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宣化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6

发布时间:2024-06-18 04:07:32作者:佛缘网
宣化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6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6

上海佛学书局印行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四十四 十忍品第二十九

卷第四十五 阿僧祇品第三十

卷第四十五 寿量品第三十一

卷第四十五 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

卷第四十六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一

卷第四十七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二

卷第四十八 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卷第四十八 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十六)

目录

卷第四十四 十忍品第二十九..................................一

卷第四十五 阿僧祇品第三十..................................八六

卷第四十五 寿量品第三十一..................................一四○

卷第四十五 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一四三

卷第四十六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一..................................一五二

卷第四十七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二..................................二○一

卷第四十八 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二五二

卷第四十八 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三○○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闐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城宣化禪师讲述

卷第四十四 十忍品第二十九

十忍品第二十九

在前边讲十定和十通,现在要讲十忍。有了定力,才有神通。要想有神通,必须要忍。能忍才有定力。这是连锁作用,如鼎三足,缺一不立。

忍字是从心从刄,在心上有一把刀刄。好像心被刀割那样的痛,但又要忍受,不可发脾气。心痛是不容易忍受,可是不能忍也要忍,所谓「忍人所不能忍」。人在没有遇到境界的时候,自己认為我能忍,忍也能忍,让也能让。可是境界来了,就不认识了。忍也不能忍,让也不能让,就向无明路上跑,越跑离眞理越远,因此智慧就不会现前。

这一品,在华严经三十九品中,属於第二十九品,故為十忍品第二十九。

尔时普贤菩萨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訶萨有十种忍。若得此忍,则得到於一切菩萨无碍忍地。一切佛法无碍无尽。

在说完十通品之后,这个时候,普贤菩萨他观察在华严法会中的大众的因缘,应说什麼法?就说什麼法。观大众的机宜,正应说十忍的法门,所以普贤菩萨便告诉在法会中所有的菩萨说:「各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萨行,积集种种善根,圆满六度万行这位大菩萨,他应该修行十种忍的法门。若能得到这十种忍,就能得到一切菩萨无碍忍的果位。对於一切佛法,圆融无碍,圆满无尽。」

何者為十。所谓音声忍。顺忍。无生法忍。如幻忍。如燄忍。如梦忍。如响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

是那十种忍呢?就是所说的①音声忍:无论是好的音声,或是不好的音声;正当的音声,或是不正当的音声;清净的音声,或是不清净的音声。凡是属於一切音声,都要忍受,甚至令你受不了,也要忍。忍不了才要忍,受不了才要受。如果受得了,何必要忍呢?好像在闹市中,一切的噪音,令你心烦意乱。这时,你能听而未听,闻而未闻,不受其干扰,才有定力。所谓「闹市场中好修行」 ,经得起考验,能增长道业。②顺忍:也就是逆忍。无论是顺或是逆?都要忍受。顺忍是你欢喜的境界,好像你欢喜跳舞,听到音乐声,身体便不自主跳起舞来。逆忍是你不欢喜的境界。好像你所讨厌的人,他又来找你的麻烦,所以顺逆都要忍。因為要学佛法的缘故,所以受人轻视,受人诽谤,受人谩駡,受人殴打,都要忍受。所谓「忍是无价宝」,能忍才能成道。有人说:「我不想修行啦!因為修行太苦,不能多吃,不能多穿,不能多睡,我实在受不了,我要还俗!」有这种思想的人,实在不堪造就。我们参禪打坐,就是修忍的功夫,要忍腰痠,要忍腿痛,忍到极点,便有消息。③无生法忍:总而言之,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灭,忍可於心。也就是断常二见双遣,我法二执不生的境界。④如幻忍:世间一切法,如幻如化,不可认為眞实。若认為是眞实,则被境界所转。要知境界是虚幻不实,所以不要执著。如不执著,一切放下,便得解脱。⑤如燄忍:在春天时,远望大地有水波的形相,近视则无,这就是阳燄的现象。世间一切的事物,好像阳燄一样,虽有形但无实体,不要把它认眞,否则,自求苦恼。⑥如梦忍:人在梦中,又做官,又发财,又有贤慧的太太,或有标準的丈夫,觉得人生非常美满。等醒时,乃是一场空。知道人生如梦,若能忍受,则无烦恼。⑦如响忍:响是由声音而发,若没有声音,也没有响。因為响是没有实体。我们把世间一切事,如响之理而忍受,自然便得到自在。⑧如影忍:应该看一切的一切,如同影像一般。所谓「镜中华,水中月。」看似有,其实是空。空无所有,明白这个道理,一切无执著。⑨如化忍:世间的一切,皆是变化而有,本来没有,忽然而有,这是变化的现象。好像幻术师一样,无中变有,有中化无。皆如是观,则无烦恼。⑩如空忍:一切皆空,无有实体。在金刚经上说:「一切有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样来观察,便能空忍。

此十种忍。三世诸佛已说今说当说。

这十种忍的法门,在过去世的诸佛,已经说过。现在世的诸佛,正在演说。未来世的诸佛,应当将说。三世诸佛,都说这种法门,来教化众生,令众生早离苦海,同登彼岸。

第一、音声忍

佛子。云何為菩萨摩訶萨音声忍。谓闻诸佛所说之法。不惊不怖不畏。深信悟解。爱乐趣向。

专心忆念。修习安住。

普贤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修的音声忍?就是所说听到十方诸佛所说的法,不惊慌、不恐怖、不畏惧。深深相信诸佛所说的法,觉悟瞭解诸佛所说的法。爱乐佛法,趣向佛法,专一其心来忆念。也就是读诵大方广佛华严经,或者读诵大佛顶首楞严经,或者读诵妙法莲华经,或读诵般若金刚经,只要专心来读,一定会背诵。虽然会背诵,但是还要依法修行,否则的话,等於唱歌,是无用处。例如经上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根本五大戒。凡是佛教徒,皆应遵守,而不可犯戒。可是有人明知故犯,那又有何用呢!所谓「知行合一」,才有用处。所以对於诸佛所说的法,不但要忆念,还要修习,还要安住。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一音声忍。

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第一种忍的法门,名叫音声忍。

第二、顺忍

佛子。云何為菩萨摩訶萨顺忍。谓於诸法,思惟观察。平等无违。随顺了知。令心清净。正住修习。趣入成就。

普贤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修的顺忍?就是所说对於一切诸法,要思惟,要观察。要平等来思惟和观察,不可违背一切佛法,要随顺一切佛法,要了知一切佛法。无论学什麼佛法,皆能令心清净,而无杂染,没有不正当的念头。正住於佛法,修习於佛法。这样就能趣入佛法,成就佛法。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二顺忍。

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第二种忍的法门,名叫顺忍。

第三、无生法忍

佛子。云何為菩萨摩訶萨。无生法忍。佛子。此菩萨摩訶萨。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何以故。

普贤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修的无生法忍?各位佛的弟子!这位大菩萨,不见有少法生出来,也不见有少法消灭了。无生无灭,忍可於心。这是什麼缘故呢?

若无生则无灭。若无灭则无尽。若无尽则离垢。若离垢则无差别。若无差别则无处所。若无处所则寂静。若寂静则离欲。若离欲则无作。若无作则无愿。若无愿则无住。若无住则无去无来。

假设没有生,就没有灭。若是没有灭,就没有尽。若是没有尽,就能离开一切染汚的尘垢。若能离一切尘垢,就没有分别。若能没有分别,就没有一个处所。若能没有一个处所,就能究竟寂静。若能究竟寂静,就能离开财色名食睡的欲念。若能离一切欲念,就没有造作。若是没有造作,就没有愿。若是没有愿,就没有所住。若没有所住,就能无去无来。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三无生法忍。

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第三种忍的法门,名叫无生法忍。

第四、如幻忍

佛子。云何為菩萨摩訶萨如幻忍。佛子。此菩萨摩訶萨知一切法皆悉如幻。从因缘起。於一法中解多法。於多法中解一法。

普贤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修的如幻忍?各位佛的弟子!这位大菩萨,知道一切诸法,都是如幻如化,从因缘而生起。对於一种法中,能瞭解多种法。对於多种法中,能瞭解一种法。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一多无碍,多一圆融的境界。

此菩萨知诸法如幻已。了达国土。了达众生。了达法界。了达世间平等。了达佛出现平等。了达三世平等。成就种种神通变化。

这位大菩萨,既知道一切诸法,都是虚幻。则了达一切国土也是虚幻,了达一切众生也是虚幻,了达一切法界也是虚幻,了达一切世间是平等,了达佛出现是平等,了达三世是平等。成就种种神通变化,都是虚幻的。

譬如幻。非象非马。非车非步。非男非女。非童男非童女。非树非叶。非华非果。非地非水。非火非风。非昼非夜。非日非月。非半月非一月。非一年非百年。非一劫非多劫。非定非乱。非纯非杂。非一非异。非广非狭。非多非少。非量非无量。非麤非细。非是一切种种众物。种种非幻。幻非种种。然由幻故。示现种种差别之事。

譬如幻所变现的象,不是眞象。幻所变现的马,不是眞马。幻所变现的车,不是眞车。幻所变现的步(人行走),不是眞步。幻化的男,幻化的女,幻化的童男,幻化的童女,都不是眞男、眞女、眞童男、眞童女。幻化的树,幻化的叶,幻化的华,幻化的果,都不是眞的树、眞叶、眞华、眞果。幻所变现的地,不是眞正的地大。幻所变现的水,不是眞正的水大。幻所变现的火,不是眞正的火大。幻所变现的风,不是眞正的风大。幻现的昼,不是眞正的昼。幻现的夜,不是眞正的夜。幻现的日,不是眞正的日。幻现的月,不是眞正的月。幻现的半月,幻现的一月,幻现的一年,幻现的百年,幻现一劫,幻现多劫,都不是眞的。幻现的定,幻现的乱,幻现的纯,幻现的杂,幻现的一,幻现的异,都不是眞的。总而言之,凡是虚幻所现,皆不是眞实的。

菩萨知道一切诸法如幻,所以无所执著。也不执著广,也不执著狭。也不执著多,也不执著少。也不执著有数量,也不执著没有数量。也不执著粗法,也不执著细法。也不执著一切种种事物。种种不是虚幻,虚幻不是种种。然因為虚幻的缘故,所以示现种种不同的事物。

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观一切世间如幻。所谓业世间。烦恼世间。国土世间。法世间。时世间。趣世间。成世间。坏世间。运动世间。造作世间。

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他观察一切世间,都是虚幻的。所说的①业世间②烦恼世间③国土世间④法世间⑤时世间⑥趣世间⑦成世间⑧坏世间⑨运动世间⑩造作世间。这十种世间,都是虚幻,而不是眞实的。

菩萨摩訶萨观一切世间如幻时。不见众生生。不见众生灭。不见国土生。不见国土灭。不见诸法生。不见诸法灭。不见过去可分别。不见未来有起作。不见现在一念住。不观察菩提。不分别菩提。不见佛出现。不见佛涅槃。不见住大愿。不见入正住。不出平等性。

菩萨中的大菩萨,观察一切世间如幻的时候,不见有众生生,也不见有众生灭。不见有国土生,也不见有国土灭。不见有诸法生,也不见有诸法灭。不见过去有可分别的法,也不见未来有所起作的法,也不见现在一念之中有所住的法。因為一切的一切,都是由虚幻所成就的。菩萨对於一切法,没有一切的执著,行所无事,所以不见过去,没有过去的分别。不见未来,没有未来的起作。不见现在,没有现在一念的执著。

菩萨不观察菩提,可是修行菩提。所谓「但问耕耘,不问收穫。」春天种田的时候,努力去耕耘,不管秋天的收穫如何?这是农夫的思想。菩萨不但不观察菩提,而且也不分别菩提。菩萨不执著见佛出现於世,也不执著见佛入湼槃,也不执著见等觉和妙觉所住的大愿。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也不执著见证得佛的果位,也不执著平等性。总而言之,什麼也不执著。

是菩萨虽成就佛国土,知国土无差别。虽成就众生界,知众生无差别。虽普观法界,而安住法性,寂然不动。虽达三世平等,而不违分别三世法。虽成就蕴处,而永断所依。虽度脱众生,而了知法界平等,无种种差别。虽知一切法远离文字,不可言说,而常说法,辩才无尽。虽不取著化众生事,而不捨大悲,為度一切,转於*轮。虽為开示过去因缘,而知因缘性无有动转。

这位菩萨,他虽然成就诸佛国土,可是知道国土没有分别。虽然成就众生界,可是知道众生没有分别。我们人类,虽然有种族不同,言语不同,文字不同,风俗不同,可是大家都是人。菩萨虽然普徧观察一切法界,可是还在本来的国土,安住在法性中,寂然不动。菩萨虽然了达三世皆是平等的,可是不违背分别三世的法。

菩萨虽然成就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可是永远断绝所依的世界。好像菩萨可以破最后的一分无明,可以成妙觉。但是菩萨不破这一分无明,还是和光混俗,在众生中教化众生,给众生作榜样。他令众生生出这种思想:「你可以开悟,我也可以开悟。你能证得五眼六通,我也能证得五眼六通」。有示范作用。

如果所现的身不同,或皮肤顏色不同,那麼,众生的心理就起隔阂作用,那就不容易教化了。所以菩萨在各种族中,现同等身来為众生说法。令各种族生出自豪的心理:「我们种族中也有修道的人,或有成道的人。、於是乎便悉发菩提心。这能令众生有希望,而不绝望。菩萨用心之良苦,想尽办法来教化众生。菩萨為恒顺众生,而做众生所欢喜的事,但绝不执著。这就是菩萨的境界。

菩萨虽然度脱一切众生,可是知道法界是平等的。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没有种种的分别。有人说:「这种道理,我不相信。」相信不相信,都是佛教。因為你的性和佛的性,是没有分别的,是一体的。不是你相信不相信的问题。你信不信,都没有关係。我常说:你今天不信佛,我等你到明天。你明天再不信佛,我等你到后天。你后天再不信佛,我等你一年,或者一生。甚至多生,乃至一个大劫,终有一天,你会信佛的。為什麼?因為佛教是尽虚空徧法界。你能跑出虚空之外,那你就不要信佛。你能跑出法界外边去,也可以不信佛。恐怕你没有这种的本领,所以你早晚会信佛的。

菩萨虽然知道一切法,远离一切文字,无言可说。所谓「言语道断」就是言语的道路已经断了,没有什麼言语可说。法的本体,是不立言语,不立文字。法虽然不可说,可是佛菩萨又常常说法,有辩才无碍的境界,口似悬河,滔滔不绝,所讲出的道理,都是正知正见,不是强词夺理,是无人能驳倒的。

菩萨虽然不执著教化众生的事,可是还不捨离大悲心。為度一切众生,而转大*轮。有人问:「什麼是转大*轮?」你不明白,可以到金山寺来参观。金山寺天王转大*轮(讲经说法)转来转去,转出一个金轮寺(在洛杉磯)又转出一个如来寺(在万佛城)。越转越多,将来把佛法弘扬於全世界。

菩萨虽然示现一切众生,令他们知道过去的因缘和果报。可是他也知道因缘是性空的,没有一个体,所以没有动转。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四如幻忍。

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第四种忍的法门,名叫如幻忍。

第五、如燄忍

佛子。云何為菩萨摩訶萨如燄忍。佛子。此菩萨摩訶萨知一切世间同於阳燄。譬如阳燄。无有方所。非内非外。非有非无。非断非常。非一色。非种种色。亦非无色。但随世间言说显示。菩萨如是如实观察。了知诸法。现证一切。令得圆满。

普贤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修的如燄忍?各位佛的弟子!这位大菩萨,他知道一切世间所有的法,如同阳燄一样,远望似有,近视则无,乃是虚妄不实。它没有一定的处所,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说它有吗?在近处看,则没有;说它没有吗?在远处看,好似一片水。这个阳燄,也不是断,也不是常。不能说它是断灭,因為它随时可以没有,它也不是一种色,也不是种种色,也不是没有色。但是菩萨随顺世间的众生,而用言说来显示。

菩萨这样用眞实理体,眞正智慧,来观察这种境界,明瞭一切诸法实相的道理。现证一切果位,不但令自己得到圆满菩提,也使得一切众生,都得到圆满菩提,这就是菩萨「自觉觉他」的精神。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五如燄忍。

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第五种忍的法门,名叫如燄忍。

第六、如梦忍

佛子。云何為菩萨摩訶萨如梦忍。佛子。此菩萨摩訶萨知一切世间如梦。譬如梦。非世间。非离世间。非欲界。非色界。非无色界。非生非没。非染非净。而有示现。

普贤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修的如梦忍?各位佛的弟子!这位大菩萨,他知道一切世间,如同作梦一样,没有一个实体。

我们在作梦的时候,不知道是在作梦。在梦中,又陞官又发财。娇妻美妾,子孙满堂,过著荣华富贵的生活,享受天伦之乐,把梦中的境界当作眞实的,不认為是梦。他在甜蜜的梦中,召回有人对他说:「你在作梦哪!这不是眞的,都是假的。」这个人,一定不会相信。但等他梦醒时,没有人告诉他在作梦,他自己也知道在作梦了。所以说世间好像似梦,可是梦不是世间,也不是离开世间。梦也不是欲界天,也不是色界天,也不是无色界天。因為它是梦,梦不会生,也不会灭。梦的境界,不是染汚,不是清净。可是,有时候在梦中拜佛、诵经、打坐,这是清净的梦。有时候在梦中跳舞、饮酒、唱歌,这是染汚的梦。可是这种梦,皆有所示现。

梦有五种:①因為身体不调和,若是热气多,在梦中,则梦见火,或梦见红色。②若是冷气多,在梦中,则梦见水,或梦见白色。③若是风气多,在梦中,则梦见飞,或梦见黑色。这是生理的现象。④又復所闻见事,多因為思惟忆念的缘故,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⑤或预感梦,欲令知未来事的缘故,所谓「预兆感应」。这五种梦,皆无事实,而是妄见。

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知一切世间悉同於梦。无有变异故。如梦自性故。如梦执著故。如梦性离故。如梦本性故。如梦所现故。如梦无差别故。如梦想分别故。如梦觉时故。

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知道一切世间,都如同於梦。所谓「人生一场梦,人死梦一场,梦裡身荣贵,梦醒在穷乡。朝朝是作梦,不觉梦黄粱。梦中若不醒,枉作梦一场。」。

梦没有变异的缘故。没有自性,因為虚妄而生,虚妄而灭。若执著好的梦,执著不好的梦,便生出执著。梦是离开自性,因為梦的本性是虚妄,所以梦中所现都是不实在的。梦和梦不会互相有所分别。梦是由想分别而有的,到梦觉悟时,才知一切是无常、是虚妄。不觉悟的梦,觉得是眞实的。人从生到死,一生迷迷糊糊,没有清醒,若不是在作梦,那是在作什麼?

眞正明白佛法的人,得到大智慧,那时候,大梦初醒,回头一看,人在世间上有那麼多的苦,苦苦恼恼,争争吵吵,一天到晚,醉生梦死,不知修行,等於行尸走肉在混光阴,多麼可怜!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奉劝各位!趁著年盛力壮,应发奋修行,不可错过大好时光。所谓「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六如梦忍。

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第六种忍的法门,名叫如梦忍。

佛子。云何為菩萨摩訶萨如响忍。佛子。此菩萨摩訶萨闻佛说法。观诸法性。修学成就。到於彼岸。知一切音声,悉同於响。无来无去,如是示现。

普贤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修的如响忍?各位佛的弟子!这位大菩萨,他时时聆听诸佛演说一切诸法。用智慧来观察一切诸法的法性。依法来修学,成就所修的法门。到达於湼槃的彼岸。菩萨知道所有一切的音声,都和响音是一样的,没有来,也没有去,这都是示现而已。

佛子此菩萨摩訶萨观如来声。不从内出不从外出。亦不从於内外而出。虽了此声非内非外非内外出,而能示现善巧名句,成就演说。

各位佛的弟子!这位大菩萨,他能观察佛所发出的音声,不是从内里出来,也不是从外边出来,也不是从内外的中间出来。菩萨虽然了知这声音,不是从内从外从中间所出,可是还能示现善巧的名句,成就来演说一切诸法。

譬如谷响,从缘所起。而与法性无有相违。令诸众生,随类各解,而得修学。如帝释夫人。阿脩罗女,名曰舍支。於一音中,出千种音。亦不心念,令如是出。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入无分别界,成就善巧随类之音。於无边世界中,恒转*轮。

譬如空穀传声一样,在山谷这边喊话,在山谷那边就有回音。在这边大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片刻之间,在对面便有「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声音。这就是如回应声。这种境界,是由因缘而起。可是和本来的法性,不相违背。这种音声,令一切众生随类各得解,就是说,无论那一类众生?听到这种音声,都能瞭解明白,都能依法修行。

好像帝释天的夫人一样,她是阿修罗王的女儿,名為舍支。她能在一种音声中,发出千种音声。这乃自然的变化出来,不是由她心念,令出这种音声。换言之,不需要心想,而能成就这种音声。如果用心念来想,则成妄想,所谓「无心是感应,有心是妄想」。

舍支女的种种悦耳音声,令人人欢喜欣赏,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证入无分别的境界。成就善巧随类的音声,来教化众生。换言之,菩萨到什麼地方教化众生,就用什麼地方的语言来说法。或教化那类众生,就用那类众生的语言来说法。例如,见马用马言来说法,见牛用牛言来说法。菩萨在无边世界中,常转妙*轮,没有休息的时候。

此菩萨善能观察一切众生。以广长舌相,而為演说。其声无碍,徧十方土。令随所宜,闻法各异。虽知声无起,而普现音声。虽知无所说,而广说诸法。妙音平等,随类各解。悉以智慧而能了达。

这位大菩萨,他善能观察一切众生的因缘,而為众生说法。(广长舌相,就是说法)他是观察根性,应说何法?便说何法.所谓「观机逗教,因人说法。」菩萨用广长舌相,而為众生演说一切妙法其音声是圆融无碍,徧满十方诸佛国土。菩萨随机而為说法,众生正在等待这种妙法来开示。所谓「菩萨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就是闻法各异的道理。所悟的义理,有深有浅,有多有少。这并不是菩萨有偏心,而是众生的器量大小的关係。器量大的众生,就多得一点;器量小的众生,就少得一点。这是众生器量大小的问题,而不是菩萨有分别心。菩萨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思想。一律平等相待,不分远近厚薄,皆是他所要度的众生。

菩萨虽然知道音声,没有起没有灭,可是普徧在所有的世界,而现出音声,為众生说法。菩萨虽然知道诸法是无言说相,无文字相、无心缘相,连心想的念都没有了,何况能说出来?本来言语性空,说而未说。虽然知无所说,可是还要对一切众生,广说一切诸法,令众生闻法开悟。菩萨的微妙音声,演说平等的法门,众生随著自己的种类,各得其解。所有的众生,运用自己的智慧,而能了达诸法实相的道理。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七如响忍。

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第七种忍的法门,名叫如响忍。

第八、如影忍

佛子。云何為菩萨摩訶萨如影忍。佛子。此菩萨摩訶萨。非於世间生,非於世间没。非在世间内,非在世间外。非行於世间,非不行世间。非同於世间,非异於世间。非往於世间,非不往世间。非住於世间,非不住世间。非是世间,非出世间。

普贤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修的如影忍?各位佛的弟子!这位大菩萨,不是在世间生,不是在世间灭。也不在世间以内,也不在世间以外。这是菩萨悠游自得,无拘无束,无罣无碍,所以和凡夫不一样。

菩萨也不是修行在世间,也不是不修行在世间。不是同於世间,不是异於世间。不是往於世间,不是不往於世间。不是住於世间,不是不住於世间。也不是修入世法,也不是修出世法。就在入世出世,出世入世之间。

非修菩萨行,非捨於大愿。非实,非不实。虽常行一切佛法,而能辨一切世间事。不随世间流,亦不住法流。

菩萨虽然修行菩萨行,但是也不执著菩萨行,也不捨弃菩萨的大愿。菩萨所修的法门,他也不执著是实,也不执著是不实,一切无所执著。菩萨虽然常常修行一切所有的佛法,可是能办理一切世间的事。也不是捨世间的俗諦,而修眞諦。虽修眞諦,而不离世间的俗諦。他能行所无事。世间法就是出世法,出世法就是世间法。没有一切分别和一切执著。菩萨虽然处理一切俗諦世间法,可是他还能随缘不变,没有执著。又能不变随缘,不执著於法流。

譬如日月男子女人舍宅山林河泉等物。

好像太阳(日)和太阴(月)。又好像男人和女人。又好像舍宅和山林,又好像江河和泉溪等等之物。

於油於水,於身於寳,於明镜等,清净物中,而现其影。

在油之中,在水之中,在身之中,在宝之中,在明镜之中,凡是在清净物之中,都能现出它的影子。

影与油等。非一非异。非离非合。於川流中,亦不漂度。於池井内,亦不沉没。虽现其中,无所染着。

影和油等物,不是一个,不是两个。不是离开,不是合起。影和油在川流之中,也不漂度。在池井之内,也不沉没。虽然现在其中,影和油,都无所染著。

然诸众生,知於此处,有是影现。亦知彼处无如是影。远物近物,虽皆影现。影不随物而有近远。

前边所说的一切众生,知道在这个地方,有这种影现出来。也知道在其他地方,没有这种影子。远的物和近的物,虽然皆能影现,可是影不随物而有远近。就是说物有远近,而影没有远近。

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能知自身,及以他身,一切皆是智之境界。不作二解,谓自他别。而於自国土,於他国土,各各差别,一时普现。

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能知自己的心身和他人的心身。一切皆因為有智慧,才知道有这种的境界。自身和他身,不作二种解法,说自己和他人有所分别。而对於自己所住的国土,对於他人所住的国土,各各不相同。在一个时候,普徧现出种种国土的境界。

如种子中,无有根芽茎节枝叶,而能生起如是等事。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於无二法中,分别二相。善巧方便,通达无碍。

好像种子之中,本来没有根、芽、茎、节、枝、叶等,可是能生起这样等等的事。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在没有二法之中,勉强分别有二种相。本来没有二相,但用善巧方便来说成二相,通达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这种圆融无碍的道理。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八如影忍。

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第八种忍的法门,名叫如影忍。

菩萨摩訶萨成就此忍。虽不往诣十方国土,而能普现一切佛剎。亦不离此。亦不到彼。如影普现,所行无碍。令诸众生见差别身,同於世间坚实之相。然此差别,即非差别。别与不别,无所障碍。此菩萨从於如来种性而生。身语及意清净无碍。故能获得无边色相清净之身。

菩萨中的大菩萨,成就这种忍,他的色身虽然没有到十方国土去,可是能普徧现於一切佛刹。也没有离开自己所住的国土,也没有到诸佛国土去。好像影子普现有光的地方,菩萨所行这种法门,有千变万化的神通自在,因而所行没有障碍。令一切众生能看见菩萨不同的身,如同世间坚实之相是一样的。虽然这种不同,可是还是一样。同样和不同样,没有一种障碍,所谓「圆融无碍」,可以说是同,也可以说是不同。

这位菩萨,是从佛的种性而生,身也清净,语也清净,意也清净,三业清净,没有障碍。因此之故,所以能获得无边色相清净之妙色身。

第九、如化忍

佛子。云何為菩萨摩訶萨如化忍。佛子。此菩萨摩訶萨,知一切世间皆悉如化。

普贤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修的如化忍?各位佛的弟子!这位大菩萨,他能知道一切世间,都是如化而有,乃是不实的。

所谓一切众生意业化,觉想所起故。一切世间诸行化,分别所起故。一切苦乐顚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间不实法化,言说所现故。一切烦恼分别化,想念所起故。

所说的一切众生,意业不清净而有变化。好像我们人,今天想做这件事,明天又想做另外一件事;今天想出家修道,明天又想还俗结婚,这就是意业化。意不一定,没有定力,把持不住,乃随顺意业所起的变化。这就是诸恶所起的觉观。这个觉,不是好觉,而是愚觉。也就是想要知道怎样能愚痴?怎样能堕地狱?怎样能不守规矩?这种觉想,就是邪知邪见。有了邪知邪见,就把你支配得顚顚倒倒、糊糊涂涂。所以修道是不容易的。

我们修道人,要认识清楚六贼(眼耳鼻舌身意),千万不可跟著它们跑,因為它们会给你造出很多麻烦,令你生烦恼,令你生出无明。所以修道人,要有正知正见,时刻要想怎样修行?怎样能成就道业?这个觉想,就是正知正见。有了正知正见,就能想得开,就能放得下,一切无执著,所谓「心无罣碍」。如果尽想邪知邪见,就做不得主,而随著境界转。被境界一转,就顚倒了。各位!要特别注意!不要被境界转,要转境界。修道的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世间所有一切诸行的变化,也就是所有一切众生的行為。為什麼世间会有种种不同的行為?因為由众生心里有分别所生出来。世间的众生,以苦為乐,以乐為苦。乐是苦的因,苦是乐的果。所以修道人要修苦行,将来便得到眞正的快乐(常乐我净湼槃四德)。不修行的人,纵得暂时的快乐,但要受长期的苦楚。為什麼要堕地狱?因為贪图世间的快乐。為什麼要生天?因為修行时,受苦的缘故。众生不明白这个道理,尽做些顚顚倒倒的事,只贪图眼前的快乐,不求永远的快乐。愚痴的众生,不愿受暂时的苦,而愿受永远的苦,这就是顚倒化。将假认眞,将眞认假,认贼作子,这是由妄取所生起的缘故。

一切世间,所有都是不实在,都是幻化的。这乃由言说所表现的缘故。凡是由言说所现,皆不究竟,所以说不是实法。世间的人,跟著烦恼的后边跑。有了烦恼,便有分别,有了分别,便有烦恼。怎样有了烦恼?就因為有了妄想,有了妄想,便有分别,所以说由想念所起的缘故。

復有清净调伏化,无分别所现故。於三世不转化,无生平等故。菩萨愿力化,广大修行故。如来大悲化,方便示现故。转*轮方便化,智慧无畏辩才所说故。

又有一种清净调伏众生,教化众生的变化,这是由没有分别心所表现的缘故。為什麼在三世之中不能转化?因為有无生平等法门的缘故。菩萨用大愿大力来教化众生。怎样得到大愿大力?因為发广大菩提心,而认眞去修行的缘故。佛有大悲心,拔出众生的苦,用种种善巧方便来示现,教化众生,发菩提心,修无上道。常转妙*轮,方便教化众生。有大智慧的人,才能转*轮。还要有大无畏的精神,还要有辩才无碍的境界,才能讲经说法,令众生得到佛法的利益。

菩萨如是了知世间出世间化。现证知。广大知。无边知。如事知。自在知。眞实知。非虚妄见所能倾动。随世所行亦不失坏。

菩萨像这样了知世间和出世间的幻化之后,现证的知、广大的知、无边的知、如事的知、自在的知、眞实的知。不是虚妄的见解所能倾动,也就是不能摇动。菩萨虽然随顺世间的俗諦来处理一切事,可是还不坏眞諦。虽顺於事,而不碍於理;虽顺於理,而不碍於事。事理圆融,眞假不二,所以才说亦不失坏。这个不坏,可以说不坏俗諦,所谓「眞不离俗」,又可以说不坏眞諦,所谓「俗不离眞」。

譬如化。不从心起。不从心法起。不从业起。不受果报。非世间生。非世间灭。不可随逐。不可揽触。非久住。非须臾住。非行世间。非离世间。不专繫一方。不普属诸方。非有量。非无量。不厌。不息。非不厌息。非凡。非圣。非染。非净。非生。非死。非智。非愚。非见。非不见。非依世间。非入法界。非黠慧。非迟钝。非取。非不取。非生死。非涅槃。非有。非无有。

好像变化。变化是自无变有,自有化无,变化无穷。虽然是心令它变化,可是这个化,并不是心,所以说化不从心起。也不是从心法起。也不是从业起。也不受什麼果报。不是从世间所生,也不是从世间所灭。这个变化,本来是没有的,不可随逐,不可揽触。这个变化,不是久住,不是暂住。不是行於世间,不是离於世间。这个变化,不是专繫於一方,也不是普属於多方。不是有量,不是无量。也不厌倦,也不休息。不是不厌倦,不是不休息。这个变化,也不属於凡夫,也不属於圣人。也不属於染法,也不属於净法。这个变化,也没有一个生,也没有一个死。也不是智慧,也不是愚痴。不是见,也不是不见。这个变化,也不是依世间而生。也不是入法界。不是属於聪明,不是属於愚痴。也没有所取,也没有不所取。这个变化,也不属於生死,也不属於湼槃。也不属於有,也不属於没有。

菩萨如是善巧方便,行於世间。修菩萨道。了知世法,分身化往。不著世间。不取自身。於世於身。无所分别。不住世间。不离世间。不住於法。不离於法。以本愿故。不弃捨一众生界。不调伏少众生界。不分别法,非不分别。知诸法性,无来无去。虽无所有。而满足佛法。了法如化。非有非无。

菩萨就像这样变化一样,用种种善巧方便的法门,修行於世间,而行菩萨道。了知一切世间法,能分身化往十方诸佛国土。在十方世界,不著住於世间,也不执取自己的身体。没有我执,没有法执,所以对於世间法,对於自己的身相,没有一切分别。也不住於世间,也不离於世间。也不住於法相,也不离於法相。

菩萨以自己在往昔所发本愿力的缘故,所以不弃捨一个众生界,不调伏少个众生界。不分别於法,也不是不分别法。知道一切法性,没有一个体性,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虽然法性是无所有,可是还用善巧方便来演说诸佛所说的妙法,令一切众生都满足佛法。菩萨了知一切诸法,如幻如化,非有非无的道理。

佛子。菩萨摩訶萨如是安住如化忍时。悉能满足一切诸佛菩提之道,利益众生。

各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像这样安住在如化忍的时候,他能满足所有一切诸佛所修的菩提觉道,能利益一切众生。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九如化忍。

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第九种忍的法门,名叫如化忍。

菩萨摩訶萨成就此忍。凡有所作。悉同於化。譬如化士。於一切佛剎,无所依住。於一切世间,无所取著。於一切佛法,不生分别。而趣佛菩提,无有懈倦。修菩萨行,离诸顚倒。虽无有身,而现一切身。虽无所住,而住众国土。虽无有色,而普现众色。虽不著实际,而明照法性平等圆满。

菩萨中的大菩萨,成就这种忍时,无论所行所作,皆作同幻化的想,所以不执著,不被境界所转。譬如化土,对於一切诸佛的刹土,无所依住。為什麼?因為它是变化的。变化的国土,不可依靠,不可安住。对於一切世间,无所取著。為什麼?因為它是变化的。变化的世间,不可取、不可著,而是独立的。对於一切佛法,不生分别。可是趣向佛菩萨,没有懈怠的时候,不像我们凡夫,修行了两天半,觉得没有成就,就放弃修行,或者懈怠了。大家要知道不修不得的道理。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也就是谁肯眞心修行,谁就得到彼岸的乐境。修行菩萨行,才能远离一切顚倒梦想。

菩萨本来是人空法空,不执著於我,不执著於法。既然不执著我,那就没有身。虽然没有身,可是还示现一切身。虽然无所住,可是还住在十方诸佛国土。虽然没有色的执著,可是还要普现於众色中。虽然不著住於实际理体,(菩萨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可是智慧的光明,普照法性,又平等、又圆满。

佛子。此菩萨摩訶萨。於一切法,无所依止。名解脱者。一切过失,悉皆捨离。名调伏者。不动不转,普入一切如来众会。名神通者。於无生法,已得善巧。名无退者。具一切力,须弥铁围不能為障。名无碍者。

各位佛的弟子!这位大菩萨,对於一切法,无所依止。因為没有法执,所以法也不依赖。有人说:「我要学菩萨,不依止於法。我不需要学佛法,因為我对一切法,无所依止。」你的见解很高明,可是你的智慧还不够,仍然是愚痴。為什麼?因為菩萨已经明白一切法,故能取之於法,用之於法。法与法是圆融无碍,所以他不依止於法。要知道菩萨用法,如同用水一样的方便,掘凿西方,则在西流。什麼时用,什麼时有,所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菩萨有辩才无碍的境界,问什麼知什麼,有问必答,你所不懂的道理,他能懂。你能到这种程度,才可以不依止於法。现在你一法不通:何谓眞如?何谓实相?还弄不清楚。既然不明白、不知道,就得依法修行。若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时,才可以不依止於法。

菩萨对於一切法,无所依止,这就是解脱的菩萨。因為我法二空,所以对於一切过失,(举心动念,无非是过,无非是业)统统捨离,这就是调伏的菩萨。调伏什麼?调伏身,调伏心,调伏一切过失。菩萨能不动不转(不离本座),便能普徧周游十方诸佛道场去随喜,听经闻法,这就是神通的菩萨。菩萨对於无生法忍(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忍可於心),已经得到善巧方便,来教化众生。这就是无退的菩萨。不退什麼?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菩萨具足一切的力量,就是须弥(妙高)山和铁围山,也不能挡住。所谓「坚无不摧,孔无不入。」这种力量,能破坏坚固的东西,能深入金刚的物质。换言之,任何东西也障碍不了它,这就是无碍的菩萨。

第十、如空忍

佛子。云何為菩萨摩訶萨如空忍。

普贤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应修的如空忍。怎能把一切的一切看成虚空?虚空是没有形质,没有障碍的。虚空是空无所有,亦是无所不有。乍看什麼也没有,分析后什麼都有,这就是眞空妙有的道理。

佛子。此菩萨摩訶萨。了一切法界犹如虚空,以无相故。一切世界犹如虚空,以无起故。一切法犹如虚空,以无二故。一切众生行犹如虚空,无所行故。一切佛犹如虚空,无分别故。一切佛力犹如虚空,无差别故。一切禪定犹如虚空,三际平等故。所说一切法犹如虚空,不可言说故。一切佛身犹如虚空,无著无碍故。菩萨如是以如虚空方便,了一切法皆无所有。

各位佛的弟子!这位大菩萨,他修如空忍的法门,便明瞭下边九个境界。①了知一切法界,犹如虚空一样,因為法界没有形相的缘故。②了知一切世界,犹如虚空一样,因為没有生起的缘故。③了知一切佛法,犹如虚空一样,因為法没有一个,也没有两个的缘故。④了知一切众生的行為,犹如虚空一样,因為行无所行的缘故。⑤了知一切诸佛,犹如虚空一样。因為没有佛、众生、法分别的缘故。⑥了知一切佛力,犹如虚空一样,因為没有什麼不同的缘故。⑦了知一切禪定,犹如虚空一样,因為三际(过去、未来、现在)都是平等的缘故。⑧了知诸佛所说一切法,犹如虚空一样,因為法的本体没有可说的缘故。⑨了知一切诸佛的身,犹如虚空一样,因為没有执著和没有障碍的缘故。

各位要晓得「犹如虚空」的意义。本来不是虚空,假想它是虚空,就好像虚空那样。因為它不是虚空,你想它是虚空,所以要忍。你要认识这个境界,认识了,这就是忍。

菩萨了知一切都是虚空,以如虚空方便法门,而能明白一切法,本来都是无所有;无所有就是空。既然是空,就不应该有法执和我执。我执和法执都没有了,那不是虚空?那是什麼?

佛子。菩萨摩訶萨以如虚空忍智,了一切法时。得如虚空身,身业。得如虚空语,语业。得如虚空意,意业。

各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以如虚空忍的智慧,了达一切法的时候。得到犹如虚空的身,无论在静中或在动中,都没有身相可得,因為没有身相可得,所以身也没有业。得到犹如虚空的语,因為无所言说,所以语也没业。得到犹如虚空的意,因為无所执著,所以意也没有业。

譬如虚空,一切法依,不生不没。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一切法身,不生不没。譬如虚空,不可破坏。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智慧诸力不可破坏。譬如虚空,一切世间之所依止而无所依。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一切诸法之所依止而无所依。譬如虚空,无生无灭,能持一切世间生灭。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无向无得,能示向得,普使世间修行清净。

譬如虚空,虽然為一切法所依,可是不生不没。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一切的法身,也是不生不没。

譬如虚空,不可能破坏。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菩萨的智慧和十力,无能可以破坏的。

譬如虚空,虽然為一切世间之所依止,可是虚空无所依止,无所执著。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虽然為一切法之所依止,可是没有所依,没有执著。

譬如虚空,虽然不生也不灭,可是能持一切世间的生灭。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虽然没有所向,没有所得,可是能示现所向所得。普令一切世间所有的众生,修行清净的法门。

譬如虚空,无方无隅,而能显现无边方隅。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无业无报,而能显示种种业报。譬如虚空,非行非住,而能示现种种威仪。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非行非住,而能分别一切诸行。譬如虚空。非色非非色,而能示现种种诸色。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非世间色非出世间色,而能示现一切诸色。譬如虚空。非久非近,而能久住,现一切物。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非久非近,而能久住,显示菩萨所行诸行。

譬如虚空,虽然没有方,也没有隅,可是能显现无边的主和隅。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虽然本身没有业,也没有报,可是能显现种种的业和报。

譬如虚空,虽然没有行,也没有住,可是能示现种种的威仪。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虽然不需要行到什麼地方去,也不需要住在什麼地方,可是能分别一切所行的行门。

譬如虚空,虽然不是色,也不是没有色,可是能示现种种一切诸色。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虽然不是世间的顏色,也不是出世间的顏色,可是还能示现一切诸色法。

譬如虚空,说它远吗?在我们身边应有虚空。说它近吗?伸手拿不到虚空。所以说虚空不是久(远),也不是近。可是虚空能永住,没有破坏的时候。為什麼?因為它是虚空嘛!什麼也没有,怎能破坏呢?我们要注意这个地方。為什麼我们有无明、有烦恼?因為我们没有像虚空那样,所谓「自性如虚空,眞妄在其中;悟彻本来体,一通一切通」。虚空不但能久住,而且又能现出一切物。小如微尘,飘盪在虚空中;大如山河大地,房廊屋舍,都在虚空中包括著,无法能把虚空破坏。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也不是远,也不是近,而能常住於世,显示菩萨所修行的一切行门。

譬如虚空。非净非秽,不离净秽。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非障非无障,不离障无障。譬如虚空。一切世间皆现其前。非现一切世间之前。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一切诸法皆现其前。非现一切诸法之前。譬如虚空。普入一切,而无边际。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普入诸法,而菩萨心无有边际。

譬如虚空,它是清净吗?也不是。它是汚秽吗?又不是。可是虚空不离清净和汚秽。现在空气虽然被染汚,可是虚空仍然是清净的。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不能说没有障碍,又不能说不是没有障碍。為什麼?因為没有离开障碍,所以没有障碍。

譬如虚空,虽然一切世间,皆现在虚空的前边,可是虚空不是现在一切世间的前边。為什麼?因為虚空什麼也没有,怎可以现呢!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虽然一切诸法,皆能现在菩萨的前边,可是菩萨不能现在一切诸法的前边。

譬如虚空,虽然能普入一切,可是没有边际。菩萨中的大菩萨,也是这样的情形。能普入一切诸法实相,可是菩萨心愿,没有边际,没有界限。

何以故。菩萨所作如虚空故。谓所有修习。所有严净。所有成就。皆悉平等。一体一味一种分量。如虚空清净徧一切处。如是证知一切诸法。於一切法无有分别。严净一切诸佛国土。圆满一切无所依身。了一切方,无有迷惑。具一切力,不可摧坏。满足一切无边功德。已到一切甚深法处。通达一切波罗蜜道。普坐一切金刚之座。普发一切随类之音。為一切世间转於*轮。未曾失时。

这些情形,是為什麼缘故?因為菩萨所作,都和虚空一样的缘故。所说所有的修习,所有的严净,所有的成就,皆和虚空一样,皆是平等。一体(眞如实相的体性)一味(解脱之味)一种分量(无论大小,恰到好处),好像虚空那样清净,徧满一切处,这样证知一切诸法,都能明白,对於一切法,没有分别。

菩萨能庄严清净一切诸佛国土,能圆满一切无所依身。明瞭一切的方向,没有迷惑的时候。具足一切的力量,不能被摧坏。满足一切无边的功德,已经到了甚深微妙法之处。通达一切波罗蜜到彼岸的道路,普徧坐在一切金刚的宝座,普发一切随类各得解的音声,普為一切世间的众生,转大*轮,不曾失去应转*轮的时候。

是名菩萨摩訶萨第十如空忍。

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第十种忍的法门,名叫如空忍。

菩萨摩訶萨成就此忍,得无来身,以无去故。得无生身,以无灭故。得无动身,以无坏故。得不实身,离虚妄故。得一相身,以无相故。得无量身,佛力无量故。得平等身,同如相故。得无差别身,等观三世故。得至一切处身,净眼等照无障碍故。得离欲际身,知一切法无合散故。

菩萨中的大菩萨,成就这十种忍之后,又得到二十种身,甚至得到无量无边的色身。我们凡夫為什麼没有没有这样多的色身?因為我们不能忍。為什麼不能忍?因為我们把世间的一切,皆认為是眞实的,所以不能忍。假如被人骂一句,就受不了;假如被人说一句,就忍不住。

如有人说:「某某人是狗!这个人,一定不高兴,你怎骂人呢!假设最初人的名字,就是叫狗,狗的名字,就是叫人。现在假如有人说你是人,你也会不高兴,而生出烦恼来,為什麼骂我是人!所以说名词是假名。因為假名,便看不破、放不下。就说骂我啦!骂你啦!骂他啦!有这样多的麻烦。但如果没有我的执著,就没有身的执著,也没有心的执著,没有一切的执著。这时候,有人骂我,我当作唱歌来欣赏。如是的想,则无烦恼。

我们学佛法,就是学这个忍字。我常说:「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事事都能好。」这个忍,令人要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吃人所不能吃,穿人所不能穿,这种法门,要实实在在去做,不是说说就算了。所谓「菩萨不怕因不怕果,凡夫怕果不怕因。」菩萨在因地的时候,所行所作,非常谨慎,深恐错因果。当他受果报时,便很欢喜来接受,而无怨言。凡夫在种因的时候,什麼也不怕,随便可以杀人放火。对人说些刻薄的话,任性骂人,或恶意批评人。等到受果报时,才觉得很怕。有人说:「我為什麼要这样的苦呢?」就因為你在以前所种这个因,所以要受这个果。

现在的世界,為什麼处处发生灾难?因為众生起惑、造业、受果报。不明白因果的人,无论什麼事,和人鬪,和人争,越鬪怨仇越深,越争是非越多。我们学佛法的人,切记!切记!不可和人鬪,更不可和人争。所谓「争之不足,让之有餘。」吃亏就是佔便宜,这是经验之谈。

菩萨成就这种忍。①得到无所从来之身,因為无所去的缘故,也就是无来无去。②得到无生身,因為没有灭的缘故。有生必有灭,若没有生,也就没有灭。③得到不动身,因為没有坏的缘故。既然不坏,怎会有动?④得到不实身,因為离开虚妄的缘故。菩萨觉得自己的身体不是实在的,所以就离开虚妄。⑤得到一相身,因為无相的缘故。菩萨无我相,甚至一相也没有。⑥得到无量身,因為佛力是无量的缘故。⑦得到平等身,因為同如相的缘故,所以没有不平等。⑧得到无差别身,因為等观三世无分别的缘故。在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没有不同的身。⑨得到至一切处身,因為净眼等照无障碍的缘故。菩萨因為修行菩萨道,所以得到千变万化的色身,到任何地方,也无所限制。

凡是和菩萨有缘的地方,菩萨皆示现这种身去度众生,大而佛刹,小而微尘。為什麼?因為菩萨得到清净的天眼、肉眼、法眼、慧眼。用这四种清净眼来普照,而无一切的障碍。清净就是心中没有染汚的思想,也就是没有贪念,没有欲念,没有淫念,这样就能得到法眼净(清净法眼)。这种清净法眼,能观察尽虚空徧法界,所有一切处。有应度的众生,菩萨即时示现其身前去度之。

一般人没有得到法眼净的时候,念经时,需要照经本来念。得法眼净的人,开净法眼,观察尽虚空,徧法界都是道场,都是众会。十方诸佛,正在那里说经说法,十方菩萨,正在那里讲经说法。这种境界是不可思议!法眼净的人,想念经诵经,可以一目照了一切诸法实相,不需要对著经本来读诵。

谁想开清净法眼?那就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就没有一切的障碍。得到法眼的人,看什麼都能看透看穿,好像隔著墙壁,便能看见墙外的事物。隔著大山,便能看见山那边的事物。总而言之,无论什麼物,也挡不住视线。

得到法眼净的人,观察人的心里在打什麼妄想?皆能清清楚楚的晓得。可是不要对他说:「呃!我现在知道你正在打某种的妄想?」那麼,人人就不敢接近你。為什麼?怕你揭穿他的秘密。所以要和光混俗,就像和他是一样。好像有了宝珠,要藏在袋中,不可拿出来给人看。如果亮相:「我的宝珠,价值连城。」那麼,被土匪知道了,一定会来抢走宝珠。所谓「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这样才能相安无事,和平相处。

有了法眼净,虽然不会被人偷去抢去,但是有人会生出妒嫉心:「我怎没有呢?我出家多年,用功修道,严持戒律,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坐著睡觉(夜不倒单)。為什麼没有这种的境界?他為什麼能有呢?」於是心里很不舒服,坐立不安,不是滋味,是妒嫉或是障碍?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為什麼?也不知道。所以要和其光,同其尘,在外表上多少要和他一样。

挫其锐就是把智慧收起来,不要露出来,这样子就没有纷争。他和你一样,他就不生妒嫉、不生障碍。你们不信?為什麼有人妒嫉我、障碍我?因為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觉得我是奇怪的人,一天只吃一餐,坐著睡觉,天天搭衣,於是大惊小怪的说:「这个人,太愚痴啦!一天一餐,太胡闹了!怎可以坐著睡觉?那能受得了?天天搭衣,多麼累赘!」或者说:「那里太苦啦!人是受不了,不知是眞是假?」或者说:「大概不是那回事吧!」总而言之,我所行所作,都是不对的,吃一餐也不对,坐著睡也不对,搭衣更不对,这种批评,令人啼笑皆非,只好随它去!

不但我个人是这样的苦修,我所教化的美国弟子,也是这样的苦修。他们又批评的说:「眞是害死人啦!」有一次,某法师来参观佛教讲堂(金山寺前身),发现在楼上放著二三十个木盒子,不知是做什麼用?晚上看见这些美国青年,做完晚课之后,好像鸟归笼一样,每个人把身体放在木盒里,坐著睡觉。这时,他才知木盒的用处。便对我说:「噯呀!你眞害死人啦!怎能这样的虐待他们,你太不对啦!」我说:「我没有教他(她)们这样子,而是他(她)们自己愿意这样子。所谓「道不同,不相谋。」我无法向他解释。

出家人,应时时搭衣,才现比丘相。现在出家人,自己不搭衣,还说搭衣是不对。你们看看!跑到什麼地方去了?不要说自性的本来面目不认识,就是皮毛上的本来面目也不认识了。在外边能见到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了,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以黑為白,以白為黑;这样怎能教化人呢?不但是在家人这样的批评,就是出家人,也公开的说:「搭衣是不对的」,有这种的思想,实在令人痛心。没有法子和他讲眞理,越讲眞理,他越不相信,会反过来说:「你那个才是假的。」佛教是不是值得痛心!众生相就是这样子。所以说:「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

⑩得到离欲际身,要离开淫欲的行為,因為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我们為什麼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就因為有这个淫欲。有淫欲的念头,就有生死。离淫欲的念头,生死就了了。有人说:「我已经断了淫欲的念头。」你说已断了淫欲之念头,它是在里边藏著,你自己不知道而已。在八识田中的淫欲念头,不知已有多少?恐怕比泰山还要高,因為泰山是由一粒一粒微尘积集堆累而成的,所谓「自小累成高大」。在你心里的淫欲,比泰山的微尘还要多,不过自己没有发现吧了。你要是眞的没有淫欲的念头,那麼,你走路时,鞋不沾地,而无声音。有这种境界,才能证明你离开淫欲。

什麼是离欲际身?就是知道一切法,没有一个合,也没有一个散。很自然的,不是造作,不是勉强。有人问:「什麼是合?什麼是散?」简而言之,结婚就是合,离婚就是散。就是这个。佛法就在你的身边,并没有离开你十万八千里。把佛法讲到外边去,讲来讲去,有什麼用?对你们听经的人,没有实际的用处。所以我讲经,只讲吃饭、穿衣、睡觉,就是这个道理。你们能弄清楚,就证圣人果。弄不清楚,糊涂来,糊涂去,临死又盖糊涂被。一生都糊涂,听经也听不明白。為什麼?因為我讲的糊涂,所以你们听不明白。现在我老老实实告诉你们,就是这个嘛!

得虚空无边际身,福德藏无尽如虚空故。得无断无尽法性平等辩才身,知一切法相唯是一相,无性為性,如虚空故。得无量无碍音声身,无所障碍如虚空故。得具足一切善巧清净菩萨行身,於一切处皆无障碍如虚空故。得一切佛法海次第相续身,不可断绝如虚空故。得一切佛剎中现无量佛剎身,离诸贪著如虚空无边故。得示现一切自在法无休息身,如虚空大海无边际故。得一切不可坏坚固势力身,如虚空任持一切世间故。得诸根明利如金刚坚固不可坏身,如虚空一切劫火不能烧故。得持一切世间力身,智慧力如虚空故。

菩萨又得到虚空无边际身,因為福德藏是没有穷尽那样多,好像虚空一样的缘故。 菩萨又得到无断无尽法性平等辩才身,因為知道一切法相,都是一相。一相就是无相。是没有相的,是寂静的,是寂灭的。法是无性為性,根本就无法可说,好像虚空一样的缘故。 菩萨又得到无量无碍音声身,也可以说他的身,没有数量,没有障碍,又可以说他的音声,没有数量,没有障碍,為什麼?因為没有方法可以障碍住他的音声和他的身体,所以说好像虚空一样的缘故。 菩萨又得到具足一切善巧清净菩萨行身,因為无论在什麼地方,皆无障碍,好像虚空一样的缘故。 菩萨又得到一切佛法海次第相续身,因為不可断绝,好像虚空一样的缘故。 菩萨又得到一切佛刹中示现无量佛刹身,因為能离开一切贪念,和一切执著,好像虚空一样的缘故。 菩萨又得到示现一切自在法无休息身,為什麼?因為犹如虚空,犹如大海,而没有边际的缘故。 菩萨又得到一切不可坏坚固势力身,為什麼?因為犹如虚空,它能任运支持一切世间的缘故。 菩萨又得到诸根明利如金刚坚固不可坏身,為什麼?因為犹如虚空。无论遇著什麼大劫的火,都不能被烧的缘故。 菩萨又得到持一切世间力身,為什麼?因為智慧力,犹如虚空一样的缘故。

佛子是名菩萨摩訶萨十种忍。

各位佛的弟子!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所修第十种忍的法门。

在中国是以农立国,老百姓皆知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道理。人人在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割,冬天存藏。一年四季,全家得到暖饱,不受饥寒之苦。假设有人,春不种,夏不耘,等到秋天,坐在家里,想收穫五穀,得到粮食,好过冬天,这是无有是处。我们修行,和种田一样,先在福田中种善事。善事做到圆满时,一切的问题,自然会解决。

我来美国弘扬佛法,為救众生离苦得乐,所以天天讲经说法,令你们开智慧,晓得因果报应,是千眞万确的事实。故切记不可错因果,否则堕地狱,永復不得人身。可是我没有对你们讲,听经有什麼好处。听经是為明白眞理,是為明白不懂的道理。明瞭之后,才能依法修行,得到眞正的快乐。所谓「信解行证」,按照这四步骤向前迈进,便能到究竟之处。

我们明白这个问题,必须重视佛教,必须拥护佛教,令佛教一天比一天发扬光大,续佛慧命,是佛教徒的天职。

无论什麼宗教?都是為众生造幸福,不是给众生惹麻烦。我们对於任何宗教,不可存成见,批评其他宗教不如佛教高明。我们要本著「道并行,不相悖」為原则。应该把所有的宗教义理,积集在一起,彻底研究一番,取其长,补其短,发扬光大,向前推行,否则,会被时代淘汰了。

有人问我:「你是什麼教?」我是眞理教,我是人教,我是众生教,我是大众教。因為众生是人成的,人可以成佛,所以佛教可以叫人教,也可以叫众生教。

佛教是尽虚空,徧法界。我们要把心量放大,包罗万有。尽虚空,徧法界,都是眞理的表现。各位注意!今后不要和任何宗教分彼分此。他们和我们分彼此,我们不和他们分彼此,要这样造作,才能息事寧人,否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相争论,毫无意思。眞理不怕考验。科学越进步,证明佛教的眞理更是正确。所谓「眞金不怕火炼」,越炼越是光亮,灿烂夺目。

尔时普贤菩萨摩訶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普贤菩萨,想要重新宣说十忍的义理,乃用一百零七首偈颂,来表达其意。前百首偈颂,分為十段,每段有十颂,颂十种忍。后七首偈颂,是结叹。

譬如世有人 闻有寳藏处

以其可得故 心生大欢喜

譬如世间上,有这样一种人,听到人家说,在某处地下有宝藏,如果得到此宝,可以富甲天下。这人认為有机会,可以得到宝藏的缘故,於是心中生出大欢喜,因為宝藏能满足他所求的希望。

如是大智慧 菩萨眞佛子

听闻诸佛法 甚深寂灭相

有这样大智大慧,才是眞正佛的弟子。他能闻到诸佛所说一切的法,这种法都是无上甚深的寂灭相,所為「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

闻此深法时 其心得安隐

不惊亦不怖 亦不生恐畏

菩萨闻到般若深法的时候,他的心得到大安隐,也不惊慌,也不恐怖,也不畏怕,没有一切的恐惧。能有这样的安隐,那麼,才能深入经藏,得到如同大海一般博广的智慧。

大士求菩提 闻斯广大音

心净能堪忍 於此无疑惑

大士就是大菩萨。大士是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求菩提道(觉悟之道)。闻到这种甚深广大的法音,心中非常清净,能堪忍这种法门,而对这种法门没有疑惑。

自念以闻此 甚深微妙法

当成一切智 人天大导师

菩萨自忆念研究,自己所听到这种甚深微妙法。将来应当成就一切智慧,而做人间和天上的大导师,也就是佛,佛就是人天的师表。

菩萨闻此音 其心大欢喜

发生坚固意 愿求诸佛法

菩萨听到这种无上甚深微妙的法音,心中生出大欢喜,发生坚固的意志,愿求诸佛所说的微妙法。

以乐菩提故 其心渐调伏

令信益增长 於法无违谤

因為菩萨欢喜菩提觉道的缘故,所以将其心渐渐调伏了。使令信心,渐渐增长。对於佛法,既不违背,又不诽谤,拥护佛法,宣扬佛法。

是故闻此音 其心得堪忍

安住而不动 修行菩萨行

因為这个缘故,所以听到这种法音,其心便得到堪忍的思想,安住在堪忍的境界,而心不动摇,来修善軛六度万行的菩萨行。

為求菩提故 专行向彼道

精进无退转 不捨众善軛

修行菩萨道的菩萨,為求无上菩提觉道的缘故,专一其心来修行,趣向菩提道,时时精进,刻刻精进,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不捨一切的善軛。

以求菩提故 其心无恐畏

闻法增勇猛 供佛令欢喜

菩萨以求菩提的缘故,所以昼夜精进,而不懈怠。菩萨的心中不生恐怖和畏惧,也不怕佛道遥远,只是一心向前精进。听到诸佛所说的法,更增加勇猛精进的心。菩萨时常到十方诸佛国土去,供养诸佛,承事诸佛,令诸佛生大欢喜。

如有大福人 获得眞金藏

随身所应服 造作庄严具

好像有个大福报的人,获得一个眞金的宝矿,把所得的眞金带在身边,用它製造种种的庄严具(一切器皿),以供养三宝。

菩萨亦如是 闻此甚深义

思惟增智海 以修随顺法

菩萨也像这样子,听到这种甚深法的义理,他就思惟修行,来增加智慧,犹如大海,且修行随顺众生的法门。

法有亦顺知 法无亦顺知

随彼法如是 如是知诸法

法有相菩萨也知道,法无相菩萨也知道。随顺一切法来修行,有这种的无生法忍,随顺诸法,了知一切诸法实相。

成就清净心 明彻大欢喜

知法从缘起 勇猛勤修习

怎样才能成就清净心?就是勤修六度万行,实行菩萨所行之道。这样才能圆满功德,成就清净心。成就之后,才能明彻(明白彻悟),然后就生大欢喜心。知道一切法,是从缘所生起。虽然明瞭是空,但不执著於空,而勇猛精进,勤加修习。

平等观诸法 了知其自性

不违佛法藏 普觉一切法

以平等心来观察一切诸法,明瞭知道诸法的自性,不违背诸佛的法藏,普徧觉悟一切诸法的道理。

志乐常坚固 严净佛菩提

不动如须弥 一心求正觉

志愿的欢喜心,要常坚固,犹如金刚,不可破坏。庄严清净佛的觉道,不动不摇,好像须弥山那样的稳定,一心一意以求无上正等正觉的法门。

以发精进意 復修三昧道

无量劫勤行 未曾有退失

因為发勇猛精进的意志之愿,所以又勤修三昧(正定正受)的道。从无量劫以来,一直到现在,勤加修行,未曾有退转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

菩萨所入法 是佛所行处

於此能了知 其心无厌怠

菩萨所证入的法门,就是佛所行之处。对於这种法门,能明瞭知道之后,则心不会生厌倦,也不会生懈怠,也不会在听经的时候,坐在那里睡觉。為什麼要睡觉?因為求法心不认眞,不明白求法的重要性,所以被昏沉境界所转,而生厌怠心。如果求法是诚恳,绝对不会睡觉的,一定聚精会神在听经,心中也没有一切妄想。

如无等所说 平等观诸法

非不平等忍 能成平等智

好像无等(佛)所说的法,教众生用平等心来观察一切诸法,又教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