古镇繁华昌茂。 在一阵阵喜气洋洋的江南丝竹乐曲声中,由大楼前楼的回廊转入中楼。扑面而来的是巨幅绣有“金玉满堂”与“和合二仙”的五福汇拥、鲜花相映的大红喜帐。这里是东山旧时举行结婚仪式的“喜堂”,两旁张灯结彩,悬挂着大型绣帐,分别有“鸾凤和鸣”、“天赐良缘”、“花好月圆”等等。居中天然几上,古玩摆设,前面置一八仙桌,上供糕点、红枣、桂圆等干果。前有大红绣帷“凤穿牡丹”覆盖的半桌,龙凤花烛,喜气漫溢。喜堂外端有一“堂名”,由6名吹鼓手组成。
在当时,东山大户人家婚嫁迎娶,还请更为讲究的演唱班“灯担堂名”,一般均以高雅的昆腔为主。 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东山台阁,令游客们叹为观止,驻足流连。二出惟妙惟肖、各显风采的台阁造型赫然在目。一曰《凤仪亭》,取自吕布戏貂蝉的古戏文,英俊威武的吕布挺然而立,而美女貂蝉则亭亭玉立于吕布手中横执的兵器方天戟上。另一台阁曰《水漫金山》,此乃东山台阁中的佼佼者(俗称三跷)。下面是法海老僧盘膝端坐,手中龙头禅杖上站着那风姿绰约的白娘子,更为惊险称绝的是小青竟然悠立在白娘子手执的木桨之上。 早先东山台阁风靡一时,鼎盛百堂,而且堂堂匠心独运,争奇斗胜。旧时,东山有“十字坡”、“水漫金山”等4堂台阁相邀前往苏州展演,深受广大市民喜爱。漫步庭院,穿过小巧玲珑的花园芳径,步入院墙边的佛楼下,为东山民间文艺之一的“猛将堂”。
史载,东山自明代始,就有正月出“猛将”会的习俗,万人空巷,热闹非凡。相传猛将名承忠,是元朝的一名将军,官封指挥使。有年江淮蝗旱,承忠领旨督兵逐捕,建一大功。东山人出“猛将”会就是纪念他。据说那猛将会的威武壮观,和晚上各村场猛将堂前亮如白昼的高悬塔灯,曾惊退过前来滋扰的太湖匪寇。
民俗馆内两只古旧的猛将神座,一大一小精雕细刻。小者端坐着一尊如真人般的猛将。大者称之为“牙轿”,由黄杨、红木透雕而成,为神座之精品。底座为红木,足有八仙桌大,座椅扶手为精雅的黄杨透雕,如意云中二龙戏珠,靠背上分别镶嵌着十组戏文图案,顶端也是二龙戏珠,旁雕双凤,意喻“龙凤呈祥”,其间,还有十组花鸟透雕“喜鹊登梅”。
如今,馆内展示的东山文化的台阁风采,令中外嘉客流连忘返。
苏州革命博物馆苏州城西,狮山桥堍,古城与新区交界处,崛起一座新建筑:花岗石的石基和台阶,四四方方的造型,显得古朴、凝重、巍峨。这就是投资1400余万而新建立的革命博物馆。
近代苏州的历史是一部先驱者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前仆后继的奋斗史。早在大革命时期,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萧楚女、恽代英、邓中夏等就在苏州留下了革命足迹。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江抗”部队和阳澄湖、太湖地区的游击队同敌伪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党的许多优秀儿女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热血,群众中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博物馆内陈列着318帧历史照片、208份历史文件、204件实物,还有各类艺术作品60件,记载着苏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走过的“苦难——觉醒——胜利”的革命历程。苏州人民把革命博物馆看作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好基地、好课堂。
博物馆展线长467长,有841平方米展殿,分“序厅”、“近代苏州社会”、“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六个部分,即体现了历史的完整感、纵深感,又突出了主题和重点,增强了丰满感。
为了增强陈列内容的感染力,博物馆还邀集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艺术工作者,运用雕塑、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素描、景箱、图表、模型等多种表现手段,围绕主题,再现历史,烘托气氛,增强效果。 博物馆还特邀中国军事博物馆总设计师夏书绅等一批专家,设计创作了号称“江南第一馆”的“阳澄烽火”半景画厅,采用声、光、电、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将高16.5米、宽60米的展开油画和400平方米的地面雕塑与音响效果融汇一体,再现当年苏州军民同日寇奋战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半景画厅的规模,目前堪称全国之最。
浏河天妃宫位于江苏太仓市的千古镇浏河镇中心庙前街,有一座名扬海内外的古建筑——天妃宫。 天妃宫旧称灵慈宫,现为郑和纪念馆,建于元初。
据史料记载,原天妃宫建筑雄伟,占地有1公顷之多,东西有金钩、玉带两河环抱,正山门(镇海大关)前有照墙,照墙前有月照池,两侧有钟鼓楼。正殿建筑高大,结构严谨,殿中悬有大匾1块,累叙历代数封,有元世祖的“护国”,壁间嵌有三何太监郑和下西洋的《通番事迹碑》,后殿楼上藏8幅天妃出身图,历记天妃“灵迹”,极为珍贵,每逢神寿则是悬图礼拜。
相传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一生7次下西洋,先后到过亚洲、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4次就是从浏河出海。公元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宝船62艘,统兵27000多人道下西洋,出发前,他就在天妃宫祭祀海神,以保一路平安。现在,天妃宫几经修缮,成为太仓的风景区。
13块历代石碑,整齐地立地东首,组成了一条建筑风格独特、长达30多米的“L”型碑廊。正殿底楼正中塑着一尊身穿白底金花蟒袍、手执航海图的郑和彩色塑像,两侧壁上则布置着一组题为《鹏起浏港》的大型磨漆画,描绘了郑和奉诏率船队出访东南亚、东非各国和地区的伟大壮举,整幅壁画色彩鲜艳,气势磅礴。正门上方是一组具有典型民族传统特色的系列木雕作品——《三国志》,上面悬挂着由书法家曹兴福题写的“郑和纪念馆”匾额。正殿楼上陈列有电动航海图、宝船模型等有关资料150多件。宽阔的广场上栽有松柏、银杏、草坪,正殿中央门前有一组由铁锚、罗盘、礁石等图案组成的大型石雕,东首侧殿内供有天妃娘娘神像。正山门上有浏河籍的国画大师朱屺瞻题写的“天妃宫”3个大字。如今每年7月11日“航海节”,这里都进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的大批游客。(中国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