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前言
发布时间:2024-10-11 04:08:31作者:佛缘网一、证得佛性本来
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曰:「以湛然号公、祖,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见量者,悉皆是梦。若心识寂灭,无一念动处,是名正觉。觉既正,则于日用二六时中,见色闻声嗅香了味觉触知法,行住坐卧语默动静,无不湛然,亦自不作颠倒想。有想无想悉皆清净。既得清净,动时显湛然之用,不动时归湛然之体。体用虽殊,而湛然则一也。」
若行者能悟入湛然体性时,始能得称祖或称公之谓。若行者还有分别之心,用在计较自己心所面对境界见量、觉知上,此悉皆如梦之事端一样。若行者八识心王或前五识对境均入寂灭境界,无有一念动相生起,如是即名正觉。行者觉知诸法,均有正觉,则在十二时辰中,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了味、觉触知境及心知万种法,在行、住、坐、卧间,不管是说话或静默,心起动或默然不动,均能湛然自在,行者有此湛然体性显露,即能不作颠倒想。不管有想无想,体性均是处在清净佛性中。行者既然得到清净体性,则动时能显湛然之用;不动时亦能归入湛然之体,成虚凝而不动之相。本体寂静与体空生而能性用,虽显现两种境界不同,但其湛然却是如一也。
二、得无所有相
司空山本静禅师曰:「无心是道,心道一如,故言无心是道。身心本来是道,道亦本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穷源无有。」
故行者当知心若能悟入无起念处,或念起无住处,则住入无所有相,是为悟得无上道,因一切无所有、不可得故。心与道两者本来是一样的,故说行者面对境界能入无心,就是了知「道」了。身与心两者本来与道亦相应的,而道亦是因身心而成。但从理地上言,四大假合是空,若破色身,五根六尘不再感知诸色尘;心法系因缘法,本无实性,故说身与心本是空。既然身与心本空,那身与心本是道,总结而说,道亦即是空也。
三、要得佛性本来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曰:「我东说西说,则争头向前采拾。如将空拳诳小儿,都无实处。我今分明向汝说圣边事,且莫将心凑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不要三明六通。何以故?此是圣末边事。如今且要识心达本。但得其本,不愁其末。他时后日,自具去在。若未得本,纵饶将情学他亦不得。
汝岂不见沩山和尚云:『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禅师开示说,修有为法行者,东说西说,东练西练,都是妄用心争相往前去学得一些境界、能力、心念力,这样子都是没有用的。有如以空拳虚诳着小孩子,小孩不懂事可能会被您所欺骗,但其实都没有实际的好处。我今清清楚楚地将入圣法门跟您等说分明,您们不要凑合妄心,往有为境界去学习、练就。祇要一开悟后,即向自己性海中觅佛性,不依妄想习性而生诸法执者,如实地去除掉此妄习性,这样如实地去修,不要求有为诸法,学习三明六通。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懂得修佛法是要什么,修有为法是会得三明六通,但这是圣末边事,正事佛性不去认知,光有三明六通也没甚用。
现在重要的是去认识自心佛性,让它能达清净本源。只要行者一得其本,不愁那些枝节的三明六通事。他时后日,待得空证,到时自然就会得获得此三明六通,自然就能具足此等功能。若行者未能得本,悟见佛性本来,纵然能用情见学习他圣人事,也不能获得此根本智慧。您没见沩山灵佑禅师说:「凡圣之情若都能净尽,空真如体现起,得真常性不灭。理地既得佛性,应万种缘而能不昧,这种理事无二的行者,可说是已得真常如如,解脱知见无碍,故可称为如如佛。」
四、证解毕竟空
金陵清凉院法眼文益禅师曰:「见道为本,明道为功,便能得大智慧力。若未得如此,三界可爱地事,直教去尽,才有纤毫,还应未可。祇如乳辈睡时,不瞋便喜。此是三界昏乱,习熟境界,不惺惺便昏乱,盖缘汝辈杂乱所致,古人谓之夹幻。金即是真,其如矿何。若觑得彻骨彻髓,是汝辈力。脱未能如是观察,他甚么楼台殿阁,诸圣未必长把却汝手,汝未必依而行之,古今如此也。」
见道为其根本,但要明心见性始为功用,若行者能够证至此境界,便能得无上大智慧力。若不能至此境界,那三界内所有可爱之事,应该尽心力地去除,才有一丁点儿微尘,总是不可也。只要说像婴儿睡觉时,不吵闹就认为可喜,应知婴儿醒来后,总要吵闹的,此犹是三界昏乱之境界,习惯熟悉的毛病习气,稍不注意就现出昏乱相来,此因你等心不清净,还有杂乱根源所致,此现象古人谓之夹幻。金是真金,不管入去何矿土中,本还是金。若行者能彻骨彻髓地观看清楚,才能成就你等解脱之力量。设若不能做如是观察,不管那些观到的是甚么楼台殿阁,诸圣护法不可能长久把护着你的手,提携你走路长大,且你因无明未尽,可能也不会依诸圣所要你走的路来走,此现象从古至今皆是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