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去峨眉山拜佛必去的八大寺庙,你都知道么?

发布时间:2024-10-28 04:08:08作者:佛缘网
去峨眉山拜佛必去的八大寺庙,你都知道么?

今天我们再来说一下,想去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的峨眉山拜佛必去的八大寺庙,想去拜佛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第一大寺,华藏寺:

华藏寺,全称为“永明华藏寺”,位于峨眉山金顶主峰,海拔高度3077米。“金顶(金殿)”是华藏寺的其中一殿, 所处位置最高,与华藏寺合二为一,统称华藏寺,俗称金顶(该地的代名词),其意可各有所表。 华藏寺,始建于东汉,当时称普光殿,后改名为光相寺。明代在殿后最高处营建普贤殿,俗称铜殿。殿顶鎏金,又称金顶。金顶所在的山峰也因此得名。

明洪武初(约公元1377年)国师宝昙奉旨来山重修寺院,时见板屋一椽,因山高风大,云南总兵祁三升捐资,遂将之覆为铁瓦,俗称铁瓦殿(今703电视台处),按察赵良壁增修,后被火焚。明代万历辛丑29年(公元1601年),妙峰(山西五台山僧)、惟密禅师来峨礼行普贤,发愿铸三大士渗金像以铜殿覆之名山,即募西蜀藩王潞安沈王朱模携得黄金数千两,送往湖北荆州监制,铸于明万历壬寅(公元1602年),历经数载,先后铸造铜殿三处:一在峨眉山,二在五台山,三在普陀山。明万历乙卯(公元1615年)秋天运至峨眉组装,在大峨山铁瓦殿后的最高处,做成了普贤愿王铜殿,铜殿通高二丈五尺,宽一丈四尺四,深一丈三尺五。铜殿上部为重檐雕甍,环以绣棂琐窗,殿中祀大士铜像,傍绕万佛,门枋空处雕画,云栈剑阁之险,顶部通体敷金,巍峨浩漾,迢耀天地,故称“金殿”或曰“金顶”,明神宗朱翊钧御题横额称“永明华藏寺”。清光绪16年(公元1890年)该殿毁于一炬,光绪18年(公元1892年)寺僧心启、月照和尚新建约180平方米的砖木构造的殿堂,铜碑、铜门等法器置其中,殿脊之上置以渗金宝顶,仍不失“金顶”之庄严。民国12年和20年(公元1923、1931年)又两次失火后重建。1953年人民政府拔专款对华藏寺进行维修,“文革”(1970年)中被“703电视台”占用,作为微波发射机房,1972年4月8日上午9时30分,因该台工作人员在发电中操作不慎,引起火灾,迅速燎原,大火肆虐二日,使庞大的华藏寺木结构寺院荡然无存,大量珍贵佛教文物损失殆尽,成片冷杉及草甸被毁。清光绪16年(公元1890年)至1972年,华藏寺历经几次大火,目前仅幸存明代“铜碑”、“铜门”和清代“铜象”,是峨眉山难得的佛教珍贵文物。

2,洗象池:

洗象池四周白云缥缈,古木参天,若清秋朗月高照,万籁俱寂,清光无限,仰望星际,飘飘欲仙。“象池夜月”即是这里的著名景色。入夜,皓月当空,月光映入池中,水天一色,景色幽美。

清康熙年间建寺,传说古时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贤菩萨骑象登山时,曾在寺前一六方池中汲水洗象,而以得名。此处属高寒地带,雨雪较重,故而其殿矮小,且用铅皮盖房,其中有弥勒殿、大雄宝殿和观音殿。由于此地是游人必经之地,1982年国家投资在寺外新建客舍四幢,成为山中大寺之一。这一带常有猴群出没,并向游人伸手要食。洗象池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3,仙峰寺:

仙峰寺,古名慈延寺、仙峰禅院,海拔为1752米,因旁靠仙峰岩而得名,宋、元时为小庙,明万历年间本炯和尚扩建并改名仙峰寺,后毁于火,现建筑物为清乾隆时由泰安和尚重建的。

寺前古木参天,茂密浓郁,寺后长寿岩高插入云;迎面华严顶宛如翠玉屏风,时有朵朵白云飘绕,恰似一幅爽心悦目的山水画。

寺后菁竹林中有一古洞,相传轩辕皇帝曾在此遇见九皇仙人,故名九老洞;九老洞一带盛产世界稀有的珙桐,春末夏初,繁花似锦。

仙峰寺内有财神殿(供道教赵公明神像)、大雄殿、舍利殿(供铜质舍利塔);寺前有九莲池,建于清末,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重修,当初主要用来储备饮用和防火用水,现作应急和消防,四周石栏上有许多文字题刻。

2003年,新修了山门(石牌坊),整修完了地坝,使之旧貌焕然;寺周猴群出没,活动于丛林之中,游人过时,常拦路讨食。

4,洪椿坪:

洪椿坪,椿坪因有洪椿古树得名。此树高28米,胸径3、2米,树冠东西延伸30多米,是中国特有的高龄树种,又名白椿,叶呈羽状,盛夏季节一树粉绿,耐冬寒,抗污染,所以能致高龄。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战国时代,道学家庄周先生早将它喻为神树,作为大寿的象征。 这一株,据专家鉴定足有一千二百年的树龄,至今长势仍很健旺。这里的古树很多,尚有千年的罗汉松,八百多年的公孙树和桢楠树,六百多年的香杉古柏和黄心夜合等等。古木成林,参天蔽日,阳光挤进林丛的天疏隙,照射到铺满苍苔的山道上。 洪椿坪深深地衽藏在层层峰峦的怀抱之中。后边是高高的天池峰、天柱峰,前边是云雾缭绕的白云峡,右边是高高的天空池峰、天柱峰,前面是云雾缭绕的白云峡,右边是大坪岭,左边是宝掌峰。气候泽润,常常是雾蒙蒙。尤以清晨,晨曦抚照在林丛之上,雾化为露,瀼瀼泠泠,如粒粒晶莹的无数珍珠,积满了草丛和林梢,只听见密密的林丛中沙沙作响,似觉细雨沛然。顷刻间,浓雾弥漫,只闻人语,不见人影,咫尺竟成了天涯。如绡的晨雾,湿泣泣的带着山野里特有的清香迎面年来,使你感到格外清爽可人。这里的气漫无边际较为稳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着四季常春之感。深谷里常常传来阵阵林涛,碧空中隐隐回旋着声声鸟语。确是个休闲颐养的好地方。连清代的康熙皇帝也赞口不绝,特意题赠"忘尘虑"三字,刻石留存寺中至今犹见。此地上行仙峰寺15公里,有磴道七千多级;下行清音阁6公里,有噔道三千多级。如果说鉴胜峨眉是一篇完美的诗章,这里自然是承转的段落。要欣赏这"晓雨"之妙,以夜宿寺中为宜。从夕阳西斜到黎明拂晓,还有许多景色可观。这里有许多银杏古树,一至清秋,扇叶金黄,与满山红叶相互掩映,色彩绚丽柔美,故诗人在诗中吟道"不尽霜枫万里黄"。

5,万年寺:

万年寺,四川峨嵋山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之一,相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礼佛处;东晋隆安五年(401)创建时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慧通重建,易名白水寺;宋称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时,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沿称至今;万年寺为峨嵋山八大寺庙之一,全国重点寺院之一,有无梁砖殿、巍峨宝殿、白水池等景点;目前,万年寺附近有万年停车场与万年寺有索道相连,故很多前来峨眉山旅游的游客都把万年寺作为自下而上正式登山的起点之一;另外一些游客则把这里作游山结束的终点;此外,浙江天台山有同名寺院,历史亦同样悠久。

万年寺创建于东晋隆安年间(397—401),名普贤寺,慧持大师所建。唐乾符三年(876年)重建,改名白水寺;宋时又名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中敕改圣寿万年寺。

原殿宇七重,规模宏大,后几度兴废;1946年大火,除明代砖殿外几乎毁坏殆尽;现有殿宇两重,系1953年重建;砖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为外部通高16米,每边长15.7米的穹窿顶方形无梁殿。

万年寺

现有雄伟的山门、弥勒殿、观音殿、般若堂、毗卢殿、无梁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行愿殿,其间还有花园、亭榭、水池等,该座园林式的寺院已成为峨眉山最大寺院。

无梁砖殿后侧有著名的“行愿楼”,内供万年寺三宝:佛牙、贝叶经和御印。佛牙为明代国外友人所赠,据科学家鉴定,为古代剑齿象化石。

贝叶经为明代暹罗(今泰国)国王所赠,上书梵文(古印度文)《法华经》。御印为明神宗朱翊爻赐建无梁砖殿时所赐。

三宝之一的御印最为珍贵,这枚方印13厘米见方,重4公斤,是明代万历皇帝御赐的印章,刻有“大明万历,敕赐峨山,御题砖殿,普贤愿王之宝”的文字。寺中碑刻众多,最著名的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的“第一山碑”。

《中国名胜辞典》、《中国风景名胜辞典》及一些佛教书籍中都有记载

6,清音阁:

清音阁,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唐朝时名牛心寺,唐僖宗时,江陵慧通禅师将其改为卧云寺;明朝时期,广济禅师取晋代诗人左思《招隐诗》中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阁”。

历史上,该阁曾三次失火,现为1917年后重修;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供奉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

此外,阁前有“接王亭”。《峨眉伽蓝记》称:“阁下旧有接王亭,王者孰谓,谓御前头等侍卫海清伍格也。”意思是说,当年,海清伍格亲王奉康熙皇帝命朝拜峨眉山,僧人为了迎接他,“拆掉旧亭,重建新亭,取名‘接王亭’”。

1992年8月新建了三层阁楼的客舍。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赵匡胤召东京(今河南开封)天寿院僧继业三藏等入天竺求舍利以及《贝叶经》,继业一行从印度带回大量经卷、佛骨舍利敬奉朝廷;宋太宗赵光义即命将这些圣物择其名山修持;继业周游了祖国名山大川后,选在峨眉山延福院安身,因相中寺前的黑、白二水交汇地,发愿在此新修一座寺院,以供养终身,寺院建成后取名前牛心寺。

明洪武二年(1369年),安徽凤阳凤凰山龙兴寺(朱元璋曾在此出家,后改名皇觉寺)僧人广济禅师来到峨眉山,驻锡于此;相传广济和明太祖朱元璋交往甚密,朱元璋称帝后,广济不愿接受朱元璋的宣诏,便入峨眉山禅隐于此。

广济禅师根据寺周山水怀抱的天然风貌,又见亭、台、楼、阁与流水潺潺和谐相融,即取晋朝诗人左思《招隐诗》中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阁”,后广济禅师圆寂在后牛心寺。

7,伏虎寺:

伏虎寺,又称伏虎禅院、神龙堂、虎溪精舍,位于四川峨眉山山麓,与报国寺相邻,晋代为一小庙,唐代云安禅师重建,旁有龙神堂、药师殿;宋朝时为“神龙堂”;明朝被毁,清朝顺治八年重建,更名“虎溪精舍”,后因附近虎患,寺僧建尊胜幢以镇压,更名“伏虎寺”,康熙皇帝曾为伏虎寺题写的“离垢园”;该寺为典型汉传佛教建筑风格,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弥勒殿、菩提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御书楼以及禅房、僧舍等。

南宋绍兴年间行僧心庵再建,僧士性建尊胜幢以镇虎患,改名伏虎寺,一说寺后山状如伏虎而得名。又名虎溪禅林。伏虎寺名也沿用至今。

清顺治年间,贯之和尚重建,历时二十载,为全山最大寺庙之一。进入寺门便是弥勒殿,殿内供金身泥塑弥勒坐像,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坐像。弥勒殿后系韦陀殿,内有韦陀像。

普贤殿内塑有普贤金身塑像,背龛供奉阿弥陀佛像。大雄宝伏虎寺景点之一(虎浴桥殿内正龛上供三身佛,即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按佛教的信仰,三身佛是释迦牟尼的三种不同化身。殿内左龛塑文殊像,右龛塑普贤像,左右两侧塑十八罗汉像,后龛塑观音渡海像。

大雄宝殿右侧后院内有华严塔亭,中置明代铸造的紫铜华严塔一座,塔高5.8米,共14层,塔身铸有4700余尊小佛像,塔体镌刻《华严经》全文——华严铜塔以其时代久远、体形高大和铸造精良而居中国铜塔之最。

8,报国寺:

报国寺报国寺指的是峨眉山报国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麓的凤凰坪下,全国重点寺院之一,海拔533米。寺院坐北朝南,占地百亩。

原为山中第一大寺,其原址在伏虎寺对岸的瑜伽河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原名会宗堂,清初迁建于此,顺治九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取佛经“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王藩手书;报国寺历史上经过数次修葺,寺院得以完整保存,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维修、扩建的次数最多;1993年,又新建了钟楼、鼓楼、茶园、法物流通处,使报国寺更加庄严。

寺内正殿有四重,依山而建,一重比一重高,显雄伟自然。寺内藏经楼下,有一座明代的瓷佛像,形态生动大方,是件珍贵文物。前殿有一座7米,14层的紫铜塔,塔身铸有4700多个佛像,还刻有《华严经》全文,故名“华严塔”,也是一件贵重文物。

报国寺山门对面的凤凰堡上有“圣积晚钟”亭,亭内悬挂一大钟,名叫“圣积寺铜钟”,系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慧宗别传禅师铸造。钟高2.8米,钟唇直径2.4米,重12.5吨,有“巴蜀钟王”之称。钟体上铸造了晋、唐以后历代帝王和与峨眉山有关的文武官员及高僧名讳,有捐赠铸造铜钟的信众姓名,并刻有《阿含经》经文和佛偈,以及《洪钟疏》铭文,共6万多字。该钟原挂在圣积寺,圣积寺毁后,此钟移至报国寺。圣积铜钟的钟声清越,远播数里,回荡于山林旷野之间,使人顿忘俗念,有诗云:“晚钟何处一声声,古寺犹传圣积名。纵说仙凡殊品格,也应入耳觉心清”。 [1]

报国寺还设有峨嵋山文物管理所,收藏各种陶瓷、玉石、文献、字画、金属器皿和战国时代出土的兵器、工器等。

相信大家一定对这八大寺庙有所了解了吧,有想去峨眉山的朋友一定要去这八大寺庙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