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44

发布时间:2024-05-27 04:05:22作者:佛缘网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44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何谓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如何在布施中证得无生法忍?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而行布施。这句话是应前面来讲,因为前面讲到无住皆空啊,众生就执着都空掉了,前面全部讲的就是我们的无住之体,弟子就问了,佛陀在前面常常叫我们去成佛,要行六度,如果都无住了,干嘛要行六度呢?干嘛要布施呢?干嘛要持戒呢?干嘛要忍辱呢?干嘛要精进,干嘛要禅定呢?这是对这个疑问来讲的,因为佛陀知道众生的念头啊,众生把念头断掉了,一切相都是虚妄都是空的,众生都空掉了,那众生就疑问了,众生都空掉了,佛陀过去要我行布施啊?佛陀过去要我行六度啊?佛陀过去跟我讲要我度众生啊,那我到底还度不度呢?还行不行布施呢?是对我们这个疑问。因为前面是讲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面讲布施,布施是对于众生的这个无始怀疑心来讲的,众生做事往往有执着。这里开显无住心,应无所住,什么叫应无所住呢?就是说,行于布施,外不住声色,内不住佛道,修一切善法,这叫行于布施。菩萨不住涅槃,不住生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啊。也就是说,在一切法里面生出不住之心,就是佛。但是对佛来讲,不离众生生灭,就是布施。所以布施是对于众生的生灭来讲,不住是对于上成佛道来讲。所以这一念布施,下救济于众生,上成于佛道。菩萨无住相而布施,无住即佛性,上无佛可成;下行布施法自度众生,无众生可度无住故,而度一切众生布施故,无佛可成但是又究竟成佛。这句话比较拗口,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会得懂。

布施当中如何上会于佛?下会于众生?而无相?善事如何成为善法?善事如何不过还是个迷妄?布施如何通于佛心?

这一个布施含有二意,两个体。无住相而行布施的这一件事情,不住相是会于佛,布施是会于众生。就是说,菩萨修一切善法不住于相。什么叫修一切善法呢?善法就是众生,心生一切法故。修一切善法,如果没有后面的不住于相,那就不叫善法了,那叫迷妄,因为你后面没有无住啊,没有无住就是妄见,你不是无住,就是有住,人只有这两面,你不在无住的体里面,就在有住里面。如果没有后面的无住之相,那你前面就是有住之体,有住就是妄见,妄见就是六道轮回生死。所以呢,你没有后面无住之相,所行布施都是妄见,就不叫善法,不住于相才是善法。是故叫善男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布施是对于六度来讲。布施就是舍,舍就是无住,无住就无生,无生就无相,无相就是佛。只要你布施,它一定跟佛心相应的,这是最究竟的说法。

三种布施中如何做到无住?如何从嘴巴上的无住过度到自然无住?无住即能得无生法忍吗?

布施呢,有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什么叫财布施呢?财有内财,有外财,我们一般人叫那个财叫外财。我们一般人布施要回报,表面上是不想要,因为你内心中不了解般若,不了解无住之体,如果你了解了无住之体它是不可思议的,不是嘴巴上说我无住啊,不是这样说,你了解了般若之后,你行布施的时候自然无住。为什么呢?你了知无住了啊,你内心明了了,所以你布施的时候自然无住,了知你布施就是不住众生见,不住法见,不住我见,三轮体空,无相即无生,无生即佛,也就是无生法忍都会现前。如果你要是不知道般若,没有闻到般若,都是有相,就像阿罗汉都没办法,阿罗汉没有闻到般若之前都有清净法执,他发菩提心都上有佛可成下有众生可度,阿罗汉都没有做到,众生更不要说,如果不闻般若的话,众生之前看到佛陀相好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陀的自在,佛陀的清静,佛陀利益众生的这个相,佛陀的三十二相难道有假吗?佛陀的清静心难道假吗?佛陀的大智慧难道是假吗?四大威仪难道是假吗?他看得到,佛陀在度无量众生都会生怀疑心,以为佛有,我应当有,众生就有得心就有失心,但闻般若之后,自然开解,一切法无住之体,是我们本来清净法身,无住法能生诸平等性功德。

如何在你修习的种种法里面了知无住?见如来32相80随形好能否还是无住?无住即无相,无四相吗?如何能遍一切处住一切法界?

你只要不住一切法,一切法即平等显现,能生一切智,所以呢,你要在这个法里面了知无住。因为眼睛看到好的,所以他觉得好,满足于眼睛故,他不了解苦,敷衍眼睛而已,是因为身见在那个地方,认为他好不好。如果你身见断掉了,还有好不好存在吗?就像人家射一支毒箭到你身上去了,你老是看射箭的人在哪里,你不如把这个箭拔出来,等你把这个病治好了,事情也就解决了。所以最重要是我们的身见有问题,所以佛陀看得庄严不庄严,完全是你的身见的问题。你的身见一断,佛陀庄严不庄严的这个体也自然就断掉了。所以佛陀庄严不庄严都是无关紧要,只要你把自己的这个身见破掉什么事情都会解决。所以呢,住真里面很重要。所以在经典里面要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只要你无住,我执相自破。我执相一破,外面一切相自平等,佛广大相三十二就出来,因为一切相平等庄严非我执而来,众生有相故,你的布施就不会圆满,他就会出现我执。一般人在没有闻到般若之前,不知道无住之体。无住有两种啊,闻到般若的无住和没有闻到般若经的无住是什么样的差别呢?我没有闻到般若经,我以罗汉的心,他的无住是什么无住啊?他有无住体,没有布施相。无住,他不动念头,他有无住之心,没有无住之相,他把无住之相舍掉了。我们做这个善事不要执着,不执着是无住之体啊,是空性啊,不执着心能遍一切处,不是这一件事情不执着。这个不执着是你故身,爱此报身故,你到任何地方都是清净心的显现,不可能止在某一个地方。是在一切处,发无上菩提心。在一切处无住行布施,你都是清静的。佛陀能把大千世界放在手上一点障碍都没有,但是呢,一根草在你手上你也觉得很罗嗦、很麻烦,你为什么心量那么小呢?佛陀为什么心量那么大呢?因为他是一切法无住能有无住果现前,他无住能住持一切法界。

众生通常意义上的不执著隐含的毛病在哪儿?为什么说多是放弃而不是放下?何谓依立名而无住?何谓依无住而自然无住?

但是众生的无住就不一样了,众生的无住不能住一切法界。你说放生不要执着了,不要执着就是不要住的意思,就是以后可以放可以不放不要执着嘛,所以就偏到那个空里面了,他就是无所谓,就是我做善事无所谓,随便,放一下就可以了,他那个不执着就麻烦了。真正不执着是很珍重的,那是很慈悲的,那是在一切处,那是力量是很大的。比如菩萨度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有大雄大力在里面,因为不执着生平等无碍相,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因地无住修行一切善法中生。

如果你说我不做了,不要执着,认为那个执着了,那就麻烦了,你那叫放弃了,放下跟放弃是两回事,明了般若观照实相,放下是放下你那个妄识,显露你的真心,你在一切处放下分别执着无住,心常自在。那你怎么行住座卧非常平静的,清静心则生实相,所以做一切事情内心保持非常的清静,无有牵挂,观察实相,以无住体而做,并不是说放弃的心。社会上人他不知道无住即本心,法界即心庄严,选择意识里面的无住分别心,取无住意识还是一种执着。所以,凡人在无住里面立无住,圣人呢无住的体就是我的无住,依无住而无住,众生以立名而无住,众生立名说我们不要执着,是意识里面的,其实内心中跟这个当下的心不相应。无住是什么?法界无住即法身,无住法界即报身,法报一体生智身,就是清净身,不是你的妄想里面建立的无住,你不要头上安头,你本来就是无住体,你另外在安一个无住,叫头上安头。所以无住只有一清净心,没有二妄识心,这个叫做无住。所以无住叫舍,没有一个我,是法的显露真身,也是就真我体,因为放生体是无住的啊,无住体,没有一个住的体,没有众生存在。我是无住的,我就不存在,众是也是无住的,他那个体也没有,所以能所双亡,这个中间的法也没有,这个叫做三轮体空,才成就真实布施。

何谓放生中的无住?众生讲我不执著于放生,其不通的心在哪儿?

相上本来无住是我先身,放生的这个体本身是无住的,你要了解它是空的,但是不离开放生而具空,是你的始觉,也能代表众生本觉,你自己觉的时候呢,众生是了不可得,但是呢,不能离开众生了不可得相,找另外的了不可得,不能说没有众生,了不可得不需要放生了,那就麻烦了,离相说相,就是离开这个相说无住,叫头上安头,因为这叫断见,叫边见。所以你在放生的过程并不失,还在放生,这个放生体里面我空法空,但这个事情还在,这个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叫修一切善法不住于相,这是度一切度众实无众生得度。

你布施过无住吗?何谓戒波罗蜜?何谓持戒波罗蜜?

三种布施里面第一种就是财布施。我们布施财物给众生养于生命叫财布施,法布施就是讲法让众生开悟真谛养慧命,无畏布施,用自己无住的神力,威德力布施让众生安全保障不受侵害。从这个究竟意义上来讲,什么叫财布施呢?财布施其实就是六度,六度就是真正的财布施,六度又是法布施,六度又是无畏布施。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从财布施来讲,你自己把自己内心的妄见,一切无住故,无住就是布施。一切无住,得清静故,因为你无住,你心清静,把一切烦恼都舍掉了,得清静体,这个清静体就叫戒体,戒波罗蜜。而一切法舍,叫持戒波罗蜜。持是对犯来讲,如果无犯即无持,如果你一切处都舍,跟戒相应故,持犯就没有了,没有持没有犯,跟戒相应故,叫持戒波罗蜜。这个是你的内财,跟波罗蜜是相应的。你一切法不住而行布施,可以获得什么呢?布施、持戒、忍辱,烦恼不生故,一切烦恼生不出来。忍辱又三种,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无我故生忍,无法故法忍,我法不住故,无生法忍,就是生灭无生,寂灭现前,叫无生法忍。小乘阿罗汉小乘无生法忍,还有大乘八地菩萨所证无生法忍。你一念无住生忍而行布施,得忍辱波罗蜜,忍辱是对于瞋恨来讲的。你有恨就有忍,忍跟恨是相应的,你一切法不住的时候,你的无生法忍辱是绝对的,成就于忍,小忍都是世俗的办法,世间的忍算什么忍啊?都是虚妄体。如果有这个无生般若,才能通达于无生法忍。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即无生法忍呢?因为念阿弥陀佛即不退转啊,因为阿弥陀佛名号本身同般若的体是相应的。你一念无住而行布施,跟禅定相应,一切禅定都会现前。一切不住,不就是禅定?

如何得说法三昧?观像三昧?坐禅三昧?念佛三昧?禅悦三昧?如何得内波罗蜜?无住布施如何通达六波罗蜜?

我们讲法不住,就得说法三昧,就禅定。如果有住,就不叫三昧了,讲法得说法三昧。现在众生本身是假的,是妄体,妄就是无住体,大家一散开什么都没有了,四大也是这样,我们这个房子也是散开的,都是无住体。我讲话的声音也是无住体,我们现在本身就是无住体,这一切都是无住体,就没有我一个说法的人,没有一个能听法的众生,没有一个说法的这个法,都是无住体。而这个无住就是无生,这个无生是我故身,上已成佛,下众生已经度尽,说法因无住而得说法三昧。观佛像,无住故,就观像三昧。你打坐,无住故,就坐禅三昧。只要你无住,就三昧相应。走路心不住,就经行三昧。你念佛,前后不住,就得念佛三昧。一切都是这样的。你念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名号,你能念所念都空掉了,那个阿弥陀佛就是无住,就是念佛三昧。只要你无住,在念佛三昧里面。多闻无住,也成就多闻三昧。神通三昧,目犍连那叫神通三昧,神通不住故。智慧第一的,智慧无住故,得智慧三昧,因为无住就得三昧,得定才能得到这个体,就得三昧。所以定在一切处。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无住故,就成佛了,无法可得故。眼耳鼻舌身意无住故,你眼耳鼻舌身意就空掉了,叫身定了,你就定下来了。如果你有住,你就有烦恼,你身体就不会得到清静。你眼见色,你有住,就有分别,就有妄见。见一切色不住故,就得色三昧,就得色定,本来无住体跟你无住心相应的那一刹那,色就变成三昧。声音无住故,得声三昧。鼻子闻的香味无住故,得香三昧。嘴吃的咸酸苦辣不住故,得禅悦三昧。身体的接触,摸任何东西,不住故,得身三昧。一切法不住故,得意三昧,都得定。所以呢,我们不住法,应无所住而行布施,能得五波罗蜜。从这个般若来讲,一切法不住就是般若则生实相,无住生心啊,就是佛心啊。所以呢,你一念无住心,这个六度波罗蜜全部相应,这叫内财啊,你的内波罗蜜。

六度波罗蜜如何成为佛身?佛心如何就在六度波罗蜜当中?离开六度波罗蜜没有另外的佛心可得?

第二个,法上的布施。我跟人家讲法,令众生行波罗蜜故。一切众生听法的目的,就是要行六度波罗蜜。行六度波罗蜜一定要以无住布施通达于六波罗蜜。只要你无住布施,六波罗蜜自然现前。因为六波罗蜜,般若为性啊,布施为行啊,五种波罗之实行,五度之实行,全看布施。布施具足了,五度自然具足。我以法来布施,你把这个布施就度一切众生。上已经成佛,下度化一切众生,你可以天天在度众生,这就是给众生的法,这就是给众生的利益。法上布施要令众生解脱,那我跟你讲般若,我跟你讲六度波罗蜜,一切众生都要行六度波罗蜜,才能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呢?

六度波罗蜜是法,而无所住是佛。这个佛身跟法报身是一不是二,所以不能离开六度另外有佛身可得,因为六度波罗蜜就是佛的这个身,而佛的心在六度波罗蜜无住清净体,所以,六度波罗蜜它的体就是佛性,它的相就是六度,无住而住,住而无住。所谓无住呢,就是佛;所谓有住呢,就众生,众生就有相。一切众生要成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话,必须要行布施,行布施的意思就要行六度波罗蜜,才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相应,通达般若。所以呢,讲般若经,就告诉我们要无住行六度波罗蜜。

六度为何以布施为首?金刚经中六度中为何单讲布施?舍跟布施最为相应,跟六度最为相应?可否说“能舍是六度的灵魂”?最究竟的舍是什么?

这里为什么专说布施呢?不讲那五度呢?因为布施为首啊,行之首。如果没有布施,五度波罗蜜不可能产生实际的行为。比如你禅定,你一定坐多少天,你没有布施,布施就是你的禅定,你只要无所住布施就是禅定。布施是一个法,是一个实际的行动。跟般若相应,布施立即就会显现出来。比如我们持五戒,也是布施,因为持是舍犯啊。忍辱可以把这个瞋恨心和散乱心舍掉。忍辱、持戒,都是舍去一个相对体。忍辱舍瞋恨,布施舍悭贪。般若舍愚痴,禅定舍散乱,精进舍懈堕,舍跟布施是相应的。所以我们把好的东西把它舍掉,我们什么东西好呢,大家想一想,把你好的东西舍掉,把你贪着的东西舍掉,究竟舍,就是舍去妄念,妄念一舍,诸法皆舍。

可否说大乘舍心、小乘舍身?修小乘要在禅定功夫,修大乘要在发菩提心?心的超越与身的超越如何的不同?

我们从小的方面,有的说我把我的肉割下来舍,舍不掉是吧?其实舍身难舍,舍心好舍啊。大乘菩萨,我们最重要是在心上面相应,心上面相应了,你身体慢慢就淡泊了。小乘教法在身体上面下功夫,大乘佛法在心上面下功夫,心上面首先从般若上面下功夫,如果没有般若的话,你心上面也舍不掉啊。小乘在身体上面,就是说持戒,要把你最好的东西布施掉,舍身啊,舍肉啊要把它舍掉,对我们来说太困难了,但是呢你叫我把我的妄念舍掉,你坐在那个地方,妄念舍掉,你就进入禅定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都跟法相应了,这个东西都变成法了,不舍而自舍了。三界一舍,什么东西都舍掉了。你在里面拿东西舍,很难的。你用一个口袋起来一起舍掉多容易啊,是不是。大乘的菩萨呢,就是一舍全舍,就是舍去妄念,自然获得清静。所以大乘菩萨跟小乘的差别建立在慈悲的体上面,小乘是建立在空性上面,以自为解脱的体里面,所以大乘跟小乘的这个舍法,大乘好修,小乘是非常难修的。为什么呢?大乘以利益众生来舍,比如布施,按照我们平常的观点,布施我要得到一种福报,我们现量上面要修证到八地菩萨很困难的,所以大乘菩萨的修法一念就达到了,最重要的,就是发菩提心很重要。小乘里面不发菩提心都可以成就,只要你禅定功夫就可以达到,但是大乘佛法里面全靠菩提心(大乘修法其实难点在于发菩提心,没有根性一定不能真发,不在于舍;小乘修法难舍能舍身亦能舍,但其实还是以妄在修行,住空性而心难舍之、心不空之)。如果你菩提心不能生起来,你不感兴趣啊。

布施这一念可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只要你无住生清净心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感兴趣,那就没有办法了。所以大乘里面非常强调菩提心,大家紧紧记住,小乘里面全靠自己的禅定功夫,这个要搞懂。有人说,小的不舍还能大舍?一般人都是这样讲,你连一块肉都不敢割下来给别人,你还想说我要成佛,作大菩萨?这句话是有毛病的。大乘教法全靠你发菩提心,小乘里面全靠你的禅定。禅定功夫可以做到,我坐在那里进入禅定的时候,达到无相,你把我的肉割下来没有关系的。但是在大乘的教法就不一样了,大乘的教法不是割肉、割身的问题,它是一种行菩萨道,是一种利他的这种精神,是让你心超越,不是让肉体超越,肉体的超越和心的超越是两回事,这个要搞清楚,知道吧。大家从这个上面好好的思维一下。大乘又是个易行道,又是难信门,知道吧?最重要的,发菩提心很重要。你看无量寿经里面三辈都叫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是大乘的最基础最基础的东西,所以我们对菩提心要彻底的重新的认识一下。最重要的是什么,菩提心!如果你要不修这个菩提心,那你就修小乘禅定功夫。因为你只有两条路走啊,不走小乘就走大乘,是不是?你菩提心又不真实,你小乘也不肯修,那就麻烦了。这个很重要啊!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