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希迁禅教一致思想在近代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31 16:40:33作者:佛缘网

  希迁禅教一致思想在近代的影响

  真禅

  石头希迁禅师

  石头希迁所创的湖南禅,与马祖道一所创的江西禅,并称为禅宗诸流派中的两大派系,后来禅宗分为五家七宗,追根寻源,均不出此两大派系。因此,作为南宗禅青原系的重要奠基人希迁,对于南宗禅的弘传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直到近代,石头希迁的一些重要禅学思想,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表现在近代一大批高僧,虽然各有所宗,但都主张禅教一致,这明显是受到石头希迁的影响。为此,本文想着重谈谈石头希迁的禅教一致思想在近代的影响,以就正于大家。

  一、石头希迁的生平事迹

  希迁(700~790),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肇庆市)人。生而聪敏,青年时代即刚毅果断,自信心特别强。时乡民畏惧鬼神,因而定期杀牛洒酒,以祭祀之。他看到了其中的弊害,极力加以反对。因此,每逢祀期,他就前往,捣毁神祠,夺牛而归,态度十分坚决,乡人皆称奇之。旋前往曹溪礼六祖慧能,受度为沙弥。他在曹溪时,受到慧能的熏陶,已有所证悟。但直到慧能圆寂时,他还没有受具足戒。开元十六年(728),他才去罗浮山受具足戒。因慧能临终时,曾特地嘱付他去找行思禅师,所以他在慧能圆寂后不久,就前往吉州青原山静居寺,依止早已得到曹溪心法的行思禅师。在和行思见面时,行思问他从曹溪那里带着什么来了,他回答说,未到曹溪以前,我原未曾失落过什么,行思又问他,那末你为什么要到曹溪去,他就说,如果我不到曹溪,怎么会知道没有失落什么呢?在这一番简短的问答里,我们可以看到希迁直下承当,自信之切的禅风。正是由于希迁机辩敏捷,因而受到行思禅师的器重,曾有“众角虽多,一麟已足”的称誉。不久,行思命希迁持书往参曹溪门下另一位宗匠南岳怀让。他在怀让那里经过了一番煅炼,有所领悟,又回到了静居寺。行思看到他确实有所成就,就付法于他。从此,他在静居寺随侍行思左右,一直没有离开。在此期间,他努力精进,终于尽得行思之所传。行思圆寂后,他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离开青原山到南岳,受请住衡山南寺。南寺东面有一块大石,平坦如台,他就在石台上结庵而居,时人多称他为石头和尚,而把他所住的寺院称为南台寺。他在这里大扬宗风,接引门下,前后达半个世纪。

  希迁的禅法,据他自己说是“不论禅定精进,惟达佛之知见”。又说:“能自知之,即无所不备”。他在行思禅师的陶冶下,禅风十分灵活细致。有门人道悟向他问佛法大意,他答以“不得,不知”。又问“向上更有转处否”?答云“心空不碍白云飞”。如有僧人问他:“如何是解脱”?他回答说:“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他又回答说:“谁垢汝”?当问到“如何是涅槃”时,他则回答说:“谁将生死与汝”?又有僧人问:“如何是禅”?他回答说:“碌砖”。又问“如何是道”?他回答说:“木头”。所有这些都是暗示学人在悟入以后,机境可以无限开拓,自在运用。

  希迁在南岳南台寺的半个世纪中,聚众讲学,大弘宗风,与师承南岳怀让后来江西南康弘化的马祖道一平分秋色,世称二大士。希迁的弘宗演教活动,为后来禅宗五家七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迁的弟子甚多,着名的有药山惟俨、天皇道悟、丹霞天然、招提慧朗、潭州大川、潮州大颠等。晚年付法于药山惟俨,作为他的传法弟子。

  二、石头希迁的《参同契》

  石头希迁的样学思想,主要表现于他所撰写的《参同契》。一般都把《参同契》看成是石头禅系的理论基石,故后世对它所作的疏解颇多,影响也很大。

  《参同契》为五言偈颂体,共44句,由220字组成。相传希迁是因阅僧肇的《肇论》而有悟,于是作《参同契》。而《参同契》之题名,显然是受到东汉末期道士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影响,但其内容并不是魏伯阳所代表的上古传统文化中的隐士精神。

  题名《参同契》,“参”谓森罗万象;“同”指万象之平等本体;“契”即二者契合调和。所以,“参”而“同契”,就是主张调和融合,意谓平等即差别,差别即平等。

  从《参同契》的内容来看,主要是调和禅宗内部南顿北渐的对立。如《参同契》一开头就说:“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很明显,希迁在这里是不主张南宗、北宗、顿门、渐门的对立的。

  但是,《参同契》中,也明显地渗透着华严宗的佛教世界观。如“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无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还有:“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当明中有暗,勿以明相遇;当暗中有明,勿以暗相睹。明暗各相对,譬如前后步;万物自有功,当言用极处。”这里的“源”、“流”,“回互”、“不回互”。“明暗”、“本末”等等,都是说明“理事”关系的,明显是受到华严宗思想的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希迁的《参同契》,是提倡禅教一致,即主张禅宗和华严宗相互融通的。

  石头希迁倡导的禅教一致思想,对后来佛教的发展有相当影响。如华严宗的五祖宗密,就极力主张禅教一致论。宗密把各宗所述表诠禅门根源道理的文字偈句集录成书,名为《禅源诸诠集》。现全书已佚,只留下《都序》,从中仍可看出该书的主要思想。此书以心学为基础,广论禅教合一。宗密在该书中说,佛说顿教、渐教,禅开顿门、渐门,二教、二门各相符契。又说,一部大藏经论只有三种教,禅门言教也只有三宗;而这三教三宗也是相应符合的。

  《都序》把禅家概括为三宗,即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又将当时流行的经论说为只有三教,即一、密意依性说相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宗密把佛之三教与禅之三宗一一相配,认为三教即三宗,三宗即三教。在他看来,密意依性说相教,即息妄修心宗;密意破相显性教,即泯绝无寄宗;显示真心即性教,即直显心性宗。

  宗密是华严宗的五祖,同时也是禅宗南宗神会荷泽系的僧人。他之统一禅教,主要是将华严宗的理论体系融进了荷泽禅系,同时把荷泽禅系推崇到了顶峰。但是,石头希迁在《参同契》中所倡导的禅教一致思想,肯定对宗密在《都序》中所阐发的禅教一致论有相当影响。如宗密说,佛说顿教、渐教,禅开顿门、渐门,二教、二门各相符契。这和希迁在《参同契》中所说的“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不仅在思想上是一致的,而且在文字的表述上也是相仿的。

  三、希迁禅教一致思想在近代的影响

  石头希迁的禅教一致思想,特别是禅宗和华严宗融通的思想,对后来禅宗和华严宗思想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宋明以来,禅教一致的思想,更成为佛教发展的一种主流。许多佛教大德大都主张禅教一致。直到近代,禅教一致,禅宗思想与华严宗思想共同弘扬,仍然为一些禅宗大德所继承和发扬。其中比较着名的典型人物有冶开、月霞、应慈等。

  冶开禅师(1852~1922),俗姓许,法名清镕,江苏扬州人。他12岁时即于镇江九华山依明真和尚出家,17岁于泰县祗树寺依隐开和尚受具足戒。此后历参杭州、普陀、天台诸名刹,向大德长老请教。清同治十年(1871)至常州天宁寺谒定念和尚,随侍左右,读经参禅,受到器重。定念和尚于第二年为授记莂,承其法嗣。定念和尚圆寂后,曾往镇江金山寺潜修多年,获得更大成就。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任天宁寺方丈,十余年中,他四出募化,将所得资财,修建殿堂,使得天宁寺殿宇嵯峨,僧舍连云,比以前更为壮观,使之成为江南四大丛林之一。他生平行持以禅为主,是近代着名禅宗耆宿。但亦不废以教印心,提倡华严教义,是一位宗说兼通、并融通禅和华严并弘的人物。他尝对学人解释华严“四法界”的要义,说是在寻常日用中圆融性海是华严的“事法界”;当下不被境缘所转是华严的“理法界”;一心清净而森然万行,森然万行而消归清净是华严的“理事无碍法界”。晚年常常礼诵《华严经》。1920年,他中风病发,仍专诵《华严经》,以每日四卷为常课。1922年冬,在临终以前,仍在礼诵《华严经》,刚刚诵毕即入寂。由于他主张禅教一致,禅宗、华严宗并弘,所以他的传法弟子如月霞法师、应慈法师等,也都是禅宗、华严宗并弘的人物。

  月霞法师(1858~1917),俗姓胡,名显珠,湖北黄冈人。19岁于南京观音寺出家,后至大通莲华寺受具足戒。曾历游名山,遍参知识,学习佛教经论。光绪二十五年(1899)至常州天宁寺谒住持冶开,受到器重。后又到句容赤山真如寺,参谒法忍老和尚,研习佛学,备得其传。1906年,与明镜、惟宽、应慈同受天宁寺冶开记莂,传临济宗。因见华严宗近代传承乏人,遂立志弘扬华严。1914年,他在上海哈同花园创办华严大学,以“提倡佛教,研究华严,兼学方等经论,自利利他为宗旨”。这是近代以来第一所称为大学的佛学院校,在全国佛教界影响极大。后因遭人离间破坏,华严大学迁至杭州海潮寺续办。月霞法师在校主讲《华严经》,但也要求学僧每日坐禅。他在华严大学培养出了一批弘扬《华严》的学者,其中比较着名的除持松、常惺、慈舟等外,尚有了尘、戒尘、霭亭、智光等。晚年又于常熟兴福寺续办华严大学,后改名法界学院,继续培养专弘《华严》的僧才。他一生对华严的弘扬,可谓不遗余力。直到临终前,还谆谆嘱付其师弟应慈法师:“应弟!善弘《华严》,莫作方丈。”月霞法师一生以弘扬华严为己任,但其根本仍在禅定。他自谓“无一日不坐香参禅,无一年不打禅七,四十年未敢一日离开。”由此可见,他是近代禅宗、华严宗并弘的典型代表人物。

  应慈老法师(1873~1965)是我的亲教师,俗姓余,名铎,号振卿。法名显亲,自号华严座主,晚年别号拈花老人。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江苏东台。26岁时朝礼普陀山,遇明性禅师随之出家。1900年在宁波天童寺依敬安禅师受具足戒。其后到处参学,访谒耆宿。先在镇江金山寺跟大定禅师学禅,旋至扬州高旻寺随月朗法师参究。后又到常州天宁寺参谒冶开老和尚,学习禅法,数年之中,深有领悟,受到冶开老和尚的器重。1906 年,与明镜、惟宽、月霞共同得法于冶开老和尚,为临济宗第四十二世。其后随师兄月霞法师学习华严教法,对华严教理深有领悟。此后12年中,随侍月霞左右,敬事如师,始终不懈。其间,先是协助月霞法师在上海哈同花园办华严大学,后又随月霞法师至杭州海潮寺续办。月霞在常熟兴福寺续办华严大学(后改名法界学院)时,他也协助办理。月霞圆寂后,他为了实现月霞法师临终嘱付“善弘华严”的教导,于1922年赴杭州菩提寺闭关潜修,专究华严一宗典籍,终于对华严教理有了较高的造诣。1925年,应常州清凉寺静波和尚之请,前往创办清凉学院,翌年清凉学院预科班开学,1928年预科僧毕业,移至上海续办正科。不久清凉学院迁回常州永太寺,后因寺内驻兵,又迁至无锡龙华庵续办,于1931年正科僧毕业。在此期间,应慈法师一直随院讲授八十卷《华严经》,从不间断。同时每日坐香参禅,也从不停辍。1940年,在上海建立华严师范学院,培育僧才。1949年,又在南京办华严速成师范学院,我特地辞去镇江竹林寺方丈之职,和明如法师等一起前往聆听全部《华严》。

  应慈老法师除在各地办理华严大学、清凉学院和华严师范学院外,还在上海、苏州、无锡、常熟、宁波、福州、南京等地讲经弘法,以讲解三译《华严经》为主。此外,他还倡刻三译《华严经》及疏钞。其中特别是在1939 年,与蒋维乔、李圆净居士等,共同发起组织华严疏钞编印会,被推举为理事长,校勘出版《华严经疏钞》。当时汇集了中、日、藏本及其他流通本共十多种,考订异同,补正缺失,至1944年春,全书校印完成。重编的《华严经疏钞》,汇集古今中日《华严经疏钞》诸版本而校订之,恢复了清凉原本,对中国佛教古籍的整理作出了贡献,也对华严教义在近代的研究和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应慈老法师是常州天宁寺冶开老和尚的法嗣,为临济宗第四十二世,又是三译华严座主,一生专弘《华严》,直至圆寂,可说是继承石头希迁遗风,主张禅教一致,实行禅宗和华严宗并弘的近代杰出的又一典型代表人物。

  关于禅教一致、禅宗和华严宗并弘,应慈老法师有许多精彩的论述和光辉的事迹。

  早在1933年,应慈老法师在《致妙庄·妙辩·妙净居士书》中就说:“不论何地何时何人,若离开禅定讲佛法,决非真正佛道,乃自欺欺人之魔道也。”(《应慈法师年谱》第36页)这是说,学佛要以禅定为基础和中心。

  1940年,应慈老法师应请复兴无锡南禅寺,他特撰《复兴无锡南禅寺永久道场启》,其中谈到:“慈也无知,忝为佛教之徒,饮水思源,敢忘弘化之列?是以教演《华严》三译,禅绵临济一宗。赞扬正法,开示佛见佛知;弘宣大教,胥令解入悟入。唯言行歧异,讵入不二法门?宗说兼通,始获一贯大道。所以每于四众之前,恒标‘教遵般若,行在禅那’八字,互相勉励宗风。”(同上第128 页)

  1946年前后,应慈老法师在《致妙庄居士书》中说:在南京举办华严法会,“我以三百六十日未曾间隔一天,除大座两小时外,每日三时坐香亦未间断,而毫无疲倦。”(同上第57页)这说明他在南京华严法会讲演《华严经》一年,一天也没有忘记坐香参禅,坚持禅教双弘。

\

  1952年,应慈老法师八十寿辰,他自题《正法眼藏》七言二偈,其中一偈是:

  “幻迹娑婆八十春,弘宗演教两无闻。

  常惭一钵千家饭,遍种华严法界村。”

  (同上第64页)

  1956年,应慈老法师曾自撰“遗嘱”一纸,其中讲到:“老衲生平游化十方,‘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宗承临济,教秉华严。”又说:“自入佛门,常思弘宗演教,念报法恩。出家六十余年,不做方丈,不贪名利,每年打七,每日坐香,念念不舍。分科(宣讲)三译《华严》及疏钞并余经。”(同上第70~71页)表明他一生确实是禅宗、华严宗并弘的。

  1959年,应慈老法师在《致无锡龚其华书》中,又谆谆教导说:学佛须“第一学宗,第二学教、合二为一。”这样,“方可绍隆佛种万世传灯不息也。”(同上第72页)

  此外,应慈老法师还曾在寺院的殿柱上书写楹联:

  “一唱三玄宗承临济,

  五周四分教启华严。”

  (同上第34页)

  总起来说,应慈老法师出家六十余年,弘法五十余载,说法无数会,除常讲三译《华严》外,还先后开讲过《法华经》、《胜鬘经》、《楞伽经》、《金刚经》、《圆觉经》、《维摩经》、《摩诃般若经》、《华严一乘教义章》、《大乘起信论》、《华严悬谈》、《梵网经》、《华严纂要》、《华严法界观》、《仁王护国般若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都是先定而后慧,有“不坐禅则不说法之规约”。平时也是每年都打禅七。除了在所住的上海沉香阁(慈云禅寺)外,还先后在常熟兴福寺、宁波天童寺、常州天宁寺以及无锡等地的一些寺院多次打七。于此可见,应慈老法师实不愧为近代以来主张禅教一致,实行禅宗、华严宗并弘的又一杰出的典型代表人物。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