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法师诗词赏析
发布时间:2024-10-16 04:06:31作者:佛缘网唐玄奘法师诗词赏析
文:枯木
《西游记》里面的唐僧,可谓家喻户晓,为了求取真经,历经八十一难才修得正果。而唐僧的原型,则是唐朝的玄奘法师,俗名陈祎(yī),洛州偃师人,其先颍川人,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之为“唐僧”、“唐三藏”。
玄奘法师出生于隋朝仁寿二年(602年),其父曾任江陵的县官,隋亡后不出。因玄奘法师的二兄陈素(长捷法师)在洛阳净土寺出家,隋大业八年(612年)玄奘步兄后尘出家,兄弟二人研习佛法,生命远播,时人夸赞:“昔闻荀氏八龙,今见陈门双骥。”。
早在南北朝时,佛教学术界就开始了“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的论争,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受第一位前去海外取经的东晋高僧法显法师的影响,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
法显法师(334年-420年)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然而未获朝廷批准。玄奘法师决心已下,于是贞观二年(628年)“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前后16年,历经110多个国家,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公元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佛教典籍。
玄奘法师对佛教贡献巨大,影响深远,后来《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创作。玄奘法师在译经讲法之余,玄奘还口授由弟子辩机执笔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全面记载了他游学异国的所见所闻,成为后人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等问题的珍贵文献。
玄奘法师除了对佛学的贡献,其实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然而历代史学典籍以及《全唐诗》中以前均无记载,直到20世纪,敦煌石窟被发现,大量珍贵文献陆续出土被盗走,其中玄奘法师仅存的五首诗作被斯坦因劫夺至英国后,又在英国国家博物馆、英国国家图书馆中沉睡了近一个世纪,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
五首诗词中,其中前三首是玄奘法师在西天的诗作,后两首为在国内游历时的作品,我们对后两首做简单赏析。
《题童子寺五言》
【唐】玄奘
西登童子寺,东望晋阳城。
金川千点渌,汾水一条清。
这首诗写本原注“在太原便是北京”。晋阳城即如今的太原市,汉代为代国都城,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天授元年(690年),置北都兼都督府于太原。晋阳是唐代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夺取天下的发祥之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太原为北京,与首都长安及南京(成都府)、西京(凤翔府)、东京(河南府)合称五京。据此,玄奘法师诗词的该写本时间,不会早于742年。
童子寺位于山西省太原西南龙山,北齐天保七年(556)高僧宏礼禅师创建。相传有二童子于此隐居修行,见山石俨如世尊,遂镌佛像,高约57米,寺因此得名。金天辅元年(1117),寺毁于兵火,明嘉靖元年(1522)重建,清代又毁。寺内建筑及石雕佛早已不存,仅有北齐燃灯石塔一座,为中国已知最古的燃灯石塔。
这首诗描述了登童子寺远眺晋阳城的景色,从西山登上童子寺,向东眺望晋阳城,巍峨壮阔,一览无余,在两者之间,汾水清澈流淌,层层波浪,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出千万点金色的光芒。这首五言诗,浅显朴素,言简意赅,工整厚重,清新洒脱,颇有初唐的雄迈和朝气。
《题中岳山七言》
【唐】玄奘
孤峰绝顶万余嶒,策仗攀萝渐渐登。
行到月边天上寺,白云相伴两三僧。
这首诗原注“在京南”, “京”当指“北京”,即太原,因此有人推测,是后代僧人抄写玄奘法师的写本。因为中岳山在汉代早已存在,《史记·封禅书》中有记载“中岳,嵩高也”。
这首诗大意为:中岳山山峰险峻,凌云绝顶,依靠着拄杖和攀沿着藤萝缓慢登山,来到山顶寺庙,白云悠悠,僧人几个,悠闲自在,就好像是天上神仙的居所。
玄奘法师这首中岳山的绝句,描绘了中岳山封顶寺庙的景色,空明清澈,行云流水,飘逸潇洒,意境优美,如此美景,令人神往,极富艺术感染力。看得出玄奘法师的诗词功底深厚,艺术修养极高,不愧是得道高僧。
以上就是笔者关于玄奘法师的其中两首诗词的赏析,才识浅薄,管中窥豹,贻笑方家,敬请指正。
附另外三首:
《题西天捨眼塔》(在西天)
帝释倾心崇二塔,为怜抬眼满千生。
不困行苦过人表,岂得光流法界明。
《题尼莲河七言》
尼莲河水正东流,曾浴金人体得柔。
自此更谁登彼岸,西看佛树几千秋。
《题半偈拾身山》(在西天)
忽闻八字超诗境,不惜丹躯捨此山。
偈句篇留方石上,乐音时奏半空间。
2019/5/21榆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