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善良,是一种远见——《了凡四训》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4-10-29 04:07:58作者:佛缘网
善良,是一种远见——《了凡四训》的启示

题记:

《了凡四训》否定了宿命论,袁了凡阐述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他认为,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并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只要心存善念,努力行善,人就能改变命运。

01 立论基础——佛教因果思想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清末名将曾国藩十分推崇此书,也将此书示与子女,要求读三百遍。

《了凡四训》糅合了儒家、佛家和道家的学说,但立论根本还是佛教思想,书中列举的因果故事蕴含了佛教的因果理论。比如其中有个故事,闽江经常泛滥成灾,河流冲毁民居,致使财物顺江而下,很多人就趁机发一笔横财。杨荣父子却一心只想着救人,乡人们都讥笑他们。然而,后来他们的命运大不相同。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行,三世因果,循环不失。”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善恶行为,都会有相应的果报。”因”就是缘由,“果”是因的后续,人的思想和行动,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行善得善报,作恶得恶报,这个果报早晚会出现,只是时间的问题。世间一切事物都由因果关系支配,人的一切境遇都取决于自身的思想行为,每个人的善恶行为必定会给命运带来影响,完全不同于宿命论。

佛教的因果学说,内容繁复庞杂、精深博大。中国人将这套理论简化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八个字,简单易懂,深入人心。

人的内心中都有恶的种子。这样的种子一旦发芽,就会变成恶行,开出恶之花,结出恶之果。有些人认为,只要作恶无人看见,就不会有什么事。但是倘若你问老百姓,他就会告诉你:作恶会遭报应。正如《华严经》云:“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

佛教因果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将道德由他律变为自律,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承担责任,心中充满了对因果法则的敬畏,行事才会更加谨慎,不会肆意妄为,这个世界也就会更加美好。

袁了凡正是借助于佛教因果学说,综合儒家的思想,确立了全新的劝善法则。他总结 了10种善行:第一 ,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 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在实践方面,袁了凡正是利用功过格来修行。“功过格”是中国古代记善恶功过的一种方法。善言善行为“功 ”,记“功 格”;恶言恶行为 “过”,记“过格”。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功过格,如 《文昌帝君功过格》等。功过格将人们的善恶进行量化统计,容易操作。

02《了凡四训》对现代人的启示

人们常常认为,好人没好报,人善被人欺。加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如老人讹诈扶人的小孩,使得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多读《了凡四训》,对教净化人心,改善世风,是有很好的作用的。

1. 每日三省吾身

世界上有两种值得称赞的人,一种是不犯过失的人,但这种人几乎不存在。还有一种,就是有了过错能立刻改掉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一个真正的人。

作者认为,道德和利益根本不矛盾,是都可以得到的。但是,如果没有道德的内省,只是一心外求功名富贵,那么道德与利益都会失去。儒家也认为,在追求仁义道德的同时,富贵也会随之而来,《中庸》说:“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所以,只要拥有了道德,富贵便会不请自来。

富贵要从心而觅,这就需要反省。能够反省,这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孔子为什么要每日三省?就是怕自己有过错。所以,反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大功德。

2.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一个人如果一味付出,牺牲奉献自己,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难免会失望。如果明白了因果在生命流转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会使得人们更加积极行善。《了凡四训》中列举了不少行善积德而获得好报的例子,有助人们通过努力改变命运。了凡先生原本以为自己的命运被算定,无法改变,后来才明白了种瓜得瓜,付出终会有回报的道理。每个人,只要通过善积德,通过努力修为,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可以让人奋发图强、改变命运。

《了凡四训》肯定了人的主动性,强调个人对自己的一切思想和行为负责,突出了道德在生命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对鼓励人们扬善弃恶、净化灵魂、完善人格都具有莫大的益处。

《六组坛经》说: “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因此,要求 得心之体用合一,就必须修心,使善心之用与本心之体合为一体。禅宗又强调本心就在自心之 中,众生皆可以成佛。

佛教重视现世,强调通过改变现世的缘,通过改善自己的行为来改善因果。所以,佛教认为人的命运完全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只有从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从 自己的内心上防非止恶,戒除各种不符合道德标准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使自己的命运往好的方向发展,给社会和他人带来良好的影响。

如今,在以经济利益为为第一目标的价值观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崇尚物质,社会道德与物质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脱节。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新旧信仰的碰撞,人们会感到无所适从,常常迷失自我。而伦理信仰危机的根源是善恶因果律的中断。

因此,倡导善恶果报观念,有助于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一个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时代,可以给人们看到改变命运的希望,并促使人们用行动积极地去改变自己。可见,这一思想能产生一种感染力,对改变世风、完善道德具有积极作用。

同样,对个人来说,善恶因果论强调个人的命运由自己决定,而不是上天的安排,这就确立 了人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个人的主管能动性,促进人们通过行善积德去改变命运。

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人生就只有一件事可以做了,这便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结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幸福,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只有相信因果,心存善念,人才会收获幸福。

改变命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实践积累。修德之功日深,命数自然能够好转,只有时时刻刻存养我们的德性,才会获得福报。修身积德切不可希望早得善报,心存非分之想,不能生起一丝一毫对福报的觊觎之心,不可有一丝一毫对功利的迁就迎合之态。

总之,了凡先生的立命之法,通过道德的力量,教导人们行善累德,这既有利于形成诚信友善的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个人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