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觉长老:如何修行更易契悟佛法?
发布时间:2024-04-01 04:06:50作者:佛缘网
修行的法门很多,可略分为三种:感应法门、方便法门、究竟法门。无论出家或在家,如果不知道这些道理,这一生就不容易契悟佛法。
什么是感应法门?
最初开始修行学佛时,希望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与庇佑,得到一些感应,乃至于得神通。例如,观音有三十二应身,有滴水观音、马头观音、送子观音、水月观音……哪一尊观音灵感,就信仰哪一尊,祈求家庭平安,事业顺利,或祈求能得到什么,这就是感应法门。
什么是方便法门?
如持咒、诵经、礼佛、念佛等种种加行,或为将来生净土而修行,无论生东方净土、西方净土或兜率净土,都属于方便法门。
什么是究竟法门?
佛法中的解脱分为――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三乘。但最究竟的解脱,还是中道实相──无念、无住、无相。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道,每一个人都能成佛、成菩萨。
修行是为了究竟脱离生老病死苦,所以要了解「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道理,一方面自觉,二方面觉他,直至觉行圆满,证得无上菩提。所以,静坐的目的也在于解脱,透过静坐达到定心、净心、明心,契悟本心。本心就是道、就是佛、就是解脱。这一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寂照一如,有止有观,有定有慧,定慧不二。从这个地方去用功,这一生就能了生死、得解脱、证菩提,属于究竟法门。
一般人都喜欢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生极乐世界。假使不知道今世就可以了生死,只知道念佛以求临终往生外在的西方净土,就是一种方便法门。
站在心性的角度来看,净土也属于究竟法门。所谓「净土」就是净心,心清净,佛土就清净了。佛法讲因果,现在种净心的因,未来感净土的果报,因与果是不二的。而且净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如果从这四种净土来看,它又是究竟法门。方便和究竟,端看从哪一个角度来解释。
知道人人都能成佛,这念心由相对达到绝对,不论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一切都在这念心当中,这就是究竟法门。举例来说,人类认为晚上是黑暗的,但是很多动物晚上才看得清楚,夜晚就如同白昼,那么此刻到底是白天还是晚上?真正契悟到佛性,就知道白天、晚上都是相对的境界,虚幻不实,根本没有日夜之分。
公案
《维摩诘经?佛国品》中有一个公案,舍利弗尊者曾经问佛:「世尊,每一尊佛都有净土,您既然已经成佛,怎么还在这充满荆棘砂砾、秽恶的娑婆世界中?」此时,佛陀以足往地上一按,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便现出了珍宝严饰的佛国净土。同样是在娑婆世界,为什么所看到的会不一样?所以说,心净则佛土净。佛因为六根清净、六根归一了,时时刻刻都是光明,白天是光明、晚上也是光明。这念心超越了时间、空间,就是真正的净土,就是菩提、涅盘,这就是究竟法门。
应该用哪一种法门修行?
我们可以反观自己属于哪一种心境,是用感应法门、方便法门、还是究竟法门来修行学佛?
希望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和感应,祈求平安顺利,就是「感应法门」。如果为了了生死,自化化他、弘扬佛法、护持三宝,就是一条正路、正因,更是菩萨行。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烦恼分分破,真如分分现」,就能由凡夫位到达贤位菩萨、甚至地上菩萨的境界,这就是「究竟法门」。
修行不能靠他力,要靠自力
一般人不敢肯定自己的佛性,认为「即心即佛」的究竟法门要靠自力,还不如靠他力一念佛求生西方才妥当,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走这条大路。这样的观念就失之偏颇。譬如我们在社会上找工作,若智慧不丰富,缺乏专业知识、熟练的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即使可以透过亲友介绍、关照,都不是长久之计,也都靠不住,因为因缘是变化无常的。假使没有实力和强健的身体,即使职位再好,也无法胜任愉快。所以,一切都得靠自己。
佛法讲因缘果报的道理,有自己的努力为「善因」,加上对外广结人缘、广结善缘,因缘和合,事业就很容易成就。所以佛法常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结人缘还是要靠自己;如果不努力,别人也没办法帮忙。修行也是如此,要先断除自己的烦恼,修福德、慈悲、定力、智慧,能够做到,心自然而然就定了,这样就是行菩萨道。想要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也要靠自己念佛,观照自心,精勤修定。假使自己不用功,即使十方诸佛也帮不上忙。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他力乃是自力的转变。
修行信心最重要
一般人对自己没有信心,不肯定自己的努力,只相信外面的加持。既然如此,也不妨碍相信三宝的功德力,借着仰仗三宝的前方便,不断地修加行,等到业障逐渐消除,善根、福德增长,本具的定慧现前了,自然就会有信心。
学禅、静坐达到一念不生,为的是能够究竟解脱。若认为自己根机、因缘不好,短时间不容易做到,也可以配合修方便法门——例如念观世音菩萨,或是诵大悲咒、观音灵感真言、准提神咒。但一次只宜修一个咒,修太多种咒,心容易杂乱,不会有感应。认真持诵,精进不懈,心自然就会定下来,心清净就有感应。
一般人只以为咒很灵,不知道这是由于持咒使「心定」的缘故。如果持咒很灵,应该任何人都会相同,但为什么甲念咒很感应,乙念咒就没感应?因为甲除了持咒,还有戒行、功德、信心;乙只知道持咒、有所求,却不知道自己还要修行,修慈悲、功德和戒行,当然没有多大感应。
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不论修任何法门,信心最重要。没有信心,就难以成就。修究竟法门也需要信心,才能与无为心相感应。「无为」是当下这念心无所住,不想过去、现在、未来,安住当下,心静如止水,犹如一面明镜,感应就现前了。因此,究竟法门与实相感应,与本心本性感应,这就是道。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相信人人都有佛性,佛法所说的道理都是真实不虚,诸佛菩萨都是由此修行而成就。
修方便法门也是一样,要相信《佛说阿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具足「信、愿、行」三资粮,以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生净土需具备的三个条件:「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相信这就是因,因就是要去实行、努力。有净土的因,将来一定感净土的果报。
修感应法门也要有信心,所谓「人有诚心,佛有感应」,求观音菩萨,就要相信观音菩萨有大慈悲、大神通,相信佛力、菩萨力不可思议,无所不在,则有求必应。不但要有信心,还要具备智慧。没有智慧的信,就成了迷信。所以,信与智慧,二者都不可缺少。
社会上有些人研究佛法,把佛法当作哲学来研究,讲得头头是道,但是没有信心、也不去实践,而是以自己的意识心思惟、检讨、考证,很容易产生邪见。现在坊间到处都有佛法的小册子,但内容不一定正确。
修行还要有智慧
反之,只有信心,没有智慧也是问题。很多人信仰佛教十年、二十年,心里的烦恼仍然很多,因为他是情感的信仰,并非智慧的信仰,因而禁不起考验。一段时间之后,甚至认为学佛这么久,事业还是不顺,身体也不健康,觉得佛菩萨没有保佑,心当中就起了无明和烦恼,这就是有信无慧。
修行学佛,信心、智慧都要具备,如同鸟之双翼,缺少一只翅膀,就没有办法在空中翱翔。佛法上有一个公案:
一位老和尚在外行脚,忽然看到山下有一道红光直冲云霄,想必有特殊因缘,于是前往观看。原来是有一位老太太,在山脚下的茅棚里修行。老和尚问她修行多久了,用什么法门用功?老菩萨答:「我在这里修行二十多年,专持六字大明咒。」老和尚说:「请你念给我听看看!」老太太就念:「嗡嘛呢叭咪牛。」老和尚便说:「老菩萨,妳念错了,应该念『嗡嘛呢叭咪吽』才对,最后一个字不是『牛』!」老太太听师父这么一讲,心生懊悔:「糟了!我二十年都白修了!」老和尚离开之后,走回山上一看,茅棚原本的光明没有了,才知道他的一番话使老太太失去信心,所以持咒不再有感应。
于是立刻回到小茅棚,向老菩萨讲:「我刚才是考验你的,其实念『嗡嘛呢叭咪牛』才对。」老太太很高兴地说:「师父,您真是作弄人。」又念起「嗡嘛呢叭咪牛」。老和尚再回头一看,红光又出现了。这个公案说明了无论打坐、念佛、持咒,如果有信无慧,不能善分别,就容易因他人的话语对佛法产生怀疑,失去信心。所以,修行一定要有智慧,智慧即是深信人人本具佛性,也就是师父说法时、诸位听法的这念心,每个人都有。虽然都有,但因为我们心当中有烦恼,烦恼遮住了本心的光明。因此,修行就是要化掉心中的烦恼,心清净了,光明自然就现前,如佛经讲:「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这念心若达到绝对清净,一定有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