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31

发布时间:2024-05-27 04:08:36作者:佛缘网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31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无始劫来我们所犯的根本错误是什么?三界因识而成执识为根吗?三界为真还是为假?应用何心来思维金刚经呢?

金刚经大家用心来听,不可以随随便便的;因为金刚经是破相,破你的识,我们无始以来流转生死,其实就是犯了一个最根本的错误,抓住识不放,其实三界都是假的,就因为你抓住这个识,所以流转三界;如果你对此不重视,想出离三界是根本不可能的。金刚经是真的要用心----很细的一个心来思维的;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用一个小时二个小时来思维这件事情,就非常了不得了。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将金刚经放在背后不管,然后不断的追随着习气毛病妄想,随生死流转,不去思维这件大事。我为什么要详细的说,他关系到我们刹那刹那的心,我们这个念头,我们众生无始以来习气很重,不知道怎么样才能会于本心,其实佛陀用了很多的方法和手段,用尽种种方便善巧,让我们会于佛心,金刚经只是直心把我们的心说出来,佛陀的种种方便善巧也会令我们获得另外的一种解脱;好比说到西方极乐世界,好比说普贤行愿,他都可以让我们进入到金刚信心里面来,所以我们今天晚上,把这个方便给大家说一下,让大家有个明了,知道金刚心(法性)之所在。

佛陀在金刚经中如何开显金刚心,让我们在金刚心中得到究竟解脱?

每部经都有密意,问题在于怎么把它开显出来。密宗、禅宗、净土宗皆有密意,如净土宗里面的信愿行,信里面可以得到解脱,愿里面行里面都可以得到解脱,解脱体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并不是我们以我们自己的想象,应该闻到解脱的方法,释迦牟尼佛怎样把我们的这个心给示现开显出来,怎么样让我们从信上去解脱,……,不管是从信位上解脱,还是愿位、行位上解脱,他的本体一定是金刚心;因为金刚经是直心;是顿法,直接契入实相。

有哪四种菩提心?对应各宗派的何种解脱层次及办法?什么是菩提心的体?通常好多人自认为发菩提心了,其实并不是发菩提心,问题在哪里?菩萨出菩提心的障碍是什么?为什么闻金刚经能进八地菩萨?

昨天讲到声闻、菩萨,都有解脱及不解脱的地方。凡夫不闻金刚经,很难生出菩提心,只能在地藏经,甚至苦行上面来求解脱;没有办法进入出菩提心;只能在“伏住”上面求解脱。有所住;你看应无所住,众生都是有住,有住就有错,住就是法补(?),世间的法或者佛法,只要你有所住,就是师父把你补起来了,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你就说成佛,多数在补法范围之内,安住在住的体上面,这个众生很难会的到;其实有所住都是错误的,很简单的,我们众生不以此法就以彼法来住,净土是依阿弥陀佛而住,禅宗以无心来住,求一个明心开悟来住;密宗依咒子而住;只要你有住,最多只是暂时的一个安抚,暂时把你的心安抚一下,是不是真的能得到解脱呢,只能在伏菩提心和发菩提心范围内解决一点问题,不能进入明菩提心、出菩提心的层次;什么叫出菩提心的体呢?出菩提心是完全没有我执解脱的体,无所住的体,他完全是以上是对无所住的体下也对无所住的体,有所成的佛和有所度的众生都是错误的,上无所住就是佛,下无所住就是众生,所以无所住的体就是佛跟众生,他是不二之法,又是二之法;说他无住,他是有住;说他有住,又是无住;这中间没有一个我住在哪一边的这个体;菩萨了不可得,完全以这个来安抚,把一切妄舍掉,这个才叫做出菩提心。上有佛可成,下有众生可度,中间有我在做;这就是菩萨出菩提心的障碍;一般在这个时候,都是八地菩萨所显现的事;一般我们凡夫根本就行不到;为什么念阿弥陀佛能进八地菩萨?为什么闻金刚经能进八地菩萨?你没听懂是另一回事,如果你闻到了就是八地菩萨;因为八地菩萨是出菩提心,才是真正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伏住了菩提心,发菩提心,不闻般若,也只能如此了;伏住菩提心,就是清净心,象阿罗汉,清净心就是无我的体,舍除了一切妄就是清净;

以信作名言错误何在?地狱众生的一念善根在哪里?何谓发菩提心?为什么说信愿行是一种解脱的次第?发菩提心与解脱有何关系?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出菩提心。用净土法门来解释一下释迦牟尼佛的方便;也就是行,信愿行的行;一般人认为信愿行是净土宗的一个资粮,信:信阿弥陀佛为真,信极乐世界为真,信阿弥陀佛的愿力为真,信自己是业障深重还没有出离的凡夫,相信自己是佛;相信他相信自,相信理相信事,相信因相信果,六信吗;我们要发愿,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要付行,不行如何去呢?一般人是如此解的。其实信愿行,他是一种解脱,信解脱、愿解脱或者行解脱,是众生的一种次第,信的体是不变的,不管哪一法门,华严境界,金刚法华皆如是,究竟圆教的解:这种信的体是不动的;这个信就是我闻的机,我闻的法,信中间是了不可得;信就是般若,信就是法的显现和机的相应,信是个名言而已,不可以将这个名言当做信,如果以名言作为信的话,这个名言是错误的。

就如发菩提心的名言和真实的菩提心,不是这个名言很重要,那个是假的,那是名言而已;众生以名言为菩提心犯了很大的过错,发菩提心,了知自己在苦海当中,要出离的这种心,要确知苦,生出真正要出离的心,这个才是真的菩提心;叫做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这个体,想脱离苦。谁愿意苦呢?只是找不到相应的方法;如小偷,他本身具足了想解脱的体,但是使用的方法错了;其实菩提心每个人心中都具足了,你去抢银行赚了钱,有枪毙的危险,不管是否得到解脱,都会有将来毒死的危险;你用社会上的方法手段来追求解脱,其实是得不到解脱的,但我们本身求解脱的心是没有错的,所以每个人具备了出离心;谁愿意在苦海里面流浪呢?只是方法不当或错误而已。所以我们学佛要想达到究竟的解脱,就需要究竟的方法,我们众生其实这种想出离的善根是人人具足的,包括地狱的众生也是如此:地狱众生的一念善根在哪里?无间无间,什么叫无间?无间中间还有个间,这个间就是善根;地狱中的苦如果稍稍有那么一丁点儿停止一下的瞬间,就会有想出离苦海的心产生;但是无间之苦的众生无间啊,他只想着自己的苦,哪有时间想出离想解脱呢?这些善根都暗藏在我们的体里面的,每个众生都具足的,都具足菩提心,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让它真正落实于当下。

伏菩提心是什么?如何一念当中度尽所有的众生?如何能念念之间刹那刹那的成佛?何以说七地八地涅槃等等都只是方便立名,有立名一定有住?

伏菩提心是什么?伏菩提心就是清净心,你达到无我,就是伏住了,如果真正的能够识妄为真,就是菩提心。如果你只是嘴巴上发菩提心,根本就不伏菩提心,嘴巴上发根本就不算的,知道吧;其实求出离心就是发菩提心,你要了解你的无我的清净心,那就是伏住菩提心了;能够伏住菩提心也是很了不起的;出菩提心是八地菩萨才有的,八地菩萨是以般若为根本的,到八地菩萨般若会现前的,八地菩萨是无所住,佛已成就;无所住,众生已经度尽;他这个里面就是金刚现前;到八地菩萨,自然是金刚无为,一切圣心(?)皆因无为而有差别,无为体其实就是涅磐体,也就是无余涅槃,无余涅槃就是没有我了;没有我是什么?就是以般若为体;以无相无住无念为体;八地菩萨就没有相了没有住了,实实在在的完全无住,我们说我们自己无住了,这个是假的无住,没有执著了,在你没有执著的时候,那个无执著的体还是叫住;还是安在住上面;到八地菩萨我自己没有执著的念头是绝对没有的;只有一个佛一个众生,中间没有我;佛已经成就,众生已经度尽,有无量的众生在度,但无度相,是以度尽;在一念当中他是度尽的,佛无成,但念念之间刹那刹那的都在成佛,到了八地菩萨安住在不可思议妙德当中,处无余涅槃。讲涅磐也只是方便立名,我们把涅磐当做一件事情去做的话,这个还是错误的,有余涅磐才有住;无余涅槃是无涅磐可住;无有涅磐的体;众生方便立名,把这个涅磐写在哪个地方。认为有地方可住,所以从八地七地都只是个方便立名而已;有立名就有住,有住就不通于八地菩萨。

如何理解你的菩提心的隐藏性?它何以隐藏,如何开显?如何得到发菩提心的体?

那么我问:在信位,在你信到金刚般若,释迦牟尼佛用的是什么方便,让众生都能方便闻到般若智慧而得到解脱呢?我们用信愿行来大家作个方便说:信位有二种,令众生很快得到解脱。任何一个凡夫进入信位,信位是以信而解脱;信的体就是金刚,就是般若,是不动的;这个般若的示现不一定是金刚经,他可以是一部妙法莲华经,可以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也可以是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但信的体它是一,因为信是根本;就象大树的根一样,一切众生的解脱都依信而立。但信有遮有止,象金刚经直接开显示现我们的实相;象无量寿经示现的是阿弥陀佛,象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他示现的是菩萨境界,象诸佛示现佛的国土;还有呢普贤菩萨回向法界他示现的是毗卢遮那佛,他都是在实相上面建立产生种种的行为,不管哪部经典,他都有很大的方便;我们思量一下,伏住菩提心了吗?没有!!出菩提心更没有;除非你是八地菩萨,在发菩提心上我们肯定具足,因为一切凡夫都具足发菩提心的体,但你今天皈依三宝发菩提心,应该了解菩提心的真实解脱;世间的菩提心具足,但隐藏在无信的体里面,你的信没有得;信的体有,但你没有信的相,就是说你跟你本来的相没有相应,所以你自己没有信故,所以信的体已经隐藏,你皈依三宝,当你认识到的时候,就是你的妄识与你本来的体相应的那一刹那,那你的信就会出来(真信由此而生,非由感觉而生,非心想即生),如果你自己不闻实相,你的信是不能出来的,就象我们皈依三宝一样;如果不闻法,也是得不到相上的菩提心的,其实你只是具足了菩提心,并不能发菩提心,或者并没有发出真实的菩提心。只有闻到真实的经典,象阿弥陀经、金刚经、华严经、妙法莲华经等大乘经典,他才能够让你得到发菩提心的体;只有得到发菩提心的体,你才可能得到解脱。

如何将如来的果德真正为我们究竟的解脱所用呢?因位观音、道位观音、果位观音各有何不同?信位解脱的含意?殊胜所在?如何在信位上用功?信位上需要用功吗?如何理解透达阿弥陀佛进入一切众生心里?

所以呢,我们只是方便的说,信上的菩提心,都是从果位上来,为什么呢?众生没有果德的现前,没办法把他的这种善根激发出来。只有象观世音菩萨大乘的佛法,以男相得度者以男相得度,……观经上说,观世音菩萨身上光明无量,遍满十方,里面有五道众生,我们也正在其中,经上说以男相得度者,就以男相得度;以女相得度者,就以女相得度,……这里面会出现三种人:一种是因位上的观音,我们在求观世音菩萨,天天在求;另一种人是我要做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是我的心,我做观世音菩萨的行为:大悲行、慈悲行;第三种人是我现在当下就是观世音菩萨,完全是没有我的,你现在男相、女相、在家相、出家相,本身是在我们众生心中显现出来的,这一切相是由观世音菩萨的愿力光明示现出来的,你直接看到观世音菩萨的果德,你能认识到这全是观世音菩萨;在果位上你认识到这是真实的观世音菩萨,你做善事观世音菩萨在,你不做善事观世音菩萨也在;完全是消融于我,没有我;你做了他在,你不做他也在,他就在哪个地方,只是你愿不愿意与他相应而已。就象放生做善事,你做他在哪个地方,你不做,他也在哪个地方;这个是他的体,因为观世音菩萨不因为你他就出来;也不因为你他就没掉;只要有众生在,观世音菩萨就在;众生到哪个地方去,观世音菩萨他是不变的;所以观世音菩萨的果德是永远不会退失的;道位上的观音:观世音菩萨就是我的心,没有我执,我们的心达到观世音菩萨的境界那就是观世音菩萨;你不要我执,行大悲行,你就是观世音菩萨;果位上的观音:一定要相信观世音菩萨跟我们是同体的,我根本就不存在,这跟小乘法中乘法大乘法都是相应的。为什么呢?小乘讲苦空无常无我,苦是空的,无常代表缘起,它是变化的,寂静涅磐也就是清静之意,生灭不存在,没有我,没有缘起,你就是大涅磐寂静;观世音菩萨平等出来的这个体,彻底地把我们消融掉了,你自己完全消融在法里面;但是没有一个我在法里面,妄断全真,妄断了并不是我到哪个地方了,观世音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比如讲太阳光下映现一个我在,能不能说我们就是哪个太阳光,就是太阳啊?太阳是完全不动的,你完全是个妄的体;那个太阳是真真实实,不多也不少;所以观世音菩萨就是那么样一个体。你看到的完全是个妄见,但是当你完全了解了观世音菩萨的时候的呢,你全部的妄见全部消失,没有一个我,没有观世音菩萨就是我的念头;有一念都是有所住,没有我了,拿什么住呢?所以呢这个叫做果位上的观世音菩萨,在信位一个凡夫,你了解你现在的男生相女生相、出家相、在家相都是观世音菩萨的一个体现,这就是凡夫一念信自他不二的体,这个就叫做信位的解脱,彻底的信上。但是信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十方诸佛所摄取的,菩萨是无所得故,菩萨不是真实的法界,十方诸佛摄取十方菩萨建立国土,同样如是,国土建立愿力,里面照样从信位上讲,也如是。。。。。。都是诸佛成就的国土,都安住着众生,众生无非是一个念而已,一个觉念,一个妄念。十方诸佛还有十方存在,众生还有住,所以阿弥陀佛摄取十方诸佛,成立极乐国土;这里面有无量的菩萨变成十方诸佛,十方诸佛又变成阿弥陀佛;到后来阿弥陀佛也没有了,变成一个名号;名号到最后呢进入了我们心里边,我们心里边就是这个名号。阿弥陀佛也没有了,那里去了呢?阿弥陀佛立名在我们心中,这个名字到我们心里边,十方世界众生不闻阿弥陀佛者,阿弥陀佛就不成佛,所以没个众生都已经闻到过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成的是什么佛呢?难道有什么佛可成吗?阿弥陀佛进入了众生的心里面去了,进入到法界里面去了。进入到不可思议处,是无相,是无住,是无念,是妙用,是大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没法去猜测的。

信佛菩萨时,何时得空与其相应,何时不能得空与其总难相应?

众生看到任何一部经典,这些都是遮止之法;这里面要出来好多菩萨、好多佛、阿弥陀佛,这里一切演变,建立一切凡夫可以成佛的原因。我们都在遮止里面,因为我们自己通达于佛法非常的困难,只有靠佛陀的一种方便,建立众生的解脱;所以从信位上来讲,应该是这样的信,信位和佛信的那个体是相应的,和般若也是相应的;你信佛菩萨的时候,那也是一种信,在你信佛菩萨的时候,正好把你空掉了,跟你的自性是相应的,它又跟我们般若本来的体是相应的,所以从这里面它跟金刚经也是相应的;不二的,完全是相应的;

应无所住的体相各是什么?何谓行位的愿?何谓回向位的愿?十方诸佛十方菩萨十方众生及阿弥陀佛的关系是什么?

就愿位来讲,就愿力来建立信位,它也是属于一种遮止,有二种:一种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一种是修回向心的,还有一种修行的,也是属于有遮止的,不象信位的没有止只有遮;完全是个遮法,也就是你直接信就可以了,你只要信就可以了,剩下的你就按照信位上做;从止上来讲你就不信了,遮是对于愿来讲的,止是对于六度来讲的,止住等于六度,象六度波罗蜜就是个戒,包括慈悲喜舍。愿上面有二种愿:一种是行为上的愿,行位上的愿就是六度,还有回向位上的愿,它这个回向不是回向某一个人,它回向遍十方象普贤行愿;六度是个止法,六度的止是令我们得圆满故,六度波罗蜜是佛般若之智中本来圆满之体,六度就是众生,而众生就是六度,就是应无所住之相,和应无所住之体,应无所住之相就代表法界是你的一切体,应无所住的体就是十方诸佛;应无所住的相就是十方众生,十方众生是十方诸佛十方菩萨之德,象莲花一样;十方诸佛是十方众生之果,也就是莲花的莲子;是花开见佛,他是一体的;

如何理解一念当中一体成就法报化三身?六度是因位还是果位?在信位上为何多不能做到与佛陀愿力同体?行持六度之时是否就是受用佛陀全部果德之时?我们的一念能摄法界吗?明明佛陀已经统统摄受了我们,为什么我们就是摆不进去?

众生是什么呢?对于佛来讲他是报身,他没有众生可讲,他本来----就象瓶子和玻璃,玻璃好比是德,杯子好比是报身,报身一定有的,有二种报身:业报身及大愿之报身,阿罗汉也有业报身,住在时空里面;还有业还有无明啊,但愿报身可以成就利益众生,只要是利益众生就是他的愿报身;对于利益众生,化身与报身是一体的,不可能离开化身有另外报身可得,不可能离开报身另外有佛可得,法报化是一体的,不可能产生一个距离;在我们意识当中一般法身在哪个地方,报身在……,化身在我们这个地方,那是错误的,报身就在化身里面,法身就在报身里面;法报化是一体的,是一念所成就的;所以呢,他报身必定就具足,佛的报身他必定就具足;对于菩萨的愿力,要想成就佛果,从愿上面来讲,必须要相应佛陀的果德,还要相应众生的因德,所以众生的因德和佛的果德他要相应;六度波罗蜜是什么?六度波罗蜜就是众生的因位,回向就是果位,一念回向就是果位,就是诸佛之体;因位就是众生之心,以二种愿力,一个要慈,慈众生的心啊,就是六度,菩萨知道,六度这一念必须自己要去行,愿位上面,自已行为愿;不象信位,信位是诸佛之大愿,因为有诸佛之大愿,众生只要信就可以了,完全同佛陀的愿力同为一体;众生不是愿吗?愿位是在因地了,不是在果地来讲了,因果本身是同时的,抓到因的时候,果就在哪个地方了;但是抓住果的时候,因也同时在哪个地方;所以信位来讲全讲果位,果位得因位就得;在菩萨来讲,因位得果位就得;所以持戒之时,佛陀的果德就在你手上;你的手上受用的果德已经是具足了;但是呢,如果信位不具足,你的受用就不会具足,不管你持什么戒,你对佛陀的果德还还是有一份疑惑在哪个地方;此惑是因,受用不具足是果;因果同时;所以你在持戒的时候,对佛陀全部果德具足信心的时候,那你念念之间和佛陀的果德都是相应的,但是一定要念念相应;就是说持戒就是忍辱,忍辱就是精进,精进就是禅定,禅定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布施;他是一念,为什么呢?佛陀的果德是圆满的,不可能哪一个有欠缺,所以呢这个六度波罗蜜是菩萨的愿里面必须要修的体,必须要修,必须要发愿,持戒本身就是他的愿心,从愿望来讲,第二种愿望就是回向,把你愿愿的功德回向至果德,才能够建立你心的圆满;如果你不回向至果的话,你心地是不会圆满的,所以呢,因为我们众生的执著啊,要发愿成就,必须将你的功德回向到法界,按照规矩来讲,一念本来遍法界,就是说你现在的一念就是法界的一念,就象你作梦一样,一个梦进去了,里面有法界,一念为因,法界为果,所以呢法界为因,一念为果,他都是一样的,可以倒果向因,可以倒因向果,所以对我们而言,是一念为因,法界为果;而对于法界而言,是法界为因,一念为果;所以我们做的一念,本来就摄了法界;法界本来就摄了我们这一念,从果位上来讲,我们的念本来就为佛陀所摄取;但是我们的信位他就有一个顽固的习惯不肯完全彻底干净的信,总是带有疑惑的信,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子的,所以必须要真信正信诸佛菩萨啊,如果你不是这样,你这一念从信位上来讲就有了分别心,就不能得到具足的受用啊。

不以信解脱的话,如何以愿来解脱呢?为何众生在事项上总是不能以信来解脱,而选择以愿来解脱呢?回向的真正奥秘是什么?如何理解六度波罗蜜本来就是佛陀法界中圆满的功德?众生回向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所以我们这一念一定是为佛陀所摄取的,象我们现在在家、出家都是为佛陀的果德所摄取;你信吗?信就是“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故,无所障碍”,出家在家一切体都由佛陀的果德所摄取,所以我们念念都被佛陀所摄取,你信吗?所以一般人很难信,不以信为解脱,那你就只好以愿来解脱,回向法界了;法界来摄你你不愿意吗,那你就回向到法界里面去吧;象华严经普贤行愿一样,念念回向法界,本来是法界摄受你的念念的,本来你跳到大海里去是很容易的,你非要吸纳所有的大海;如果我们的心量能够念念相应,那你就是普贤行愿了,为什么事实上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回向法界本来就是……叫你回向法界,有愿而无愿,有愿是住还是不住呢?为什么回向法界能成佛呢?能够解脱,能够成为八地菩萨呢?因为你回向法界的哪一刹那,好象有住,其实他在里面是没有住的;没有住是故称为无愿;就是说愿里面是无愿,我们讲菩萨无愿,那我们发的愿到底是有愿还是无愿呢?你说有愿,我们现在发愿是不是执著呢?你在无愿当中,那个无愿的相,其实是无愿的体,无量寿经讲:多有菩萨,无我、无相、无愿;得空无相无愿;这个无愿,我们要不要发愿呢?意思是说我们发愿是不是犯了错误呢?我们不要发愿了,我们不要回向了,其实啊,回向法界是无回向;为什么呢,本来他就是法界,只是你回迷向觉、回小向大、回迷向悟、回假向真,就是将妄念回向真实的一念,因为你这一念本来就是法界里面真实的一念。但是你抓住了这是我的一念,就变成了假,就成就了妄,知道吧;为什么不回向到真的地方去呢?小的不回向到大的地方去呢?迷的不回向到悟的地方去呢?悟的地方还有我吗?大的地方还有我吗?他的本体就是我心里的相,还有我吗?所以呢,有愿而无愿,以后人家问你发愿的时候你有没有愿?你说有没有愿,你天天发愿天天无愿,如果你不发愿反而是有愿了;如果你前面没有信的体,这边也不回向,那不就麻烦了;这边信的体没有得到,法界属于一心,一心本来就是法界,你对阿弥陀佛十方菩萨,你又不信;但是你自己又不发愿,那你就麻烦了;第三个你又不信行六度波罗蜜,六度波罗蜜本来是佛陀法界中圆满的功德。

消灭贪心的最基本的办法是什么?布施的体是舍我执吗?如何算是持戒而又不执著呢?信里面不可思议的妙法是什么?不可思议的功德是什么?就信门而论:法华经、华严经、金刚经、禅宗、密宗、净土宗有何不同吗?

六度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呢?布施是对于贪来讲的。如果有贪心讲布施。布施是佛陀的果,他本身具足的,佛陀无量的施中,没有一个不在施中,自然而施,一切都是自然的。这个施对他来说是无相的,佛陀的果德是无相的,布施是无相的解决我们所有的贪心。就是清静的法身。对于自己来讲,布施是舍我的我执。对于这个持戒来讲,是无相。戒是有相,持犯来讲,对犯来讲就有戒,对不犯来讲就没有戒,没有戒是空,如果你犯戒就没有戒了,就是大凡夫。但你持戒之时,你绝对不犯了,你的持戒是无相的,戒这个名词,是众生的名言,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佛的原因,就因为执着于名言,不知道这名言的体,就是无相的体。你不要说,无相了,那我不持戒了,那又犯了错误,一定是持戒的,因为你不执着它,在你当下决定的时候,那一刹那,其实啊,比如说我不杀生,不杀生的本体是无相的,无相的体就是佛的果,它是圆满的。所以只要你无相,你的戒就圆满了。也就是说,你持而不犯,你的戒就圆满了。所以呢,在你持戒的那一刹那,其实你已经就圆满了。如果你念念之圆满,回向不是一下子的事哦,修回向心时间比较长一点。从信体上来讲,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或者到观世音菩萨国土里面去,或者到释迦牟尼佛国土里面去,都是讲往生到他方国土里面去成就,到最后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他必须要往生国土。如果你说我信观世音菩萨,我又不愿意往生,那你就麻烦了。因为信门它必定要建立往生,但是愿门不讲往生。愿门就是直接以你的愿力,回向的力量,进入到法界,进入到你自己的自性,进入到毗卢遮那佛那个地方,进入华严境界。华严经上有无量的次第,这个回向品里面有很多很多。持戒,六度般罗蜜就是三贤位,三贤位、回向位都在那个里面,都可以伏住你的菩提心。如果你没有悟的话,你还有一分疑惑。如果你悟到了般若经,那我现在跟你讲华严经,或者讲法华经,它一定会谈到这个问题。妙法莲华经三乘归于一乘,华严五十三位法身大士归于毗卢遮那佛,都归于信位。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还是归于信位。不管哪一个法门,无量寿经,都是讲信门,都是讲信。所以我们讲信士信士,但是信里面有不可思议的妙法在里面,不是嘴巴上谈一下信。信是果德,我们怎么样跟信相应。有信和信相应,必须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往生他方国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