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 圣母神通
发布时间:2024-05-29 04:09:44作者:佛缘网
●记载戏楼的宋碑有何价值? ●庙内各殿怎样“勾心斗角”? ●圣母娘娘深夜迁庙为哪般?
“平西东峪有九天圣母之庙,其地则二涧相拱九山相朝,秋水与共长天一色,其形胜名邦巨都亦莫与媲美焉……”这是平顺九天圣母庙内,一通铭刻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的古碑描述的该庙地理和壮美景色。 这座庙位于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据庙内元中统二年(公元1621年)碑记载,其创建于隋唐,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重建,明清屡有重修、续建,为一处集宋、元、明、清四代建构的建筑群。其建筑布局有序,手法古朴,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月25日,记者在雾雨濛濛中探访这座千年古刹。沿崎岖山路,驱车行至东河村,眼前出现的,居然是一片颇具规模的建筑群,迥异于之前的想象。远远望去,圣母庙东、南、北三面青山环绕,绿草如毡,松柏苍翠,西面河谷一望无边,整个庙宇建筑群接天连云,气势雄伟,肃穆庄严,一派虎踞龙盘之势。
宋代戏楼碑刻弥足珍贵 记者在九天圣母庙文管员秦河堂带领下,踏青石台阶向山门方向拾级而上。山门门洞为青砖拱券而成,门上出抱厦形悬檐,筒板瓦装修。台阶的汉白玉扶栏上雕刻有数十只形态各异、姿态优美的汉白玉石狮,台阶两侧是两排雕梁画栋的彩色沿廊,下面是六孔呈半穹顶式的镂花窑洞。 九天圣母庙坐北向南,为一进院,虽南北较短,但东西较宽。前有山门戏楼,中为献亭,北为圣母殿,两侧配以耳殿。东西院现存李靖王殿、三宫殿、阎君殿、十帅殿、关公殿、子孙殿及梳妆楼等建筑。殿宇错落有致,殿顶形制各异。 重修于清同治四年的戏楼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歇山顶,圆柱方额,斗拱华丽。顺着秦河堂手指的方向看去,戏楼台上、背墙与侧门框上留有许多艺人戏班的题记,左右台前还有前人所绘的八幅花鸟条幅画,能辨认出的有“哪吒”“妲己”“包公”戏图,观之,仿佛回到遥远的古庙会中,“现在有记录的,民国时期屯留县的清连传戏班、潞城冯村的三乐班、壶关的三乐义班等有名的戏班子,都在这个戏楼上唱过戏。” 秦河堂说,九天圣母庙会建成后香火就很旺盛,规模之大,社火之美,方圆百里远近闻名,当地有“赶了九天大赛会,死了不后悔”之说“每年除了四月初四的庙会外,还有六月十九的会。据说六月十九是九天圣母的诞辰之日,要在六月二十四圣诞吉日里献戏三天。 庙内现存宋、元、明、清及民国年间重修碑50余通,碑文内容大都记载了创修、增建及重修庙堂的历史沿革和主要事宜。另有记载戏剧舞台的碑刻,是目前国内古代建筑中有关戏台历史的最早记录,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戏曲艺术研究价值,同时对研究寺庙历史、当地习俗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这通落款时间为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的“圣母仙乡之碑”,明确记载了当时重修圣母殿的同时就创建了戏楼,竣工时举会庆赞。
“平西东峪有九天圣母之庙,其地则二涧相拱九山相朝,秋水与共长天一色,其形胜名邦巨都亦莫与媲美焉……”这是平顺九天圣母庙内,一通铭刻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的古碑描述的该庙地理和壮美景色。 这座庙位于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据庙内元中统二年(公元1621年)碑记载,其创建于隋唐,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重建,明清屡有重修、续建,为一处集宋、元、明、清四代建构的建筑群。其建筑布局有序,手法古朴,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月25日,记者在雾雨濛濛中探访这座千年古刹。沿崎岖山路,驱车行至东河村,眼前出现的,居然是一片颇具规模的建筑群,迥异于之前的想象。远远望去,圣母庙东、南、北三面青山环绕,绿草如毡,松柏苍翠,西面河谷一望无边,整个庙宇建筑群接天连云,气势雄伟,肃穆庄严,一派虎踞龙盘之势。
宋代戏楼碑刻弥足珍贵 记者在九天圣母庙文管员秦河堂带领下,踏青石台阶向山门方向拾级而上。山门门洞为青砖拱券而成,门上出抱厦形悬檐,筒板瓦装修。台阶的汉白玉扶栏上雕刻有数十只形态各异、姿态优美的汉白玉石狮,台阶两侧是两排雕梁画栋的彩色沿廊,下面是六孔呈半穹顶式的镂花窑洞。 九天圣母庙坐北向南,为一进院,虽南北较短,但东西较宽。前有山门戏楼,中为献亭,北为圣母殿,两侧配以耳殿。东西院现存李靖王殿、三宫殿、阎君殿、十帅殿、关公殿、子孙殿及梳妆楼等建筑。殿宇错落有致,殿顶形制各异。 重修于清同治四年的戏楼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歇山顶,圆柱方额,斗拱华丽。顺着秦河堂手指的方向看去,戏楼台上、背墙与侧门框上留有许多艺人戏班的题记,左右台前还有前人所绘的八幅花鸟条幅画,能辨认出的有“哪吒”“妲己”“包公”戏图,观之,仿佛回到遥远的古庙会中,“现在有记录的,民国时期屯留县的清连传戏班、潞城冯村的三乐班、壶关的三乐义班等有名的戏班子,都在这个戏楼上唱过戏。” 秦河堂说,九天圣母庙会建成后香火就很旺盛,规模之大,社火之美,方圆百里远近闻名,当地有“赶了九天大赛会,死了不后悔”之说“每年除了四月初四的庙会外,还有六月十九的会。据说六月十九是九天圣母的诞辰之日,要在六月二十四圣诞吉日里献戏三天。 庙内现存宋、元、明、清及民国年间重修碑50余通,碑文内容大都记载了创修、增建及重修庙堂的历史沿革和主要事宜。另有记载戏剧舞台的碑刻,是目前国内古代建筑中有关戏台历史的最早记录,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戏曲艺术研究价值,同时对研究寺庙历史、当地习俗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这通落款时间为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的“圣母仙乡之碑”,明确记载了当时重修圣母殿的同时就创建了戏楼,竣工时举会庆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