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6.我执障道

发布时间:2024-10-01 04:09:24作者:佛缘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6.我执障道

僧问京兆兴善寺惟宽禅师曰:「道在何处?」

(识起迷情於道在何处,有说无心是道,道在本体空寂中。)

师曰:「只在目前!」

(当体即是,动念即乖。)

曰:「我何不见!」

(我为什麽不能见?以我相觅道见,将何以见道?)

师曰:「汝有我故,所以不见!」

(以色相见如来,何以见如来?)

曰:「我有我故,即不能见,和尚见否?」

(我且置而不说,和尚您如何?见道否?

)

师曰:「有汝有我,展转不见!」

(因为汝有我相,亦使我离体,互相应缘而失本真,起心动念终失其道。)

曰:「无我无汝还见否?」

(现象界诸相皆灭,能见道否?)

师曰:「无我无汝,阿谁求见。」

(人我相俱灭,还有谁要求见道?有觉之觉心灭,已归寂静,谁还求见什麽?)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佛法中讲我、法二执障碍本心,使自性不显,永迷於六道轮回中。我执深者,即言以我为主体,而妄执我体,即会有烦恼障障碍涅槃之本体。「我执」可分成对肉身的妄执为我,另一即是见心起心灭者为我所思所念,故凡夫妄执我、法为自我,常生偏执为我,故不得解脱。修行者要认知我身是假合之体,藉此假合之体,能产生气机,藉此能思之机制分辨心之真伪,以便证得解脱知见。

要去掉我执,首要在对人事物时,换个角度、换个角色来看、来思考,如此您自然能超越自我的执着,也就能心平气和的看待事情,解决争端。我执相重的人,事事以「我」为出发点在思考,好处往自己身上揽,坏事往别人身上推,如此当然会跟别人搞不好,世间人争权夺利,互相毁谤、攻击,无非不是以「我」为主体的思考模式。我门观看党派之间,人与人之间,若以「我」为思考模式,都不会有安祥的日子过,每天争争吵吵,永无宁日。

菩萨对我已无执,故能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有好处先想到别人,如何使别人快乐,如何使他们离苦得乐,自己辛苦并不以为辛苦,忙得似无有多馀时间,但却非常高兴,法喜充满。故当你去掉我的执着时,不是永远的失去什麽,反而是获得无限的轻安、满足,终而能获得心灵的谧静。

2.释题

本公案名「我执障道」,一般人都会认为有个我身在活动,有个我心在思想。殊不知我身系四大假合而成,缘尽还当分散灭亡,何有肉身可留?我心是无始劫以来所熏习而成的习气,对境起取舍之心,何有真实可言,若能不依其所思所想去做,照样也不会怎样。而修行第一阶段要修者是断我的执着,当然「我执」还分为「分别我执」与「俱生我执」,修行人要先对外境人事物去除分别心,断分别我执,这是修行的第一课。要去分别心,当把自我观念去除,我执一去,即能与外界人事物同体,即能不分彼此,即能不与人对立,也就无争执事起。

本公案观其内容是在讲如何悟得「空无」之体,若有我相或动念时,即不觉体空之状。古僧大德云,「当下即是,动念即乖」,意即当下不起心动念时,即是我等体真之相,空荡无碍,自性与虚空等齐,但当心起即背离本体空之样,而入有相之境。行者多发心认识此「空无」之体性,久而久之,即能依「空无」之体,觉观心起心灭之有相,如此当体会「空」、「有」二相,了无互碍,空中能生万法,万法不离空体而生,法生却无一习气执取其境,故行者也当自在无碍,遨游於毕竟空中。

3.语体文解

僧问京兆兴善寺惟宽禅师曰:「道在何处?」我们先来了解「道」是什麽?道家言:「道无可道,有可道者非常道。」佛法言:「性空缘起法。」两者虽有不同,但言「空」者是一致的,佛法除言空外,更进一步言「空有不二」,但还是先要证得空理,始能获得解脱,进一步才能再言「空中出妙有」,入「空有不二」之圆融境界。按语说,此僧识起迷情於道在何处,有说无心是道,道在本体空寂中。此处所说,修行当先悟得空,认识本体空寂,始能获得初步的修证。

惟宽禅师说:「只在目前!」所言道者当体即是,行者只要不思善、不思恶,当下有个觉知历历的觉知,但对境无所起心,这个就是「道在其中」了。按语说:「当体即是,动念即乖。」也就是这个意思。不起心动念时是否有个觉知心在,此觉知心对境能如如,若对境起心动念相应,那是妄习相应故谓有,此当然道不在其中。但不是说不用修,即此能觉能知的心,能感知一切人事物就是道,没有人未修却能觉知,又能自在无碍。更进一步说,若修行中气旺,能心平气和,对一切境能自在无碍,那是假的境界。此等人若真的气机消退,面对事物也是一样的能如如,那才是真正自在无碍的真实境界。修行过程有种种的身与心的交互关系,都将影响我们的状况。有同学说,我以前较有耐逆境的功夫,逆境打不倒我,现在好像反而耐不住外来事物之冲击。过去的修行境界也许有菩萨在提携,人也好像较有智慧,且气机旺盛,也好像能对事不黏。但起码在过程中所学到法,在回凡後,还是要能利用所学的观心法门,再尽力清净自心。我们不是佛、菩萨,此心不会很完美的,不要常自我肯定为是。

僧又说:「我何不见!」在目前我为何无所见?义理不懂,当然不见。按语说,识起迷情於道在何处,有古僧大德说「无心即是道」、「道在本体空寂中」,本体空寂能对境生心,而生起心後,要无住,无住即谓无心。无心不是全没有念头,当然平时尽量不打妄想,但若有因缘起法时,还是要有心念的反应而心起灭,佛性本来具足空有两面的,不是 重视空相。但现在我们还在 除我执,当然能先悟得真空,才是修行的真正次第。按语说我为什麽不能见?以我相觅道见,将何以见道?大多数的人认为「道」一定有形有相,故一定有个什麽可见,要知道「空体」要如何见?

惟宽禅师又说:「汝有我故,所以不见!」我执深重的人,事事都有个我在,以色相要见道,如何能体会空的样子?《金刚经》里,释迦牟尼佛也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行者以我相或声光之类要觅道见,将何以见道呢?

僧又说:「我有我故,即不能见,和尚见否?」您和尚说我有我相之执,故不能见道,那我且置不提,问和尚您见道否?惟宽禅师说:「有汝有我,展转不见!」一切法都是因缘法,对於因缘法,自性才会现起应缘,一起应缘之心,空体即不全寂,故禅师说您在,而我也即现有我在之样,如此互相因缘生法,道即失却完全“空”的样子,而进入“空有不二”的境界。大家应该知道的是此处所言的「道」,显然是在指“空”,空为什麽那麽重要?若不能彻底体证“空”的样子,对解脱的知见不能完全掌握,也可说是做不到。光有意解的认知是没有解脱能力的,故佛法为什麽注重体证,就是这个道理,若无亲自走一趟,怎知自己真的能否解脱,就是有体证,而没有悟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正等正觉)入不退位,还是有迷失的机会。按语说:因为汝有我相,亦使我离体,互相应缘而失本真,起心动念终失其道。故禅师说:「有汝有我,展转不见!」

僧又说:「无我无汝还见否?」若没有我也没有您的存在,那样还能见道否?按语说:现象界诸相皆灭,连您我都不存在,这样能否见道?禅师说:「无我无汝,阿谁求见。」没有我、您之境时,全入空寂之涅槃境界,那有谁说要见道呢?按语说:人我相俱灭,还有谁要求见道?有觉之觉心灭,已归寂静,谁还求见什麽?这不是多馀的吗?

我们从此公案中了解,本体界与现象界之分野,一谈到本体界即入空无的境界中,一入空心即能遍一切处;若也以现象界起一切法用,则回复到世俗的人事物中,才有您我、善恶、逆顺之分别。修行第一阶段当断我执,灭一切外境的人事物分别想,则能证得无我执相,初步解脱即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