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第5讲

发布时间:2024-07-11 04:08:03作者:佛缘网
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第5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妙法莲华经》。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本经的通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经的别序。别序也叫发起序,就是说明本经发起的缘由。发起序分五个部分,第一是众集序,就是大众集会,围绕世尊、供养赞叹;第二是现瑞序,如来现瑞;第三是疑念序,大众心生疑念:如来放光是何因缘?第四是发问序,弥勒菩萨代大众请问;第五是答问序,文殊菩萨拟古明今回答疑问。下面我们先来看第一众集序,大家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尔时,就是世尊要现瑞之时。四众,一般的解释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智者大师认为这样解释名局意狭,就是四众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样解释这个名称受到局限,含义也狭窄,不够周全。所以每一众中又开出四众,也就是发起众、当机众、影响众和结缘众。

发起众,就是能够引发佛说法的人。能做发起众的人都非常有智慧,知道众生的因缘成熟,而用权巧方便的智慧发起瑞相、或者发起问答等,引发佛为众生说法,使众生获得大利益。智者大师用了一个比喻形容发起众:“如大象躃树,使象子得饱”。本经的后面,舍利弗三次请佛说《方便品》、说《法华经》,还有后面弥勒菩萨三请佛说《如来寿量品》,舍利弗和弥勒菩萨对佛说法都有发起的作用,这就叫做发起众。

当机众,就是指闻佛说法而得道的人。比如《金刚经》的当机众是须菩提,《楞严经》的当机众是阿难和二十五圣,《弥陀经》的当机众是舍利弗还有大阿罗汉、菩萨等。

第三是影响众,就是过去已经成佛、成了大菩萨的人,为了帮助佛弘扬佛法,影响他人对佛法产生信心而来参加法会,恭恭敬敬听佛说法,这样的人就叫做影响众。

第四是结缘众,有的人根机浅薄,虽然见佛闻法,但是不能马上顿证,只是作为未来得度的因缘,这样的人就叫做结缘众。在这里,比丘众中有这四众,其他的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中也具有这四众,所以合起来是十六众,这就是圆教十六众。这是解释四众,下面我们再来看围绕。

围绕就是右旋,绕佛三匝,这是听佛说法的礼仪礼节。在佛初成道的时候,大家不知道听法对佛要用什么样的礼仪,当时净居天的天人化为人身来为大家做榜样。他们是向右绕佛三匝,然后顶礼退坐一面听法。从此以后,佛的弟子们在听法的时候,就是按照净居天人,所教的礼仪来做。窥基大师在《法华玄赞》中说,他这样来解释围绕:“周回曰围,坐匝称绕”。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大众礼毕退坐,大众在前面已经围绕、已经退坐了,那这里的围绕就可以解释为四众围绕世尊而坐,翘首以待 佛为说法。

供养,这是总说,身口意三业皆是供养。下面恭敬、尊重、赞叹这是别说。谦卑谨慎、合掌叉手,这是恭敬,属于身业;心念专注、瞻仰佛身,这是尊重,属于意业;称扬佛的功德是赞叹,这是口业,这三业都是供养。当然大众也会以香花等种种的供具来供养佛,经文中省略未作说明。

正此之时,佛欲宣说妙法,而得到大众如此的诚敬,可谓是机教相扣,必定能得无量的利益,这是第一众集序。

我们再来看第二现瑞序。现瑞分为两段:一是现此土的六种瑞相;第二种是现他方世界,也就是他土的六种瑞相。此土的六种瑞相是:说法瑞、入定瑞、雨华瑞、地动瑞、众喜瑞和放光瑞,这是此土的六种瑞相。我们先看说法瑞。

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如来现在要开权显实,那么所度之机,也就是听法的人,肯定不是权教和小乘根性的人,所以说为诸菩萨,是为菩萨。那么闻法的人,既然都是纯圆教根性的人,所说之法肯定也就不是小乘法,所以本经中说:“佛自住大乘,于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就是说,佛所说的是佛自证的境界、是如如理、是实相一乘,所以称为大乘。这一乘实相平等广大,世出世间圣凡染净、权实因果无不包容,以此实相一义,出无量义、收无量义,归于此实相一义,所以名为无量义。

这里的名无量义,指的是《无量义经》,《无量义经》与《法华经》《观普贤经》合称为法华三部经。

《无量义经》的内容是以《法华经》为中心,也可以说是《法华经》的开经,那么与会的诸菩萨如果不预先听闻《无量义经》,必不能堪任一乘妙法,所以如来在未开显妙法之前必说此经。也就是说,没讲《法华经》以前,先说了《无量义经》,就是这么来理解。

教菩萨法,这部《无量义经》是教化菩萨的法门,不是教化二乘的。

佛所护念,这里非常的主要,这里护念的意思是放在心里,不轻易的说出来。就是说,《法华经》是佛所护念的,佛不能轻易的说出,因为众生的根机未到,说了大家也不肯重视,反而懈怠、反而诽谤。只有在佛说法四十年之后,众生的根机成熟了才肯说出来。《无量义经》是入法华的捷径,当然也是佛所护念的,是不会轻易宣讲的。

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

这是现此土瑞相的第二瑞入定瑞。前面是说法瑞,佛为诸菩萨说《无量义经》,佛说此经已,意思就是佛把《无量义经》说完了。我们读经,通常的习惯,佛讲完经以后,大家都是作礼而去,而这里却不是这样,佛讲完经之后就入定了,这是为什么呢?智者大师在这里解释说:“先入此定,后说此经,可解说此经竟,而更入者,是为法华作序耳”。意思是说,说完《无量义经》又入定讲《法华经》,这就说明佛说《无量义经》是为了《法华经》作序,是为了导入法华而说的。这么说来,入定就是要讲法华的前兆,所以把入定称为瑞相。

结跏趺坐,窥基大师说:“加者重也 即交重足坐”。就是把两个脚都盘到腿上,这也叫做莲花坐,是圆满安坐之相。《大智度论》上说,三世诸佛以及佛的弟子都是结跏趺坐。

入于无量义处三昧。三昧译为正定,住缘一境、离诸邪乱称为正定。无量义是三昧的名称。前面讲过,无量义是从实相出,那么佛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这里的处,指的是佛入于一真寂灭之境地。既入此处,则真俗双超、寂照不二、四智三身当体如如,当然就会身若金刚无有动转,心若虚空无有分别,所以说身心不动。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这是第三种瑞,叫做雨华瑞。曼陀罗译为适意,这是因为见到此花的人心情愉悦而得此名。曼殊沙译为柔软,这种花非常的柔软,让见到此花的人离诸刚照矿三业。摩诃我们都知道,是大的意思,那么这四种花依次翻译是适意花、大适意花、柔软花、大柔软花。

我们先讲花,花有五德,来表五德。第一是掩蔽臭恶,能够掩蔽臭恶之物,这是表闻法之后能够消除障垢。第二种德能够严净国土,表闻法之后能奉行众善,严净国土。第三德是敷荣见台,敷荣就是花开放的意思,敷荣见台,表佛将要开阐一乘妙法。第四种德是花后结果,表闻经之后将来能够得菩提之果。第五德是香气远播、闻者欢悦,这是表内德周备、名满十方,众生听闻此人的名字,都能够心生敬仰。这是花的五德。经文中讲天雨这四种花,而不是雨的其他花,是表闻此经的人发心欢悦柔软,已经离执著二乘的强硬心。以花散佛是供养佛,表佛四事已周;以花散大众,是显大众将来必定成佛。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这是第四地动瑞。普佛世界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我们这个此土叫娑婆世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都在震动。六种震动是动、涌、震、击、吼和爆,这六种动相,我们来一个个的解释。

动,就是摇扬不安,也就是摇动称为动;六方凹凸称为涌,比如东方凹下去西方涌出来,西方凹下去东方凸出来,这叫做涌;震,就是隐隐的有声音;击,就是击打、扣打,就像我们用大门上的门环去扣大门的声音,这个叫做击;吼是什么,就是磕碰所发出的声音为吼,这种声音稍微比较大声了;爆,就是发出的声音令人吃惊。这六种震动里面也各有大中小三种,三六一十八,所以总共是十八相动。经文中说六种震动是总说。大家就会说了,这种震动是不是令人非常恐怖?不是这样的。为什么要有六种震动呢?我们大家对六种震动,读经的时候总有一种误解,我们看看为什么要有这六种震动。

《胜思惟梵王经》中说,有七种原因:第一是惊怖诸魔,第二种是令闻法的大众不起散心,第三是让放逸的人而自觉悟,第四、令大众念法相,第五、令大众观佛所说法,第六、令成就者得解脱,第七、让大众随顺问正义,这七种的原因成就这六种震动。窥基大师在《法华玄赞》中说,这七种也可以作为这里示现六种震动的原因。好,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

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这是第五种众喜瑞。比丘,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优婆塞译为近事男,优婆夷译为近事女,近事男近事女都是禀受三归五戒、亲近承事三宝的人。我们受五戒的近事男近事女,在这里师父稍微的提醒一下。我们是亲近承事三宝,绝不是亲近承事哪一个法师,也不是亲近承事哪一座寺庙。我们学佛了,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增长福慧,而不是到寺院里面来搞分别的。所有的三宝,我们都有责任去亲近去承事,不能搞分别的。一定要是法平等,看到一切法的法性,而不是见到了一切法我们起分别心,一定要注意。我们学佛是为了增长福慧,而不是增长欲望,更不是来消福造业的,真正做到近事男和近事女的福慧增长,这样我们才能堪称优婆塞和优婆夷。

夜叉是鬼的名称,译为捷疾,因为这种鬼的行动敏捷迅速,也译为勇健、暴恶。夜叉的种类非常多,有空行夜叉和地行夜叉等。摩睺罗伽译为大腹行,就是蛇。它没有足,是靠腹部来行走,所以称为大腹行,也叫做大蟒神。其他的天龙、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前面也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不再重复。人非人,这是总结,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四众是人,天龙、夜叉等八部神是非人,所以这一句人非人,是对前面四众和八部的总括,包括了与会的所有的四众和八部神众,这是一句总括。小王,指的是转轮圣王以下的小国王,也叫粟散王。粟就是谷米,因为三千大千世界小王多如粟散。比如古印度的时候,就有十六国的国王。所以娑婆世界会有像粟米一样多的聚落首领。

转轮圣王有四种,金、银、铜、铁四种轮王。金轮王统管四大部洲,银轮王掌管东南西三洲,铜轮王掌管东南二洲,铁轮王只掌管南赡部洲。金轮王是在人寿八万岁以上这个时间出现,其余的三轮王出现的时间不确定。比如阿育王他是铁轮王,他是在佛灭度后一百年出现。佛住世的时候,世间没有转轮圣王出世,这里所说的转轮圣王,是指的从他方世界来参加法会的。

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与会的大众,见到雨花动地的这种瑞相,感到甚为奇特,这是他们从来没有见到的。既然是见佛非常之相,必定得佛非常之理,所以都欢喜合掌,心无杂念,一心瞻仰佛,希求佛为说法。

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

这是第六放光瑞。佛光有常光和放光两种,常光是佛身恒常放出的光明,而放光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因缘,从身体的某个部位所发出的光明。大众善根成熟,佛放光明,表示机缘到了,应机说法。

尔时,就是大众欢喜合掌、一心观佛的时候。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白毫具有种种的功德,《观佛三昧海经》中说:“佛初生之时牵长五尺,苦行时长一丈四尺,得佛时长一丈五尺”。就是佛刚出生的时候,两眉间就有白毫,长是五尺;到佛修苦行的时候,白毫长就是一丈四尺;成佛的时候长一丈五尺。光,我们都知道是表智慧,白毫是在两眉的中间,那么在两眉的中间,白毫相光就是表中道第一义智。

其实白毫光我们众生本具,就是我们的佛性。其实我们的佛性众生本具的,只不过我们的佛性障覆了,众生无量劫来,不肯发如来心、不肯行如来事,所以本具的光明却被尘垢埋住了。佛在华严会上,以及其他法会中多次放光,但是众生的根机没有成熟,佛虽然放光,但是众生没有在意没有看见,所以也没有生起任何的疑念。现在大众已经听闻《无量义经》,宣讲妙法的时机到了,所以如来特放此光来表妙法,让大家对于此妙法都能有所证。

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这是放光所照之境。世界就是指的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区,万八千就是一万八千佛世界。这里所说的只照东方万八千世界,而没有提到十方世界,我们来解释一下。在西域都是以东为上,这里说只照东方世界,它是有表法的含义的,表《法华经》只被佛性大乘根机,不被其他根机。在下面的偈颂中,弥勒菩萨问,“放一净光,照无量国”,由此看来,佛放光所照,实际上并不只局限于东方,而是十方,这里的东方是表大乘根机。

以上是此土的六种瑞相。下面讲他土的六瑞,也就是由此土的第六放光瑞中,我们刚才讲的,第六种放光瑞中所见到的境界。这六瑞是:见六趣瑞、见诸佛瑞、闻说法瑞、见四众得道瑞、见菩萨行行瑞、见诸佛涅槃瑞。好,我们看经文:

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

阿鼻地狱,也叫无间地狱,是在世界的最底层,也是最苦的地方。阿迦尼吒天,就是色界究竟天,也就是色界的最高一层天,也就是有形世界的最高处。上句经文说,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就是说,佛放光照亮了东方万八千世界,对于这万八千世界中,下至阿鼻地狱上至色究竟天,这些世界中的六趣众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六趣就是六道: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众生随所作善恶业,感得善恶之报在六道受生,一切众生对自己轮回之事不能自知,现在与会的大众蒙佛光注照,能在此土清清楚楚的看到万八千世界每一世界中的众生、在六道轮回不能出离的状况,所以说,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这是见六趣瑞。

又见彼土,现在诸佛。

这是第二见诸佛瑞。在佛所放的光明中,不但见到万八千世界的六趣众生,还见到了万八千世界的现在诸佛。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示现成佛,他方世界的、彼土的诸佛也和释迦牟尼佛一样,在彼土,就是说在他方世界示现降生、出家、成等正觉,这些景象都清清楚楚的出现在大众的面前。也就是说,这些大众们在佛的光明中,看到他方世界的诸佛示现降生、出家、成等正觉这些现相、这些景象。这是第二种见诸佛瑞。

及闻诸佛,所说经法。

这是第三闻说法瑞。仗佛光明,不但能见到诸佛,还能听闻到诸佛说法,利益彼土的众生。

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

这是第四见四众得道瑞。在佛光中还见到了这些世界的声闻四众。诸修行得道者,这里的修行,指的是修行四谛十二因缘之行。得道,就是证得圣果,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证果这叫做得道。彼土的四众,也和现在此土法会中的四众一样。

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

这是见菩萨行行瑞。又在佛光中,见到彼土的菩萨众们,他们在修行六度万行。不厌不倦、自觉觉他、日日增进。诸菩萨摩诃萨,指的是三贤十圣。三贤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个位次的菩萨,十圣就是指初地到十地这十个层次的菩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这个我们在后面,弥勒菩萨的偈颂中作详细的说明。好,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

复见诸佛般涅槃者,复见诸佛般涅槃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这是见诸佛涅槃瑞。般,是入的意思,涅槃译为圆寂或者灭度。佛光中,大众可以看到十方的诸佛,度化众生的因缘尽了以后,示现入灭。佛入灭后有佛的舍利,舍利译为灵骨,是佛涅槃荼毗后的结晶,这个结晶体舍利是佛无量无边功德所熏修的。佛住世的时候,应度的因缘、应度的众生,应度的因缘已经度了,为了给未度的人作得度的因缘,所以为供养佛舍利建起宝塔,这就是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以上讲了此土的六种瑞相和彼土的六种瑞相,这是第二现瑞序。如来以无缘大悲示现瑞相作为发起,引发大教。

我们接着再来看第三疑念序。疑念序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弥勒疑念,第二是大众疑念。第一部分弥勒疑念有三个念头:第一是佛现六种瑞相是何因缘,第二念是佛现在已经入三昧,应当问谁?第三念就是当问文殊菩萨。我们先看第一念。

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

尔时,就是佛放光现瑞之时。神变,神指的是内,就是天然内慧;变指的是外,就是彰显六种瑞相。《首楞严经》中说:“佛住不二法,能作神通”。佛为法王,法王的法力超盖一切,弥勒菩萨虽然已经是一生补处的菩萨,但是肯定不知佛的境界。正所谓:“庸人不知术者,散人不知定者,凡人不知圣者,小圣不知身子。”这里的身子就是舍利弗,舍利弗的名字又叫身子,因为他在阿罗汉中智慧第一,所以“小圣不知身子,身子不知菩萨,菩萨不知补处,补处不知尊极”就是不知佛了嘛。弥勒菩萨不知佛的境界,就像智者大师说:“弥勒不测外变也不知内慧”,就是这里说的神变。所以弥勒菩萨见到佛放光现瑞,心中会生起这样的疑念,以何因缘而有此瑞,就是佛放光现瑞这是什么因缘呢?大家再看经文:

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

这是弥勒菩萨的第二念,当问是谁?弥勒菩萨前面见佛放光现瑞,先生的疑念是佛放光现瑞是什么因缘,有了这个疑念后,当然就要请人来解答。然而所见之事非常的希有,弥勒菩萨都觉得非常的希有,他不知神变的这种瑞相。这件事肯定是要问佛,但是现在佛已经入于三昧之中,不能问佛,那么除了佛之外,还有谁能知道这种不可思议希有之事呢?好,我们看经文:

复作此念,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必应见此希有之相,我今当问。

这是弥勒菩萨的第三念,当问文殊菩萨。法会上,这么多的大菩萨,为什么弥勒菩萨这里要问文殊师利菩萨呢?这是因为文殊菩萨是法王之子。佛是法王,文殊菩萨道果久成,过去久远劫,在南方平等世界成佛,号龙种上尊如来,现在示现等觉菩萨。文殊菩萨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示现等觉菩萨,他久已成佛,示现菩萨将要绍继法王之位,并且因德才超群居于众菩萨之首,所以都称文殊菩萨为法王子。其实大菩萨们都可以称为法王子,但是文殊菩萨是佛的第一法子,所以只有文殊菩萨独得法王子之名。文殊菩萨过去曾经供养过无量诸佛,肯定见过这样希有神变之相,所以这里弥勒菩萨想,现在应该请问文殊菩萨,请他来解答这个疑问。好,我们看经文:

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当问谁。

不但是弥勒菩萨,与会的四众弟子和天龙鬼神,见到佛放光现瑞也都心生疑念。

这里的大众的疑念不是三个、而是两个,没有像弥勒菩萨的第三念,当问文殊菩萨。但是从后面的偈子中看,也是三念,这里只说了前面两念,佛放光现瑞当问是谁,没有第三念当问文殊菩萨,这是为了推让弥勒菩萨来请问。到这里,我们学习了本经别序的前三个部分:众集序、现瑞序、疑念序,下一节课,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四部分发问序。

好,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