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定法师:佛教徒要重视宗派和谐
发布时间:2024-04-28 04:07:20作者:佛缘网心定和尚
随着时代的潮流,近几十年来,佛教也经常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国家地区,召开无数次的国际性佛教会议,会议内容不外是佛教徒的使命、佛教的发展、佛教的未来等等,在议程中几乎都有不少高僧大德呼吁:
佛教要团结!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如鸟之双翼!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出家众与在家众要互相尊重!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是互相包容!佛教是真正唯一能促进世界和平的宗教!
但是普遍的佛教仍然是自立门户,各行其道。有些自认顺应时代潮流,大行其方便之道,而不屑于传统守旧之固步自封,大乘教区认为上座部是自了汉,上座部认为大乘非佛说。国际会议场合,也都能满脸笑容,互相尊重包容,但骨子里,对其他教派还是有些不以为然,这对全世界佛教的力量,以及集体创作的未来发展,都会令人担忧!
所以我想从佛教义理上,提出一些浅见,愿与佛陀的弟子们,共同勉励!
第一、 从随喜功德谈宗派和谐
《六祖坛经》记载,当五祖传衣钵给六祖惠能大师时,要他快走,否则命若悬丝!其经文如下:祖复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惠能启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自古就有门户或宗派之争,是因为不能随喜功德。
《宝积经》有说到不如法的修行者:「于诸众生憍慢瞋恨;于他利养起嫉妒心!诃骂菩萨,广其恶名。」不能随喜功德,看到比自己殊胜的人,就会生起嫉妒,嫉妒以后就会扰乱众生,批评、毁谤、诃骂、破害等等,而宗派之间就是贡高我慢,自高自大,瞧不起其它教派,从部派佛教,到空有之诤,实在难以融合和谐。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
想想身为三宝弟子,特别是出家众,对于真正修行或弘扬佛法的宗派,不论是强调文化教育,或偏重社会慈善,总之都是佛教,都应随喜功德,虽不能做到称扬赞叹、随喜功德,也不要生起嫉妒或批评打击。胜鬘经胜鬘夫人对佛陀说:「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凡我佛教徒,对其他宗派都能不起嫉心,佛教必能和谐!
第二、 从诸行无常谈宗派和谐
佛常这样的问比丘:比丘!五蕴(六入、六界)等是无常否?答:是无常。无常是苦否?答:是苦。若是无常苦变易法,是我我所否?比丘答:非我我所。佛即告诉他说:比丘!所以这样的观察无常、无我即得解脱。三法印的修行次第是:厌、离欲、解脱。观诸行无常,即能厌患世间而求出离,能厌苦,即能通达无我,无我我所执,即离一切爱欲;离欲即离一切烦恼,所以能得涅槃解脱(佛法概论)。从观诸行无常到心性解脱,这是佛陀非常实际而微妙的开示。
如知世间无常,无常即苦,苦即无我!以此义,也可以得到宗派之间静态方面的和谐,例如:须菩提尊者曾对佛陀说:『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金刚经》)
世间有争执,宗派有诤执,都是人我是非。如深知无常是苦,自求解脱都来不及了,还比较、计较、批评、傲慢什么?没有是非,没有人我,佛教宗派之间,自然平静和谐。
在此我所提出,从诸行无常谈宗派和谐真正的重点是,佛教徒要有危机意识!佛教有谈到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如今是处在末法时期,邪说纷纭,奇奇怪怪的新兴宗教,不断出现,人性好奇,一旦接触就会着迷,无法回头,而这些新兴宗派教性很强,手段也很强悍,对佛法信心不坚,正见未成者,往往被吸收进去。
我们伟大的佛陀,他的教法,是真正的真理!真正能让人类离苦得乐,真正能促进世界和平,最简单的五戒,足够构成和谐社会,善恶因果的理念,就足以令人止恶行善!我们一定要放下对不同宗派的计较、嫉妒、毁谤,我们要全部力量用来大转*轮,推动佛法!
所谓危机意识,就是其它宗教,用各种柔的、阴的拉拢佛教徒;用强的、狠的手段破坏佛教,我们可能都不知不觉。所谓危机意识,就是当今全世界的佛教人口的多少。在中国大陆,基督教的渗透力比共产党的渗透力更强,我们不能自大自满,更不能在教内互相评击,全力培养弘法人材,全力宣扬佛法,目标一致,着力点一致,也可以使佛教各宗派之间达到和谐。
第三、 从尊重包容谈宗派和谐
在大乘佛教地区,都标榜行菩萨道,而菩萨的智慧也高过二乘人—阿罗汉与辟支弗。确实大乘佛教的三藏—经、律、论,也比上座部的三藏经典更加的丰富,但树有根水有源,大乘经典也是有从大众部佛教发展的痕迹,大乘佛教高唱人间佛教,而事实,古时候也就有所谓独住比丘与人间比丘的不同性格,佛教在中南半岛的几个国家,有几个是佛教国家,假如没有人间比丘的随缘度众,怎么能成为全国的全面信仰,就是军人执政的国家政府官员,仍然对三宝特别是对比丘们,非常尊敬。
《法华经》有常不轻菩萨,我们也要有不轻后学的美德,我们更要有不舍任何一众生的悲愿,如同地藏菩萨的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法华经》中,佛陀也为诸大弟子授记,将来皆能成佛,他们也同样证无生法忍。菩萨戒的重戒,重在摄受众生的戒条,如不瞋恚、不傲慢、不悭吝都是菩萨的重戒。胜鬘夫人十大受中:从今日起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于诸众生不起恚心等等。
菩萨道之伟大,是心量广,悲愿深。当今宗教界都希望宗教与宗教之间,彼此要尊重与包容。我们佛教界本身,于不同教派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如此则能达到各宗派的和谐!
有人说:「理论归理论,事实归事实!」所以我也不妨举一些事实的例子,可能会让标榜行菩萨道的佛子们,感到惭愧、惭愧!
一、泰国南部三省,常常有人被极端份子杀害,其中也有教师、军人、警察等,所以有些老师不敢留在当地执教。在教师缺少的情况下,曼谷太子佛学院,训练上百位比丘,送去泰南教书,他们的勇敢,令人敬佩。
二、曼谷金佛寺的照坤通猜大比丘,在泰国南部建了一座回教堂,捐赠给回教徒,此事可能会引起不同立场的看法,但我深表敬佩!
三、泰国佛足寺,专门照顾艾滋病患者,并且设立孤儿院,照顾艾滋病患者留下的子女。佩服!佩服!
四、斯里兰卡的比丘们,为了保护佛教,勇敢的挺身出来竞选国会议员,现任的有好几位,这种卫教的精神,真是菩萨!
五、联合国认定五月份的月圆日为佛陀日,所以这几年,卫塞节前后,在曼谷联合国大厦,召开国际佛教会议,都得到联合国的支持。联合国认定佛教的教义可以促进世界的和平,所以经过佛教国家联署争取,而订定卫塞节为「佛陀日」,这些连名的名单中几乎都是上座部佛教(小乘)的国家,我心里除了佩服之外,也感到惭愧!惭愧!
六、中南半岛的国家,人民普遍比较贫穷,所以小孩子都送到寺庙念书。斯里兰卡每星期日,都有超过百万的青少年在寺院念书,或办活动。
七、缅甸或泰国,男孩子长大成人的期间,总要出家一次,这是很实际的道德教育,人间佛教在上座部佛教(南传)的国家,那么普遍,渊源流长!
还有很多南传比丘行菩萨道的伟大精神,不胜枚举!
这几年来,南传比丘也都有到台湾、中国、日本、韩国等大乘教区参访,慢慢也都能认同。甚至也有很多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
总之在尊重包容的大原则下,应该可以达到各宗派的和谐!
第四、 从涅槃寂静谈宗派和谐
说到涅槃寂静,总会联想到是今生生命结束以后,不再投胎转世了,阿罗汉现有的生死身,到了寿命尽时,就「前蕴灭,后蕴更不生,而入于无余涅槃」。这种看法没有错,但错就错在,把涅槃寂静看做是阿罗汉的修行果位,其实阿罗汉、辟支弗、菩萨、佛,都是同样证入涅槃,就是修行证入法空性-涅槃的法门也一样,《法华经》说:「唯有一圣道,无二亦无三」,此一圣道就是八正道。出世的解脱法门-四谛、缘起;道谛中的三学、八正道,都是圣者所修行的,也是圣者所证得的。修行证入,都离不了这些,声闻、缘觉、菩萨、佛-一切圣者,都是依着这唯一的正法,同受唯一的解脱味,同入涅槃而得究竟的解脱,所谓「三乘同入一法性」;「三乘同坐解脱床」。
涅槃的证入,就是证入法性,法性就是一切法的真实相,《般若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此法性本不生灭,本自清净,本不动摇。
涅槃、法性、实相、空性既然没有差别,那为什么还有上座部(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之分呢?简单的说:声闻弟子见法性以后,一直努力修定修慧,直到俱解脱阿罗汉为其修行的最终目标-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
菩萨行者,见到法性后,以此为基础,发大菩提心,行大悲心行,福慧双修,直至成佛。而菩萨修行要具备三德:(一)菩提心(二)大悲心(三)空性慧。此空性慧就是初果或初地行者,见法性的智慧。佛陀说:「观缘起即能见法,见法即见佛。」由于无常无我而悟入法法归于寂灭,现觉得没有一毫可取可着的。这无着无累的觉证,即涅槃无生-生死不可得的确证!
有一位南传比丘,曾经提出一个问题,一切法性空寂,涅槃如火之熄灭,一灭永灭,如何度众生?
我就说:菩萨见一切法空性,却不证入涅槃,以此智慧-理念,发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愿,广度一切众生。
《金刚经》须菩提请示佛陀,菩萨云何安住?菩萨最重要的当然是安住菩提心,而不可缺少的是住于「空性」,法空性无所住,以此理念行一切善行。应无所住就是住于空性。涅槃寂静是一切法的实相,不论是正报依报,精神与物质,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所以万法皆空,菩萨有此智慧,所以菩萨不入涅槃,因为当体即空,青青翠竹皆是般若;郁郁黄花无非实相。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菩萨虽度众生,但是众生也是空性的,实无有真实自性的众生可度。
菩萨自身要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空观成就-涅槃寂静的智慧。而菩萨云何降伏其心?如果行六度波罗蜜时,或行一切善行时,内心有能度的自我,有受度的众生,就会比较、计较,甚至骄傲或轻视他人,所以度众生时,行一切善行时,时时观照,自身空、外境空,这是观照般若的方便。以此降伏我执的习气。
缘起性,万法皆空,当下就是涅槃寂静,不比较、不计较、不嫉妒、不傲慢,才能顺入涅槃,才能与实相相应,则宗派可以达到和谐。
我在此作一结论,就是星云大师的话:「众缘和谐,诸事圆满,合作无间,效果加倍!」愿佛陀的弟子,都能和谐相处,在各个国家互相影响,成为和谐的社会,进而达到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