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造寺祖师慧云法师创建大相国寺
发布时间:2024-09-27 04:09:07作者:佛缘网原标题:唐代造寺祖师慧云法师创建大相国寺
慧云,唐代高僧。世称造寺祖师。据宋·释赞宁《慧云传》载,慧云俗姓姚,湖湘人土,性识精明,气貌疏朗”,十岁即有出尘之志。他初从南岳初祖禅师,禀承慈训,至弱冠,罢讲科而专营福事,立事绝私,士庶钦揖。后出游各地务在劝人,随处修葺寺宇二十余所,皆功成不宰。
唐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慧云云游观梁苑(今开封禹王台一带),夜宿繁台,观汴河北岸有异象冲天,至天明入城寻视,其地乃为歙州司马郑景宅北园池沼。慧云徒步在汴河岸上观看,“见(池沼)澜漪中有天宫影,参差楼阁,合沓珠璎,门牖彩绘,而九重仪象,逶迤而千伏,直谓兜率之宫院矣。”慧云观此瑞象,心中非常欢喜。他曾闻智严经上说,“琉璃地上现宫殿之影,此不思议之境界也”,遂决心将来在此建梵宫(即寺院)。
慧云挂锡于安业寺,后至濮州报成寺。他发愿为国募造弥勒像,举高一丈八尺,募人出赤金。由于他善于宣传劝化,捐款施物者络绎不绝,钱物堆如山丘,于是又请能工巧匠,铸成了弥勒佛像,极奇伟。到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慧云拟在福慧寺东廊南隅造别殿,以安弥勒圣容。他刚购置材料,方议版策,因有寺僧持异议而作罢。
第二年,即景云二年(711年),慧云于福慧寺经坊北,购得郑景宅园,方事兴工,掘得古碑,即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乙亥岁置建国寺之碑记,人皆称异,惊叹不已。慧云即将扩建福慧寺别殿改名为建国寺,并迎弥勒圣容安于殿内。
延和元年,刑部尚书王志愔为采访使,到了浚郊宣敕:“凡寺院无名额者,命令撤毁,所有佛像收入近寺供奉。”
唐睿宗
也就是说天下寺院进行审核发现未经许可私建者一律撤毁,所有铜铁佛像收入附近寺院。故而,正在兴建中的建国寺由于有自发性质,其做撤毁也就不足为怪。
况且当时的撤毁非法寺院是一场具有全国意义的运动,并非针对建国寺一个。所幸的是,在建国寺被迫撤毁、并将佛像迁入附近的安业寺的过程中,情况却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慧云在弥勒像前焚香恳祷,声泪俱下的说:“我若与此有缘,当现奇瑞以惊悟群心。”
稍倾弥勒佛像将被搬动之时突现金光,照耀天地,满城士庶,皆叹希有。远近传闻,争来瞻礼、施舍如山。
这不仅惊动了汴州满城百姓,也使监督撤毁事宜的王志愔为之动容,不得不如实上奏,请求唐睿宗特别恩准将其保留下来,唐睿宗本是个笃信佛法的皇帝,不久后便准其所,允许将建国寺保留,并下诏将安业寺并入该寺中。这样,建国寺终于获得了皇帝的承认,有一个合法的身份。此后,慧云又进一步募集了些钱款,朝廷也拔来一部分捐资,中书舍人贾曾、侍郎崔诏、给事中庐逸等人也主动捐献俸禄,使之得以建造完毕。
延和元年(712年),建国寺按照当时寺院统一由皇帝敕建并御賜寺名的惯例被唐睿宗赐名为大相国寺,以纪念他由相王登上皇帝宝座的历史。数日之后,已经退位的睿宗又亲自题写了大相国寺匾额,使其身份进一步合法化。这样,大相国寺便名正言顺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来源:大相国寺梵乐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