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孝法师:如何化解执着的痛苦
发布时间:2024-08-02 04:08:34作者:佛缘网
佛法的核心在实践,厚积薄发,它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仅仅明白道理是不行的,要依照道理和方法不断地落实才能获得智慧和解脱。
要有宏观的视角
人类都急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来源于过去的积累。过去已经造就了,眼前必须一五一十地接受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宏观、广大与整体的生命观,这样生死问题以及执念的痛苦就成为经验而存在,变得渺小。所以,认知需要非常完整。
实践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深一脚浅一脚,照猫画虎,不明所以然的。比如诵经,诵经的本意是为了拷贝佛的内在生命境界和思想,使之真正融入我们的生命深层,将我们内在的思想完全转化,而转化是需要时间的。
比如放生是为了培养慈悲心,是成佛所需的无量的波罗蜜和资粮中很浅显的一种行为。同样的行为,发心不一样,你认识的生命真相,所追求的生命结果就不一样。有些人放生是因为恐惧、消灾免难,并不是为了追求生命的觉悟,获得更广大的生命。心不可捉摸,不可思议!
我们认识到执念(执着一件事或一个人)带来的痛苦,这是一种经验。但这种经验不足以搞定一切问题,只是让我们客观地认清生命的原则。我们虚拟的执念像一个杠杆,挑动三界的无明。执念本来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很多人因为执着到最后沦落到杀人放火。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因为执念而产生的悲惨后果是无穷无尽的。所有的问题都是一念贪心在起作用,贪心与执念源自无明。资源的掠夺、环保的污染、人我的是非……都是在执念主宰下的无明产生的行为和结果。在充满执念、陷阱的人间,密布丛林游戏法则,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执念的网捕获。当你因为执着而感到痛苦的时候,执念往往容易被发现。而对于那些令你愉悦的事情,你却甘于被执念带走。在所有人生的话题上,如果我们没有发现执念的存在,就不能击中目标,这一生就会空过,所以要有宏观的视角。
学佛由戒定慧去实践
在一件事情上付出代价,将它真正地落实到每一个人生境界,这在佛法讲叫作觉悟。因为人类就像一台有先天设计缺陷的机器,会忘失觉性。
中国很多文学作品都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人生真相:无常、无我、苦。比如,《三国演义》一开头就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已经把答案说完了,后面为什么还要废那么多笔墨呢?因为人类不关注这高处的真相,只关注后续的细节。人类就是这样,一直如飞蛾投火一般,忘掉昨天的教训、历史的经验。
佛陀通过六度万行,成为一个让人铭记于心的圣人。佛法是完整、宏观、科学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实践佛法的过程中,有时候太关注方法而忽略了理论,也不对;有时候关注理论而忽略了其内涵,也会迷失。要弄明白圣人的“家产”并不容易,所以佛法会埋没很多聪明人。
那到底应该如何学佛呢?佛陀说得很清楚:由戒定慧去实践,一生投资。把一生投进去,对于成佛的结果来说一本万利。佛法当中有一切,我们所追求的一切里面没有佛法,问题只会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讲,投入一生的精力实践是值得的。人身难得而易失,通过一生的努力可以为后续无量生买一个保险。能这样做的人是真正的聪明人、会算账的人,真正知道生命孰轻孰重。
学佛,戒定慧很重要,“阿弥陀佛”也很重要,一个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圣人说法,不可以做局部观,你要完整地继承,这是利益我们生生世世的唯一资源,不可等闲视之。暂时的蹉跎与经验,还没有到总结时先不用下评论。我们在佛法面前立定脚跟,永不回头,必得一个下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