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修行人修什么?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离相、修看破
发布时间:2025-01-17 04:07:59作者:佛缘网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人修什么?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离相、修看破
下面又举个比喻,这是经上的比喻,「譬如磨镜,垢尽明现」。镜子,古时候没有玻璃,镜子不是玻璃做的,铜做的,铜镜。铜镜时间久了,它就不明了,它上面什么?上面有脏东西。一定把它磨磨得很干净,能照见人影子。古时候的镜子,我们现在在故宫里面可以看见,唐朝、宋朝都用铜镜。「经中所云幻灭后之觉心,与垢尽后之明现,均指离妄所显平等一味之实相也」。这个要知道,觉心就是实相,明现就是实相,都比喻这个,要懂得。所以有垢、有幻都是障碍,都障碍自性,实相就是自性。你在一切法里头所看到的,看不到一味,看不到平等。「磨镜实是磨垢」,是把垢磨掉,镜子本来它有明,明不是磨出来的。这个照见、能照不是磨出来的,它本有的,是把它障碍去掉。所以「镜性本明,非从外得」。我们的性德是本有的,不是从外得的。中国古人所讲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自性本有的,只要把我们的染污放下,染污都灭尽了,这个东西自然现前,这是性德。所以,它不是什么人发明的,本来就是这样的。只是这些圣贤人把它起个名字,它本来没有名字相,起个名字便于教学,便于表达。可是你不能执着,你执着真有,真有孝悌忠信,真有礼义廉耻,这个真有就是什么?就变成假的,就不是真的,你就把性德扭曲了。扭曲了就变成什么?变成善德,不是性德。善德所感应的是三善道,性德所感应的是实相,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看这差多少?差太远了。
于是我们就懂得了,修行人修什么?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离相、修看破。我一生非常感激章嘉大师,我第一次第一天跟他见面的时候,他就把这个告诉我。看破、放下是要在生活当中磨鍊的,见色、闻声、嗅香、尝味,即相离相。清清楚楚是看破,看破是明了;心里头如如不动,没有分别执着,这就是功夫,这叫放下。这就是经里头说磨镜,磨的意思,把它磨干净,离的意思,远离了。一看到就起心动念,一听到就起心动念,一接触到就起心动念,这个麻烦大了,这是什么?这是六道凡夫,无始无明习气。现在社会对这种人还赞叹,这种人根很利,感触非常灵敏,一看他就知道、就觉悟。旁边有个老修行在那个地方看到是如如不动,没有表情,没有说话,说这个人愚痴,这个人根很钝。其实我们完全搞错了,那个没有言语、没有表情的人厉害,为什么?他了解实相。我们全在虚幻上面做功夫,古人讲做活计。垢除明就现,离妄即是真的,诸佛如来生活在一真法界。
「故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这古人说的话。要不要求真?求真就错了,求真是个妄念,妄不能破妄。不求真?不求真也是个妄念。求与不求全是妄念。只要把妄念消除掉,本来就是真的,唯须息见。我们五种见解错了,身见,这是佛教入门头一个要破的,教你要放下的,你才入得了门。头一个放下身见,再放下边见,二边对立的见解,那是分别,身见是执着。然后再教你放下成见,成见是什么?是你的意思、你的想法、你的看法,只要有想、只要有看法,错了。成见里头有戒取见、见取见,见取见是果上的看法,戒取见是因上的看法。最后一个邪见,包括所有一切见解,全是错的。释迦如来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四十九年,他说的是真的是错的?我刚才举了例子,有个老人在那里听了看了,如如不动,没有表情,佛所说的全是真的。如果看到佛的样子,听到佛所说的,有所领悟、有所见解,那都不是真的。这是佛法难就难在这个地方,难在即相离相,难在这里。即相着相、分别这是凡夫;即相离相,他真了解事实真相,他又如如不动,这是圣人,这不是凡夫。如来说得好,「此事唯证方知」,证是什么?放下,你能够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自然知道。怎么说都不中,没有办法说到恰到好处。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十七集) 2011/10/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圆觉经》上说的。
下面又举个比喻,这是经上的比喻,「譬如磨镜,垢尽明现」。镜子,古时候没有玻璃,镜子不是玻璃做的,铜做的,铜镜。铜镜时间久了,它就不明了,它上面什么?上面有脏东西。一定把它磨磨得很干净,能照见人影子。古时候的镜子,我们现在在故宫里面可以看见,唐朝、宋朝都用铜镜。「经中所云幻灭后之觉心,与垢尽后之明现,均指离妄所显平等一味之实相也」。这个要知道,觉心就是实相,明现就是实相,都比喻这个,要懂得。所以有垢、有幻都是障碍,都障碍自性,实相就是自性。你在一切法里头所看到的,看不到一味,看不到平等。「磨镜实是磨垢」,是把垢磨掉,镜子本来它有明,明不是磨出来的。这个照见、能照不是磨出来的,它本有的,是把它障碍去掉。所以「镜性本明,非从外得」。我们的性德是本有的,不是从外得的。中国古人所讲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自性本有的,只要把我们的染污放下,染污都灭尽了,这个东西自然现前,这是性德。所以,它不是什么人发明的,本来就是这样的。只是这些圣贤人把它起个名字,它本来没有名字相,起个名字便于教学,便于表达。可是你不能执着,你执着真有,真有孝悌忠信,真有礼义廉耻,这个真有就是什么?就变成假的,就不是真的,你就把性德扭曲了。扭曲了就变成什么?变成善德,不是性德。善德所感应的是三善道,性德所感应的是实相,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看这差多少?差太远了。
于是我们就懂得了,修行人修什么?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离相、修看破。我一生非常感激章嘉大师,我第一次第一天跟他见面的时候,他就把这个告诉我。看破、放下是要在生活当中磨鍊的,见色、闻声、嗅香、尝味,即相离相。清清楚楚是看破,看破是明了;心里头如如不动,没有分别执着,这就是功夫,这叫放下。这就是经里头说磨镜,磨的意思,把它磨干净,离的意思,远离了。一看到就起心动念,一听到就起心动念,一接触到就起心动念,这个麻烦大了,这是什么?这是六道凡夫,无始无明习气。现在社会对这种人还赞叹,这种人根很利,感触非常灵敏,一看他就知道、就觉悟。旁边有个老修行在那个地方看到是如如不动,没有表情,没有说话,说这个人愚痴,这个人根很钝。其实我们完全搞错了,那个没有言语、没有表情的人厉害,为什么?他了解实相。我们全在虚幻上面做功夫,古人讲做活计。垢除明就现,离妄即是真的,诸佛如来生活在一真法界。
「故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这古人说的话。要不要求真?求真就错了,求真是个妄念,妄不能破妄。不求真?不求真也是个妄念。求与不求全是妄念。只要把妄念消除掉,本来就是真的,唯须息见。我们五种见解错了,身见,这是佛教入门头一个要破的,教你要放下的,你才入得了门。头一个放下身见,再放下边见,二边对立的见解,那是分别,身见是执着。然后再教你放下成见,成见是什么?是你的意思、你的想法、你的看法,只要有想、只要有看法,错了。成见里头有戒取见、见取见,见取见是果上的看法,戒取见是因上的看法。最后一个邪见,包括所有一切见解,全是错的。释迦如来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四十九年,他说的是真的是错的?我刚才举了例子,有个老人在那里听了看了,如如不动,没有表情,佛所说的全是真的。如果看到佛的样子,听到佛所说的,有所领悟、有所见解,那都不是真的。这是佛法难就难在这个地方,难在即相离相,难在这里。即相着相、分别这是凡夫;即相离相,他真了解事实真相,他又如如不动,这是圣人,这不是凡夫。如来说得好,「此事唯证方知」,证是什么?放下,你能够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自然知道。怎么说都不中,没有办法说到恰到好处。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十七集) 2011/10/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