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来保持和延续感恩的心,运用到具体日常生活中?
发布时间:2024-03-28 04:05:55作者:佛缘网问题十四、第二个问题,弟子在修行上可以说不懂得感恩周围的一切人,通过受戒回来以后,才体会到“感恩”二字的含义,特别是对师父生起一种从来没有的感恩,这个感恩推动着弟子每天都看护自己的心念,怕把它弄丢了。请师父慈悲开示,怎样来保持和延续这种感恩的心,而且在以后修行上把感恩运用到具体日常生活中,作为弟子对待师父又怎样去做,请师父开示?
这个感恩心,在我们修行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步。为什么要有感恩心?就是说我们的心清净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定力的时候,它就会生起了一种感恩。感恩就是清净心的一种表现。为什么菩萨他有一种心,要把自己所有的身口意业,全都能布施给所有的众生,要身体给身体,要骨给骨,要肉给肉,要财产给财产。为什么他能那样?因为他的心里就一种感恩心。因为他觉得所有众生的需要,那就是成全我的需要。而且他们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我的需要,他才需要的。
他会自动的生起了一种感恩,这种感恩,就是说没有畏惧,没有恐惧,而且愿把一切布施出去。你哪怕就去做坏事,我都愿意布施你。他有那种心,一切一切都为满足你的需要。当然了,因为有这种心的人,他就不会做坏事了。对方呢,也不会去做坏事。因为这个心它是正,所以它不会做坏事。它这种心是一种无相的,它不存在好和坏的问题,只有想布施。它这种想布施的心,就是一种感恩的心。
怎么样保持和延续这种感恩心呢?那就是无相,不再分别,不再追求,不再有所求,就能保持。如果你在持戒上不严谨,而有所求,这种感恩心立即就没有了。说:“这口饭呐,这个饭特别好,我得多吃。”但一看到(还有)别人,这个饭不太多了:“我赶紧吃,吃完我再盛一碗,只要别人都吃,我这碗就没了。”只要你起这么一个念头,你那感恩心就没有了。因为感恩心来源于清净、来源于不贪。如果你稍起一点贪心,它就会没有了。你稍起嗔恨心,这感恩心也就没有了。所以想保护它和延续它,只能不断地舍去自己,不再贪、不再嗔恨,所以说这感恩心才会继续存在。
就是在生活中,怎样对待师父,又怎样去做呢?师父是善知识,师父就是戒的化身,以戒为师。我们应该对师父恭敬到和佛一样,就(像)看到戒律一样。我们在生活中要虚心去求学,不厌疲倦,不怕批评,而且去接近师父,这才行。
因为我有点体会,有些弟子很愿意到我那屋坐一坐,说一说。
但是我给他们的,大部分都是批评,指出他种种的不对,或哪块有毛病。如果不到我这儿来,我就可能不批评他,因为因缘不到,用不着批评,到我这儿来反而批评的多。为什么把批评变多了?就是因为你不知道,师父为成全一个弟子,要用种种的方法要磨炼他,要把他毛病找出来,让他改正。越想师父对待得越好的人,他越得受批评。大家应该记住,当师父批评你的时候,这是师父对你最好,这里没有比你再好的。所以今天批评你,你就是最有福报的人了,你应该懂得感恩。要在修行上能保持增长,首先要接受师父的批评、师父的教诲,包括师兄弟的教诲,都要接受,这样就是我们保持感恩心。
如果你说我不接受,我还想保持感恩心,那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它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有时候越是对师父恭敬,反而感恩心它就会越大、越圆满。对师父的这种感恩是应该的、很重要的,一定要依教奉行,毫无条件地去做。这样的话,我们修行路上才会扫去障碍。
有的说我不去做,我也不破坏,那我不就没障碍了吗?不是那么回事。因为你没有经过火的锻炼,你终归就像泥菩萨,水一冲你就倒了。没经过火的锻炼不行,必须经过火的锻炼,才会真正的结实起来。
运用日常生活上,就应该接受具体的批评,和各种没有理由的批评,毫无道理的批评,一种偏向的批评。而且要在对师兄弟要有恭敬心,要有谦虚。我们知道谷子熟了的时候,它会把头低下来。为什么低头呢?因为它有了丰硕的果实啊。当我们把头低下来的时候,我们虚心的时候,就说明你丰硕的果实已经得了。说“我没看着”,是你没看着,但佛菩萨能看着。一个人当谦虚的时候,能够接受别人批评的时候,不怕苦不怕累的时候,这个就是感恩心。我们应该这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