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四不退
发布时间:2024-12-23 04:09:14作者:佛缘网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不退有四义:一、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径生实报,分证寂光。】
“不退”,通常我们都说三种,“三不退”。蕅益大师在此地为我们说“四不退”。到底第四是什么不退?第一种是“念不退”。它的顺序是从上往下数,这在大乘法里面是法身菩萨,圆教是初住以上,别教是初地以上。这一类的菩萨,他们在断证的功夫上已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破无明显佛性。法身跟佛性是一个意思,破一品无明,证得一分法身,在西方四种净土里面,他生的是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是理,前面三种土是事相。“理”可以说无所不在,但是我们在凡圣土、在方便土里面没有办法认识理体,也感触不到,虽有而不知道。到“实报土”他就能觉察到,真的是理事圆融,性相不二,他达到这个境界。像大乘经上常讲“身土不二”,这句话我们经上读过,古来祖师大德们的著述提到就更多,我们听了也耳熟,但是这个境界是非常的模糊,原因就是它毕竟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无法体会。但是到“实报土”的菩萨,他们对这句话感到非常的亲切,因为是他们亲自见到的,亲自证得的。
“念不退”,此地的“念”就是正念,“念念趣向无上菩提”;换句话说,到这个时候念叫真纯,没有妄念。我们现在的念头,实在讲正念少,妄念多。就是念佛,念着念着又想别的事情,所以到圆初住的菩萨才决定没有杂念。可见得我们要想念到没有杂念,还得有相当的功夫。现前有杂念也不怕,有杂念就更要念佛,没有杂念也要念佛。为什么?没有杂念我们就落在无明里头。有念是妄想,无念是无明。总而言之,都是麻烦事情,一定要好好的念佛。
【二、行不退,见思既落,尘沙亦破,生方便土,进趋极果。】
“行不退”,是指菩萨。菩萨修六度万行,“行”念去声,念“hèn”,当动词讲。他不会退转到二乘,这叫“不退”。由此可知,权教菩萨有的时候还会退转到小乘。他为什么退转到小乘?众生难度,这往往叫菩萨退心,菩萨对众生耐心不够就退转了。必须到大菩萨他才有这个耐心,他修菩萨道能够与一切众生相处,他的定力、慧力够,决定不会退转到二乘。这是“生方便土”。
佛在许多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二乘人不能成佛”。我们经典涉及多了,对佛这句话我们会同意,我们能够肯定。为什么他不能成佛?成佛一定是理事圆融,事事无碍。二乘有障碍,二乘不圆融,二乘自己修持很不错,但是不能够跟大众接触。跟大众接触,他就觉得不耐烦。不耐烦就是障碍,这就不能成佛,所以他不能够达到圆融自在。因此我们要想成就无上菩提,也就是要证得《华严经》上讲的无障碍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换句话说,九法界众生一定要接触。接触这些众生实在讲就是修行,修什么?把自己看不惯的,要修得看得惯,把自己在这里面起分别的、起烦恼的,统统要磨得干干净净,要把它磨平,这叫修行。所以菩萨修六度法门,度众生也度自己,帮助别人也成就自己,把自己一切分别执着在境界里都磨得干干净净,这才能成佛道。
所以一个会修行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里,环境是逆境也好,是顺境也好,对自己都非常有利益。但是我们从经典的教训,从事实上来观察,实在讲,修行应当先修苦行,就是在逆境里面锻炼自己;一切都看不惯的,一切都看不顺眼的,要从这里面去炼。修什么?修忍辱波罗蜜,修禅定波罗蜜,在这上真正下功夫,什么都能忍。最后修顺境,顺境就是样样都称心如意。顺境难,顺境比逆境还要难。逆境能淘汰人,实在讲并不严重;顺境淘汰人不得了,样样都称心如意,人满足这个境界,向上奋发的心就没有了。在佛门里面,佛弟子当中有表演给我们看的。须菩提尊者在般若会上,他是代表苦行者。禅宗初祖大迦叶尊者也是代表苦行者,从逆境锻炼出来的。可是《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他是从顺境里面炼出来的。逆境里头修什么?修忍辱,修瞋恚心,把瞋恚心断掉。顺境里面断贪爱,难,比逆境难得多!经上讲善财童子出生时,他们家里面连草木都变成七宝,福报大!在那里面能够不起一点贪爱,这是功夫圆满成熟,比苦行不晓得要高多少倍!总而言之,都是帮助我们断贪瞋痴的一种手段,在佛门里面讲是“善巧方便”。
【三、位不退,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华托质,永离退缘。】
“位”,是讲圣人的果位,我们一般讲“超凡入圣”,他是入了圣人这一类,决定不会再退转到凡夫。这是什么地位?小乘初果就证得位不退。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证得初果之后,他修行的时间是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他就证阿罗汉果;换句话说,他证果的时间大致上可以确定。好比我们读书一样,从注册上学这一天起,就是上小学,这一天到学校去上课,我们大致上可以确定,他念六年小学就可以毕业,时间就可以确定。佛在经上常说,凡夫从发心修行到成佛,要三个阿僧祇劫。三个阿僧祇劫是从哪一天算起?从证得初果那一天算起,就是位不退。如果你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这就不能算,为什么?你会退到六道再搞轮回。我们在《无量寿经》、《楞严经》、《金刚经》上看到,佛跟我们说,我们每一个人跟佛的缘分都是很久很久!《无量寿经》上讲的,那个就时间就更长,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积的善根,遇到这个法门才能生起欢喜心。无量劫来就不只三个阿僧祇劫,不知道多少个阿僧祇劫,为什么我们还没有成佛?原因就是我们无量劫中生生世世修行,从来没有一次证得初果。好像念书都在念幼儿园,从来就没有念过一年级,没有升到一年级过,所以这个都不算数。
证得小乘初果须陀洹,从那一天开始,三个阿僧祇劫成佛是从这里算起的。《华严经》说无量劫才能证得究竟的佛果,它也是从位不退这一天算起。证得位不退,并没有离三界,他还在三界之内修行,我们尊称他为圣人,他不是凡夫。他在三界只在人天里面来回,决定不堕三恶道。要怎样才能证得这个位次?佛告诉我们,要将八十八品见惑断尽。六道轮回的原因是“见”跟“思”。“见惑”断尽,“思惑”还存在,所以他出不了三界。必须把思惑也断了,六道轮回就没有,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他还在六道之中,他不堕三恶道。由此可知,见惑是堕三途的业因,这个东西没有了,三恶道缘就断了,只是在人天两道往返。
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实在讲不是在上三土,最殊胜的地方就是在凡圣同居土;换句话说,就是带业往生。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华托质,永离退缘。西方世界跟我们这边的世界不相同,只要一心念佛,乃至十念成功的,十念是讲临终的十念,不是讲平常,临终十念都可以往生。但是临终十念要有条件的,确实不是人人能够做得到的。第一个条件,他在临终的时候神智清楚,不迷惑颠倒,这个条件最重要。第二个条件,临终的时候有善知识提醒他。第三个条件,他经别人一提醒,真的能放下,真的能求愿往生。具足这三个条件,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但是这三个条件,说实在的话,是相当不容易,三个条件都难!因此,我们遇到这个法门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在平时努力,千万不要有侥幸的心理,这一点非常重要。临终神智清楚,这是最大的福报,俗话讲“好死好生”。人会堕落到三恶道,他怎么去的?他是迷惑颠倒去的,也就是胡里胡涂去的。如果他很清楚、很明白,绝对不会去三恶道。可见得临终神智清楚是人生最大的福报,他来生不堕恶道,来生不受苦。福报一定要这一生修,人不修福,福从哪里来?所以一定要知道修福,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存心为善,常常存心利益众生,这是福德的根基。
西方世界我们能去的,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带业往生,生同居净土,同居土就证位不退。我们这个地方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我们今天生在这个同居土里面,我们没有证得位不退,可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决定是位不退,这就是西方同居土比我们娑婆世界殊胜。娑婆世界的四土跟十方诸佛如来的四土差不多,由此我们也明白,西方世界的同居土超过十方诸佛的同居土。更殊胜的是西方世界一生一切生,一证一切证,生同居土同时生上三土,证位不退就同时证念不退,圆证三不退,这是真正不可思议!它为什么会这么殊胜?有三种理由:第一、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天天见佛,每天跟佛在一起。第二、是时时闻法,西方极乐世界不但佛说法、菩萨说法,六尘都说法,闻法的时间没有中断。第三、常常跟大菩萨们在一起。这样的修学环境,诸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退转?反过来想一想,像我们现前这个世界,我们见不到佛,很难得听到正法,围绕我们四周善知识少恶知识多,所以很容易退转。这是两个世界环境不相同,我们地方退堕的缘太多,机会太多;西方极乐世界找退转的机会找不到,没有这个机会。
【四、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
这是蕅益大师说的,这一段说得非常好!这是个事实,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至心’是一心,是以真诚心来念佛。‘散心’是散乱心,像我们现在念佛多半都还是散心,因为念佛当中夹杂着妄想。无论是至心、散心;或者是有心念,或者是无意的念;或者是对净宗法门理解明了,或者是完全不了解。
‘但弥陀名号’,这就是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或六方佛名’,六方佛名是指十方一切诸佛的名号,无论哪一尊佛,你在这一生曾经听到一尊佛的名号,无论是哪一尊佛都可以。或者‘此经名字’,经题,我们这个经题是“佛说阿弥陀经”,你曾经听到这个经典的题目。日本人念经题的很多,他们念“南无妙法莲华经”,用意也是一样的,就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这也是不管他懂不懂。‘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因这个原因,他能够入佛门,他能够修行证果。《法华经》上有一个故事,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老人遇到佛,想跟佛出家。出家一定要有善根,没有善根是不能出家的。佛的这些弟子,都是证到阿罗汉果,都有神通,也就是都有宿命通、天眼通。但是阿罗汉神通的能力,只能看五百世。五百世以外的,他的能力就达不到。所以佛弟子们观察老人,这五百世都没有善根,你怎么能出家?老人听了就流眼泪很悲伤,佛看到,把他叫回来,给他剃度。大家觉得奇怪,佛就告诉大家,这个人在无量劫之前,阿罗汉当然见不到,太远太远了。无量劫之前他曾经是个樵夫,山上砍柴、卖柴的樵夫,有一天他在山上遇到一只老虎,老虎要咬他,他爬到树上,无意当中叫了一声“南无佛”;就这一句佛号,种子今天成熟,他在我这里可以出家,以后果然证阿罗汉果。“一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就是说这个典故。
我们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你对你周边环境的人,家亲眷属,你是很慈悲要脱度他,你就大大的安心。为什么?他们统统都得度了。不管他有心无心,他看过阿弥陀佛的佛像,听过阿弥陀佛的名号,可能无意当中也会念一、两声,那不就行了!甚至其它宗教虔诚的教徒也都得度,不但这些人得度,天主教的教宗也得度了。为什么?他也称了一句“南无佛”。不少年前,教宗下达命令要天主教这些神父们跟佛教交谈,他心里就有佛了。心里有佛这个种子,无量劫之后遇到佛,一定像世尊法华会上那个老人一样,必定得度。这就叫做“毕竟不退”。
【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
这是两个比喻,这两个比喻都是佛在经上常用的。第一个‘涂毒鼓’,这是古时候在战争当中用的武器,这个鼓不知道是用什么药物制造,人听到这个声音,严重的就会丧命。自己的军队有解药,这在战争时用的。‘食少金刚’,比喻不坏的意思。前面是比喻普遍,鼓的声音听得很远,普遍都能闻到。后面是讲这种子不会坏,金刚吃下去之后不会消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