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必去的景区:不是云台山,不是少林寺,而是这里
发布时间:2023-11-12 04:07:35作者:佛缘网此前,小南曾在网上发起提问:如果每个省,只能报一个最经典的景区,河南的,你选哪个?
在自然景观方面,很多人给出了不同的答复,有说云台山的,有说白云山的,也有说老君山的。但是人文景观方面,大家的回答却出奇的一致,表示龙门石窟的厚重、庄严、大气与恬淡,不但能代表老家河南,也能代表巍巍中华。
的确,几千年的历史,赋予了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造就了河南数不尽的特色旅游景观,比如少林寺、殷墟、红旗渠等,每一个都堪称经典。但在这众多的景观之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又莫过于有着1500多年历史,带着残缺美的龙门石窟。
缘起北魏
众所周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为东汉时期。但彼时佛教传播的范围并不广,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才开始在华夏土地上进入兴盛,一时间京城内外寺院林立。从杜牧所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见佛教的兴盛。
而与南朝对应的北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即公元477年),北魏佛寺有6400余座,僧尼77000多人。到北魏末年(公元534年),北魏寺院更是达到了30000余座,僧尼200万余人,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而中国的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中,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开凿于北魏年间。
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33年。彼时,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此前西汉、东汉、西晋都曾定都于此),于是在公元493年(北魏太和十七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前后营造达400余年
资料记载,龙门石窟自公元493年,在龙门西山开凿古阳洞开始,此后在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北宋、明朝都有修复和续作。前后跨越多个朝代,营造时间长达400余年。
与之齐名的云冈石窟,其开凿时间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即公元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即公元524年)止,前后时间不过60余年。
不过,在龙门石窟多朝营建之中,又以北魏和唐代的开凿活动规模最大,长达150年之久。据资料显示,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而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奉先寺,便是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奉先寺共有九尊大佛像,中间的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凡是到过龙门石窟的人,无一不被卢舍那大佛的博大与庄严所震撼。
此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据说是按照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而成,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大佛的眼神始终注视着你,让人惊叹不已!
千疮百孔,令人心痛
虽然历经400余年的不断营建,才形成了如史诗般恢弘的摩崖群雕。但由于长期面临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龙门石窟的群雕,也早已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大大小小的佛像早已身首异处,令人心痛不已。
资料记载,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盗凿破坏便十分严重。北周武帝时期与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毁佛寺、砸佛塔、毁佛像、毁佛洞石窟,龙门石窟也未能幸免。民国时期,在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佛像佛龛。
此后,更因为战乱空虚,龙门石窟诸多佛像受到疯狂的盗砸。不完全统计,在20世纪三十年代左右,仅破坏最严重的96个窟龛,就盗走佛、菩萨等主像262尊,毁坏各类造像1063尊,毁坏浮雕、碑刻40多处。与此同时,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流散在世界各地,再难寻回。
如今的龙门石窟
好在,龙门石窟仍存有佛塔70多座,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品,造像10万余尊,是我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各具特色的的石刻雕塑艺术品,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
也正是因为此,龙门石窟先后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而龙门石窟更是河南首个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区,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如果你有空,不防来龙门石窟走一走。相信当你踏入此地,一定会给你一场视觉上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