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鈜大和尚谈佛教的解脱观
发布时间:2023-11-16 04:06:29作者:佛缘网香港人工作步伐急速,生活节奏紧张,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根据《全港精神健康指数调查2018》,香港市民精神健康指数的平均分为50.20分,处于不合格水平。面对心灵的空虚,有人会享受华衣美食,追求物质生活。可是,此举虽让人有片刻的快感,但当他们再次面对生活的问题时,只会有更大的无力感和不安。
如佛教所说,人会感到痛苦,并非来自环境,而是出自其心。依赖物质享受,希望平息躁动不安的心,只会是药石乱投,加重病情。要治疗心灵的疾病,需正视内心的需要,才是对症下药。修炼内心,才能止息烦恼,而方法是「戒」、「定」、「慧」。
戒:防非止恶
戒律常被误解为束缚,其实戒律是指适当的行为,道德规范,就像指南针,让人认清自己的定位和目标,不会迷失。例如,若一个丈夫持戒,尊重妻子,不邪淫,清楚男女相处的界线,就能容易得到美满的婚姻关係。
1953年,耶鲁大学曾对毕业生做过一次调研,研究对象虽然在智力和学历等条件接近,但人生目标有所不同。
在25年后,研究发现没有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生活过得很不如意。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成为了各领域顶尖人士。可见,有清晰的目标和定位,容易让人达到自我实现,得到快乐。定:情绪管理
定是去掉非理性的、不合理的信念,建立正确的观点、见解与信念。非理性信念的特点是绝对化、过分概括化。例如,当面对上司的责备,下属没有先经过自省,单方面认为对方针对自己,便是非理性信念。
我们要明白痛苦和不安的原因,不是来自环境,而是内在愤怒的种子。因此,我们应当静下来,觉察、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明白当前所处的状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增加情绪反应的选择性,减少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慧:正念专注于当下
慧是接纳瞬息多变的社会,理解世间的不稳定性,正念专注于当下。现今社会科技发达,生活瞬息多变。2019年的一台智能手机,具备了收音机、相机、电脑、游戏机的功能。这是二十年前的人无法想像的事情。我们想控制生命的变化,如捕风捉影,只会感到挫败。相反,我们能明瞭生命是无常,就能放下执著,活在当下。
人有智慧,容易待人慈悲。有时,子女难免觉得父母的囉嗦厌烦,但若他们看清父母的行为是源于关爱,就能懂得感恩,更乐意聆听父母的担心和需要。
人生的终极目的是解脱生命的烦恼和束缚,而快乐的最重要的载体就是慈悲与智慧,拥有慈悲与智慧是个人成功的直观体现。「慈悲与智慧提炼」将会是自我管理的重量级课题,也是治疗心灵疾病的良方。
洞鈜大和尚简介:
2001年获管理学硕士,曾任职大学讲师。曾与台湾福严佛学院及法鼓山中华佛教研究所修学。2009年香港大学佛学硕士,2018年佛学博士毕业,学术研究集中于宋代佛教思想并致力于从佛教历史发展中探求佛教信仰和生活之结合。自2012年始担任慈山寺监院,现担任慈山寺住持。法师专注禅修及禅修的教学,注重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接引学佛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