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念佛往生愿释疑通妨之三
发布时间:2024-08-16 04:05:43作者:佛缘网
信行一体,共为往生因
问:此愿以信行共为报土生因,未知信行有何关系?
答:信与行,本是一体,不可分割,同为此愿之愿事故。“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是信,“乃至十念”是行,听闻第十七愿诸佛赞叹名号之理,在行者之机,领受之相,就是第十八愿之三信十念。即名号欲救度信者之佛意,显现于行者,就是至心、信乐、欲生之三信;又名号对欲救度称念者之佛意,显现于行者,就是乃至十念之称名,二者皆是佛力回向。名号摄受众生,万无漏一,信名号者,无一不度;称名号者,必来迎之。故无信之行,非为大行;无行之信,非为真信。信即是受持佛之本愿,行即是称念佛之名号,信行不离,内外一如。本愿名号,二者一体,本愿为因,名号为果,皆是弥陀救度十方众生之功德力,此力即是凡夫往生报土之增上缘。
本愿、名号、信心、称名,乃是同体异位之名称。本愿是正觉位,名号是所信位,信心是领受位,称名是相续位。本愿、名号是能摄位,属于法;信心、称名是所摄位,属于机,此是弥陀所成就之机法一体。
故知,净宗以信心为本,又以念佛为本。领受佛力曰信心,执持佛名曰念佛。佛力是用,佛名是体,体用一如,不一不二。是故言信心须不离念佛,言念佛须不离信心。以信心为本者,显示机受之要领;以念佛为本者,彰显愿力之起用。
此愿成就文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乃是彰显信,以信摄行。善导大师《往生礼赞》云:“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乃是彰显行,以行摄信。
“信心欢喜”,是闻其名号之后的意业心情,是生信的自然流露。
“称我名号”,是破疑生信之后的口业起行,亦是生信的自然流露。
劝导断疑生信,为契弥陀之本愿力故,除众生之自力心故;勉励精勤念佛,为示弥陀之大行故,治众生之懈怠故。法然上人开示:“信者取一念往生,行者励一形专念。”最为精妙。信者,信法藏菩萨十劫前,已为我完成往生净土之德号,故一念往生;行者,行报谢弥陀如来不可思议愿行深恩之称名,故一形专念。若以信一声之念佛往生决定,而疏略多念之念佛者,即是信妨碍行;又以为念佛是一生中应当多念,仅一声之念佛不能往生,即是行妨碍信。以信碍行或以行碍信,皆不符第十八愿之愿事,非弥陀佛心,非净宗本义。故良忠法师言:“若无安心,非本愿,念佛何生报土?”故知,缺少信或行,皆不能圆满彰显本愿。
注重信心,经典明证
问:此愿注重信心,未知有何经证?
答:佛诫依法不依人,法有经证,即应奉行,信心之经证,如下分明:
一者从摄生三愿证明:第十八愿言:“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第十九愿言:“至心发愿,欲生我国”,第二十愿言:“至心回向,欲生我国”,由此可知,第十八愿注重信乐,第十九愿注重发愿,第二十愿注重回向。法藏菩萨五劫思惟之愿心,本来如此。
二者从愿成就文证明:《无量寿经》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此明信心欢喜,乃从闻其名号产生,故信从闻生,闻从名号生,甚为明白。
《大宝积经 无量寿如来会》云:“他方佛国所有众生,闻无量寿如来名号,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无量寿国者,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除五无间、诽谤正法及谤圣者。”此明能发一念净信,乃从闻无量寿如来名号产生;而欢喜爱乐,正是一念净信之心情。
三者从付嘱弥勒证明:《无量寿经》有三段经文具一致性,即此愿之因愿文、成就文与付嘱弥勒文。
因愿文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至心信乐乃是讲信心。
成就文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信心欢喜亦是讲信心。
付嘱弥勒文云:“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欢喜踊跃乃是得闻彼佛名号后之心情,当然讲信心。
四者从同部异经证明:《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云:“是故十方世界一切有情,闻信其名号功德,即时入正定位,生清净安乐佛国。”此文与愿成就文之意相同,“闻信其名号功德”,即是听闻名号功德后,生起信心。
五者从同部异经证明:《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云:“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疑心之相
问:未知何等心相为疑心?
答: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龙树菩萨《易行品》云:“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开;信心清净者,华开则见佛。”
道绰禅师《安乐集》云:“复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谓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谓余念间故。迭相收摄,若能相续,则是一心;但能一心,即是淳心。具此三心,若不生者,无有是处。”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云:“修因正念,不得杂疑,虽得往生,含华未出,或生边界,或堕宫胎,或因大悲菩萨入开华三昧,疑障乃除,宫华开发,身相显然,法侣携将游于佛会。”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云:“深心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
法然上人《选择本愿念佛集》云:“生死之家以疑为所止,涅槃之城以信为能入。”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复周智茂居士书云:“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极,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
又《文钞正编》,复邓伯诚居士书云:“净土法门,若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了,即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断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则与佛相背,临终定难感通矣。”
诃梨跋摩《成实论》云:“问曰:疑有何过?答曰:若多疑者,一切世间出世间事,皆不能成。
所以者何?疑人不能起发事业,若发则劣,故不能成。”故知,欲学弥陀教法,先具深信;疑心是障道之根本,念佛人应首要去除。于净土一门,疑心不外机法二者,故善导大师说机法两种深信对治之。疑心通常潜伏于内心,平时不察,难以觉知,逢缘触境,则以各种不同之相状出现。譬如:
一、我业障太重,不消业,怎能往生?
二、我修行日浅,功德不足,恐难往生?
三、我念佛工夫不好,妄念纷飞,如何往生?
四、我虽念佛,临命终时,佛是否来迎?
五、我临命终时,万一病苦太重,失却正念,该怎么办?
六、我临命终时,如果没人助念,那就糟了?
七、光念一句佛号,就够了吗?
八、念佛是很好,但修一点功德辅助,岂不更稳?
九、念任何佛菩萨的名号,不都是一样吗?
十、我现在诵经、持咒、拜忏、放生、布施等,这样修应该可以往生吧?
十一、凭我念了这么多的佛号,也做了不少善事,往生应该没问题吧?
十二、会不会是念佛的方法不对?
十三、再怎么念佛,都没有往生的把握,这样行吗?
十四、念佛多年了,怎么感觉索然无味,问题出在哪里?
十五、总是莫名地觉得,似乎念佛太少了,这样能往生吗
十六、现在死了怎么办,一定能往生吗?
以上种种皆是疑心之相,不胜枚举。此类之心,皆是怀疑弥陀本愿之心,若不扫除,难以往生弥陀真实报土。(选自《无量寿经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