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八大人觉经正文

发布时间:2020-04-15 10:03:25作者:佛缘网

  上人序

  八大人觉警世纷,常人随波逐流,在变动不停的环境与不断消逝的时间中,随着境界牵引,不知不觉追逐于名利欲乐,却不曾静心思考生命之意义何在。等到垂垂迟暮、死之将至,蓦然回首,才惊觉空过了一生,到头来,再后悔又奈何呢?

  圣人之所以超越凡俗,在其心镜清净,清清楚楚映照世出世间种种法,而以觉悟的慈悲怜视众生;一切不为自己,心中没有五欲贪求,唯求众生安乐解脱,人人免于受苦沈沦。因此,无论古今中外圣哲贤人,其心胸无不是坦荡荡、光朗朗,德馨垂芳更胜星辉寿长。

  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生人间,觉悟后的他行化于恒河两岸,一步一脚印地踏下佛法的足迹,而佛弟子们传承薪火、集结佛经,将佛陀随境应机的珠玑法语广为流传,嘉惠千千万万干渴的心灵。

  佛法的精神亘千古而不变,但是真理无形,效用如何端视个人用心与否,所谓信、解、行、证,总要自己能接受,并且发愿实行,在实践中回证真理,才有自助助人的果实可以收获。

  身为佛弟子,我们尊重敬爱佛陀,就要虔诚奉行佛的教法,时时将佛法用在日常生活中,假使我们的思想和佛陀的教法脱离了,行为绝对是越规犯戒而错误的。

  当然发心学佛,也要感恩古德祖师们,他们尽形寿探研佛法真义,再将心得留传下来,帮助我们体解真理,才能运用无碍。至于僧团的生活,同样是互相观摩、互相研究、互相磨练,这样佛法就能永住人间。

  当今末法时代,最重要的是提高人人的觉性,古人说居安思危,而末法众生烦恼垢重,造成时间的劫浊与空间的紊乱,因为世间混乱、人心不平,所以整个宇宙多灾多难,万物赖以生存的大地也不断遭受破坏。我们研究佛陀所说的《八大人觉经》,正是要觉悟世间的无常,重新调整人人的心态;调和社会成为祥和的互动,人人心平气和,社会祥和平安,人心平,天下就平安。

  求天下平安,从培养感恩心做起,对世间苦难抱持如同身受的悲怀,尽己之力拔苦与乐,日日感恩知足,心无贪恋,意不颠倒,这就是最大福。

  学佛,学而觉,学就是要了解,了解之后能体悟,就如一般人选择人生的方向,有的人志为人师,既然要当老师,就要先自我充实,涵养人文常识,才能进一步教导别人。同样的,学佛之道,必定要开启慈悲大爱的心,自己付出,也教导别人一起做,自度而度人,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

  学佛还要发大乘心,看看分布全球的慈济人,大家都是出于一念发心,将这颗慈悲的种子带到他们的侨居地,播种、耕耘,而后感动更多的人,齐来奉献这分无私的爱。大慈大悲之心无量,所以我们也是学无止境,既然走入佛门,皈依佛,一定要与佛心贴近,佛陀有大慈悲心,我们要学的就是这分慈悲大爱,能够普济众生。

  当然,长养慈悲心有种种方法,听经学法只是一个过程。古人说「千里求师,万里求艺」,从前的人限于印刷与交通不便,想要求得佛经的只字片语,或是明白一套完整的道理,着实不容易。但是现代网路资讯发达,要取得佛经并不困难,然而皈依法,最重要的是能「自我受用」,能受用才有觉悟的希望。

  所以先学得佛的慈悲,然后往佛法中探讨,得一法而奉拳服膺,我们就终身受用。假使佛法不能用在日常生活,听再多法师讲经,甚至自己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与平时的行为表现两相违背,那么再好的佛法还是没有用啊!

  皈依僧,僧是传承佛法火种的人,对一般人接触或了解法理也很重要,我们一方面感恩古德祖师们绍继佛种,一方面对出家的法师们也要恭敬虔诚。出家人,追随诸佛菩萨的芳踪而修行,这种舍亲割爱以利天下的情操很值得尊重,所以在家人敬重出家人这是必然的。

  尊师重道,我们的慧命就能增长。出家人在僧团中薰修长养,无论学识或行仪,每一位都有不同的优点,也有不同的修行心得,都值得我们学习。在家的信徒,一定要有尊重出家人的心态,如此才能三宝具足,才是真正的三宝弟子。

  既是学佛,一定要依照法则循序渐进,才是学佛的态度。出家人剃染修行,要有一分使命感,除了上求佛道之外,更进而下化众生。佛陀所说的《八大人觉经》,从第一觉悟开始,就要我们警悟世间无常危脆,人生是苦;觉悟一切的苦患都是起自一念内,内心有了烦恼所以造业不断,变成种种灾祸。

  第八觉知也说「生死炽然,苦恼无量」,我们在六道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种迷惑而充满烦恼的生命中,的确有无量无边的苦患紧紧压迫,使人喘不过气来。这些苦患要如何断除?唯有修行追求真理,探讨生死的法则,才能掌握生死来去的选择权。

  人身难得,我们不愿造恶堕落地狱,也不必求天堂的享乐,只是「常念知足,安贫守道」,而「惟慧是业」;智慧、觉道才是我们要追求的。在人间,能够看尽人生,透彻生死的苦难,所以能开启内心的慈悲,并以此投入人群去身体力行。

  富有者得到教化,成为富中之富的人生;贫穷者得救拔,让他脱离地狱般的痛苦;有心有缘想要学道者,得到用心接引和指导,这就是出家最重要的目标。自觉而觉他,自己解脱生死轮回的苦难,还要去救人,就是出家学道者任重道远的承担;切莫悭贪不舍,不肯将佛法的益处和世人分享,否则就失去了出家人的本分。

  佛经中有一段故事,说明法布施的重要

  在一个古老的国家,离开城市七里路有一座精舍,住着五百位修行者。其中有一位长老年纪很大了,他已经修行几十年的时间,但是记性很差,所听过的法一下子就忘记了,五百位修行者轮流教他,教了几年,还是连一个偈子都记不住。

  老比丘自己也十分懊恼,尽管求法心切,无奈就是不能心领神会。

  有一天,国王请诸比丘入城受供,老比丘自卑自怜,觉得这辈子幸得人身,又得闻佛法,为什么就是法不住心,更无法尽出家人的责任,将佛法再传给别人?他愈想愈觉得悲哀,不知不觉走到一棵大树下,想想再活下去也没有意义,干脆吊死在这里,因此拿着绳子就往树上扔。

  佛陀知道了,化为树神出来呵责老比丘,他说:「修行者啊!你的身体来自父母,慧命则交托给佛陀,为什么你不珍惜生命,也不顾增长慧命,反而要毁掉自己呢?这是罪大恶极啊!」

  老比丘听到树神的呵责,忍不住痛哭起来:「我也想珍惜身体,更珍惜闻佛听法的因缘,可惜我一丁点法理都无法体会。」

  正在哀伤懊恼的时候,佛陀已经现在老比丘面前,老比丘非常惊讶,赶紧伏地向佛陀求忏悔。

  佛陀就说:「一切都在一念心,可知道你过去生中同样也是出家人,而且具有聪明才智,懂得很多佛法,更领导五百人的僧团。但是你对法的传授很悭吝,贻误了很多人的慧命,所以今生要受愚痴闇钝之报,修行几十年还无法开启明朗的智慧。」

  佛陀并说了一段偈语:

  自爱身者,慎护所守,希望欲解,学正不寐;

  身为第一,常自勉学,利能诲人,不惓则智。

  学先自正,然后正人,调身入慧,必迁为上;

  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调体正,何愿不至?

  本我所造,后我自受,为恶自更,如刚钻珠。

  老比丘听了佛陀的话,忆起前尘往事,果然自己傲慢不肯传法,难怪今生愚钝,真是自作自受。于是至诚地发露忏悔。佛陀微微一笑:「忏悔则清净,只要你真心忏悔,好好保护生命,就能增长慧命。明天国王设食供养,你可以带着寺内的僧众去应供。」

  老比丘还有所迟疑,但是佛陀勉励他拿出信心来!老比丘信心大增,第二天真的带着大众往皇宫应供去了。

  年轻的比丘们个个心里怀疑,深怕老比丘受供出丑,但是碍于佛命,也只好跟着入城。

  到了皇宫,国王很尊重僧伽,亲自端水让比丘们洗净手足,接着供养丰盛的饮食,供养后并恭敬请法。老比丘坐于上座,神态威仪已与往日大大不同,看起来就令人心生尊重,开口说法更是声如洪钟,响亮清澈,句句法语流入人心,不只是国王欢喜,就连五百位随行者也都敬佩赞叹。

  因此,出家人有出家的使命,一般人也有超脱生死苦恼的路要走,「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入涅盘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正是《八大人觉经》中所昭示的坦荡大道。请诸位学佛者,无论在家、出家,都要守好自己的本分,自觉觉人、自救救人,这才真正是我们学佛求觉悟的道路,大家要多用心啊!

  缘起

  生命的大疑问,宁静的境界,心智一片明朗,纷乱的思绪一一安顿于静思中。佛陀是一位大觉者,为迷茫众生示现「八相成道」而成佛。未出家前的他也曾经过和常人一样的人生,同样拥有家庭、父母和妻儿,唯一不同的只是他生长的环境。成佛前的悉达多生于皇宫,贵为太子,不但是国王最大的期待将来要继承王位执掌国政;也是全国人民希望的寄托。他在幸福的生活中成长,享受最尊贵的待遇,所受的教育和一般平民百姓也有所差异。

  但是悉达多太子最与众不同的,并不是他的权势富贵,而是与生俱来对万物的悲悯。一般人总是受了「苦」,才会去探求什么是「乐」,而悉达多太子享尽天下一切福乐,却能深入民间疾苦,发心探究众生苦难之因。

  他认为人生而平等,却发现社会上有种族、阶级的分别;又观察到凡夫成日追逐名利,贪恋欲乐随波逐流,不自觉岁月流逝,老病死苦接踵而至。他从生老病死中去体会,感觉到其中尤以亲情最难割舍,而人世间许许多多的烦恼,则是来自人与人之间的对待。

  他不断思考,在静谧的环境中沈思:烦恼从何而来?如何消除烦恼?生老病死如何解脱?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又要如何改变?这是年轻的悉达多太子,对人世间发出的大疑问。

  他隐约体悟出人生无常的道理,更感到情爱纠缠的痛苦,因此决意离开富贵享乐的环境,去过修行求道的生活,寻找对治众生迷茫的方法,令众生皆得解脱。最后,他出家了。

  修行者悉达多踏上追求真理的道路,经过参访、苦修的漫长旅程,体验不同宗派间的教旨,对每位宗教家、学者他都虚心求教。苦行者的毅力令人尊重,学者的研究精神也给他很大的震撼,但是对年轻的悉达多来说,尽管有些心得,却觉得还是不究竟。

  他决定独自追求天地宇宙的真理,万物有物理,人的身体有生理,人的内心有心理,如何透彻这些万物、生死、心灵烦恼的课题?怎样才能突破迷茫,见到真纯清净的道理?他以坚定的信心独自踏上探寻的路途。

  这是佛陀发心求道之前的一段心路历程。之后悉达多太子经过访道、苦修等等尝试,最后在菩提树下证悟,佛法就此生根传扬,开枝散叶广化天下。我们后世学佛的人,有幸浸沐在佛法光辉下,不得不对佛陀礼拜顶戴,感恩佛恩浩荡。

  人生,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知足,能知足的人才会快乐;修行也是如此,内心知足即无贪恋,心无贪恋则意不颠倒,所以要懂得感恩。我们尤其要感恩佛,佛陀有感于众生迷茫,发心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理,因而归纳出「三理四相」,世间一切都不离这个原则。

  「三理」物理、生理、心理。「物理」包含成、住、坏、空四相,所以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常住的。人的身体变化称作「生理」,包括生、老、病、死四相,一样是分秒变迁。人的「心理」则有生、住、异、灭四相,一念好心生起,很快的念头又断了;一分感恩心起,很快又转移了,这就是心念的变化。

  我们存在成住坏空循环不息的宇宙间,随着生理生老病死的变化,心理也不断在生住异灭中轮回,说来危机四伏、苦难偏多。面对这么多的苦难,分析起来道理很大,名相也很多,于是佛陀慈悲应机逗教,就以八种简单的方式,为我们归纳三理四相之下的八大苦难,使我们了解而警觉,彻悟苦、集、灭、道的真理与实行。

  原经翻译者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大师

  在讲述这部佛经之前,我们首先要感恩本经的翻译者,就是「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大师。

  安世高大师,出身安息国(今伊朗)太子,对佛法十分好乐。老国王过世后,他接掌了王位,但是他认清了人生无常的真理,视荣华富贵如浮云,所以就把王位让给叔叔,自己出家去了。

  出家后的安世高大师潜修佛法,在修学有所体会后,更加深他探研佛法的渴望,于是周游列国,辗转因缘下,于东汉(后汉)桓帝建和二年来到洛阳,便在洛阳安住,一方面研习汉文。过了一段时间已通达汉文,故在精研佛法之余,着手中译佛经的工作,总共在中国翻译了二十九部经论,《佛说八大人觉经》即是其中之一,提供后学者莫大的学习资粮。

  除了安世高大师翻译之外,明朝蕅益智旭大师并为造论,弘扬传布此经。

  释经题

  《佛说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正文

  学佛就是志在成佛,所以要虔诚敬重、坚定志愿。坚定志愿的首要条件即是「守时如教」,每天都要守护光阴不虚度,以时间来累积成就一切,如佛所教、惜时精进,这就是守时如教。

  佛陀的教法和寺院规矩,我们必定要掌握与奉行,保持心静无杂念,修行看似平淡,实则守时如教的功夫就在这里。

  《佛说八大人觉经》,「八」是数字,指的是我们应该了解与觉悟的八大项目,能够了解这八大项目,就不会迷失生活与修行之道。「大人」就是「大士」,也是「菩萨」的意思,就像我们称观世音菩萨为白衣大士;凡是发大心、立大志愿,奉行大道者,就称为大士或大人。「觉」是不迷。所以「八大人觉」,即是八种菩萨应该觉悟的道理。

  开经明义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

  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学佛,目的就是要成佛,成佛的条件在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成佛了。人生之苦,苦在迷而不觉,若能将自觉之后的心得教育他人,使人人皆从迷茫中醒悟,才是自觉觉他,觉性的教育。

  众生心迷心乱,世间就无法产生善的循环,所以心乱则世乱。佛陀是大觉者,他将求法觉悟的心得向人间宣说,对佛陀的教育,愈是智慧高、根机好的人,接受度愈深,研究得也愈透彻。

  这部《八大人觉经》,进入经文开宗明义即曰「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常」是不间断,意思是身为佛弟子,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白天或晚上都要精勤不懈,时时诵念这八种修行觉悟的方法,行在菩萨道中,求佛、学佛,觉悟而成佛。

  当然,觉悟的方法道理很深,不过安世高大师以浅显简短的文句翻译,让我们容易阅读和背诵,就像很多人喜爱《静思语》,正因为它简短浅白,又能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八大人觉经》的内容亦是如此,每一段文字都不长,但是其中蕴含的意义却很深广,我们可以时时记忆与应用,所以「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行住坐卧之间都能背诵。

  要知道,佛弟子无论是在家、出家,既然已皈依佛,就要时时依教奉行,我们开始探讨《八大人觉经》,此时此刻也该立愿奉行道法,日夜用功不间断。

  「至心」就是很虔诚;内心真正虔诚,对佛法一定能感应道交,将佛法深切铭刻于心,这样才叫做至诚。道理常常印在心上,时时运用,即使待人接物间外境时现,都能及时悬崖勒马,一一拆招化解。常听到慈济人说:「实在做得很累,但是师父说『分秒不空过,步步踏实做』,还是不能懈怠,再认真做吧!」日常生活把握分秒,万一心生懈怠,只要想起师父的话,自然又再提起精神,精进向前,这就是因为慈济人能带着虔诚的心处众入群。

  慈济人散布在地球各个角落,这一边正在休息,地球另一边的慈济人已经开始一天的付出;等到他们要休息了,这一边又接续着利益人群的工作,如此昼夜轮替不停息,累积出无数动人的故事,谱成一部现代的历史「慈济大藏经」。

  经者,亘千古而不变,以时间来说日夜不停,横向来看则遍布全球,每个慈济人都是把握时间发挥爱心,付出无所求,那种至诚无染的爱,即是发自至诚的心,人人有这分至诚,没有事情完成不了。儒家大师孔子,赞誉学生颜回「得一善则拳拳服膺」,我们也是一样,求得教法后再普遍传给别人,依此奉行就能广利群生。

八大人觉经正文

  所以慈济人,内心要建立「诚正信实」,自我净化;对外的动作则是「慈悲喜舍」,诚正信实的人生是自爱,对外付出慈悲喜舍就是爱人。这样的自爱爱人,一定是自觉之后才能觉他,这就是我们学佛不能缺乏的至诚。

  看看世间多少可爱的人!就像印尼有一群发心付出的企业家,至心虔诚从事慈济志业,他们接受师父的委托,清理印尼黑色心脏的红溪河,拆迁河上违建居民,建设大爱屋使之安身立命。他们相信师父的教育,依照师父的委托完成任务,不但拉近印尼华人与当地人民的距离,更使雅加达亮丽起来。可见天下无难事,只要有心,至心诚恳,得一善拳拳服膺,这种积极的人生无事不成。

  所以说来,学佛、行菩萨,必定要至诚如教修行。《八大人觉经》经文精简浅白,道理却如此奥妙,对人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应该好好铭记在心,勤习背诵不舍昼夜,请大家多用心!

  第一觉知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蕴无我,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世间无常

  佛陀希望我们能时时警觉世间无常,常有这样的觉悟,才能下决心在道业上精进;能够觉悟无常,凡事就不会那么计较、执着,自然减少许多烦恼。

  世间无常,二十世纪末的两次大地震,我们记忆犹新,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七日土耳其发生大地震,瞬息间,多少人家破人亡!天人永隔的悲惨景象震惊国际。消息传至台湾,慈济人本着人道、生命平等的精神,立刻联络甫结束科索沃赈灾,即将于马其顿转机回台的小组,改变行程续往土耳其勘灾。

  小组人员风尘仆仆踏上土耳其,放眼所见满目疮痍。救人之务刻不容缓,小组人员于勘察后,立即采购床垫等物资展开发放,另一方面则将相片、文字、影像资料传回台湾。惊慑于大自然的威力,感同身受当地人民的苦难,慈济人很快在台湾发起驰援土耳其的募款活动。

  那段时间,静思精舍的修行者,同样不分老少全体动员,连我们的猫狗胸前也挂起募款箱,一同投入募集爱心的行列。不只在精舍,所有的慈济人也都动起来,街头巷尾四处劝募,只为了对遥远的土耳其尽一分心。

  但是,许多人的爱心被启发了,却也有人对慈济从事国际赈灾不以为然,发出了负面的声音。有人就指着慈济委员的鼻子说:「土耳其在哪里?地震在哪里?你指给我看!」又有人说:「我自己都需要人救济了,为什么台湾不救,要去救国外?」

  听到这样的话怎不令人担心!不只担心劝募行动受到阻碍,更担心这股负面的「心力」,可能是一语成谶。要知道,人心善良,所居住的土地就能祥和平安,所以说「福人居福地」;假使这片土地上的人缺乏善心,反而生起恶念,不啻是自我诅咒。

  常常跟大家说要自我祝福,如果人人内心都是善与爱,与人互动就有一分关怀,人人相互关怀自然形成善的循环、福的力量,这就是种「福业」。「福业」是一股气,台湾人说「福气、福气」,道理是一样的。

  自爱爱人,这就是福,我们经常心存爱念,与人为善,即使无法付出,也要随喜赞叹,人心和合,天时顺畅,才能营造祥瑞福气。但是有的人却逆道而行,不只是见人为善不肯随喜,甚至口出毁谤,阻碍别人发心,如此自障碍他,真是替自己造恶业,恶业共聚,所居的土地怎得祥和?

  根据佛经里的描述,现在已经是坏劫时期,器世间不断败坏,如果不赶紧以福业共聚的力量挽狂澜,世间会毁坏得更快。好比大家共乘一艘船,风浪大的时候,除了驾驶人的技术纯熟,坐船的人也不能浮动,大家如果乱动,就会加速船只的翻覆。

  同样是一九九九年,在九月二十日那天,有慈济列车回到花莲参访,我借机对他们说明救援土耳其使善业共聚的观念,鼓励人人齐心向善,也警惕人人要有无常观;土耳其发生灾难,同样在这块大地上,台湾不是不可能发生。这是在九月二十日那天所说的话。

  孰料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点多,突然间天摇地动,台湾九二一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二千人,同样带来国际震撼。从那时开始,慈济跨出了九二一历史的脚步,以无比沉痛的心情「救台湾」,蓝天白云的身影投入灾区,同时向国际间呼吁爱心捐输,以圆之前大家说「为什么不救台湾」的口业。

  感恩全球慈济人,拼进全力在侨居地为台湾展开劝募工作,有的国家碍于法令不得募款,当地慈青就以洗车打工的方式捐出所得。许许多多的感恩事千言难尽,地震灾民「安身、安心、安生」的工作则在大爱中迅速推展。海内外的爱心汇聚起来,很快地,大爱屋盖起来了,不久,五十所希望工程学校一一矗立,一颗颗新芽破土重生。

  一念生心动三千,为圆口业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所以要时常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时间不断在转动,一定要把握住当下生起的这念善,将剎那化为永恒,就能成就福气善业。

  国土危脆

  世间有没有静止不变的境界?答案是没有。大自然本来就是瞬息万变,光说我们看得到的太阳、月亮、地球,就要不停地互相绕转,一刻不得脱离它的轨道。

  至于修行者的心念,每天早上三点多起床,上大殿虔诚课诵,之后念佛、静坐。这个时刻看似静止,其实是我们心自静,身外的环境并没有静止啊!原本阒黑的天空,早课下殿后已经明亮起来,一花、一草、一木的身影如此明朗,这就是不知觉中的变动。

  所以佛陀警惕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的确是如此,像是2002年底,印尼亚齐省发生规模七点七地震,可以想象威力多强,还好不是发生在人口稠密处,否则又是一波大灾难。

  接着意大利艾特纳火山爆发,新闻影像上火柱冲天,火势将夜空染成一片血红,似乎要吞噬整个大地。未及一月,义大利中、北部豪雨成灾,同时发生海啸引致海水倒灌,造成严重灾害,闻名全球的「水都」威尼斯,这回也不免望水兴叹。然而义大利南部却传出焚风灾情,风力又热又强,许多树木遭连根拔起,大自然的威力呼风唤雨,人类再强还是无法招架。

  这一连串的灾害地震、火灾、水灾、风灾。为什么会有海啸?是受外海风力或是地震的影响,造成海浪的变异。为什么火山会爆发?就是地热要发散出来,爆发的岩浆接触空气(风)便引发燃烧。至于为什么有地震?

  有一回,我们的大爱小记者(按:大爱电视台节目之一)去访问地震中心,请教地震成因。中心人员很仔细地为孩子们介绍,告诉他们地震后有的土地会整个隆起来,有时地震前地上会冒出泥浆。小记者就问:「为什么地底下会有液体,泥浆是怎么冒出来的?」

  中心人员解释说:「地底下充满土壤、水分和热气,地层受地球板块推挤或断层影响产生震动,泥土和水分就乘着热气冒出来,成为泥浆。」原来如此!古代科学不昌明,于是想象为「地牛翻身」,现代科学让我们了解其中原理,却也更体会国土危脆,有一项因素不调和,就要赔上人命、财产的损失。

  谈到地震,不由想起九二一过后,又有另一次地震,在南投的九份二山引发气爆。当时气爆点上有一户人家,是慈济的照顾户,他们的房子随着地气往上冲,并飞了几百公尺远,房子掉下来摔得扭曲变形,很不可思议的,这家人却毫发无伤。另有慈济幕后委员一家人,他们的房子也在滑行几百公尺后获得平安。

  但是其它二、三十户人家就没有这般幸运,气爆后,整座山地滑动崩塌,几十户人家全遭活埋。

  人生就是这样无常,所以「平安就是福」!

  学佛,要内外清楚,不能只沉迷眼前的平安;平安时要懂得感恩,感恩要多付出,人生的价值就在行善。光阴迅速变动,要说「静」,总是心自静,其实心外没有静的境界,所以我们应该把握时间,才能在有限的时间中,无限延伸生命的良能。

  四大苦空

  每天庸庸碌碌地过日子,对飞逝的时光到底有没有什么感觉呢?

  有一天晚上,看到书房的佛像前供了两朵牡丹花,引起我的兴趣,就特别伫立欣赏,盛开的牡丹又美又白,很洁净。但是心念随即又转:愈美的花,盛开的时间愈短,这两朵牡丹又能美丽几天?

  结果才三、四天的时间,再从佛桌前走过,其中一朵已经凋谢了,地上、桌上都有好几片花瓣,一下子心里感触很深!

  花开、花谢,日出、日落,就像人生的过程,但是每天看着日出日落,看着花开花谢,一般人还是没有感觉,也没有体悟,这就容易庸庸碌碌、空白地过日子。

  其实再仔细去分析这朵花,它同样起于一颗种子,以现代的科学观点来看就是「基因」,牡丹的基因,开出来就是牡丹花。它在土地中,地(土壤养分)、水、火(温度)、风(空气)调和了,随着时间慢慢冒出地面,抽枝发芽,开花,最后自然地凋谢。

  人也一样,父精母血混合之后就如一颗种子,生命基因构成了,我们就在母胎中开始成形。原本只像一颗露珠,慢慢出现人的形体,有了四肢、五官和内脏,大约经过十个月的时间,就呱呱坠地来到世间。

  花是如此,人亦如此,大地草木无不都是如此,都有这种共通的道理,形体虽然不同,原理却是相同的,同样由基因形成,同样需要四大和合,才能健全平安地长成。

  宇宙大地随着时间不断生灭,在垂直的时间与普遍的空间中,无一是「常」。看看我们所居住的台湾,根据研究,一万八千多年前还和大陆相连,后来冰河融化淹没连结的土地,形成台湾海峡,台湾才成为一个岛屿。这就是一个无常!

  但是,万物的运转不能有一点偏差,稍微变动就可能导致重大的灾难。一九九八年七月间,大洋洲岛国巴布亚纽几内亚发生巨大海啸,最大的一波海浪以时速三百公里冲击沿岸地区,摧毁至少九个村庄,瞬间夺走两、三千人的生命。

  勘灾人员来到这个国家,碧海连天、水天一色,大地一片青翠,人民的生活虽然简单,却也祥和安乐,难以想象海啸发生当时,是如何一阵遮天盖地的恐怖景象。所以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四大一不调和,大地万物瞬息毁坏。

  谈到「四大苦空」,地、水、火、风是构成万物的四大元素。所有坚质的东西都属于「地大」,大地上有空气(风)、有温度(火),地底下则有水,任何时间都在变动,假使变动过大,就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无常的运转下,根本没有永恒的存在,所以万物的本质毕竟是「空」,到头来还是幻灭变迁。

  大地看来很坚固,其实也很脆弱。台湾九二一大地震,许多建筑物应声而倒,几年后回想起来,还是一样惊心动魄,尤其南投县境内的九九峰,原本青翠连绵的山头,突然间像脱去了外衣,赤裸裸的黄色丘岳,瞬时一片死寂。原来,雄伟的山脉也是不堪一击!

  再看到地震后,有一所学校的运动场竟然拱成一个小山丘;而云林县的山则滑到嘉义县,并造成一座大湖,可知这股自然的力量多大啊!

  所以宇宙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调和,四大调和了才能平安。大地是如此,我们的身体也一样,宇宙是大乾坤,我们的身体是小乾坤,其中一大不调就疾病丛生。

  人体的地大包括皮、肉、骨、脉等物。血液、痰、唾、眼泪属水大。腰酸背痛、骨折等是地大不调,就像大地有了伤痕一样。一些血液方面的疾病则起于水大不调,像是慈济的骨髓资料库,就是为了拯救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而成立。

  骨髓负责人体内的造血功能,是生命的主流,一旦不调立即危及生命。所谓骨髓移植,在基因配对成功后,受髓者需要接受「歼灭疗法」,即是将体内原有的骨髓细胞,无论好坏尽皆消灭,再注入捐髓者健康的骨髓,使好的骨髓细胞在新主人身上正常地运作造血功能。

  常说「众生共业」,在骨髓细胞的世界里也是如此,移植前无论好坏都要一起歼灭,等到注入健康骨髓,体内的细胞也要能和平相处,合心运作,才可能得救。小乾坤如此,大乾坤何尝不是这样,唯有人心向善、人人爱护大地,普天下众生才能平安。

  合心、和气、互爱、协力,生命共同体的安危,期待人人共同承担,这就是修行者的目标。

  五蕴无我

  生命的长短万物不一,但是最后同样要凋零、归于尘土,看清楚了,四大假合无不是归于空,所以说「五蕴皆空」。

  佛教徒常常都会诵念《般若心经》,其中的「五蕴皆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又作「五阴」,是类聚一切有为法的五种类别;概分为两大部分:色属于四大假合的物质,其它四蕴则是心灵的感受。

  眼睛所见的一切称为「色」,无论是黑白、长短等等,包括我们人的身体,都属于色蕴的范围。人体在大自然的境界中,在四大假合的状态下,同样只要一不调和,就「四百四病生」佛经中以此表达疾病种类繁多。其实现代医学所探讨出的病理,大大超过四百四病,许多看不见的细菌、病毒都会致病,甚至威胁生命。

  2002年十一月上旬,有一件令人非常心痛的事,澎湖地区的慈济委员慈诺(张庄桂桑)罹患「溶血性贫血」不治往生。众人哀伤之余,回忆她生前拖着病体,思想却非常健康,仍然尽心尽力做慈济,照顾澎湖离岛上许多独居无依、苦难病痛的众生,并以坚忍的精神带领当地的慈济人,传承爱心良能。

  直到往生前,还交代家人为她捐出大体,最后不仅捐赠一对健康的眼角膜,也完成病理解剖、成就医学的心愿。虽然她只活了短短的五十年,但是她的一言一行深刻动人,这出人生大戏演得精彩绝伦,难怪往生前后都有那么多人围绕着她,相信也此生无憾了。

八大人觉经正文

  体内的四大不调,造成病与死的痛苦。像东台湾较常见的恙虫病,恙虫的体形只有针尖般大,被咬的人很难发现,病发症状则类似感冒,经验不足的医师也容易忽略,无法对症下药,病情严重的却会要人命。

  我们在大爱新闻里,又看到马来西亚有一位患者罹患「象脚病」,一只脚肿成平常人的四、五倍粗,看起来和象脚一模一样。

  所以说「人之大患,在吾有身」,四大假合的身体时时要受病痛的考验,身体不适更会引发心理的病态,身心饱受煎熬,实在是苦不堪言!

  「色蕴」以外,就是受、想、行、识。「受」是感受,有的人虽然身体健康没有病痛,心灵却不安定,看得顺眼的,感受就很欢喜、快乐;假如稍微不顺意,很快就感到锥心裂肺的痛苦,这些都是心的感受。

  听到有人生病了,我们会为他感到舍不得,如果是和我们关系亲密的人,感受又会更深、更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感受,确实很复杂。

  接着是「想」,就是想法,想字上面一个相、下面一个心,意思是将形象放在心中,相和心会合起来给我们的感觉,就叫做「想」。比如喜欢的人出了远门,我们就会想念他,时常想起从前相处的情景,又担心他在外地的安危,这就是想;或是与人结怨,心中时时想要报复,这也是想。

  有一则新闻,一个女陔子因为和男朋友感情冲突,情绪非常不稳定,看什么人都不顺眼,谁和她说话也都反弹,有一天家人说了她几句,她就把酒精倒在脸上,然后点火燃烧。结果,虽然紧急送医,还是烧得面目全非。

  这种情绪的反应,是因为情绪的感受已经深入她的思想,遭受波折时又无法自拔,情关难过,所以做出一辈子后悔的行动,这就是「受」与「想」所引起的烦恼和痛苦。再来是「行」,行是很微细的转动,就像我们生存的时空在不知不觉中变动,天荒地老、海枯石烂,连巨石也在不知觉中化为尘土,这种微细的变化就称为「行」。

  人由父母的精血交合而成,在妈妈的肚子里发展成胞胎,由一小点慢慢生长,逐渐有了四肢五官和脏器,直到足月了才离开妈妈的胞胎,出生人间。出生后的形态,从婴孩而幼年、青年,浑然不觉时又从中年而老年,其中的变异微细得令人难以察觉,这就证明天地万物都离不开「行蕴」。

  最后是「识」。受是刚感触到时的感受,之后脑海中会浮现这个形象,然后就深入内心再作思考,所以受与想是心灵的造作,之后就会表现在我们待人处事的形态中,一有行动即是造因,业的种子就逐次显现出来。

  在行蕴的变动中,人心也随着岁月不断累积执着,因而造作种种善业或恶业,这些善或恶的种子最后收纳于「藏识」中。所以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过去、现在所发出的一切心念或行动,其结果都会收入我们的意识中,又如影随形地影响未来的生生世世。

  色、受、想、行、识,除了「色」包括色身、肉体之外,其它四项都是无形的。虽然无形,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占很重要的地位,不只是今生今世主导我们的方向,同时还延续到来生。

  于是,令人产生疑问的一点是,明明说「五蕴皆空」,受想行识变异不息,为什么又说它能延续到永恒?其实关键就在瞬间的念头,瞬息之念虽然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常住,但是我们发了善愿如果能够好好把握,依照这个方向去实行,就能使愿心愿力绵延不断。

  如同悉达多太子觉悟人生生、老、病、死之苦,启发了内心深处的愿力,因此放弃王宫的享受,往求道、求觉的道路走,也因为有了这个行动,今日我们才有佛法可学,这种心灵的大觉悟发为行动后,即可化剎那为永恒。

  常说「把握当下,恒持剎那」,则「瞬间即是永恒」,就像慈济人常存着爱心、感恩心,付出无所求地去做,这分大爱就能永远照拂苦难的人群。

  佛法开启我们的智慧,引导我们发挥慈悲心,才能拯救世间的苦。要去救苦,必定要先了解道理,所以学佛,最重要的是使我们时时警惕,对一切境界了知无常、危脆;体会四大苦空,万物生成都是因缘和合,一旦其中一项失调,它就败坏了;觉悟五蕴无我,凡事不可执着,一切都是虚伪无主,就好像虚拟的世界。

  但是,行菩萨道要精进,不能自我解释为「一切都是虚无的、都是空的,何必还要辛苦修行?何必去做救人的工作?反正什么都没有啊!」这就误解了佛法的真义,我们四大假合的色身虽然无常,只要发一念真心,为人间的苦难求觉道,这就是永恒。

  所以不要觉得什么都没有,所做的一切都会储存在藏识中,引导我们将来的去向。所谓「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道理就在这里,真正的空也就是真正的妙有,大家要好好地思考,多用心!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心念无常,昨天喜欢的人,今天说不定就反目成仇,若是掌握不了心思的变动,一有偏差,就容易做出偏差的行为,其结果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这在现在的社会比比皆是。

  发生在美国圣荷西有一个案例,这个家庭的先生是香港人,太太是台湾人,他们带着孩子移民到美国。不料原本向往的生活并不顺遂,工作压力让先生喘不过气,结果意志消沉的他,在枪杀妻子和一对儿女后举枪自杀。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一个案例,个人思想的偏差,却毁灭了一个家庭。

  个人的偏差结局如此,假使一国执政者的心思不正,整个国家的人民都要受灾殃。

  可记得阿富汗?科索沃或是东埔寨?这几个国家都是因为社会动乱,国家不安,所以人民受尽辛苦。这些地区我们都曾经去帮助过,看到当地人民生活艰困,不禁慨叹:少数人的心思偏离正道,原本安乐的社会就此充斥内战外患,人民流离失所。

  所以说「生灭变异,虚伪无主」,人生有许多无法掌握的变动,昨天不是今天,这个时刻绝对不是另外的时刻,一切都是「虚伪无主」,一切都是四大假合,没有固定的相,也没有不变的事实。在如此变动不息、虚幻不实的时空下,一切生灭变异都蕴含着无限苦难。

  《金刚经》经文有云:「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人生就是这样,如梦、如幻、如水泡,亦如朝露、电光,都非常短暂而易于幻灭,如果把这些虚幻的东西当真,那就很辛苦了。

  从前有一位国王很爱他的女儿,什么东西都愿意给这位心爱的小公主。

  有一天,小公主陪着国王在水边散步,看到水在流动时,互相挤压激起了水泡,泡泡被阳光一照,现出美丽的七彩颜色。公主看了很欢喜,就对父亲说:「父王,我要这些水泡,您叫人取这些七彩的泡泡,我要放在房间里好好欣赏。」国王就吩咐随从去取水泡。

  想想看,水泡一碰就破了,哪有办法拿起来呢!侍卫没办法,公主又要宫女去拿,同样拿不起来,再换大臣去拿,还是拿不起来。公主生气了哭闹个不停,国王很心疼,就拿属下出气,准备开杀戒。

  后来一位大臣就向国王提议:「是否贴出告示,征求可以取出水泡的人?」国王无计可施,只好听从大臣的提案,发了一个告示。

  其中有一位很有智能的老人,为了避免国王迁怒他人引发杀机,就去撕下告示,士兵便将他带到国王面前。国王很高兴,就对老人说:「只要你能拿起水泡,自然大大有赏。」老人说:「没问题,只要公主肯和我合作,我就拿得起来。」公主听了也很高兴,愿意和老人合作。

  老人就对公主说:「请您一起到水边来,挑选您喜欢的水泡,我就能拿上来给您。」然后老人递给公主一根针,请她将选中的水泡挑起来。

  公主接过针来,果真聚精会神地弯身挑选水泡,但是每颗水泡一碰到针尖就破了,公主挑了半天,终于没能挑起任何一个。这时老人就说:「公主,您都拿不起来了,别人又怎可能拿得起水泡呢!」小公主若有所悟:「这种东西碰都碰不得,哪有办法要呢!」丢下手上的针,公主放弃了这个虚幻的执着。

  一般人的贪着执取,和公主要求水泡的心理不是一样吗?求不得就生出诸般怨恼,甚至伤害自他。人生在世,若不能了解名利、欲望都是「虚伪无主」,身心永远得不到平静。

  现在大家都普遍使用电脑,电脑科技也发展到景观合成上,把一个人的相片和各地的风景影像合在一起,就好像那个人实际「到此一游」一样。

  从前的人对照相技术已感到不可思议,现在电脑科技更带来许多便利,开启人类宽阔的视野。想想,电脑里面有什么实质的东西呢?没有,只不过是一些电脑程式而已。但是太依赖电脑的结果,也会招来人类的灾难,有一天电脑全部不能运作了,存在电脑里的资料全都消失,人类可能就一无所有了。

  如此说来,世间并没有什么可靠的东西,愈是依赖它愈是危险,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迷失了,不能将科技作适当的应用。就像之前新闻报导,两个十七岁的孩子在网吧里上网,忽然间倒在地上被送到医院急救,原来是两人在网路的世界里浑然忘我,不吃也不睡,最后营养失调脱水,就这样倒下了。

  这实在是堕落啊!不仅是青少年,其它年龄层的人也开始沉迷于网路世界,他们无法面对现实,却投入其中游荡,是不是很可悲也很可怕呢?

  人生确实是虚幻变迁,在二00二年十一月间,美国密西西比到弗吉尼亚州之间,一早天未亮,忽然刮起超过七十个龙卷风,横扫五大湖、六大州,其中田纳西州灾情最为严重。

  另外,靠近俄亥俄州有一座戏院,开头风力不大就照常营业,后来风势增强才紧急疏散观众。才刚将大家疏散出去,一阵风就结结实实地吹过来,连地面上的轿车都被卷到空中,再重重地往戏院屋顶砸下来,灾后现场一片残破,好在观众已经疏散了,要不然真是不堪设想。

  世间无常多变化,谁会想到欢欢喜喜地去看戏,却差点遇上无妄之灾。所以「生灭变异,虚伪无主」,人生实在没有什么好计较的。日常生活待人处事、起心动念中,要照顾好我们的心念,不小心起了烦恼,就赶紧转个念头,不要让偏差的感受主宰不当的行为;面对偏差的埋怨或激动的欢喜,都要冷静下来,去除得失心,不需要太过欢喜,也不必悲观,能够这样,心就能平和。

  与人相处,要懂得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必定要多多和人结好缘,因为好、坏都是一颗种子,影响着我们的现在与未来。修行就修在时时心念平和、行为端正,自利也能利益他人。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身体健康顺畅就是人生的福,因为世间万物总是不断生灭变异,到底有什么好追求的?所以此时此刻健康、幸福,更希望我们内心自在,心不自在,外在不断变化,人生一定十分苦恼,而且无法忍耐。

  有一则新闻,一位妇女已经怀孕九个月,一时想不开,只留下「对不起,我累了」这几个字,就烧炭自杀了。一尸两命,像这样的人生多无奈啊!不只伤害了自己,连自己腹中的骨肉,也要陪她共赴黄泉,将带给她的家人多大的伤痛呢?

  「想不开」只是一个动念,但是发为行为造作,就会形成一颗业的种子。这颗种子已经埋藏在她的业识中,而这样的决定是否就能一了百了?这辈子有烦恼困惑着她,她没有解开,又带着不快乐、怀恨、埋怨的烦恼而去,来生还是没完没了,同样烦恼不停,加上要承受前生自杀的业果,真是业上添业,苦上加苦!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心」指我们的念头,凡夫经常欲念多、心思又复杂,纠结的心念无法解开,就会产生重重迭迭的罪恶,所以说「心是恶源」,一切行动无不是从心起。

  在加拿大温哥华,离市区不远处有一座养猪场,主人涉嫌连续杀害六十三名特种行业女子。警方追纵几年苦无证据,后来才以拥有非法枪枝名义逮捕他,并进入养猪场搜证,挖出十八具尸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什么原因使他连续杀人?其实还是起于「心」,心思迷乱了,不是伤害自己,就是伤害他人。

  心念偏邪,而「形为罪薮」,心念带动行为,罪业即成定局。「形」就是我们的身体,这个身体会去造作很多的业。「薮」是杂草丛生的湖泽,就像泥巴坑一样,所有的脏东西都附着在坑中;一切罪业都是心带动身体去造作,而且累积在意识。

  所以我们学佛,时时要将身心照顾好,《静思语》说「修心养性」,能用心修养自己的人,表现在外的风范就是柔和善顺、宠辱不惊。有的人说起话来刻薄尖酸,有修养的人听了常是一笑置之,更能善解包容,所以孔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总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只要肯下功夫,行为自然「随心所欲,不踰矩。」

  修行者确实要常常警觉「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心如何去感觉,我们的身形就如何表态,若能「如是观察」,则能「渐离生死」;能观察体悟因、缘、果、报形成的原理,就能渐渐脱离生死轮回的宿命。

  佛法说「六道轮回」,多数人都希望生天,但是学佛者所冀望的应该是净土。至于净土在哪里?其实心净国土净、净土在人间,天堂也不离人间。最怕的就是掉入阿修罗道,或是饿鬼、地狱、畜生道,这些也都不离开人间;地球上的动物都属于畜生道,有些人一天到晚吵架、对骂,这就是人间的阿修罗;目前的世界,全球上亿人口面临绝粮断食的危机,这些极苦的人生不就是在饿鬼道?更有许多天灾、人祸交逼的地方,众生身心的折磨比地狱尤甚!

  世间有多少苦难,很多都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一切皆幻化,就算眼前欢喜美好的境界,到底又能把握住多少?所以《八大人觉经》的第一个觉悟就是「世间无常」,没有一件东西、没有一个时刻能停止变动,绝对是无常。

  国土也因无常而危脆。我们依止大地而生存,大地就是我们的依报,有福的人报生善处;无福之人则报生在多灾多难、灾祸频仍的国土,人祸的杀戮,牵引干旱、水灾、风灾的肆虐,饥饿、瘟疫痛夺人命,那伤痛的人,几乎来不及哀嚎!

  过去生所种的因,使我们不由自主投生在依报之处,因此我常说要感恩,能生在四季如春的台湾。所以在幸福的环境中,要把握机会精进修行,好好观察世间万物的无常,罪恶的结集都是因为人的「心」,体会了这一点,应该下功夫好好修心养性,端正我们的行为,就能慢慢脱离六道轮回的束缚。

  心念永远清净,即是在净土中,就不会在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些境界中轮转,永远是一个觉悟的人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