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读懂了楞严经的第一卷吗?明白了还是没有明白要如何去判断
发布时间:2024-05-23 04:07:46作者:佛缘网《楞严精读 辨析三昧》 (25)
都是那本楞严经,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读出不同的味道。还是那本楞严经,从不同的高度可以读出不同的内涵。
对于楞严经呢,我是用了心的。十年来反复地读过,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更深的理解。所以呢,我现在虽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见解肯定是有局限的、是不圆融的。
你会说了,这些个不圆融有局限的东西为什么要写出来给大家看呢。我呢,其实也一直犹豫着不敢写,怕误导了别人。
最近呢,经常在网上看到许多解释楞严经的文章,也选了一些似乎是被许多人认同的文章读了部分。说实话,我并不认同那些文章对楞严经的解读。有许多一直困扰着我的迷惑,并不能在那些文章中得到解答,即便是一些有名望的高僧大德,他们所写的文章我认为也是为文而文,分析的不够透彻。许多角度值得商榷。于是呢,我就大着胆子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就算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角度吧。
啰嗦了这些题外话,现在言归正题。
已经写了24篇文章浅略地分析了楞严经的第一卷。今天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大略地读懂了楞严经的第一卷呢?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我认为第二卷开头的这句佛经,就是判断有没有读懂第一卷楞严经的标准。
学习了第一卷楞严经后,能够做到“身心泰然”,才算是把第一卷楞严经读进去了,接受了佛陀在第一卷中的示诲。那么这“身心泰然”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已经能够清晰地给“身、心”作出明确的定义,对“身、心”的概念已经能够坚定安然地处置。不至于再行“性心失真,认物为已”而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耽着于影事之中,轮回饰演不同的角色,妄认缘尘,太入戏了,自然就失却了本心。
今日开悟,那又是悟到了什么呢?开悟还并不是究竟参透,只是能够接受“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因心成体”这个说法,如来的这个说法。先接受了这个说法,佛陀接下来的开示才能听得进去,才不至于有怀疑、有惊怖。才能接受得了佛陀赐与的法乳。
所以说是如失乳儿忽遇慈母。那么接下来佛陀会赐给我们什么法乳呢?帮我们分析“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身”“心”哪个是真哪个是妄,哪个是虚哪个是实。真妄之中,是如何缘生缘灭的。虚实之间,是如何影生影灭的。
回顾一下第一卷的楞严经中,佛陀都为我们讲了哪些方面的道理。佛陀说法是应阿难所请而说。佛陀的说法都是回答阿难请教的问题的。
阿难在第一卷楞严经中帮我们请教了哪几个问题呢?
(一)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第一个问题,帮我们分析了要怎么正确发心。
(二)不知真际所诣,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
第二个问题,帮我们分析了修行的方向。
(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唯垂大悲开示未悟。
第三个问题,帮我们分析对修行的正确定义。
(四)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唯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第四个问题,帮我们分析了修行的主体。
(五)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
第五个问题,帮我们分析了一个修行的参考实例。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