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广普法师:北大女研究生出家后,大愿开创善经济时代

发布时间:2024-05-19 04:09:10作者:佛缘网
广普法师:北大女研究生出家后,大愿开创善经济时代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主办,凤凰厦门承办的“2014全球华人善财领袖论坛——善经济时代的使命与践行”活动在厦门举办。寂静法师受同心慈善基金会会长广普法师之邀,作为本次活动的嘉宾出席论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资深媒体人、锦麟公益基金会创始人杨锦麟,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发言人何日生,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会长广普法师等来自台湾、香港、大陆的公益界、企业界的代表人物,两岸三地善财领袖将齐聚,共商“善经济时代”的大格局,共同探讨“善经济时代”企业、公益组织的“善财领袖”的培养,以及促进善文化、善经济良性发展的公益运作体系和机制,并结合自己经营慈善和公益事业的事迹阐述了各自精彩独到并极具指导意义的对“慈善”和“善经济”解读。

本次论坛的发起人之一广普法师,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像妈祖一样救苦救难的人,如今梦想实现,法师也和妈祖一样传播着大爱的精神。2002年从一个8人“小蚂蚁爱心小组”开始,创办了同心慈善基金会。

不仅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为他们提供心灵的养护。基金会源起于法师对佛法智慧慈悲的理念,“佛法一定要实践,天天盘腿有盘腿的好、诵经有诵经的好、拜佛有拜佛的好,但那都是充电。如果我们没有和众生面对面的互动,实际上我们是没有办法去检验我们的修行的。不仅要‘愿解如来真实义’,还要‘愿证如来真实义’。”

从开始没有能力做更大的事情,只能在福利院做义工,和一群大学刚毕业薪水也不高的学生一起做。“我们没有钱,可是我们有双手,我们有心,什么都给不起,我们给的起真诚,给的起那份关怀,给的起那份重视。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出状况,只要你给予他足够的关怀,他的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虽然只是力量微小的“小蚂蚁”,但他们却一直坚持这样做下去,直到2002年8月正式得到批准成立。为了学习NGO组织的管理模式,广普法师等人亲自跑到香港去学习,碰到香港有一个义工发展局,非常友好地向他们传递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做事情,除了有爱心还要有方法,要悲智双运。

广普法师就这样和大家一步步走过来。又借助香港买来的义工教材,自己带班,自己讲课。需要英文教材就从网上找然后整合成自己的东西。到上课的时候,就扛着一推英文书给同学、义工讲课。因为,有方法还要有好的心态。否则大家很容易出现一种大沙文主义,觉得我在帮助你,你就应该怎么样,这么多人献爱心了,你们就应该怎么样。

“如果做慈善还要提要求,那就不真实了,我尤其反对做慈善来要求别人信仰。我在整个培训过程当中,最强调的一点就是,不能强加我们的价值取向给我们的服务对象。”

这次论坛中,广普法师也谈到了她一向对慈善的理解,慈善是用“慈悲”两个字,怎么给予快乐?那就是把自己的“心”放在最下面,“慈”在上面,“兹”代表着现在、此刻、这里。活在每一个当下,能够去感同身受对方的需求,才能真正的给予快乐,让对方觉得我们在一起,我不孤单我不寂寞,我不是无助的,这就够了。

两岸三地的善财领袖共襄盛举

义工也好,慈善从业人员也好,广普法师认为我们不是上帝,大家都只是一个陪伴者、一个引导者,至于他要怎么走,是他的事情。广普法师曾对创办的儿童院的孩子说:“长大以后如果你们能读博士,那很好,如果什么都不是也很好,你们要信仰耶稣、信仰基督也很好。不是佛教是最好的,没有谁是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是最好的。”不能说对方接受了一袋大米,就必须信仰佛教,那信仰也是不纯正的。慢慢同心会就发展出自己的一个模式:心灵的慈善、文化的慈善。广普法师称之为养护心灵,关怀生命。“心灵的慈善、文化的慈善”远比“物质的慈善”更为重要。单纯的物质救助已不能满足需要,深入的心灵关怀才能给人长久的支持,使无助者懂得求助、受助后能自助、自助后转而助他。

募到多少钱不是义工服务的过程中的衡量标准。而是在和众生的互动当中,义工彼此之间,义工和大家之间的互动中有没有养护到心灵,有没有关怀到生命。这才是唯一衡量的标准。

但是在慈善会内部,广普法师却很强调义工,志工本身的信念。自己的道心一定要坚定,就像一个圆确定了圆心,再大的圆都画得出来。就像开始慈善会没有道场,法师始终坚信,有道就有场,结果现在真的有了两个寺院。“只要我们自己心里很定、很坚信佛法的真理,不需要有要太多的怀疑。”

很多人会说同心要做大、做强,可法师却告诉身边的每一位志工,不要求大,不要求强,我们只问每一个走到身边的人,每一位服务对象,能不能感受到同心养护心灵,关怀生命的心,我们有没有做到与人为善,同心协力。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善经济,广普法师认为,善经济,恰恰不是赚钱赚来的,而是内心的“慈善”,内心的善心善念和外在的善行感召而来。你好、我好、大家好、地球好、宇宙好的善经济才是真的善经济。

寂静法师作为论坛嘉宾也阐述了对于慈善和善经济的观点。慈善,真正要改变的是人心,给钱只是方便。真正的慈善应该是从内心生发出来。经济是由善而来,最终回归于善,经济的本来面目就是善,无论从事什么都必须是为了别人而着想,就是在这一点上自私与无私达到合一。善经济,就是为善之经济,“经济”产生最终还要为善。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先生说,今天人类的财富量急剧增长,使整个人类财富的生产从解决有和没有,多和少的问题过渡到了好与不好的问题。世界上客观进入善经济时代,整个世界进入到以人为本,由社会价值引领经济价值的新格局。一个企业想要走得远,想传播力强,必须要有慈善。慈善要有品味、要优雅,才有力量。

终南山净宗祖庭净业寺住持本如法师。善经济,要求我们有一颗纯良的心。人们需要的不仅是钱财的布施,同情和怜悯,更加需要来自内心对生命的觉悟。做好事,要悲智双运。当我们做了好事却让别人很不开心,这时候就应该要把心收回来,反省,觉照自我。本如法师还讲了佛陀时代文殊菩萨度化众生的故事,教我们行善一定要有智慧,发心一定要纯净。

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发言人何日生先生。慈济人,不仅募款,更是募“心”。感恩、尊重、爱,付出无所求,这是慈济的核心价值。向受助者鞠躬,感恩自己有机会付出和积累福德。所以鼓励每个能够付出金钱的人更能够亲自发放和付出爱,这就是慈济理念所谓的“教富济贫”,在整个过程中,创造爱的循环。

消灭恶的方式恰恰不是批判恶而是扩大爱,扩大善,扩大诚心。与其批判不如建构,以生善来抑制恶,是佛法非常重要的概念。不仅帮助他,更启发他的善心,鼓舞失败的心从新站起来。慈济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创举之智不是来自于利润和竞争,而是来自于爱。爱具有强大的创造力。智慧在众生中求,智慧在慈悲中求。

善经济有一个重要的解读就是心灵慈善和文化慈善。我们需要这样的界限。此次论坛的前一晚,同心慈善基金会和厦门市大爱妙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就共同主办了一场“千人金刚经唱诵音乐会”,在厦门市人民大会堂展开。音乐会打破了传统倾听的模式,通过现场共唱禅乐、齐跳乐舞的方式,发挥音乐的力量,演出者既是演者又是师者,观众既是观者又是演者。超越宗教的模式、用美妙的旋律演绎智慧,净化心灵,自然呈现出一件美妙的音声艺术品。真正让每一个人心动,让每一个灵魂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达到自然从心而生的和谐。

厦门“大爱妙音”音乐养生机构负责人悟明老师,也是千人金刚经唱诵音乐会的领唱和指挥,他说:将音乐变成药,变成乐,当病人因为音乐感受到快乐,病痛消除的时候,我觉得最幸福。这也是悟明老师慈善事业推进的主要方式。

论坛有来自两岸三地的慈善领袖,可谓人才济济。在本次论坛中与我们结缘的陈泽荣先生,就是厦门医学业内一位颇有名气的“神医”,因为针灸疗治疾病的效果特别显著和迅速而获得“陈一针”的美誉。陈先生的身份可谓多样复合,既是仁心神医,正义律师,又是跨界儒商,深怀绝技的佛学修行者,同时还是热心公益的慈善家。几年前身患骨科疾病,在这方面非常擅长针灸治愈的他却怎么也治不好自己的病,却在南山寺佛七的体验中得到神奇治愈,一改他对佛学的认识,大大扩展了这位“神医”治疗疾病的眼界和视角,从此甘做佛门中的“小学生”,每每遇到智者总是用心亲近,谦卑请教。寂静法师等人此行就亲到陈先生的医馆参观,得到陈先生热情招待。

真正慈悲的人是生命的勇者,他们从人群中走出,主动承担起扶助和引导的责任,不为名闻利养所动,历经考验,承受压力和怀疑,却依然能够笑着跳着前行。只因为世界与我一体,他人的痛苦即是我们的悲伤,唯有每一个生命都喜悦、自在、富足,这个世界和谐,我们自己才会真正快乐和幸福。感恩实践大爱的行者,感恩一路上不停播撒爱,启发爱,扩大爱的走在中国慈善事业上的“善财领袖”和生命勇士们!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