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显法师:为什么讲《无量寿经》玄义
发布时间:2024-04-13 04:07:23作者:佛缘网
有人问我:「法师,为什么你不直接讲《无量寿经》,而先讲玄义?」当然,我们是遵照祖师大德讲经的方式,都会先讲玄义。到了现代的讲经法师,为了随顺大众,就先直接讲经文;圆瑛法师他会综合古今,先讲十门开启里面的第九门—总释名题,然后再讲教起因缘。先让你看到经文,等于参合天台的五重玄义,加华严十门开启的方式来讲。
天台五重玄义是先释名,就是解释经典的名称,譬如说这部经典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如果是天台家会先讲经名,经典的题目。那华严宗就很注重教起的因缘,因为华严是「根本法轮」,要让大家明白根本法轮,大教是怎么兴起的,再来看其他的经典;其他经典叫「摄末归本法轮」,或叫「枝末法轮」。
华严宗对经教是这样看,这是华严的说法,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来讲玄义,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净土宗这部《无量寿经》,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有它甚深的意涵在里面,也是帮助大家对经典生起恭敬心,同时明白这部经典所被的根器,是哪一些人适合修行?修行这部经以后,能够得到什么好处?这部经是依什么而说的?在《大藏经》这么多的经典里面,它是属于大乘或小乘?做一个简介—会集这部经的人是谁?翻译这部经的人是谁?受持以后有什么现世的利益?这是我们讲玄义的用意,也就是整理《无量寿经》的精要,让大家先看到。因为有的经典很长,像《华严经》就有八十卷,要是没有透过玄义,很难了解这部经的纲要,看到后面就忘了前面,所以讲玄义就有它的必要性。
「念佛法门,行人发心念佛,仗弥陀本愿摄受,威神加持,护持行者,魔不能扰。《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十往生经》里面说到的,要怎么得到此利益呢?你有没有发心念佛?发心念佛说得容易,念没两圈就颠倒了,就念不下去了;还是做做事比较好,散散心比较好,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发心念佛。有很多人说只要发心念佛,就有二十五位菩萨拥护你,就心生傲慢,天地鬼神都不敬了;要知道佛菩萨也是敬天地鬼神的,你的心跟佛菩萨相背,那他保佑不了你。我们讲的发心念佛,你有没有发心—发菩提心。
大家都知道,随事发心,什么是随事?「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你们有没有发?发了,等一下出去就不度众生了;坐公交车谁抢了我的位子就不度他了。看到众生违背我自己的我执、我见,跟我的想法不一样,不度了。烦恼无尽誓愿断,先发脾气再说,反正烦恼那么多,没有关系,多断一个少断一个,也没什么差别,反正都无尽;你们要是这样来解,问题就大了,那真的会烦恼无尽。我们讲烦恼无尽,不是说它的多跟少,是说它没有尽处,就是没有灭处。没有灭,就是没有生处,灭跟生是对待的,烦恼尚且没有灭相,何来起相?这叫无尽誓愿断,本无烦恼。
达摩祖师讲的:「本性自空哪用除。」是烦恼无尽誓愿断。不是说烦恼很多,多一个也没关系,少一个也没关系,先发脾气再说,先起烦恼再说,不是的。是烦恼本来没有尽相,尽就是有所止尽,我们讲的有灭相,烦恼没有灭相,也没有生相,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所以烦恼起来,你想想从哪来?从人事上来?那别人为什么不起?从自己来,那刚才在哪里,藏在何处?灭了,灭去哪里?都没有住处,所以无尽誓愿断。这才晓得它的意思,四弘誓愿是这样发的。随事发心,在事相上烦恼习气我们要发心改过,不要怕丢脸,不要只看到人家的坏处,对于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却毫无觉知,坏到自己都看不到;这无论是在家、出家都要警醒,不要怕丢脸。
六祖讲:「改过必生智慧。」你要肯改过智慧就生起来,不改,智慧就被烦恼障住。有时候你不觉察这叫作烦恼,不能去认取这是我的烦恼,不敢相信自己是这么坏的人,自己是这么颠倒的众生;大家学佛,实际上真正要问问自己,对佛法是否真正的相信,是否真正的放下?所以我们讲要发心,要发菩提心。我们先不讲难的,讲随事发心就好了,随着这四弘誓愿发心,随事发心是事相上的事,事相上的发心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一直到佛道无上誓愿成。
我们是不是真干?在境界当中、人事当中,去看看、检点一下,当人家说我的过失时,我见是不是现前?马上找一大堆理由,保护这个虚妄的我,认为这个身是我,认为我有面子,我有身分;连乞丐都有我,何况有身分的人?佛讲的这个烦恼,不是针对谁,是众生迷失本性,虚妄而有,又叫俱生我执,与生俱来的。一般人误以为,天生就应该有欲望,有习气,因为他控制不了。
有人跟我讲,他说总觉得佛教讲轮回,是束缚于人。我说轮回不是佛教先讲的,是印度教讲的;但佛教讲的轮回,刚好在三界里面,佛教讲十法界,包含三界、六道。最早讲轮回的是印度的外道,他们看的没错。
有人觉得做什么一定会得什么果报,这样被绑住了;当然这是因果,不然你吃饭也不会饱了。
因果是不会颠倒的,种善因必定得善果,只是有先后时节因缘;就像你种植物一样,有它的时节因缘,它会成熟。「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如果不能随顺自己的想法、爱欲,就觉得佛教戒律束缚人,我们要反过来看,反过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被烦恼习气束缚了,没有这样就不行,没有这样就活不下去?佛就看到我们的病在这里,众生随顺烦恼,随顺颠倒妄想,永远都不会觉悟,只会愈来愈颠倒,愈来愈苦,就像吸毒一样。所以众生没看到自己被烦恼绑住了,反而觉得戒律在束缚他;认烦恼习气为我,不能自在,没有办法去超脱,这就是凡夫。要知道佛教我们,不是要束缚我们,是要给我们解诸缠缚;可是这个缠缚把我们缠得太紧了,就像现在的背包,贴身设计,背起来就好像长在身上的东西一样,你一点都不会觉得它的存在。烦恼习气就像这个样子,背了一个包袱,自己都没有感觉,反而认为它是长在身上的一块肉,割掉会痛,舍不得放下,舍不得拿下来。明眼人看到,知道这不是本来的样子,告诉我们:要发心,要能转变,要能随顺佛教。
我们常讲:「孝顺诸佛,孝顺父母」,父母在佛门里面就是诸佛菩萨。说孝顺父母,我们今天听了佛讲经,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从如来所说的教法化生出来,所以谁是父母呢?佛菩萨是父母。听了他的话,转变自己的身心,洒心易行、改往修来,脱胎换骨,佛菩萨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要孝顺,要随顺。世间的父母也要孝顺,但是不能愚孝。
很多人拿着孝顺当幌子,他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学佛,只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学业、事业飞黄腾达,来佛门拜拜,只是为了求这个而已;看到他的小孩真正要学佛了,他就说,佛教你要孝顺父母;现在妈妈教你要来贪名闻利养,你要认真的贪,你要努力的贪,要奋发的贪,这不叫向上,这叫向下沉沦。所谓「纯情即沉。」情就是你的情欲、欲求,脑筋里面只有欲求、欲想,就沉下水轮,沉到地狱去了。这可不是向上,方向要搞对。
可是一般人尤其是初学者,他不了解、不明白,还觉得我这样是孝顺父母,父母教我的,我就应该要去做;你要会看,父母教你干贪瞋痴,你不能随顺,你随顺就是大不孝,大逆不道。
《弟子规》里面讲到:「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所以孝顺父母要有智慧。以前在鸠罗摩什大师的会下,有人问难鸠罗摩什大师:你们出家人不孝顺,只为了自己要修道,放弃你的父母也不照顾,最重要的是你还剃了头发;还引《孝经》来问难:「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罗什大师说,这个问题请僧肇回答你。僧肇大师人称「什门四哲,论议第一」。僧肇大师回答他一句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之德,孝之终也」。立身行道才是真正的孝顺,出家、在家就是为了这个,这个人没话说了。所谓大务不拘小节,立身行道为要,这是重点。僧肇大师的辩才堪称论议第一,没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