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光法师:深入净土真实义
发布时间:2024-05-19 04:05:03作者:佛缘网 一、关于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知道,宇宙法界是没有方向的。地球是圆的,站在这个球体上的众生,随其自转会经历相反方向的互换。即,地球上所定位的西方,随其自转到半周的时候就会变成东方(此处估且不考虑科学界宇宙定位说)。那么佛为什么还说极乐世界在西方呢?我们可以在“观经”中得到启示。
观经第一观——观西落的太阳。太阳西落,代表了一天的终结,以此暗喻,可以悟出一个道理:极乐净土代表修行者的终结归宿。这个归宿并不在东方也不在西方。修药师法门发愿往生东方净土,也是这个道理。经中有言,但得往生任一净佛国土,便即是生于十方所有诸佛国土,净宗学人当深体其意。
《弥陀经》云“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说明极乐世界是有方所的。又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的光明所照不为国界限制。既然能照十方世界无所障碍,说明也照到我们娑婆世界这儿来了。既然照到这个世界,那么就应该能看得到呀,到底有没有人看到这个佛光呢?有!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得到。
二、关于阿弥陀佛接引
“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身土不二”,这句话可以使人开悟,但往往有很多净宗学人并不深究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先看看阿弥陀佛为什么叫阿弥陀佛。
“彼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光是光明,在佛教里代表智慧;寿是寿命,代表永恒。理解到此,就会明白“身土不二”的道理。阿弥陀佛代表的是一种境界,这个境界即净土的境界,这个境界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如果它受时空限制的话,经中就不会说“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极乐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净土四句偈言:“生者实不生,去者实则去;去者实不去,生者实则生。”所谓生者,一佛土即十方佛土。所谓不生者,十方佛土即一佛土。一念善则逐向净土,一念恶即远离极乐。不于此土见彼土者能否往生呢?当然能!否则,往生者为什么还要分三品九等,极乐为什么分方便随缘与实相寂光,弥陀为什么有化身和报身之分呢?但是,只有前面的才是真正的往生净土,有次第的往生并不是真正的净土,只是化土,否则,也就没有到极乐世界仍要念佛念法念僧之说了。
佛教之所以是佛教而不是其他宗教,净土之所以是净土而不是天堂,往生之所以是往生而不是派送或判罚,只在于这一悟。这一悟即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中所言: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追求“自得心开”的往生,无异于把极乐世界看成天堂,把阿弥陀佛视为救世主。至于生死何时了,无生法忍何时证,则与此无关了。
三、关于念佛功德。
净宗的不加杂念佛法门,常被人搞得非常加杂。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就有不同的念法,很多净宗学人将精力投入到研究到底哪一种念法比较殊胜的问题上来。是念六字佛号好呢,还是念四字的好呢?阿弥陀佛的阿是念ē呢,还是念ā呢?是唱念好呢,还是清念好呢?是五会好呢,还是四会好呢?十念法是在饭前呢,还是在饭后呢?是早上好呢,还是......
真正的念佛,本来是个系念法门,系念也可以理解为想念,想什么呢?想极乐世界,想往生净土。那么什么人在想呢?当然是相信有净土的人在想了。所以有大德言“信者即是念佛”,只要信有这个地方,没有不愿意去的。
有人说“我虽然信也愿意去,但毕竟没有去过那里,万一准备去时却没有那个地方岂不冤枉?”没有去过北京的人从来不会怀疑北京的存在,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得到很多值得信赖的信息,比如北京的地图、从北京回来的人的描述。但我们没有直观地看到过从极乐世界回来的人,怎么才能对此深信不疑呢?
经云:净念相继,心不颠倒就可以看到了极乐世界了。世尊给韦提希夫人示现西方圣境也是用的这个办法。净念相继的净念是什么,是念阿弥陀佛的这一念吗?当然不是,此念有生有灭,有前有后,有始有终,所以不能叫净念。净念是“不假方便”的,只要有一个“能念”的人和“所念”的佛在,那就是假方便了,假方便就不是“净念相继”。做到了净念相继也就达到了心不颠倒。心本来就是不颠倒的,皆因有了妄念而不能净念现前所以心也就随之颠倒了。一颗盼着往生的心,也是颠倒的心,但这颗颠倒的心,非不能往生,但去的是化土!
四、关于无情说法。
如果我说此国土、他国土本是一国土,有人会说非也,何故?极乐世界无情可以说法,欲闻则闻,不欲闻则了无所闻,此土呢?
阿弥陀佛无量永恒的光明藏中,所有化现的一切有情无情无不在十方世界而说法,在此世界听不到无情说法的人到彼世界同样听不到无情说法。所谓说法者,不说而说:当你看到夜空流星划过的时候,你听到了刹那永恒和色不异空的话题了吗?当你看到秋叶飒飒飘落的时候,你听到了万法缘生缘灭的箴言了吗?你如果能转识成智,就会看见无情在到处说法。
五、关于净秽分别。
娑婆世界名曰秽土,极乐世界名曰净土,它们分别在哪里?是大地的净与不净吗?极乐世界黄金为地就属于净吗?黄金粉碎同样可以坌风扬尘;娑婆世界赫土为地难道就是不净的吗?赫土同样蕴含百花的芬芳。极乐世界八功德水为净,娑婆世界的莲花却硬要长在污泥上。极乐世界的人不吃五谷杂粮,极乐世界一切的一切,都是化现中化现,虚无中的虚无,不是吗?这俨然不是分别净秽的标准。
极乐之净在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无三恶道故;娑婆之秽在于五浊烦恼业障深沉。净秽的本质是不净不秽。之所以有净秽差别,皆属众生心念差别,知见差别。人有恶念即造恶业,有恶业故而有地狱三涂八难。人有无明而生烦恼,有烦恼故而有结使,有结使故而有五浊,有五浊故而曰不净。所以秽土的根本在五浊,五浊的根本是无明,无明缘起于自性的一念迷失,只要这一念不迷,秽净通途,彼此一如。
六、关于净土正论。
有言,我之虽为善论,但似非净宗正论。依李炳南老居士之嘱咐,净宗行人应确信极乐世界的清净,阿弥陀佛的慈悲。黄念老也反复强调“六信”之重要。若要高登九品,则非理悟不可,但求往生极乐,则以信愿为重。
若依正论,要追溯到释迦世尊所言方为正论。说到净土,现今学人多以某某法师、某某居士所说为荣。然而,至今我们没有看到一个法师不引用般若方广等诸经论义而能独解净土者。世尊说法虽八万四千,终归不二总摄一如。离不二法门而谈佛教,皆为不究竟法,非佛了义。所谓了义者,以一法可以解释万法;所谓不了义者,一法只能解释一法。古之大德,均属一法通而万法皆通者,可以用净土解释般若,亦可以用般若解释净土。
学者不可知少为足,自囿下劣,不可狭隘净土法门的究竟义。
七、关于方便法门。
有疑者曰:我等凡夫,不见佛光,有人类登月,缘何仍不见四天王之天?因此,西方可疑。又,此娑婆世界现在虽然是秽土、五浊恶世,但到了弥勒佛出现于世,就是净土了,那时也有凡夫等弥勒佛来度。同样,极乐世界四土之凡圣同居土的众生亦不见佛报身,虽然成了阿惟越致菩萨,只能见佛的化身,成佛还需在极乐世界修行很长时间。上品上生的人证无生法忍约八地,到成佛约此间的时间还需一大阿僧祗劫,何况下品往生的凡夫呢?我等能在此间开悟最好,没悟生极乐世界可以继续去开悟。对利根之人应该去参禅等求得开悟,再往生极乐,这样可以缩短成佛的时间。
登上月球的人当然看不到四天王天。宇宙星系随时幻生幻灭,属于物质与能量的无常变现。佛教所言欲界、色界、无色界28层天乃至六道十法界皆是建立在唯心之上的,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西方极乐世界的四土实则是一土,佛的法身、报身和化身实则是一身,西方极乐世界与此方娑婆世界实则是一界。各人道果不同故各见有异,如同色盲观花,与常人所观之花体同色异。此处稍有迷感,临终颠倒,往生的即是化土。
八、关于专修之说。
我们知道佛教存在有三大难:密宗难行,净土难信,禅宗难解。这净土难信一项,指的是什么?因为净土没有“道理”可言,所以爱纠“道理”的人大多是难信的;相信的大多都是不讲“道理”的。君亦见,现在念佛的大多是老人,老人所追求的大都是临终关怀,也就是说,他是为自己求一个好去处而念佛的。
为了自己的安乐而念佛是小乘思想,而净土是大乘宗教。那么这个“大”,到底大在什么地方呢?一个是知见大,一个是发心大。现在提到净土的知见问题,有人就讲“不要加杂啦”之类的话。即然不加杂,为什么我们还要“深入经藏,读诵大乘”?如此,“佛法无上不愿学,只要一心念弥陀”岂不更直截快哉!什么是加杂?
在“净土好”的一片赞叹声中,或问到底好在哪里?知道的人就会说: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不知道的就会把基督教的那句名言拿过来:信者得救!别的就无话可说了。我发此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净土有话可说。
佛无一法可立,我们可以把娑婆世界、极乐世界看成此国土、他国土,然而在华藏世界,它们却同处在卢舍那佛的千叶宝莲华座的第20层第13片莲叶花瓣之上,对此花瓣而言,并无此国土他国土之分别。“见阿弥陀佛,得阿惟越致,开悟入三贤位,登地”这句话是弘净大德常讲的话,但学人自己迷失,权实不分,事理莫辩,以羊车马车为阿耨多罗,能怪得谁?
九、关于择法标准。
念佛法门,借信愿行以求往生西方净土,生净国的目的是为了圆成佛道,圆成佛道的标识是证悟涅槃,涅槃要具三要件:一解脱,二法身,三般若。净土法门之所以得十方佛共赞,缘于阿弥陀佛是本尊本觉,念佛方乃始觉,十方诸佛所证之法身正是弥陀净土。只此在本尊本觉上直接了当地修持即是难信之法,故十方诸佛由衷感叹。然而我辈净宗学人自不应以修净为傲,视他宗为旁门以为假于方便,不似净宗通道直达云云。何以故?净宗虽在庐山,然而能否识庐山真面目者并非以此为准。世尊权实设教,随机应变,其义趣无二,或先悟后修,或先修后悟,总未免顿渐。净土一法,不唯西方一处,尚有药师净土,弥勒净土等,生西生东,去与不去,皆随各人愿力。成就无上佛果,亦不以此为准。总之,无管你在于何处,只要证得涅槃三要件,你就是佛;未能证悟解脱、法身、般若,纵生西方,亦枉负盘緾,仍要怀胎花中,待无量大劫后一朝分娩。
言及于此,所以我以为,择法之要素即你所选择的修习法门是否有利于解脱知见、法身证悟和般若修习。净宗学人若褒己贬他,排斥择法,实于弥陀愿力相乖。《弥陀经》中云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种种奇妙杂色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合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阿弥陀佛既是法身本土,花鸟无情自然广宣法音,宣说内容如果加上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正是统摄一切小乘的三十七道品。彼佛国土无情宣说七菩提分第一之择法觉支,就是讲的对机择法,而非独讲念佛一法,否则就不曰为觉支了。
又言“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念法念僧又当何解呢?其国众生念佛已达彼方,此处念佛念法念僧不应再视作求生又一西方它国,实则仍是对三十七道品的摄受,念佛念法念僧继续求证本觉妙明,安住于觉正净自性无生法忍。
十、关于宗派执着。
在现实中,对修持法门的斟择取舍一定要体现出佛教应有的理智,不可一窝蜂地死跟着一个目标。老年信徒,由于人生时间的紧迫和无常,对三十七道品和四摄六度已无有时间和信心去逐一学习体验,他们所要追求的是临终关怀,先保证自己能在死后横出轮回,至于横出之后下一步干啥就无关紧要了,甚至有人认为一劳永逸去极乐世界享福呢!对于年轻人,虽同样有无常随伺,随时有舍报的可能,但我们毕竟不可以每天坐在那儿念佛等着往生吧?如果你仍选择念佛法门,你就应该赋于这个法门更多的内容,或修定,或开智。
念佛求往生,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色身舍报式的往生,一种是现前证悟华严的往生。前者生死未了,后者己趋无为,你该选择哪一种方式呢?
这只是对选择修习净土的人而言的。其它不适易修净土或修习净土仍无所获的人,大可不必局限于所谓的“不加杂”之说。对于加杂不加杂有三种说:一是佛说,深入经藏,所作已办俱诸佛法。二是祖师说,不加杂目的是强调对主修方法的专一,对教理上仍提倡读诵大乘,具诸善法。三是现在净宗信仰者自己的提倡,不加杂就是不通融一切其它法脉,特别是一些净宗道场创建者更是走火入魔,在某地就有一个著名净土道场对其它宗派竟到了同仇敌忾的气势。这已经不是择法问题了,而是某些功利思想在作怪。
十一、关于追求死亡。
过多过滥地宣传“往生”事例极易使人对佛教产生误解,认为佛教是追求死亡的宗教。从现有传说的很多例子中可以看出,本来一个很自然的死亡过程,却被编著者添加了很多的景物描写和虚拟的人物对话,由此使人产生很多的浮想和认同。这种事例无根据地大量宣传,不利于对佛教根本解脱道的弘扬,况且很多事例都是经不起实地调查的,并没有很大的意义。虽然它可以在一定人群中产生净土劝修的效果,但这却不是佛教要宣传的主题。
佛教的实质在于,通过戒定慧的修持和实践而证悟到一种根本的解脱,它对于人生的价值而言,在于使人们看破生死实相,赋于超越自我执著的生活态度。对过于执著于生死而不能超脱的人,佛教予以念佛法门而导归极乐,这是佛陀对众生的终极关怀,这种关怀是建立在凡夫对生与死的执著上的。如果我们都能以“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存在,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对于念佛人能否真正的往生,别人不可以随便臆测,更不能自主判断,否则容易制造妄语。尽管有些瑞象现前,也不能以此作为往生净土的判别标准,因为在六道中异类鬼神,同样会制造上升天堂或堕于阴司的种种景象。能否往生,甚至连亡人自己的话都不可以轻信,有些人命终舍报之前遗言自己决定往生,大多都是一厢情愿。未能老实修行,未能一心不乱,未能透视净土,只凭口念几句佛号,便想了无量劫的冤业,有那样便宜的事吗?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有志同修,不要以为有这个净土方便法门,便得到一条捷径,需知念佛法门的主要作用在这个“念”的功夫上。阿弥陀佛是我们要时时系念的本尊,本尊是什么呢?本尊就是本来自性中的那个“我”,你的般若智慧,你的三业修为,你的无限思量,只需时时处处,与本尊相应,那才是真正的念佛人所用的功夫,而不是盲目地去追求有为地往生。
十二、关于自性唯心。
既然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处处本地风光,为何还要再念佛呢?既然念佛是当前急务,你哪里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在这儿谈空说有呢?
诠理更有助于念佛,磨刀不误砍柴。净土宗以信为契入点,有些人不理解念佛的意义,嘴里只管念去,实际上内心里还是怀疑的。我们把念佛的意义给他讲清楚,让他对净土的存在更确信。至于说本地风光何劳念佛,更需说明自性是本觉,念佛是始觉,没有始觉,终不见本觉。所以虽然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不借助念佛的功夫,终不能证入。
如果说一句弥陀只管念去,不需要多说什么,那么净宗诸祖千经万论又该怎讲?所以,不要误会以为讲理的就不是念佛的,不要以宗门来分别是否修净土。中国净土宗是从晋代慧远大师以后始有的,而在此之前,上溯至释迦佛时代,韦提希与五百侍女念佛往生,她们却并不是哪一宗。所以我至今坚持每日念佛,但从来不把它当作是一个宗派行为。念佛就是念佛,如果太执著于它是某个宗派的话,它会对你的修行产生一定的障碍。
十三、关于殊胜要义。
念佛法门很殊胜,如果我们把它与显教其它法门相比较的话,它有以下几个最为殊胜的地方:
第一、大小二乘,显密双修。
净土法门,究竟属于大乘法门,在修行次第中它又兼具小乘法器,故有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之说。至于说显密双修,一般人认为阿弥陀佛四字名号即是密言密义,翻译过来的无量光寿即是显义。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显密与词性语音有何关系!说显说密是指它所包含的绝对和相对、次第和究竟的深义而言的。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一句弥陀有密有显,实指我们对净土和弥陀的认识上有深有浅而已。无论深也好浅也罢,只要你上路,终竟可以同登彼岸。此为它的第一殊胜之处。
第二、事理不二,体用一如。
念佛本身是一种修持,以此摄护三业,不造新殃,同时随缘消旧业,令往昔罪障不起,此为事。在念佛的时候,以万念归一念,一念归无念,至一心不乱,意不颠倒时,不假方便,自然彻悟弥陀自性,此为理。由事而达理,由理而导事,理事不二,体用一如,修悟同期,最为直接了当,此为第二殊胜。
第三、止观双运,本尊本作。
念佛是在本尊上下功夫的,当我们念佛时,声声唤起弥陀,法身显露于当下;处处照见净土,极乐光临于目前。经中说屈伸臂倾到莲池,实则上,连一弹指倾都不需要。或者说一刹那间离五浊,一刹那间是什么概念?几乎等于零。这不正说明这是在本尊上用功来着。待我们一念之间进入到了那个自性清净的时空遂道(现代语),一切美妙境界应运而生,化无始劫忧恼作清凉,消无量生死緾缚而得解脱。此为第三殊胜。
第四、普贤行愿,万德俱足。
普贤王如来在密宗曰本初佛,之所以他的行愿无量无尽、无际无边,皆由本尊性德而言。当我们证入弥陀性海,一切普贤行愿本来俱足,无穷无尽。弥陀法身是我体,弥陀报身是我愿,弥陀化身是我行。依此三身,佐以悲、智(观音、势至),正所谓倒驾慈航乘愿再来才不落虚言。我人平时所发菩提心,皆是因地发心,并未与真正的普贤行愿相应。只有证入弥陀性海,从那个无边无际的法身起用,才能去供养十方一切诸佛乃至普度十方一切众生。所以,由此念佛证真,亦是发广大菩提心之行为。
以上略举四点,是念佛人必须要理解和彻行的。不能深入体解,念佛无异咒佛,往生无异投生。所以我们不能把一个原本深俱大乘行愿、般若悲心的方便法门,方便到了庸俗不堪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