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大脑发育好,在他4岁之前,家长应每天晚上坚持一件事
发布时间:2024-04-13 04:09:46作者:佛缘网给孩子讲故事是每个家长都会做的事情,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往往认真专注,一双眼睛紧盯着父母,期待着故事的发展。
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家长很难坚持给孩子讲故事,要是一个故事翻来覆去地讲上几十遍,孩子可能还不厌其烦,家长只会觉得枯燥无味。
如果能知道听故事对孩子的好处,也许家长们就不会这么轻易地放弃了。
听故事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1. 词汇量的差异,影响深远
美国有一项长达3年的研究,选择了3种家庭来调查,分别是低收入家庭、工薪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家庭中都有孩子,年龄在8个月到4岁之间。
研究者用录音记录了孩子和家人在家里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对所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接着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差异。
到孩子4岁时,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到1300万个单词,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4500万个单词,这其中有3000万的差距。
也就是说高收入的家庭里,家人对孩子说的话更多,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这些父母更愿意陪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样的差距,就导致了孩子的词汇量有巨大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能说出“梅花有暗香来”,有些孩子只知道说“真香”。
而后续的跟踪研究显示,这种词汇量差距只会进一步的扩大,而不会减小消失;
由此就诞生了一个“三千万单词差距理论”,就是说父母对孩子说话上的差异,会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有极大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成年后的差异。
2. 开发孩子的大脑
另有研究显示,美国家庭中,每天坚持给孩子读睡前故事的家庭只有总数的33%,但在富裕的家庭中,这一比例更高,达到了60%。
越是高收入家庭,就越是重视孩子在早期的大脑和智力开发。
为什么早期如此关键,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大脑在4岁前就已经接近发育完成,只有在孩子的早期培养好他的大脑,在之后才会更好用!
而一项日本的研究显示,在孩子听故事的时候,大脑内侧边缘系统会被激活,这一区域掌管人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
父母讲故事时,孩子也会随之生成和发展不同的情绪,这些都儿童的情绪管理和智力发育有显著影响。
美国儿童专家丹尼特·格拉斯伊博士认为,学龄前的孩子如果能多听父母讲故事,那么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后的在校表现和成绩都会更好。
哈佛MIT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不但成绩比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更好,而且大脑中关于信息储存的皮层更厚。
3. 培养亲子感情
此外,讲故事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好处,就是培养亲子之间的感情。
有些父母白天很忙,就更应该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孩子讲个故事,不是简单的敷衍;而是在温柔的讲述中,和孩子亲密互动,将父母的爱传递给孩子。
该怎么给孩子讲故事呢?
1. 什么时候开始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从孩子在襁褓里时,就可以和孩子对话了。这一时期不必讲什么系统的故事,给孩子说说话,唱唱儿歌,都是对孩子早期培养的好方法。
之后等孩子能理解了,就可以给他讲各种故事。
2. 要讲什么故事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给他读一读简单的绘本,配合图画来吸引他的注意。
之后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好爱,给孩子挑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等,都在我们的选择范围内。
3. 怎么讲好故事
有些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可能受到挫折,因为孩子不爱听,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就是孩子难以理解,家长没投入感情。
所以家长在讲的时候,首先要用简单明了的词语和语言,让孩子能听懂;
其次要投入感情,把故事讲得生动活泼,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情绪,能身临其境。
4. 故事的教育意义
美国儿童作家吉姆认为,听故事能打开那些直接教育无法触及的区域,儿童能在故事中,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
不少故事都是有各种教育意义的,能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培养美好的品质。
但为了达到这样的教育意义,不少家长就会在故事之后,对孩子讲一通大道理,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什么。
其实一旦家长把这个意义说破,孩子就失去了自己思考的过程,不能自己领会到意义的真正所在,就学不到了。
家长更应该做的,是让孩子自己去领悟故事的内涵,而不是灌输道理。
5. 是否要重复一个故事
有时候,孩子会要求家长重复一个故事,家长讲得都烦了,孩子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都还不够强,同一个故事,只听一遍的话,孩子不能完全记住和理解,还是像一个新的故事。
但听得多了,家长就会发现,孩子能跟着讲了,知道记下来会发生什么了,这就表示他已经记下这个故事啦!
所以要不要重复一个故事,就把决定权给孩子吧,父母只要不厌其烦,孩子能得到益处!
睡前给孩子讲个故事,能让他的大脑发育更好,语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更能增进亲子关系,家长们可要坚持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