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甘露156:闻佛名号,如得种子,信愿持名,即是具足因缘。
发布时间:2023-07-15 04:34:34作者:佛缘网
闻佛名号,如得种子,信愿持名,即是具足因缘。
《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因缘是其中一个,信愿持名,你的因缘具足了,善根是不迷,福德是真干。
什么人有福?念佛的人最有福,他到极乐世界成佛去了,世间还有什么福报能跟这个比?
世间做上皇上,做上天王,也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所以不能比。
信愿持名这四个字还得了!
这四个字是蕅益大师提出来的,简单到极处。
真信切愿,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就具足因缘。
必得受记作佛,故云持名为佛种。
「据《会疏》义,以菩提心与称佛名号为佛种性。足证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正是护佛种性常使不绝也」。
小忍得小成就,大忍得大成就,我们中国古人也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辱非常重要,佛说「一切法得成于忍」,无论是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你要想成就都靠一个忍字。
你想想你这一生当中最恨的那个人,最讨厌的那个人,给他供个长生牌位在佛像旁边,你天天拜他。
希望把最恨的把他慢慢变成最尊敬的,你的忍辱度就修得差不多了。
有人照我这个话去做,拜了一段时期,他来告诉我:法师不行,我看到那个人还会生气。
我就告诉他,你的功夫不够,再拜,一定要拜到见到那个人的时候不生气,而且生尊敬心,你的忍辱有成就了,对你就有很大的好处,真正消除业障。
冤亲债主很麻烦,生生世世没完没了,都是菩提道上的障碍。众生修行难成就,原因在此地,不能不修忍辱波罗蜜。
所以一定要发大心,要发度一切众生的心,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着。
发心之后,发心度众生,你看第一个要做的、下手的,是断烦恼。
烦恼当中,自己要想想,哪一种烦恼最重,从最重的地方下手。
这是每个人不一样,有些人贪心重,有些人瞋心重,贪心重的,从贪心下手,瞋心重的,从瞋心下手。
哪一种烦恼重,先从这个下手,先把最重的烦恼断掉,其余的就很容易断。
千万不要搞错,最重的烦恼放到后面断,先断轻的烦恼,那永远断不了。
那就是搞错了,先从最重的烦恼下手。
今生,每一个你见到的人都是业力感召而来,都是你的冤亲债主,你要友善地对他,不可生怨恨心,如果他做得不对,一定是你欠他的,你有机会还债,你该很开心。
如果你心生怨恨,那么,下辈子他一定要偿还你,怨怨相报何时了,如果你还想继续轮回,只要怨恨对方就好了。
如果这一辈子,你曾经怨恨过别人,那么你要忏悔。
如果你想念某个人,你要给他顶礼,如果你喜欢某个人,你要告诉他,你欠我的,我不要了,
如果你临终的时候,想不起一个人,那么,你可以去极乐世界了。
凡是一个人一心称念的,你一生当中最牵挂的,不外乎两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恨。爱的,你一生牵挂,你没有办法舍掉他;恨的,是冤家,那个恨得深,一生都记在那里。
仇没有报,死都不瞑目,都不甘心。
总不外乎这两桩事情,如何能够把爱与恨换成阿弥陀佛,我们就成功了。
一定要懂得:你最爱的牵引你堕饿鬼道,你最恨的牵引你到地狱道。
那个结果是往三恶道去,为什么不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去念阿弥陀佛?
果然转过来,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不但永脱轮回,而且永脱十法界,不必经历华藏四十一个阶位,顿超圆证无上菩提,一生当中就圆满。
人在头脑清醒的时候,他造的业就会轻,不敢造业;只有在迷惑颠倒的时候,他才敢造恶业。
学习的时间愈长,对自己提升境界帮助愈大,这是肯定的。
我们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稍稍明了一些,大乘经教才真正看得懂,真正看得出它的意思,没有这么长时间去熏修,这是做不到的。
所以寿命长短,看你用在哪个方面,如果用在造业方面,那不如寿命短一点的好,少造点罪业。用在学习上,寿命长好,可以多学一些很好的东西。
但是生在现代的时代,长寿有什么意思?没有意思,长寿是多受苦难。
社会这么混乱,灾难这么多,你所看到的、听到都不是称心如意的事情,都是些痛苦,所以这个长寿,跟太平盛世的长寿不相同。
我们从方方面面去观察,你才真正能够了解,真能了解,才真正明白。所以寿命长短不重要,重要是怎样?提升自己的灵性。
如果走这个目标,寿命长有好处,为什么?有时间,有时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