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文人诗僧们所创作的“曹溪诗”

发布时间:2023-02-26 13:42:58作者:佛缘网

文人诗僧们所创作的“曹溪诗”

  南华禅寺位于广东韶关境内,是中国南宗禅的发祥地。自从禅宗六祖惠能禅师住锡南华禅寺之后,禅宗顿悟禅法得到大力弘扬,很多禅门学徒从四方云集南华求法。由于南华禅寺毗邻曹溪,因而后人都将惠能所传的顿悟禅法称为‘曹溪禅”,“曹溪”也因此成为南宗禅的代称,于是在禅门中便流传有“天下禅宗,皆本曹溪”之说。

  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包括诗僧)创作了许多与“曹溪”相关的诗。这些“曹溪诗”从不同方面表达了诗人对曹溪道场的留恋,对惠能禅师的追思,以及对曹溪顿悟禅法的体悟。

  张乔是唐代著名诗人,安徽池州人,生卒年不详。张乔是唐懿宗咸通年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并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张乔隐居九华山以至终老。

  张乔曾作有《赠初上人》诗,赞颂初上人修行禅院环境的优美,以及上人禅法的高深。

  竹色覆禅栖,幽禽绕院啼。

  空门无去住,行客自东西。

  井气春来歇,庭枝雪后低。

  相看念山水,尽日话曹溪。

  初上人居住在竹林环抱的山中,这里环境十分幽静。在幽静雅致的环境中,山中的鸟雀环绕着禅院啼鸣听得尤为清晰。在初上人的禅院中,常会有一些行人礼佛游赏,求法问道。大雪过后的禅院中,树枝都被大雪压弯了枝头。诗人前来拜望初上人,两人―见如故,言谈十分投缘。他们先是谈论禅院四周山水之胜,·然后谈论曹溪顿悟禅法。两人论道谈禅甚是欢悦。

  本诗先描写环境之胜,然后转入对初上人禅法的赞叹。“尽日话曹溪”中的“曹溪”,并非指南宗顿悟禅法的发源地曹溪,而是专指禅宗六祖惠能所创立的南宗顿悟禅法。

  贯休(823―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贯休的诗冠绝群芳,受到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贯休于唐亡之后人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有《禅月集》传世。贯休作有《题曹溪祖师堂》诗。

  皎洁曹溪月,嵯峨七宝林。

  空传智药记,岂见祖禅心。

  信衣非苎麻,白云无知音。

  大哉双峰溪,万古青沉沉。

  本诗是贯休大师到曹溪宝林寺拜谒六祖真身之后所作。诗既描写了曹溪宝林寺优美庄严的环境,也叙述了宝林寺的发展历史。表达了对祖师道场永远兴旺发达的良好祝愿。

\

  “皎洁曹溪月,嵯峨七宝林。”这两句描述了曹溪宝林寺夜晚环境的幽静。夜晚月光皎洁,映照着曹溪水,水中映出月亮的影子。寺旁的宝林山山势峻拔,林木茂盛。这种清净优雅的环境,的确是禅子理想的修道场所。

  “空传智药记,岂见祖禅心。”贯休在朝拜六祖惠能禅师真身时,回想起祖师往昔对祖师道场所做的贡献,不禁感叹如今物是人非,令人深悟世事无常之苦。“智药”,即梵僧“智药三藏”。他曾于南朝天监元年(502)率领弟子到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在路过曹溪口时,掬水饮之,觉此水甘美异常,于是溯源至曹溪。智药三藏见山川奇秀,流水潺潺,于是对徒众说:此山可建梵刹,吾去后170年,将有无上法宝于此弘化。后韶州牧侯敬中将此事奏于朝廷,上可其请,并敕额“宝林寺”。“祖禅心”指惠能大师所传的顿悟禅法。贯休感叹智药三藏和惠能禅师如今都已远离我们,我们只有空自回想智药三藏的预言和惠能禅师传禅的往事。

  “信衣非苎麻,白云无知音。大哉双峰溪,万古青沉沉。”贯休又想到当年惠能禅师曾在此传扬禅法,诸多禅门弟子从曹溪走出,各自弘化一方。可是,如今由于时日的更迭,以心印心的心法却少有知音来继承7。唯有万古流淌不绝的曹溪水,让我们看到未来的顿悟禅法将会在曹溪宝林寺不断发扬光大。

  郑谷(851―910)是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江西宜春人。唐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风格清新通俗,多写景咏物,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曾与许棠、张乔等人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今已散佚,存有《云台编》。郑谷也作有与曹溪相关的诗,他的《宿澄泉兰若》即是。

  山半古招提,空林雪月迷。

  乱流分石上,斜汉在松西。

  云集寒庵宿,猿先晓磬啼。

  此心如了了,即此是曹溪。

  这首诗是郑谷夜晚投宿澄泉兰若所作。兰若为寺院的别称,一般指远离俗尘的修道场所。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寺景,兰若位于半山之中,夜晚月光映照下的雪景,更显幽静清冷。山间的清泉静静地在石头上流淌,远在松树西边的银河清晰可见。

  “云集寒庵宿,猿先晓磬啼”两句,描写诗人与其他来兰若参访的人在此留宿,猿猴久在山中居住,似乎知道僧众早课时间已到,每当要做早课前便提前发出呜叫。

  “此心如了了,即此是曹溪。”这两句是本诗的核心内容。诗人认为,当一个人的内心清净无染之时,即能明心见性。若人明见清净自性,当下即是曹溪,用不着再踏破芒鞋,行脚参访了。诗句中的“曹溪”,是指曹溪宝林当场。

  许浑是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生卒年月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今江苏镇江)人。许浑的诗以五七律最为有名。他的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认为他的诗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许浑曾作有多首涉及‘曹溪”的诗,《盈上人》即其中之―。

  月沉霜已凝,无梦竟寒灯。

  寄世何殊客,修身未到僧。

  二毛梳上雪,双泪枕前冰。

  借问曹溪路,山多路几层。

  这首诗是许浑去亲近盈上人,并在上人禅院留宿时所作。深秋的一个夜晚,诗人在盈上人禅院难以人眠。在无眠的夜晚,诗人思绪万千,在暗中赞叹盈上人德行的基础上,又感叹人生的无常和道业的难成。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个月明星稀的深秋,投宿盈上人兰若,到深夜时分也难以人眠,只有寒灯伴随着诗人度过漫漫长夜。诗人由盈上人高深的佛法造诣,;油然生起赞叹之晴。又想到自己像一个寄居浮世中的过客,虽然也在修道,却从来没有达到像盈上人那样心远尘世,专注修道。

  “二毛梳上雪,双泪枕前冰。”诗人想着自己已经满头白发,可能在世的时间已经不多,而道业却没有成就,禁不住在深夜中双泪横流。诗人的泪水,既是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叹息,也是功业难就、道业难成的感叹。

  “借问曹溪路,山多路几层。”诗中的“曹溪路”是指惠能禅师南宗禅的别称,这里借指明心见性。如《永嘉大师证道歌》云:“自从识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感叹:修禅的路是如此遥远,不知道自己到何时才能明心见性呢。

  明末四大高僧之―的紫柏真可大师(1543―1603),俗姓沉,法名达观,中年后改名为真可,号紫柏老人,后世尊称他为紫柏尊者。紫柏真可大师通达经律论三藏,对佛教具有极深的造诣。不仅如此,还是一位著名的诗僧。他一生写了大量佛教诗,描写梵刹之景,表达对修学的体悟。他曾创作有《渡曹溪一绝》。

  踏来空翠几千重,曲折曹溪锁梵宫。

  欲问岭南传底事,青山白鸟水声中。

  本诗是紫柏真可大师参谒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时所作。宝林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弘扬南宗禅法的道场,惠能禅师圆寂后,肉身―直供奉在六祖殿中。诗在描绘宝林寺外观风景的同时,用极其生动而含蓄的比喻手法,对惠能所传的顿悟禅法作了深刻的解析。

  “踏来空翠几千重,曲折曹溪锁梵宫。”这两句诗描写了曹溪宝林山山岭重重,风景苍翠而又空寂。在这林木茂盛的宝林山麓,宝林古刹巍然屹立。曲折婉转的曹溪水像锁一样从宝林寺前流过。“梵宫”,指佛寺中的各殿堂,这里指宝林古寺。诗中的“曹溪”则是指宝林寺前的曹溪河。

  “欲问岭南传底事,青山白鸟水声中。”紫柏真可大师以设问的口吻,自问惠能禅师在曹溪传扬什么禅法,然后自答说惠能禅师所传的法,都在青山、白鸟和绿水之中。这两句诗意谓,不要问惠能禅师在曹溪弘传什么禅法,每个人的佛性都在自己心中,不须外求,常于自然中而见白本性。“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山、绿树、鸟语花香,都能够成为一个禅者悟道的助缘。这正是真可大师所言“青山白鸟水声中”的深意所在。“岭南”,代指惠能,惠能是岭南新洲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