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灯会
发布时间:2022-08-10 12:09:57作者:佛缘网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荒莽而博大,辽阔而粗犷。九曲黄河灯会就是诞生在高原厚土上的富有特色的民俗之花。
一刹锣鼓用目观,
四海龙王正面站,
我队敬香把神参,
保民四季得平安。
秧歌队领舞的男角称“鼓子”,女角谓“拉花”。男角随着唢呐曲牌进行表演,动作刚劲有力,敏捷利落;女角的表演轻盈细腻,温娴多情,队员们舞着红绸,给夜空抹上了片片红霞。接着,各种社火队伍,以及村中男女老少,也依序进阵。人们自由自在地转悠倘祥,一派热闹景象。那些平素很少出门的妇女,也在这个时候看红火,游九曲。在花灯中,他们沿着灯杆连成的纵横回旋的道路绕来绕去,有的游出去了,有的游不出去又绕了回来,引起一阵阵欢笑。当活动进入高潮,老杆上的焰火点燃,上下鞭炮齐鸣,会场群情激昂,欢声雷动。那些老年人也在儿女们的搀扶下进入灯场,转至老杆下面,十分虔诚地绕老杆行走一周,再用双手摸摸,当地讲究“摸摸老杆,祛病延年”。那些充满朝气的青年也会浮想联翩,他们想象着生活的道路好似这九曲黄河阵一样曲折蜿蜒,需要人们克服艰难,奋勇向前。 九曲黄河灯会自唐代就已兴起。相传,当时平鲁县西部有条太罗河(今关河),左拐右弯,经九道弯才可出境汇入黄河。每逢大雨降临,山洪暴发,河水如脱缓的野马,四处奔流,泥石随流而下,尤其是转弯处更深受其害,牲灵淹没,民舍冲毁,田禾吞尽。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只好乞求龙神保护,免受其害。于是,兴起点灯,供奉龙神,希望每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俗称“点平安灯”。因为这种民俗活动最早在九道弯河岸边的村庄兴起,所以又称为“九曲黄河灯”。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由于地壳的运动,太罗河干涸,自然灾害减少了,最早出于避害趋利目的的富有宗教色彩的九曲黄河灯会,演变成为一种娱乐性的活动。人们在辛勤劳作一年之后,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共度良宵佳节,盼望人寿年丰,使古老的黄河披上了盛装,焕发了青春。 关于九曲黄河灯会的来历,山西各地有着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它最早起源于祭把道家鼻祖老子,九曲实质上就是道家阴阳太极图的变形。有的说它是古代战争中的迷魂阵图形。更具体的解说是,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凶狠无道,姜子牙受西伯侯文王邀请领兵伐纣,直把商纣兵马打得节节败退。为保商纣江山,当时商朝太师闻钟请来好友赵光明率兵抵御,赵光明不幸丧生。其妹“三霄”(赵光明的三个妹妹)为给兄长报仇,设下九曲黄河阵让姜子牙破阵,最后“三霄”阵破人亡。后人为感念赵光明及其“三霄”为朋友尽义气不惜牺牲生命,特把九曲黄河阵演变成游艺活动,供人们观赏。 九曲黄河灯会的诸多解释,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民众心理的积淀,它们共同赋予这一悠久的民俗活动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