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恒传法师:把握当下本心,莫余人生遗憾

发布时间:2024-04-25 04:09:16作者:佛缘网
恒传法师:把握当下本心,莫余人生遗憾

题记:莲花种子,荣悴由人。时不相待,珍重!珍重!

时间:2014年8月1日

地点:内蒙古达尔吉林寺

今天我想给大家展开一个课题:你这一生究竟有多少遗憾?有居士给我讲他这一生没有遗憾。其实每个人站的高度不一样,所解的意不一样,讲出来的话不一样。现在我们在坐的居士也可以在自己心里问问自己这个问题,看看自己是否留下过遗憾。逝者如斯,遗憾的事是恨错,难以补救,如一句话令人难堪,既出口就难以收回,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和感情,纵使后悔,也只能留下遗憾。男女欲色,年轻人,一时放纵,往往令人遗憾终生。该珍惜的生命,没有珍惜,无常一至,才后悔莫及,事业成败等等,所以人的一生有多种不同的遗憾在抽打着自己的心,遗憾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略讲几种,也望善士们珍惜当下,人的一生不应该总在遗憾当中度过,不应该用今天来追悔昨日之遗憾,明天来追悔今日之遗憾。

往者不可追,用本心做好当下的事,莫为未来留下遗憾。

孝养之憾

我们都知道这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语出《汉·韩婴·韩诗外传》: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

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人生感悟对我来讲也是一样。我也想把自己的遗憾告诉给你们,希望你们珍惜时光,孝养父母,莫留遗憾。年轻的时候我出家修学,如果被父母知道我出家他们肯定是要反对的,所以我父母临去世都不知道我做的是什么,他们唯一知道的一点是:我儿子特别厉害,我身体哪里疼,哪里不舒服或是睡不着觉,心里烦躁,他的手只要放在那里就不疼,或给他打个电话就会变化;我不会动的情况下,我儿子只要一回来站在我身边,手放在我身上嘴“嗡嗡”一会儿我就能下床走路。她不知道我是做什么的,就知道那么一点。我母亲临病重的时候,我白天给别人做佛事解决问题,晚上一换衣服就马上去医院陪我母亲,晚上就躺在她的脚头睡觉,抱着她的脚睡觉。两头跑,确实很疲惫,走路的时候都感觉是晃的。但也不能让她知道这个事情。那时候我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我救了那么多人却救不了我的母亲?后来一段时间我才找到了原因:一是我母亲宿世的业力;二是我的过失,我没有真心为她做过一场佛事,我在给别人做佛事的时候能拿出我的真心,到她跟前却没有真心了。虽说是这样讲,我们佛法的不可思议也让我母亲在医院里创造了很多奇迹:只要我一走两三天,医院马上让我们赶紧把她拉走,说病人撑不过晚上。我一到医院晚上坐在她跟前开始诵经,躺在她身边睡觉,第二天我母亲就像换个人似的,精神好了很多,说话都变了,见到医生又握手又笑,没事了。最后主治医生对我们说:我不再说你们出院,你们愿意住到什么时候住到什么时候。我母亲在医院呆了整整半年。最后给我说:孩子,我想家了,你把我带回家吧,我真的想回家。我说好。我们在办出院手续时候医生偷偷的告诉我们:以我们多年的经验,你妈这时候走已经来不及了,很可能走不到家呀!我一听就着急了,家里什么都没有准备,这可怎么办?我一急把咱们佛教一法门中的法印符,从头到肩膀、到腿全运用上去了。回到家后,到家三天她意识清醒,但就不吃不喝。最后那天晚上了,我母亲把我叫到身边,对我说:你让我走吧!我一听坏了,我一直在持诵,无形的磁波震慑着,无形众生你都靠近不了她,肉眼看不到,但是力量是存在的。我最后想了好久:你在世间也是一种难受,你这一走也好。当天晚上我把这些印符抽了下来,当天晚上就走了。为什么我说我依然遗憾,因为我确实没有尽到儿子的责任,她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在她身边,她有病的时候,我不能完全在她身边。在她病最重的时候,她为了不让我担心,我给她打电话时,我母亲她会使出全身的力气给我讲话,为了不让我感觉到她的病情,她知道她的儿子很忙,一年只能回去两三次。我母亲没有责怪,没有怨恨,只有一心为儿子付出的伟大母爱。物质上、精神上都没能给她。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一直陪在她身边的话,我相信她不会有那么多危险,也不会有那种痛苦。所以最后我就说:物质上、精神上我没有给你那么多,我能把我的什么给你我的母亲?我只能把我所做的功德回向给你,我做的每一场法会、做每一件善事我都会回向给你,祈愿你能离苦得乐。这是儿子现在唯一能做的,从世间法来讲,把遗憾降到最低。一般情况下,每次法会我都会给我父母写牌位。可是我还是感觉到一种遗憾,做儿女的没有尽心尽责,没有做到像母亲的那种无私。

人生一路走来,谁说没有遗憾?如果你真的有一颗孝心,你为你父母作出了什么?不管父母在世与不在世你为他们做了什么?有没有真心地为父母做过事情?不管是在世时你给他们充分的物质及精神满足,亦或是逝世后为他们做功德,写牌位超度?能真的对自己说:对父母问心无愧,没有遗憾!我们寺院每到七月十五都会举行“盂兰盆”法会,佛弟子目犍连尊者,运用神通见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皮骨相连,日夜苦闷相续;目犍连看到这里,以钵盛饭,往饷其母,但她的母亲因为恶业受报缘故,饭食皆变为火炎。目犍连问救法于佛。佛教于每年七月十五日(僧安居竟之日),以百种供物供三宝。请其威,得救七世之父母,因起此法会。盂兰盆经曰:“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申孝报恩,救苦之要从目犍连救母为起始。我们能不能做到像目犍连尊者那样,感念父母之恩,慈心孝养双亲?

我们做儿女的,有的在家居士已经有了自己的儿女,想一下生他们时候的痛苦,我们能否感受到父母生养我们时候的痛苦?我们看到孩子淘气,很生气,能否感受到我们小时候的淘气有多么让父母伤心,生气?他们把你养大,培养成人才,你为他们做了什么吗?我们结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忙活自己的事业,照顾自己的孩子,有的还把自己的孩子扔给父母带,陪父母的时间有多少?现在能为父母洗脚捶背有几个人做得到?甚至还有嫌母脏父丑,嫌弃父母土,从来不想自己是怎么长大的,父母嫌弃他们了吗?

为什么现在很多居士在讲儿女都有叛逆心理,是我们做得不好,我们没有做好这种表率,要是做好表率的情况下,儿女是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父母把心给了我们,我们为什么没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问我:你给你母亲洗过脚吗?我确实洗过,但不多,我也给我母亲剪过脚趾甲。她还在世的时候,我一般一年回家也就是一两次,每次不超过三天,只要一回老家,我就跟我母亲睡一个床,其实我母亲也是很慈爱的一个人,她就问我:你不嫌我脏吗?我开玩笑说:我嫌你脏也没有办法,我还要躺在这里睡觉,我不喜欢去别的地方睡。其实每次我回去的时候会提前给我母亲打个电话,她会把房间给我整好,可是整好了,我也不过去睡。有时候在她面前没有任何拘谨,毕竟是我母亲。

《孝子经》中讲:亲之生子,怀胎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一生,我们去用心感恩她是没有错的,很多女众也知道,父母在生我们的时候鬼门关转一圈,我们更应该以我们的生命去维护父母的生命。《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讲:父有慈恩,母有悲恩,若人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故应勤加修习孝养父母,与供佛之福等无差别。父母恩情难忘,以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故当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必得重罪。

什么叫孝顺?子对亲尽诚顺命供养。佛经中,不论在家出家,劝孝之文有很多。孝分为世间孝与出世间孝,供给父母衣食等为世间孝,以佛法开导父母为出世间孝,《毗尼母经卷二》中讲:若父母贫苦,应先授三归、五戒、十善,然后施与;此盖以出世间之孝方能令父母彻底离苦得乐之故。意思是:如果父母贫困,应当先给他传授三皈五戒和十善,然后再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也就是能够用出世间的孝才能让父母彻底离苦得乐。《龙舒增广净土文·卷六》有记载,长芦赜禅师作孝友文百二十篇,前百篇都是讲奉养甘旨,为世间之孝,后二十篇劝父母修净土,为出世间的孝。世间的孝,仅止于这一世,为小孝;出世间的孝,没有穷尽,因为父母往生净土,福寿不止,如恒河沙劫,是为大孝。众生若能孝养敬顺父母,则可招感少病、端正、有大威势、生上种族、多有资生等五种果报,称为五善根。

所以我们作为儿女既要行世间之孝,最重要的作为佛子,我们更应该行出世间的孝,即大孝。有的说出家是大孝,那我出家吧。可是出家什么样的情况下为大孝?并不是一出家,在寺院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是大孝,真正的大孝是你能精进修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用自己的修为和德行以身表法。这方为大孝。

我讲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这种遗憾存在?有愧疚感吗?有愧疚感的情况下,如果父母健在,能为父母做的尽力做,能多陪父母的尽量多陪,同时希望你们能趁着这次法会给父母写一个消灾牌位和超度他们的冤亲债主牌位,用心为父母做点实事,用心忏悔,用心诵经,把功德回向给父母。真正修学佛法的人都知道,这个牌位究竟重要不重要。我给母亲写过几次牌位,每次一个变化,开始梦到她比较苍老,穿的衣服也不是特别好,后来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衣服也穿的好了。这预示着我很多问题。作为我来讲有便利的优势,一做法会就想到写牌位。有人会问,法师也写牌位?法师也有业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业力,都有自己的障碍。尤其我们写牌位,要在针对处理性的法会为最好。法会结束回到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用我们温暖的心可以给父母洗脚、捶背。让父母身心健康了,我们也受益了。像我们出家众。不能在父母身边。我们以我们真实的行动去修学,以我们的悲心行动,把功德回向给父母,这也是真孝。我们也都读诵过《地藏菩萨本愿经》,知道此经是我们佛门的孝经。因为他所宣讲的,慈心孝养正是佛陀之道的根本,佛陀的成佛固是由于孝事父母,以度地狱众生为己任的地藏菩萨,亦为孝思的触动,以救拔苦趣的慈母,始发度尽地狱众生的大愿。正因地藏菩萨的孝心与佛陀的孝心,相互契合,所以在佛快要涅槃前,特到忉利天为母说法,以报生身慈母的亲恩。并且乘这机会,将在各地度化的分身地藏菩萨,一一集合到天宫来,予以再三的赞许,认为像地藏菩萨那样为报亲恩而发愿度生,不但可使自己父母超升,亦得令诸众生离苦得乐。地藏菩萨于往昔曾为女子,名为光目,因知其母堕在恶趣,乃发愿救拔一切众生,待一切众生尽成佛道后,方证菩提,以此大誓愿,得救拔其母脱离恶道。发心修学佛法的行者,应本佛陀的慈悲训诲,效法地藏那样的无尽孝思,除了报答生身父母的亲恩,还要立愿普度一切应度的众生。故梵网云:释迦牟尼佛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岂非孝顺之行,为一经之正宗者哉。当知孝顺现在的父母师僧,济拔过去父母及诸宗亲等,为做人应有的基本德行。如忽略了这点,人之所以为人,是就成为问题。

盖闻孝为众德之本,教道之所由生也。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现在年青人不要总是嫌弃父母落后,啰嗦,因而错过了及时尽孝,一朝父母离开世上,也只有儿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我们可以遗憾一时,但不可以抱憾终身。我们的孝心会影响到下一代,如果父母把真心给了你。你把你的真心给了父母,这才算你做了一个合格的人。不然,你做人不合格。

事业之憾

还有一种事业遗憾,为什么我们谈到事业的遗憾?做事业的人他没有停留的脚步,永远向前看,他不会向远处看,也有宿世业力的原因,所付出的和收获的不成正比,也有的努力过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血本无归,不但暂时失去了事业,也没有达到自己的地位,劳民伤财,伤身又伤心。甚至还会失去亲情、爱情、友情等各种痛苦、后悔和遗憾。

有事业心的人追求事业的人失去了事业就是失去了生命,他不会考虑到自身的安危,为争名利,当上处长,还不满足,要当局长,争到头破血流,利用权利,做违背良心的事;同事之间的针对,争不到就暗害;不断地在加大自己的贪嗔痴,用自己的贪嗔痴造下种种恶业。“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汲汲追求功名利禄,一朝无常至,什么也带不走,唯有自己所造之业。这样的遗憾最可怕,更是无法回头的。

我这么说并不是为了不让大家去工作,去做官,而是,要做就做好官、有良心的官,工作认真,要有责任心,做事业你做好、做大,要做强也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捐助一方,你造福了一方,我赞成企业挣钱,也支持做大官,只要合法合理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去挣钱。不做没良心的官,我都会给予祝福。与此同时也不要忽略身边的很多东西,重要是真情。莫要有一天,蓦然回首,空留遗憾。在为物质努力的同时,注重自己精神的建设,厚德载物,你有多大的德行,就能承受多大的福报。多关注自己的家庭、亲人、朋友。

情感之憾

还有就是情感上的遗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种种情感牵绊,爱情、亲情、友情、恩情等等,种类不一,深浅不一,爱、恨、情、仇……种种的纠葛谱写着尘世的忧悲苦恼,聚散分离,而这种种的情感珍惜的好,会为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反之则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或许是在一起没有好好珍惜,无常一至,留下遗憾;或许是因为当时的一句话或是一件小事导致的情感破裂,事后回想,一段情感就此缘尽;或许是多年前的他人相助,时隔多年没有回报于他人,从而遗憾……

说到他人的恩情,我对我最早的一个队长始终有一种遗憾。对他为什么遗憾?因为他曾经帮过我很多,但这十几年我却我始终没有去回报,这几十年我们一次面没见过。太忙,说实话我也确实太忙。不过在我心里永远记着这份恩情。可是哪一天想到我那个朋友帮过我,曾拼了生命去帮我,可是我始终没有机会回报他,心里始终都会感觉很遗憾。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两句词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这首词紧紧围绕一个“情”字,婉约凄恻,表达了他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诗人小说家都以爱情为蓝本写下了一个个动人心弦,可歌可泣的故事,加之现在影视作品的渲染,让给人一种爱情就是生活的全部,活着的意义,所以爱不得,怨憎会,你爱的人不一定爱你,和你在一起的不一定是你爱的,你爱的不爱你,爱你的你不爱等等,种种的爱恨离愁,更加大了这种遗憾的感觉。甚至很多人为此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只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应该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以及宇宙人生的真相:空、苦、无常。两个人的相爱是诸多因缘和合的结果,它有很多条件,比如前世的因果,今世的外表、相貌、气质、性格、家庭背景、生活条件、文化修养等等。当你依赖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万事无常,两人所维系的感情必定会发生变化,也会产生诸多痛苦。比如男人通常很注重女人的色相,当一个女人人老珠黄的时候,男人厌弃她,而喜欢靓丽的青春少女,是最常见的。这个时候,由于女人的衰老,色相这一条件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爱情就消失了,男人便撒手去追逐新的爱情去了。就连感情本身也逃不过空苦无常的本质,因为人的思绪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可能这一刻你喜欢这样的,下一刻就变化了。各种的遗憾又发生了。

人生的遗憾还有很多很多,我只是简单地讲了这三个方面,若不想有遗憾的事,重点在于“防止”,防止遗憾事情的发生,作为一名佛教徒,应该多多学习佛法,其实,无论是亲情、恩情、爱情等情感都遵循着因缘法,当因缘具足,它生起;当因缘不具足的时候,它消亡。万物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因缘有聚,亦必有散,散了的时候,它已经尸骨无存了。在我们佛法来讲这都是虚空虚假。尽量以佛教的思想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用一颗佛心做好当下的事,作为在家弟子,行好五戒十善,行持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减少遗憾的发生,同时精进修学,培植福报。而作为出家众的我们更要精进修学,用功办道,否则,该精进用功办道而没有精进,漫无目的的蹉跎岁月,一朝察觉年华老去,人生荒废,是一种深深的遗憾。唯一真正的佛法,如世亲菩萨所说的是学习经律论三藏和修学戒定慧三学,也即是教法与证法。只有真正致力于闻思修的人才是真正行持佛法的人,其余只是形象佛法。现在能辨别真正佛法与形象佛法的人如白天的星星那样稀少,因此有志者应在短暂的人生中慎思明辨,追求真正的佛法。

石屋禅师说: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过去的事不要再想,未来的尚未到,何必操心。聪明人抓著现在,不要让今天成为明天的遗憾。对于过去的遗憾,能弥补则弥补,不能弥补则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未来再发生。最重要的是:回到本心,做好当下。

好了,今天师父占用大家很多时间了,今天的开示就到这里。在这短暂的几天我确实是用心给了大家,我相信大家也是用心给了我,让我们这种缘分更深一步,我也会更努力服务大家,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