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一门深入”?

发布时间:2024-10-22 04:07:41作者:佛缘网
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一门深入”?


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一门深入”?


净空法师:

所以广学、博闻是在第二个阶段,绝对不是一开头就法门无量誓愿学,那就糟了,就害死人了。这一经未通,决定不能去看第二部经。门门都学,那是一门成就以后的事,一门成就了,其他无量法门一看、一听当下都通达了。所以说一通一切都通。佛法,在没有【【开悟】】、没有通达之前,门门都学就会变成障碍!


今天我们修学,犯了严重的错误,一开头就想‘广学多闻’。而古德是从‘断烦恼’学起,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统统断了,就是定、慧完成了,然后再‘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一条正路,不能越级。现在人修学所犯的过失,就是不先断烦恼,就开始广学,还希望学得愈多愈好。清凉大师说这种修学的方法叫‘有解无行’,只在解的层面下功夫,对自己真正的功夫疏忽了;不去断烦恼,不去修清净心,其结果是增长邪见。


修学到自己心地清净了、智慧开了,就可以参学,就什么都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接触,因为自己已经有定,不会被外在环境所转。


所以跟一个人学,是对的、有道理的。我们看古大德,在高僧传、居士传里,常见学人跟一个老师,有跟二十年、三十年的,一直到【【开悟】】,才出去参学。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修学佛法能不能成就,若不懂这个秘诀,不遵循这个道理,想要成功实在太难太难了。

(一门深入)这是祖祖相传的原则,我们一定要遵守;如果不遵守,我们自己决定不能成就。自古以来,无论在家、出家,修行证果的人都是这一条路走出来的。


看来,净空法师说的广参博闻是必须到“开悟”后才能做的,在此前只能“一门深入”。但他也说了,开悟层次,就按最低的“解悟”(就不说证悟了。。),也得是“一经通,经经通”的程度。这个程度,不知当世几个大德有呢?

请看印光大师的开示:


“譬如契饭,须有菜蔬佐助。亦如身体,必用衣冠庄严。何于长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门深入】,而尽废余门也。

【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唯打七时方可】。平时【若非菩萨再来,断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则生厌故也。

天之生物,必须晴雨调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实际。使常雨常睛,常寒常暑。则普天之下,了无一物矣。况吾侪心如猿猴,不以种种法对治。而欲彼安于一处,不妄奔驰者,甚难甚难。”

念佛之人先要识得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后遍阅经论,皆足以为发明净土之义,与切修净土之行。

净土法门,若果信得及,守得定,随已所乐,诸大乘经论,皆当读诵。

问: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则老年人决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于年龄,抑功夫未到家之故。

印光大师答:汝之不一心,由于心无正见。【无正见,故无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未能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能一心,亦难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

弘一大师

问:当代弘扬净土宗者,恒谓专持一句弥陀,不须复学经律论等,如是排斥教理,偏赞持名,岂非主张太过耶?

弘一大师答:上根之人,虽有终身专持一句圣号者,而【决不应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须于经律论等随力兼学,岂可废弃。】且如灵芝疏主,虽撰义疏盛赞持名,然其自行亦复深研律藏,旁通天台法相等,其明证矣。


问:前云修净业者不应排斥教理抛弃世缘,未审出何经论?

答:经论广明,未能具陈,今略举之。《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无量寿经》云:“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欢喜信乐,修菩萨行。”《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云:“佛告弥勒菩萨言:菩萨发十种心。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若人于此十种心中,随成一心,乐欲往生极乐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


关于“一门深入”——《首楞严经》经上如是说

《首楞严经》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于圆湛,一六义生。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

可见,一直传闻的“一门深入”是指六根上选择一门作为修行的切入点,不是特指某一种法门,比如修习净土的就只能修净土,其他的经典不要看,这个说法是有很大问题的。

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


或曰:若因经教而知念佛,则弥陀一经足矣,奚以多为?

答曰:上根则可,【中下根人,须沩阅净土诸书】,备识信行愿三差别之相,加之善友警策,内以虚心觉照,庶几免于魔事,而后念佛之功可日进焉;否则不为魔事,终成增上慢人,一念不觉,遂成沦坠,其祸可胜言哉!


圣严法师:

博览群籍是【学问的基础】,一门深入是学问的造诣。所以,佛制规定,出家的比丘应该专精于经、律、论的修学,如果资质优秀,也可以五分之一的时间,旁览教外的典籍,因为人在一生中的时间有限,不可本末倒置。

佛教的三藏圣典浩如烟海,虽皓首穷经,尽毕生之力,也无法尽学其精奥。因此,自古以来,学佛之人探究经论是有选择的:【在初入门时】,可以从概论的书籍及通论和通史性的著作著手,以俾知其大端;而后即应该有所选择,依据个人的心向、兴趣,从事某一部经和某些相关的经,某一部论和某几部相关的论,某一部律和相关的律书,如此尽一生之力,学习、修持、研究、弘扬,就可以成为一代大师。


学诚法师:先广学多闻,才能一门深入,二者不可偏。修行离不开善知识的指导,在团体中内心善法的火苗才不容易熄灭。


慧律法师:

诸位,要一门深入可以,但要有大前提的……

所以有一个法师讲的我不是很认同,他常常说:「慧律法师啊,现在是末法时期。」我跟他讲:「没有什么叫做末法。内心不开悟叫做末法,内心证悟有证量它叫做正法。法师、护法居士有正知正见,这个叫做正法。」世尊在世叫做正法,六祖惠能大师是个有个证量的人,你说六祖是什么法?他当然是正法啦。大彻大悟有证量的人他叫做正法。佛教具足正知正见,每个人都知道缘起性空、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的道理。正法就立刻重现了。所以,正法像法末法是方便说。每次一碰到就说:「哎呀,我们末法根器众生根器陋劣,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我念到死了。」念,念……执著还是存在,分别心还是存在,颠倒还是存在,嫉妒心还是存在,嗔恨心还是存在,愈念愈烦恼。


诸位,要一门深入可以,但要有大前提的。要广学多闻,一门深入,不要忘记前半段,只顾虑到后半段啊。广学多闻再来就是一门深入。而不是说我今天死执一个法门,一部《无量寿经》念到底,一句阿弥陀佛念到死。对!这样并没有错。问题你的内心烦恼解决没有?所以我就告诉这个法师:「这样讲是方便说。大彻大悟、内心有正知正见,有证量叫做正法。研究经典、认真用拜佛、念佛、打佛七,虽然没有证悟就像是像法——法就是类似,也类似正法,那是因为没有开悟没有证量。一个人内心散漫,于菩提心不想发,对于正法不想护持,懂得一点皮毛就颠三倒四,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个叫做末法。」


大乘的悲哀就是把方便当究竟,叫做大乘的悲哀。我们已经忘记佛陀真正的精神是什么了。今天来拜拜忏他认为这就叫做修行,今天来念念佛他认为这就是修行,今天来诵诵经他认为这就叫做修行。从来不处理内在里面的矛盾,只任凭内在的情绪一直发挥。忘记了四大本空,五蕴无我,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要拥有这样的正知正见,任何的法会、拜山,统统有意义,统统叫做正法。正法、像法、末法,在心不在于外形。如果在座诸位法师跟、护法居士跟师父合作推广正法,正法立刻重现,每个人都拥有正知正见。


大安法师:


现在有弘扬净土的人,说专持一句佛号,不用再学习经律论了,也不要持戒了,甚至不要修十善业了,请师父告诉弟子这样对吗?

答:弘法宜持论公允,理事圆融,不可偏执,不可意气用事。净土法门是一代时教的特别法门,胜异方便,然与通途法门并非冰炭。蕅祖云:净土一法乃“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相得益彰,并行不悖。通途法门注重戒定慧、六度万行,净土法门也强调净业三福。阿弥陀佛在因地圆满大愿的修行中,始终清净持戒。那念弥陀名号者怎能不随教主学习呢?虽然我们业障重,达不到持清净戒的水平,但在态度上,得尽最大的努力去持戒。戒律是佛教的生命,是佛法住世的幢相。那些轻慢诋毁持戒的言论,非佛说,乃波旬说。净业三福,第一福就开示净业行人要修十善业。那不要修十善业的言论不是明显违犯佛语吗?【至于念佛行人是否学习其他经论问题,净业三福有读诵大乘经典的圣言】。【善导大师亦开示】,净业行人行持要专一,【【解须广解,并没有说读诵《楞严经》、《华严经》、《妙法莲华经》,就是杂修,就不能往生】】。可见,有些弘法者【知见偏执】,未能正确理解佛言祖语真实义,疑误众生,罪过非浅。希望这些所谓弘法者深自克责,闭门思过,为护念众生法身慧命故,不可再说这类邪知邪见;也希望广大信众不要轻信这类相似法,宜以净土五经及中国净宗历代祖师的著述为准绳,培植信根,自可参学已毕,安心六字洪名,托生九品莲台。至嘱!


弘扬佛法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关涉到众生的法身慧命,是故,一定得依圣言量来立言。佛说法事理双备,不能执理废事,也不能执事迷理,理和事一定要圆融。比如你具足深信切愿,专持这句名号,蒙佛临终接引往生净土,是决定的。但如果说只念一句名号,学经律论、持戒都不需要,那就偏颇了。净土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戒定慧、六度万行、净业三福,这些都是要做的。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也持戒,也修六度万行。吾人宜常随佛学,随分随力而行。虽然我们达不到如佛的清净,但亦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是故,持戒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认为阿弥陀佛大悲愿力能令五逆十恶的罪人往生,于是我就可以放肆地去造五逆十恶的罪,反正能往生,如是理解,则醍醐反成毒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宜奉持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就讲要修十善业,怎么能说不用修十善业呢?净业三福第二福“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就是谈持戒问题的。所以我们要按照圣言量去做,经律论我们要随分随力去学。善导大师提出“解要广解,行要专一”,你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这是正行,宜一门深入,不可夹杂。然一个净业行人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诸如《楞严经》、《华严经》、《法华经》,以此诵经功德回向往生极乐净土,亦属净业正行。

居士:上品上生应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土法门者,应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请问受持读诵和一心称名的关系?

法师:首先读诵大乘经典的目的是什么?是生起我们的信愿。如果你的信愿还不是太具足,可以多看点佛经,知道一些理路。如果信心逐步增上了,还是要以念佛为主。六字大经王,阿伽陀药,万病总治,念佛的功德比念经的功德大。

智敏上人:

假使说,有念佛的人,他说我就一部《阿弥陀经》已够了。当然,曾经学过很多法,达到一定高度的人来说,或许是够了。等于说,这是大学教材,讲得内容很全面,够了。但是如果你小学、中学没有念,是无法接受它的。


佛教,是有层次高低的,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如果是高层次的人来念,即是大总持陀罗尼藏,三藏十二部都包含的有。那么就是一即一切,一句佛号,一切法都包涵在里头了;一切法也自然汇归到一句佛号上去了。但是。这个修法是要高层次人才能修得起来。我们凡夫,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是一切。那么,怎么办呢?一点一点把它积聚起来,譬如依止法的修法,暇满的修法,出离心的修法,菩提心的修法,还有其他各种修法,渐渐兜拢起来,积聚在一起,一起汇归到阿弥陀佛一句佛号上,那么,一切功德就都在这句佛号里边,那时候念的佛,功德就不一样了。我们希望,在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一即一切,一句佛号,即是八万四千陀罗尼藏!——的时候,来一个“一切即一”,一切法都是阿弥陀佛,把那些修法功德一个一个积聚起来,最后汇归到阿弥陀佛一句佛号上去。这样做,对我们来说,于修净土宗念佛求生西方,会有极大的利益。


净宗法师


从一个法门的建立,包括我们信心的守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在教理方面有明确的指导,所谓【理明则信深】,教理明确了,我们的信心则能深固。不然的话,或许法师讲解了,给你具体的问题回答了,你当时欢喜了,回去之后,别人再引经据典,或者引用其它法师讲的话,说:哎呀!你这样不行啊!你一听,信心就动摇了,对啊!人家说的都有依据啊!

如果对于我们这一宗的教理依据能够清楚、朗然,明了在心,这样我们就不会动摇。

南公怀瑾上师 开示


修行要一门深入没有错。

一门深入是要你在方法上专一,不是说念咒就不能观想,就不能打坐结手印。你念阿弥陀佛求往生西方,怕去不了,念药师佛求生东方,又怕搞不好下了地狱,所以也念地藏王菩萨,可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只要规定好自己功课,就尽管去念嘛!这也是一门深入。规定了就要钻下去,不要念了十天,想想还是不念地藏王菩萨吧,过了两天好像上火了,觉得可能是念佛引起的,就停下来了。这样就不是一门深入。身口意三业相应,本身就是一个法门,你照着专心去修就是一门深入。这样说,懂了吗?

仁达法师:

许多学佛的人把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对立起来,认为一门深入就不要广学多闻,广学多闻就不要一门深入,其时这是犯了一个逻辑学的错误,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的两个方面。也不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我理解一门深入是修行的法门问题,门者,法门是也,一门深入是修行的法门问题,广学多闻是指诵经多少的问题。


把一门深入与广学多闻对立起来互相争论实在是在那里浪费时间,根本就不是一个大概念。建议大家读一读《圆觉经》,佛在《圆觉经》中讲了二十五种修行法门,佛指示修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根器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法门修行,【而不是规定每个人只能修行一个法门】。


弘一大师虽主张只念佛名,但是他并不排斥经论。当有人问他:“当代弘扬净土宗者,恒谓专持一句弥陀,不须复学经律论等,如是排斥教理,偏赞持名,岂非主张太过耶?”他回答说:“上根之人,虽有终身专持一句圣号者,而【决不应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须于经律论等随力兼学,岂可废弃】。且如灵芝疏主,虽撰义疏盛赞持名,然其自行亦复深研律藏,旁通天台法相等,其明证矣。” 这是说修习净土宗的人专念佛号之外,不可偏废经论,即持佛名念佛与学习经论是一体的。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曾对执一经一法者提出忠告:“修净土者,岂能【执一经而废尽三藏十二部】!”又说:“【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大师认为:各宗各派,相通一理,不能互相排斥,“须广博周遍,方得融贯,不至偏执。”这与佛经教人“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相符。所以他老人家说:我一生勤勤恳恳念佛,亦极力【劝人学教】。大师提倡的是《华严经》,他说:“吾人真正善知识,《华严经》是也!”又说:一切经中,以《华严》为最究竟,无可驾其上者。驾净土于《华严》之上,只显其无知。对于过分强调一经,大师有这样的批评:【不通教理而拒绝诸经,是护短】!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则说:必须真解、圆解,【然后】将此圆解,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大师的要求是对佛法达到【真解、圆解】,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的念佛人。


弘一大师曾提倡,修净土者必须兼修地藏法门。又提倡:“一切初学佛人,应从《华严》入手。”是有深意在的。


关于要否深入经藏的问题,本人前几年曾经见过一个道场的规章制度,他们规定除他们规定的几部经之外,其它的都不准带入道场。我感到非常惊讶,辟如《法华经》和《华严经》是经中之王,被他们拒绝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三藏十二部的总持,被他们拒绝了。《楞严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俗话说“破魔的楞严”,也被他们拒绝了。《地藏菩萨本愿经》能让人们明白因果报应的道理,也被他们拒之门外。这样的道场的还算是佛教道场吗?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如果用一部经可以取而代之的话,释迦牟尼是不是在做无用功?何苦讲那么多的经呢?如果一部经可以代替三藏十二部的经典,我们还要大藏经干什么?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太笨了?


仁达以为佛讲的经典都是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疾病的,给人们指出了去烦恼,出六道,了生死的道路和方法。佛经是智慧的结晶,鲁迅先生曾说过:“释迦牟尼佛真是大哲,我们生活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他早就给我们解答了。释迦牟尼佛真是大哲!”我们每天早晚课都有三皈依,其中有: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读佛经可以净化我们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明白入世与出世的道理。


万行法师:

实际上净土宗也不是说只有在临终时往生极乐世界,因为现在众生的根性太差了,有些祖师爷出于慈悲、出于方便度众生,他知道你这个根器不行,活着的时候不可能了脱了,达不到你的愿望了。怕你退失菩提心,他就善巧方便说你生前好好念佛,临终能够往生净土。结果长期这样说,你也这样说,他也这样说,大家以为这就是净土宗真正的精神,是死后成就!

过去的祖师爷明白是为了方便这样说,现在的大和尚,他不明白,他以为净土宗的境界就是这样。好多人都说禅、净、密是不一样的,不能共容共处。净土宗讲“净念相续,花开见佛”,那跟禅宗讲“当下顿悟”,密宗讲“即身成就”有什么区别呢?

是因为我们知道的佛理太少了,每天待在自我内心狭小的空间里面,不接触外面的佛理。譬如说你是修净土的,就不看禅宗的书;你是学禅的就不读密的书。有个成语叫做“夜郎自大”,现在许多学佛的人都犯这个毛病。而且有很多师父为了抓信众,强调一门深入,不让看经典、不让看某某菩萨的著作,某某论也不要读,某某法师开示也不要看。

不怕你看,就怕你看不懂!一个真正的法师,怎么会怕自己的徒弟多接触外面的人、多读外面的书呢?你们可以想一想,我们的父母亲怕我们多读书吗?又不是像现在社会上那么多黄色的书,父母亲不让我们读,怕我们中毒了。我们读的都是佛书,而且是几十岁的成年人在读佛书!【你学佛只有先广、先博,然后才能够专一】。

你从来没有见过佛经,当你得到一本佛经后,高兴得又跳又叫:我这一下可得到最好的宝贝了,世界上只有我手里的书是独一无二的!当有一天你再往前走,看到前面还有经书,拿到手里一看,发现比你手里的经书还要好!再往前走还有更好的东西。

为什么你不往前走呢?因为你认为你手里的第一本书是最好的,你认为你的师父是最伟大的,你认为你自己是最聪明的,所以你就不愿意继续往前面探索了。譬如说我们都认为佛经是最圆满的,难道道教里面的经书就不是智慧的结晶吗?难道《圣经》就不是智慧的显现吗?

过去修行人门户之见特别厉害,现在不同了,那是因为时代进步了,你不得不开放。你再抓住手里仅有的一本书,一直读下去,不再接触外边的书,那你将来就没有办法迈出自己心灵的空间!你以为念句阿弥陀佛就能够成佛了,你以为盘个腿就能够成道了,不是那么容易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