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菩提心
发布时间:2020-04-09 17:18:53作者:佛缘网整理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如果从发心本体的侧面来分,有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两种。
其中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如《入行论》云:“如人尽了知,欲行正行别,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别。”就拿一人去拉萨来说,首先他心里怀有“我要去拉萨”的想法。同样,最初心里怀着这样的愿望:我要令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相当于“欲行”,这就叫做愿菩提心。要去拉萨的人,已经准备好了真正去拉萨途中所需要的口粮、驴马等以后就正式启程上路。
为了使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而在实际行动中修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智慧等六度,相当于“正行”,这就叫做行菩提心。这样的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属于世俗菩提心。在资粮道、加行道中依靠这样的世俗菩提心经过长期修心的威力,最后在见道中现量证悟诸法实相真如、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智慧实义,这就是胜义菩提心。真正的胜义菩提心必须依靠修行力才能获得,不依赖于仪轨。
在世俗和胜义两种菩提心当中,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心和行心。愿心可能很好理解,就是说“我发愿想去哪里”。行心指的是“你有这个愿望,你就具体产生行为”。愿心和行心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一个人只有愿心没有任何行为,能否说他相续中产生了真正的菩提心?不敢这样讲,因为他只有发心却始终没有在任何行动中体现。可能有些人可能想:“我自己都是一个薄地凡夫,有什么能力利益别人呢?”其实,这指的是人的一个心态,而不是能力。如果,我们相续中真正产生了愿菩提心,心里真实产生了这种意乐和愿望的时候,必定会影响到你的行为,愿心必定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当然,表现在行为上跟实际能力也有些关系,有些人有智慧、有能力,愿心表现出来饶益他人的能力就强一些;有些人能力可能不是很强,表现出来就不是那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