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善或恶?——研习《十善业道经》之有感
发布时间:2020-04-27 14:38:17作者:佛缘网研习《十善业道经》,如果从概念入手的话,一般而言,善指顺理,恶指违理。也就是说,合情合理的称为善,不符常理的叫做恶。《周易。大有》中有君子以遏恶扬善之说,大意是讲有学识有修养的人应该制止不道德的行为,发扬道德的行为。自古以来,国人就相信善恶报应之说,积善余庆、积恶余殃的思想自古有之。
既然说善恶报应,自然就有善恶之分,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呢?借用《伦理学概论》、《行为科学理论基础》等著述中的说明,通常指:所谓善就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对社会的有益的行为;恶则就是对他人、对社会有害的行为。善与恶是道德领域范畴的,不能用法律标准来衡量。
那么,佛教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呢?由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佛教的渗透,本土诸宗不仅惯用善恶范畴来说明众生之心体,而且将善恶范畴本体化的趋势相当明显,天台及华严、禅宗等宗派尤其如此。
天台宗性具善恶论力图将善恶用作本体论范畴以说明心性,后期华严宗也受其影响,禅宗则以当下现实之心解释心性,实际上是将道德之心与本体之性合为一体。智顗在《摩诃止观》中说,夫善恶无定,如诸蔽为恶事,度为善。人天报尽还堕三涂,已复是恶。智顗使用的善恶标准是宗教解脱论的,即遮蔽净心为恶,解脱为善。但是,由于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种佛教派别对于解脱的看法不同,善恶便成为一组相对的、逐层提高标准的范畴。
《成唯识论》中解释所谓善恶三性时指出,能为此世、他世顺意故名为善,人天乐果虽于此世能为顺意,非于他世,故不名善。能为此世、他世违损故名不善,恶趣苦果虽于此世能为违损,非于他世,故非不善。于善、不善益损义中不可记别,故名无记。
禅宗提出的自心、众生之心,还有触目合道、平常心是道等命题和生活化的修行方式,将解脱落实于每个人都具有的现实之心上,从而将佛教善恶标准与伦理学的善恶标准作了最大程度的结合,
综上所述,可以将善恶的概念界定为,导致快乐的思想行为为善,导致苦难的思想行为为恶。
从思想感情来说,贪心、嗔恨心、无明、我执、法执等邪见,嫉妒心、傲慢、自私等属于恶;无贪心、无嗔恨心、无无明、知羞耻心、平等心、慈悲心、自律心等都属于善心。从行为方面讲,杀生、盗窃、淫乱等违犯道德和法律,危害社会和众生的一切行为都属于恶行;不杀生、不偷盗等十善行,遵守道德、法律,做有利于社会和众生的一切行为都属善行。
其实万事万物本来没有善恶之分,只是众生有心去识别了,才分了善恶。善恶,在末学看来,不过是名相之分,权宜之计。若哪天能从心所欲而不逾距,善恶之说也可止矣。
十善业道经中所云,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永离杀生。杀生是恶行之首,生死在天,众人皆贵生恶死,但一切和合皆会消散,无人不是因他人他物生死而互为依存,方苟活于世,一如生物链。如果有一天全城之人可因一人之死而免,不知当如何?
永离偷盗。这条初看较简单,可想想连一念都不能起,有时也颇难做到。不偷盗,最简单的说,就是决对不可以占别人分毫的便宜。老话说,吃亏是福。我们要学吃亏,要把占别人便宜的念头都断尽。可人总是我的你的,分得清清楚楚,我执不破,行这条也难。
永离邪行。邪行一般指淫欲,是指在家人不与配偶以外之人有性关系,出家人则根本不必考虑这些。末学个人对性方面看得较淡,也觉得白骨观不失为锻炼出离心的一种好方法。只是看看日本真言宗中不少大师们笔触恬淡的俳句,有时不免觉得,饮食男女,性命双修,顺其自然就好。
永离妄语。妄语是说假话,欺骗别人,有时是欺骗自己。世间法的标准,与佛法的标准往往不同。有时,有些人会笃信自己的信仰、理念或是非价值观,一头狂热到满口万岁,酿下无尽恶果,可是他心中自是绝对忠诚,剖开他的心都看不到一个二字。他妄语了吗?有时,有些人会说出善意的谎言,告诉自己和别人,癌症是会好的,希望还是有的,千万不要放弃云云。他妄语了吗?是看过程,还是看结果?
永离两舌。挑拨是非罪过很重,修佛之人没有谁会刻意想犯。只是语言的不确定性决定其很容易成为罪恶之源,所以我决定少说话。
永离恶口。同上
永离绮语。花言巧语,造口业,这个由于末学的工作性质,有时难免。不过皆非本意,但求无过。
永离贪欲。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欲,何处来?何所为?这很难说清。生与欲不可分,欲在人生中通常表现为强烈渴求的力量。求而得,满足。求而不得,痛苦,至少是烦恼。人之欲望几乎是无尽的,又多不能实现。即使可以实现,也需要众多条件因果,缺一不可。而且人心不足,往往心愿得偿,便得陇望蜀,结果是连做皇帝也不快活。知诸漏皆苦,故灭欲,是个消除盲目意志的好途径。
永离嗔恚。贪与嗔,后果很严重。原本末学性情倨傲,为调伏自心,常修忍辱波罗蜜,突然才发现这眼前明亮,众生皆溪水般掠过,无人为你停留,也无人可以停留。情绪与念头也是如此。
永离邪见。邪见就是违背真理,这点倒是说得过去。问题是真理很难辨别和确定,诸行无常,每一时每一刻,从社会伦理到自然定律,无不在变。佛说,你是自己的老师。所以,末学只是遵从自己的心,但愿总有一天,能无我,无法,将什么邪见正见都抛到脑后,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以上,为末学研习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