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莲花:佛教的一些基本观念(一)
发布时间:2024-05-02 04:06:05作者:佛缘网
一、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种教育,即佛法的教育。这是佛教二字的本来意义。
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一种对佛法教育的很通俗简约的概括。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世间法,是从行为上的论述;自净其意是出世法,是心灵的修行;两者是从身到心的修行。
何谓修行?修行就是修正净化自己行为与心灵的过程。修正自己的行为,向内审视自己的内心,探究一切苦与烦恼的根源,净化自己心灵上的贪欲、嗔恚、痴愚,得到心的解脱。
涅槃是佛教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所谓涅槃,就是心的解脱。《杂阿含经》对涅槃的表述是:“贪欲永尽,嗔恚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槃”。
近似地说,佛教就是止息痛苦的方法。
大部分宗教都认为这个世界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教主,人只要信这个教主,死后就能上天堂,否则有下地狱的可能。这是求他人的宗教。
而佛教的根本修法是自力,向内心审视自我、开悟证道以求解脱。故佛教谓一切外求的宗教为外道,这是佛教与其它宗教的分水岭。外道没有歧视之意,指的是心外求法。
大乘佛教有一些他力救济的法门,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些都是助行。即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佛与菩萨的亲自教导下,还得靠自己修行方能得到彻底解脱。所以佛教没有主宰,佛陀只是老师。释迦牟尼佛只是比我们先开悟、是个先行者,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与解脱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传授下来。所以佛陀与信仰者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我们拜佛是礼师。在寺院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称谓,本师就是根本的老师的意思。
寺院的功能,也主要是佛法的教育。从寺院的组织架构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与学校类似的性质,寺院住持之下,一般有三大执事:首座、维那、监院,住持相当于校长,三大执事分管教务、训导、总务三事。法师相当于老师,指导僧人及大众的日常学习。
从前面的作息时间表中,我们也可看出寺院的学校性质。日复一日的诵经、打坐、修行仪轨皆是勤学不辍的过程。许多寺院经常举行法会,讲解佛经、带领在家学佛的人诵经、举行各种禅修静修等,这些都是学习的过程。
二、因果
因果律是一种因果关系,什么样行为造就什么样的后果。世间任何事都有其前因后果,任何事物都逃不过因果法则。对生命体来说,从浅近而言,比如种植能得收获,付出多有回报,予人快乐则得人善待,作恶多端必自断生路;从深远而言,行为的影响能跨越多生多世的生命之流,过去世的行为同样影响今世的结果。
因为因果是一种对等关系,善恶报应就很好理解了。善行能结善果,恶行只能结恶果。但此对等关系只是性质的对等,而非量的对等。在实际上,结果往往远远大于起因。比如一颗种子能结数十乃至数以千万倍的果实。种子只是因,即根本原因;除了种子这个因之外,还有阳光、水土、肥料等等的作用,这些都是缘,此二者为因缘关系。因是决定因素,缘为辅助条件。因缘共同作用而产生果,这就是因果。
因果报应不一定都是立竿见影,正如种子下地,还有个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发豆芽菜一夜可成,种果树数年才有收获;为善如果有恶果,必定是善业未熟,而过去的恶业先成熟了;为恶见善报,必是过去世的福报未尽,而今世的恶业未熟。对因果报应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深远的眼光。
实际上,善恶报应不是一种很理想的表达方式。因为善恶的标准因人而别、因地不同,也因文化背景等差异迥然各异。因果律的概念更能体现其本来意义。
因果报应不一定要等到下辈子,今生今世、此时此地就可看到。就象站在太阳底下,影子随时都在脚下。仔细推究下来,一切结果都能在今生今世找到原因,即使是上辈子的恶业,也多半是借助今世的恶业或贪、嗔、痴念成熟的。
比如不孝敬父母长辈等,必然大幅度削减人应得的福报,老来也绝大部分得不到儿女的孝敬。大富贵之人,几乎没有不孝父母长辈的,而贫困之家,不孝者比比皆是。只要有这份心,贫穷永远不是理由。比如偷盗,按因果律是得贫困报,我孤陋寡闻,至今没见过一个因偷致富的,相反见到一个个活得潦倒不堪。钱来得不明不白,就必定去得不明不白,留下的只有如影随形的恶报。再如杀生,按因果律得疾病短命报,杀得越残忍报应越惨烈。这在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再如邪淫也是大幅度损耗福报的,邪淫太过的人,往往生活处处不如意,被人轻贱。同时对婚姻的影响也很大,直接果报是得不到佳偶,即使对方是个大仁大义的人,也会单单地对你不好;婚后邪淫,不管做得多隐密,必然导致夫妻关系自然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个人的行为影响个人的未来,社会普遍行为影响社会的未来,以国家名义的行为影响国家的未来。社会风气较好的话,世界就会安定,自然灾害极少发生;世人普遍沉沦、道德日益败坏、人心争斗、杀业深重的话,必然产生种种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天灾人祸与战乱发生的机率会大幅度上升。
一切结果都是自己造就的,世人不知,总是在身外、心外找原因,永远想不到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果报。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因果不虚,如影随形。命由自作,福由心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些都是古人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心得。
三、佛教对命运的看法
命运是可以推算出来的,算命的方式有多种,如时间为凭,取一个与自身关系较大的时间点就可推断出此人一生的大致命运走向;取现象为凭,如面相、手相、卦象等,也可看出人的命运及吉凶。世间万物皆有规律,掌握了命运的规律就不难推断命运了。
命运不是出生那一刻的时间决定的,而是生生世世的行为造就的,出生的时刻只是借以推断的一个工具。
一切善恶业的成熟都是借助外缘的,外缘条件成熟了,以前造下的业自然也就成熟了。推命依据的是缘,但无法找到因,所以根据命相及卦象无法解释决定命运的真正原因。
这一辈子的命运都是以前的业力所造成的,而性格是以前的习气带来的。所以人一生下来,虽说大致格局已经决定,但人的心地和行为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命运,这就是所谓的‘三分天命,七分人为’。同样一颗种子,种在气候水土皆宜的地方自然就生长茂盛,撒在沙砾石块上就不容易长成,就算长出来也是歪瓜裂枣。生生世世的业就是种子,现在的行为就是缘,善业是借助善行善心成熟的,恶报是借助恶行恶心成熟的,想要让善报最大化、恶报最小化,就要多一份善心、善行。
而且现在的行为又是以后的种子,现在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改变着以后的命运。根据因缘之别,果报来的快慢不等,从当下就成熟到多世多劫不等。比如骂人,被骂者当即就要回骂,这就是当下成熟;比如偷盗,时间长了终于案发,受牢狱之灾,这就是近期成熟;再如大量或残忍地杀生导致生恶病遭横祸,这是今生成熟,但常人就无法将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以为是两件不相关的事;再如前一世或几世做了恶事,因外缘没成熟而没有受到报应,今世业缘成熟,生病或遭灾,这是多生成熟。常人就很难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凡有行为必有相应的结果,不管时间长短,该来的一定要来。
有的乱世之中或群发性的事故中,大家一起遭受灾难,就有很多人不理解,这些人都是造了恶业吗?答案是肯定的,这种叫共业。不造那个恶业就不会生在那个乱世,也不会刚好赶上那场灾难。数以亿计的人中,这些人该受此报,就会阴错阳差地凑到一起,躲都躲不掉,该受多大的报应就有多重的后果;不该受此报应的人,会在灾难发生时天缘凑巧地躲过,或奇迹般地逃生。
生在富贵之家就说明此人过去世积累了在富贵之家生活的福报,生在贫寒人家说明此人只有生在贫寒人家的那点福报。所生环境与应得的福报密切相关,生在社会福利好的地方是因为福报大,生在贫瘠之地艰难生存说明此人前世没有积累多少福报。完全没有福报的连做人都没有资格,直接落入饿鬼道中长受饥渴的煎熬。性情残暴的人,地狱之中倒是有太多残暴,物以类聚,不去都不可能了。
一切果报都是相对应的,如施舍得财富报,心怀慈悲得广受敬爱报,性情平和、心地善良得相貌端正报,性行残暴得丑陋及其它种种恶报,救人或动物的性命得长寿健康报等等。一些人喜欢在网上造谣生事、恶语伤人,以为没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就没有后果,但这些人必定在生活中经常莫名其妙地遭人暗算与打击。暗箭伤人的人必定被暗箭所伤---虽然放箭的不见得是你当初所伤的人。任何形式给别人制造的苦难、暴力与恐怖,也一定会加倍地回到自己身上。所以,人得意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善待别人,因为一切都是有回报的,而且回报远大于当初造下的因。
有仁慈心的人自然处处受人欢喜,做事顺利。而心胸狭窄、刻薄寡恩的人处处碰壁、事事难以如意,甚至有一些连子女都没有,或者即使有也没孝心。有的人很聪明,处处算计,就是发不了财;而心地仁厚的人多有厚福。慈悲心如同磁铁、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财富、地位、名望、如意眷属等等不求自来,源源不绝。所以人心就是祸福的的源头,想要改变命运就先改变自已的心。形象的说,慈悲心如春风化雨,万物滋生;残暴心如秋风扫叶,寸草难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