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盘经40卷连载 第十五卷
发布时间:2024-08-15 04:05:19作者:佛缘网
《大般涅盘经第十五卷》(第八品 梵行 第一节 菩萨梵行)
― ― ―
大般涅盘经
第八品 梵行 分目泉
第一节 菩萨梵行〈一〉知法〈二〉知义 知时 知足 自知知众 知人中尊卑〈三〉慈悲喜舍
第二节 慈生神通〈一〉神通八例〈二〉修慈悲喜 道行升华得入极爱境地〈三〉修舍心 道行升华进入空 平等意境
第三节 四无碍〈一〉什么是四无碍〈二〉声闻、缘觉不得四无碍〈三〉无所得者 名四无碍 无所得即大涅盘〈四〉有和无〈五〉菩萨应有的知 见 觉〈六〉受持大涅盘经 应守戒 知时 知地而说
第四节 大涅盘经悉是一切诸佛秘藏〈一〉佛的十个名号〈二〉念佛〈三〉菩萨不可思议〈四〉无上佛法 当久近住 几时而灭 第五节 阿阇世王杀父获罪〈一〉六师之说〈二〉耆婆及阿阇世王之父所说
第六节 阿阇世王归佛灭罪
― ― ―
大般涅盘经
第八品 梵行 第一节 菩萨梵行
本节主题:
1 菩萨大菩萨四无量心,能为一切诸善根本。
2 云何菩萨梵行?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盘,得具梵行。
3 住七善法,知法、知义、知时、知足、自知、知众、知尊卑,得具梵行。
— — —
大般涅盘经卷第十五
第八品 梵行 第一节 菩萨梵行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梵行?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盘,住七善法,得具梵行。何等为七?一者知法,二者知义,三者知时,四者知足,五者自知,六者知众。七者知尊卑。
〈一〉知法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知法?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知十二部经,谓修多罗【散文契经】、祇夜【颂偈】、授记【佛为众生所作的必定实现的预言】、伽陀【讽颂】、优陀那【无问自说经】、尼陀那【因缘经】、阿波陀那【譬喻经】、伊帝曰多伽【本事经】、阇陀伽【本生经,佛自身的过去经历】、毘佛略【方广经,正确广大】、阿浮陀达摩【未曾有经,佛所现种种神力】、优波提舍【论义经】。善男子,何等名为修多罗经?从如是我闻,乃至欢喜奉行,如是一切,名修多罗。何等名为祇夜经?”
佛告诸比丘:“昔我与汝,愚无智慧,不能如实见四真谛,是故流转久处生死,没大苦海。何等为四?苦、集、灭、道。如佛昔日,为诸比丘,说契经竟。”
尔时复有利根众生,为听法故,后至佛所,即便问人:“如来向者,为说何事?”
佛时知已,即因本经,以偈颂曰:‘我昔与汝等,不见四真谛。是故久流转,生死大苦海。若能见四谛,则得断生死。生有既已尽,更不受诸有。’”
“是名祇夜经。何等名为授记经?如有经律,如来说时,为诸大人,受佛记别:‘汝阿逸多,未来有王,名曰蠰佉,当于是世,而成佛道,号曰弥勒。’是名授记经。
何等名为伽陀经?除修多罗及诸戒律,其余有说四句之偈,所谓:‘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名伽陀经。
何等名为优陀那经?如佛晡时入于禅定,为诸天众广说法要。时诸比丘各作是念:‘如来今者,为何所作?’如来明旦,从禅定起,无有人问,以他心智,即自说言:‘比丘当知,一切诸天寿命极长。汝诸比丘,善哉为他,不求己利;善哉少欲,善哉知足,善哉寂静。
’如是诸经,无问自说,是名优陀那经。何等名为尼陀那经?如诸经偈,所因根本,为他演说。如舍卫国,有一丈夫,罗网捕鸟,得已笼系,随与水谷,而复还放。世尊知其本末因缘,而说偈言:‘莫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渧虽微,渐盈大器。’是名尼陀那经。
何等名为阿波陀那经?如戒律中所说譬喻,是名阿波陀那经。
何等名为伊帝曰多伽经?如佛所说,比丘当知,我出世时,所可说者,名曰戒经。鸠留秦佛出世之时,名甘露鼓。拘那含牟尼佛时,名曰法镜。迦叶佛时,名分别空。是名伊帝曰多伽经。
何等名为阇陀伽经?如佛世尊,本为菩萨,修诸苦行。所谓比丘当知,我于过去作鹿、作罴、作麞、作兔,作粟散王、转轮圣王、龙、金翅鸟,诸如是等,行菩萨道时,所可受身,是名阇陀伽。
何等名为毘佛略经?所谓大乘方等经典,其义广大,犹如虚空,是名毘佛略。
何等名为未曾有经?如彼菩萨,初出生时,无人扶持,即行七步,放大光明,遍观十方。亦如猕猴手捧蜜器,以献如来。如白项狗,佛边听法。如魔波旬变为青牛,行瓦钵间,令诸瓦钵互相橖触,无所伤损。如佛初生,入天庙时,令彼天像,起下礼敬,如是等经,名未曾有经。
何等名为优波提舍经?如佛世尊所说诸经,若作议论,分别广说,辩其相貌,是名优波提舍经。菩萨若能如是了知十二部经,名为知法。
〈二〉知义 知时 知足 自知 知众 知人中尊卑
云何菩萨摩诃萨知义?菩萨摩诃萨若于一切文字、语言,广知其义,是名知义。
云何菩萨摩诃萨知时?善男子,菩萨善知,如是时中任修寂静,如是时中任修精进,如是时中任修舍定,如是时中任供养佛,如是时中任供养师,如是时中任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具足般若波罗蜜,是名知时。
云何菩萨摩诃萨知足?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足,所谓食饮、衣药、行住、坐卧、睡寤、语默,是名知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自知?是菩萨自知,我有如是信、如是戒、如是多闻、如是舍、如是慧、如是去来、如是正念、如是善行,如是问、如是答,是名自知。
云何菩萨摩诃萨知众?善男子,是菩萨知如是等,是剎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应于是众,如是行来、如是坐起、如是说法、如是问答,是名知众。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知人中尊卑?善男子,人有二种,一者信,二者不信。菩萨当知信者是善,其不信者不名为善。复次信有二种,一者常往僧坊,二者不往菩萨。当知其往者善,其不往者不名为善。往僧坊者复有二种,一者礼拜,二不礼拜。菩萨当知礼拜者善,不礼拜者不名为善。其礼拜者复有二种,一者听法,二者不听法。菩萨当知听法者善,不听法者不名为善。其听法者复有二种,一至心听,二不至心。菩萨当知至心听者是则名善,不至心者不名为善。至心听法复有二种,一者思义,二不思义。菩萨当知思义者善,不思义者不名为善。其思义者复有二种,一如说行,二不如说行。如说行者是则为善,不如说行不名为善。如说行者复有二种,一求声闻,不能利安饶益一切苦恼众生,二者回向无上大乘,利益多人令得安乐。菩萨应知能利多人得安乐者,最上最善。善男子,如诸宝中,如意宝珠,最为胜妙,如诸味中,甘露最上,如是菩萨于人、天中最胜最上,不可譬喻。
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涅盘经,住七善法。菩萨住是七善法已,得具梵行。”
〈三〉慈悲喜舍就是梵行
§1菩萨修四无量心意义
“复次善男子,复有梵行,谓慈、悲、喜、舍。”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多修慈能断瞋恚,修悲心者亦断瞋恚,云何而言四无量心?推义而言,则应有三。
世尊,慈有三缘,一缘众生,二缘于法,三则无缘。悲、喜、舍心亦复如是。若从是义,唯应有三,不应有四。众生缘者,缘于五阴,愿与其乐,是名众生缘。法缘者,缘诸众生所须之物而施与之,是名法缘。无缘者,缘于如来,是名无缘。慈者多缘贫穷众生,如来大师永离贫穷受第一乐,若缘众生,则不缘佛,法亦如是。以是义故,缘如来者,名曰无缘。
世尊,慈之所缘一切众生,如缘父母、妻子亲属,以是义故,名曰众生缘。
法缘者,不见父母、妻子亲属,见一切法皆从缘生,是名法缘。
无缘者,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是名无缘。悲、喜、舍心亦复如是,是故应三,不应有四。
世尊,人有二种,一者见行,二者爱行。见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舍。是故应二,不应有四。
世尊,夫无量者,名曰无边,边不可得,故名无量。若无量者,则应是一,不应言四。若言四者,何得无量?是故应一,不应四也。”
佛告迦叶:“善男子,诸佛如来,为诸众生,所宣法要,其言秘密,难可了知。
或为众生说一因缘,如说何等为一因缘,所谓一切有为之法。
善男子,或说二种,因之与果。
或说三种,烦恼、业,苦。
或说四种,无明、诸行、生与老死。
或说五种,所谓受、爱、取、有及生。
或说六种,三世因果。
或说七种,谓识、名、色、六入、触、受及以爱取。
或说八种,除无明、行及生老死,其余八事。
或说九种,如城经中,除无明、行、识,其余九事。
或说十一,如为萨遮尼犍子【外道苦行者,自我饿外道,拔发露形,无所贮畜】说,除生一法,其余十一。
或时具说十二因缘,如王舍城,为迦叶等,具说十二无明乃至生老病死。
善男子,如一因缘,为众生故,种种分别,无量心法亦复如是。善男子,以是义故,于诸如来深秘行处,不应生疑。善男子,如来世尊,有大方便。无常说常,常说无常;说乐为苦,说苦为乐;不净说净,净说不净;我说无我,无我说我;于非众生,说为众生;于实众生,说非众生;非物说物,物说非物;非实说实,实说非实;非境说境,境说非境;非生说生,生说非生;乃至无明说明、明说无明;色说非色,非色说色;非道说道,道说非道。善男子,如来以是无量方便,为调众生,岂虚妄耶?
善男子,或有众生贪于财货,我于其人,自化其身作转轮王,于无量岁,随其所须种种供给,然后教化,令其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众生贪着五欲,于无量岁,以妙五欲充足其愿,然后劝化,令其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众生荣豪自贵,我于其人,无量岁中为作仆使,趍走给侍,得其心已,即复劝化,令其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众生性悷自是,须人呵谏,我于无量百千岁中,教诃敦喻,令其心调,然后复劝,令其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如来如是于无量岁,以种种方便,令诸众生,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岂虚妄耶?诸佛如来,虽处众恶,无所染污,犹如莲花。
善男子,应如是知四无量义。善男子,是无量心,体性有四,若有修行,生大梵处。善男子,如是无量,伴侣有四,是故名四。夫修慈者能断贪欲,修悲心者能断瞋恚,修喜心者能断不乐,修舍心者能断贪欲,瞋恚、众生。善男子,以是义故,得名为四,非一、二、三。
善男子,如汝所言,慈能断瞋,悲亦如是,应说三者。汝今不应作如是难,何以故?善男子,恚有二种,一能夺命,二能鞭挞。修慈则能断彼夺命,修悲能除彼鞭挞者。善男子,以是义故,岂非四耶。
复次瞋有二种,一瞋众生,二瞋非众生。修慈心者断瞋众生,修悲心者断非众生。
复次瞋有二种,一有因缘,二无因缘。修慈心者断有因缘,修悲心者断无因缘。
复次瞋有二种,一者久于过去修习,二者于今现在修习。修慈心者能断过去,修悲心者断于现在。
复次瞋有二种,一瞋圣人,二瞋凡夫。修慈心者断瞋圣人,修悲心者断瞋凡夫。
复次瞋有二种,一上、二中,修慈断上,修悲断中。
善男子,以是义故,则名为四,何得难言,应三非四?是故迦叶,是无量心,伴侣相对,分别为四。复以器故,应名为四。器若有慈,则不得有悲、喜、舍心。以是义故,应四无减。善男子,以行分别,故应有四,若行慈时,无悲、喜、舍,是故有四。
善男子,以无量故,亦得名四。夫无量者则有四种;有无量心,有缘、非自在;有无量心,自在、非缘;有无量心,亦缘、亦自在;有无量心,非缘、非自在。
何等无量,有缘、非自在?缘于无量无边众生,而不能得自在三昧,虽得不定,或得或失。
何等无量,自在、非缘?如缘父母、兄弟姊妹,欲令安乐,非无量缘。
何等无量,亦缘、亦自在?谓诸佛、菩萨。
何等无量,非缘、非自在?声闻缘觉,不能广缘无量众生,亦非自在。
善男子,以是义故,名四无量,非诸声闻缘觉所知,乃是诸佛、如来境界。善男子,如是四事,声闻缘觉虽名无量,少不足言。诸佛菩萨,则得名为无量无边。”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实如圣教,诸佛如来所有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及。世尊,颇有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盘,得慈悲心,非是大慈大悲心不?”
佛言:“有!善男子,菩萨若于诸众生中,三品分别,一者亲人,二者怨憎,三者中人。于亲人中,复作三品,谓上、中、下,怨憎亦尔。是菩萨摩诃萨于上亲中与增上乐,于中下亲亦复平等与增上乐,于上怨中与少分乐,于中怨所与中品乐。于下怨中与增上乐。菩萨如是转复修习,于上怨中与中品乐,于中下怨等与增上乐。转复修习,于上中下等与上乐。若上怨中与上乐者,尔时得名慈心成就。菩萨尔时于父母所及上怨中,得平等心,无有差别。善男子,是名得慈,非大慈也。”
“世尊,何缘菩萨得如是慈,犹故不得名为大慈?”
“善男子,以难成故,不名大慈,何以故?久于过去无量劫中,多集烦恼,未修善法,是故不能于一日中,调伏其心。善男子,譬如剜豆,干时锥刺,终不可着。烦恼坚硬,亦复如是,虽一日夜,系心不散,难可调伏。又如家犬,不畏于人,山林野鹿,见人怖走。瞋恚难去,如守家狗。慈心易失,如彼野鹿。是故此心难可调伏,以是义故,不名大慈。
复次善男子,譬如画石,其文常在。画水速灭,势不久住。瞋如画石,诸善根本如彼画水,是故此心难得调伏。如大火聚,其明久住;电光之明,不得暂停。瞋如火聚,慈如电明,是故此心难得调伏,以是义故,不名大慈。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初地,名曰大慈,何以故?善男子,最极恶者,名一阐提,初住菩萨修大慈时,于一阐提心无差别,不见其过,故不生瞋,以是义故,得名大慈。
善男子,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无所拥护,名为大舍。若不见我、法相、己身,见一切法平等无二,是名大舍。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善男子,唯四无量,能令菩萨,增长具足六波罗蜜,其余诸行不必能尔。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先得世间四无量心,然后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次第方得出世间者。善男子,因世无量,得出世无量,以是义故,名大无量。”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除无利益与利乐者,实无所为;如是思惟,即是虚观,无有实利。世尊,譬如比丘,观不净时:
见所著衣,悉是皮相,而实非皮。
所可食噉,皆作虫相,而实非虫。
观大豆羹,作下汁想,而实非粪。
观所食酪,犹如髓脑,而实非脑。
观骨碎末,犹如麨相,而实非麨。
四无量心亦复如是,不能真实利益众生,令其得乐。虽口发言,与众生乐,而实不得,如是之观非虚妄耶?
世尊,若非虚妄,实与乐者,而诸众生,何故不以诸佛菩萨威德力故,一切受乐?若当真实,不得乐者。
如佛所说:‘我念往昔,独修慈心,经此劫世,七返成坏,不来此生。世界成时,生梵天中。世界坏时,生光音天。若生梵天,力势自在,无能摧伏,于千梵中最胜最上,名大梵王。有诸众生,皆于我所,生最上想。三十六返,作忉利天王释提桓因。无量百千,作转轮王。’独修慈心,乃得如是人、天果报。若不实者,云何得与此义相应?”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真勇猛,无所畏惧。”即为迦叶,而说偈言:“若于一众生,不生瞋恚心。而愿与彼乐,是名为慈善。一切众生中,若起于悲心。是名圣种性,得福报无量。设使五通仙,悉满此大地。有大自在天,奉施其所安。象马种种物,所得福报果。不及修一慈,十六分中一。”
“善男子,夫修慈者,实非妄想,谛是真实。若是声闻缘觉之慈,是名虚妄。诸佛、菩萨真实不虚,云何知耶?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盘者,观土为金,观金为土;地作水相,水作地相、水作火相,火作水相;地作风相,风作地相;随意成就无有虚妄。观实众生为非众生,观非众生为实众生,悉随意成无有虚妄。善男子,当知菩萨四无量心,是实思惟,非不真实。
复次善男子,云何名为真实思惟?谓能断除诸烦恼故。善男子,夫修慈者能断贪欲,修悲心者能断瞋恚,修喜心者能断不乐,修舍心者能断贪恚及众生相,以是故名真实思惟。
§2菩萨之施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四无量心,能为一切诸善根本。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不得见贫穷众生,无缘生慈。若不生慈,则不能起惠施之心,以施因缘,令诸众生得安隐乐,所谓食饭、车乘、衣服、花香、床卧、舍宅、灯明。如是施时,心无系缚,不生贪着,必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心尔时,无所依止,妄想永断,不为怖畏、名称、利养,不求人、天所受快乐,不生憍慢,不望返报,不为诳他。故行布施不求富贵,凡行施时,不见受者、持戒、破戒、是田、非田,此是知识、此非知识。施时不见是器、非器,不择日时、是处、非处,亦复不计饥馑、丰乐,不见因果、此是众生、此非众生,是福、非福。
虽复不见施者、受者、及以财物,乃至不见断及果报,而常行施,无有断绝。善男子,菩萨若见持戒、破戒乃至果报,终不能施。若不布施,则不具足檀波罗蜜,若不具足檀波罗蜜,则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被毒箭,其人眷属,欲令安隐,为除毒故,即命良医而为拔箭。彼人方言:‘且待莫触,我今当观,如是毒箭从何方来?谁之所射,为是剎利、婆罗门、毘舍、首陀?’复更作念!‘是何木耶?竹耶?柳耶?其镞铁者,何冶所出?刚耶?柔耶?其毛羽者,是何鸟翼?鸟、鸱、鹫耶?所有毒者,为从作生,自然而有?为是人毒?恶蛇毒耶?’如是痴人,竟未能知,寻便命终。
善男子,菩萨亦尔,若行施时,分别受者、持戒、破戒、乃至果报,终不能施。若不能施,则不具足檀波罗蜜。若不具足檀波罗蜜,则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于诸众生,慈心平等,犹如子想。又行施时,于诸众生,起悲愍心,譬如父母瞻视病子。行施之时,其心欢喜,犹如父母,见子病愈。既施之后,其心放舍,犹如父母,见子长大,能自在活。是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布施食时,常作是愿,我今所施,悉与一切众生共之,以是因缘,令诸众生,得大智食,勤进回向无上大乘。愿诸众生,得善智食,不求声闻缘觉之食。愿诸众生得法喜食,不求爱食。愿诸众生,悉得般若波罗蜜食,皆令充满,摄取无碍增上善根。愿诸众生悟解空相,得无碍身,犹如虚空。愿诸众生常为受者,怜愍一切,为众福田。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慈心时,凡所施食,应当坚发,如是等愿。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布施浆时,当作是愿,我今所施,悉与一切众生共之,以是因缘,令诸众生,趣大乘河,饮八味水,速涉无上菩提之道,离于声闻缘觉枯竭。渴仰求于无上佛乘,断烦恼渴,渴仰法味,离生死爱,爱乐大乘大般涅盘,具足法身,得诸三昧,入于甚深智慧大海。愿诸众生,得甘露味,菩提出世,离欲寂静,如是诸味。愿诸众生具足无量百千法味,具法味已,得见佛性,见佛性已,能雨法雨,雨法雨已,佛性遍覆,犹如虚空。复令其余无量众生,得一法味,所谓大乘,非诸声闻、辟支佛味。愿诸众生得一甜味,无有六种差别之味。愿诸众生,唯求法味,无碍佛法所行之味,不求余味。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布施浆时,应当坚发如是等愿。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施车乘时,应作是愿,我今所施,悉与一切众生共之,以是因缘,普令众生成于大乘、得住大乘、不退于乘、不动换乘、金刚座乘,不求声闻辟支佛乘,向于佛乘、无能伏乘、无羸乏乘、不退没乘、无上乘、十力乘、大功德乘、未曾有乘、希有乘、难得乘、无边乘、知一切乘。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施车乘时,常应如是坚发誓愿。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布施衣时,当作是愿,我今所施,悉与一切众生共之,以是因缘,令诸众生,得惭愧衣,法界覆身,裂诸见衣,衣服离身一尺六寸,得金色身。所受诸触,柔软无碍、光色润泽、皮肤细软、常光无量、无色离色。愿诸众生,皆悉普得无色之身,过一切色,得入无色大般涅盘。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布施衣时,应当如是坚发誓愿。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修慈中,布施花香、涂香、末香、诸杂香时,应作是愿,我今所施,悉与一切众生共之,以是因缘,令诸众生一切皆得佛花三昧,七觉妙鬘系其首顶。愿诸众生形如满月,所见诸色,微妙第一。愿诸众生,皆成一相,百福庄严。愿诸众生,随意得见,可意之色。愿诸众生,常遇善友,得无碍香,离诸臭秽。愿诸众生,具诸善根,无上珍宝。愿诸众生相视和悦,无有忧苦,众善各备,不相忧念。愿诸众生戒香具足。愿诸众生,持无碍戒,香气馚馥,充满十方。愿诸众生,得坚牢戒、无悔之戒、一切智戒、离诸破戒,悉得无戒、未曾有戒、无师戒、无作戒、无荒戒、无污染戒、竟已戒、究竟戒,得平等戒;于香涂身及以斫刺,等无憎爱。愿诸众生,得无上戒、大乘之戒、非小乘戒。愿诸众生,悉得具足尸波罗蜜,犹如诸佛所成就戒。愿诸众生,悉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智之所熏修。愿诸众生,悉得成于大般涅盘微妙莲花,其花香气充满十方。愿诸众生纯食大乘大般涅盘无上香馔,犹蜂采花,但取香味。愿诸众生,悉得成就,无量功德所熏之身。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施花香时,常当坚发如是誓愿。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施床敷时,应作是愿,我今所施,悉与一切众生共之,以是因缘,令诸众生,得天中天所卧之床,得大智慧,坐四禅处;卧于菩萨所卧之床,不卧声闻、辟支佛床,离卧恶床。愿诸众生,得安乐卧,离生死床,成大涅盘师子卧床。愿诸众生,坐此床已,复为其余无量众生,示现神通师子游戏。愿诸众生,住此大乘大宫殿中,为诸众生演说佛性。愿诸众生,坐无上床,不为世法之所降伏。愿诸众生,得忍辱床,离于生死、饥馑、冻饿。愿诸众生,得无畏床,永离一切烦恼怨贼。愿诸众生,得清净床,专求无上正真之道。愿诸众生,得善法床,常为善友之所拥护。愿诸众生,得右胁卧床,依因诸佛所行之法。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施床敷时,应当坚发如是誓愿。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施舍宅时,常作是愿,我今所施,悉与一切众生共之,以是因缘,令诸众生处大乘舍,修行善友所行之行、修大悲行、六波罗蜜行、大正觉行、一切菩萨所行道行、无边广大如虚空行。愿诸众生皆得正念,远离恶念。愿诸众生,悉得安住常乐我净,永离四倒。愿诸众生,悉皆受持出世文字。愿诸众生,必为无上一切智器。愿诸众生,悉得入于甘露屋宅。愿诸众生,初、中、后心,常入大乘涅盘屋宅。愿诸众生,于未来世,常处菩萨所居宫殿。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施舍宅时,常当坚发如是誓愿。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施灯明时,常作是愿,我今所施,悉与一切众生共之,以是因缘,令诸众生,光明无量,安住佛法。愿诸众生,常得照明。愿诸众生,得色微妙,光泽第一。愿诸众生,其目清净,无诸翳网。愿诸众生,得大智炬,善解无我、无众生相、无人、无命。愿诸众生,皆得睹见,清净佛性,犹如虚空。愿诸众生,肉眼清净,彻见十方恒沙世界。愿诸众生,得佛光明,普照十方。愿诸众生得无碍明,皆悉得见,清净佛性。愿诸众生,得大智明,破一切闇及一阐提。愿诸众生,得无量光,普照无量诸佛世界。愿诸众生,然大乘灯,离二乘灯。愿诸众生,所得光明,灭无明闇,过于千日普照之功。愿诸众生,得火珠明,悉灭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黑闇。愿诸众生,具足五眼,悟诸法相,成无师觉。愿诸众生,无见无明。愿诸众生,悉得大乘大般涅盘微妙光明,示悟众生真实佛性。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慈心中施灯明时,常应勤发如是誓愿。
§3慈为根本
善男子,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为根本。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习慈心,能生如是无量善根,所谓不净、出息、入息、无常、生灭,四念处【身念处观身不净,受念处观受为苦,心念处观心无常,法念处观法无我】、七方便【七种小乘修道方法】、三观处【空观,假观,非空非假即空即假观】、十二因缘【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无我等观,暖法【圣道如火】、顶法、忍法【七方便之一】、世第一法,见道、修道、正勤【发勤精进,励意不息】、如意诸根,诸力、七菩提分【七种觉悟入道,择、进、喜、除、舍、定、念】、八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八解脱【一、内有色相观外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四、空无边处解脱, 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八胜处【相应于八解脱的八种禅定方法:一者内无有色想、外观色少,二者内有色想、外观色多,三者内无色想、外观色少,四者内无色想、外观色多,五者内无色想、外观青色少,六者内无色想、外观色黄多,七者内无色想、外观赤色少,八者内无色想、外观白色多】、一切入、空、无相愿、无诤三昧,知他心智、及诸神通、知本际智、声闻智缘觉智、菩萨智、佛智。善男子,如是等法,慈为根本。
善男子,以是义故,慈是真实,非虚妄也。若有人问,谁是一切诸善根本?当言慈是。以是义故,慈是真实,非虚妄也。
善男子,能为善根者,名实思惟,实思惟者,即名为慈,慈即如来,慈即大乘,大乘即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即菩提道,菩提道即如来,如来即慈。
善男子,慈即大梵,大梵即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者能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父母即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者乃是不可思议,诸佛境界不可思议,诸佛境界即是慈也,当知慈者即是如来。
善男子,慈者即是众生佛性,如是佛性,久为烦恼之所覆蔽故,令众生不得睹见,佛性即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即大空,大空即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即虚空,虚空即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即是常,常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即是乐,乐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即是净,净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即是我,我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即甘露,甘露即慈,慈即佛性,佛性即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者即是一切菩萨无上之道,道即是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者即是诸佛世尊无量境界,无量境界即是慈也,当知是慈,即是如来。
善男子,慈若无常,无常即慈,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善男子,慈若是苦,苦即是慈,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善男子,慈若不净,不净即慈,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善男子,慈若无我,无我即慈,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善男子,慈若妄想,妄想即慈,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善男子,慈若不名檀波罗蜜,非檀之慈,当知是慈,是声闻慈,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
善男子,慈若不能利益众生,如是之慈,是声闻慈。
善男子,慈若不入一乘之道,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善男子,慈若不能觉了诸法,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善男子,慈若不能见如来性,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善男子,慈若见法,悉是有相,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善男子,慈若有漏,有漏慈者,是声闻慈。
善男子,慈若有为,有为之慈,是声闻慈。
善男子,慈若不能住于初住,非初住慈,当知即是声闻慈也。
善男子,慈若不能得佛十力、四无所畏,当知是慈是声闻慈。
善男子,慈若能得四沙门果,当知是慈,是声闻慈也。
善男子,慈若有、无、非有、非无。如是之慈,非诸声闻、辟支佛等所能思议。善男子,慈若不可思议,法不可思议,佛性不可思议,如来亦不可思议。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盘,修如是慈,虽复安于睡眠之中,而不睡眠,勤精进故;虽常觉悟,亦无觉悟,以无眠故;于睡眠中,诸天虽护,亦无护者,不行恶故;眠不恶梦,无有不善,离睡眠故;命终之后,虽生梵天,亦无所生,得自在故。
善男子,夫修慈者,能得成就如是无量无边功德。善男子,是大涅盘微妙经典,亦能成就如是无量无边功德。诸佛如来,亦得成就,如是无量无边功德。”
中华佛典宝库 大正藏
第 12 册 No. 0374 大般涅槃经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李鑫森注释
欢迎传播 欢迎指正
2016-12-25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