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净心法师讲法系列之二—佛门仪规

发布时间:2024-11-27 04:06:24作者:佛缘网
净心法师讲法系列之二—佛门仪规

甚多学者,对佛门的戒律,皆感束缚不安,甚至认为太严格了,有些人为此望而却步,其实这是相当错误的。因为戒律,也如同国之法律,民不守之,则社会乱之。而修行者不守戒,则道不成。国法依行为而论处,戒律乃心行皆论,较之要严谨。我们现在要讲的仪规,仪是律仪,也就是戒律中的威仪部分为主,以及佛门中的一些方规礼仪。
《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而生定,由定而生慧,名为三无漏学。”欲摄心必先除妄念,当得学戒,持戒严者,自可断妄念,无妄念自可生定,而可参禅思考,久而可现般若智慧。所以民国太虚大师曾说“仰止于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因此,无论在家、出家,礼仪都是我们人生当中需要自我完善的一个环节。


(一)入寺常识
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随身行礼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以防忘失等。
二、殿堂: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拜垫分男女左右礼拜。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前头停留。主垫后通常有三个拜垫,是做法事时,供斋主用的。

通常在两边礼佛,只要心诚,其实在哪里拜都是一样。
三、见僧人:见面应合十,称“师父好”或称“法师‘若问师父法号称呼,一般合十说:“请问师父上下?”以表敬意。
四、佛堂内:不宜吸烟、穿拖鞋、嚼摈榔。进佛堂不由中门入,当从旁门入,以收摄身心、恭敬三宝,堂内不宜大声说话,喊叫,高视佛面;生恭敬心使自心得到清凉安详。
五、法器:寺院内的钟鼓法器犹如号令,寺中钟鼓一般时间不擅敲。每种法器也都有意义作用。
钟和鼓:在寺院,早晚都要敲钟和打鼓。早上是先打钟后打鼓,晚上相反,所以叫做“晨钟暮鼓”钟是震醒梦里人(迷惑的众生)提醒大家生死事大,不要沉迷;鼓是催促大家精进勇猛。故(<阿含经》》云:“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
六、上香:香不在于数量,而在心诚,香代表自己的心香,表示敬意。插一枝香表示一心一意供佛,没有妄念,没有分别心,没有染污。插三枝香亦有表法,例如供养佛、法、宝。或勤修戒、定、慧三学。
敬香先插中间,然后是左、右两边,以此香华供养三宝。除用香之外,还可用灯、水果等。为何用檀香供佛呢?因为一般世俗的香料能刺激人们生起欲念,惟独檀香例外。而且檀香不但不刺激欲念,还可以驱除邪恶气味。所以佛陀当年特许弟子用檀香供佛或自己闻。
灯:表示光明及智慧,开启自性的光明;
花:表示相好庄严;
水:表示心水净心,水净月现,心净佛现。
寺院之所以清净,也有赖于我们大家以清净的心,清净庄严的行为,清净的语言来共同成就。若能以清净的心和有序的仪表来行持,不但可以使自己的内心净下来,甚至使别人也能感受一份清凉。在参禅的活动中,也首先要内心清净,才能更好地去体会禅悦的快乐。

(二)入堂仪规
一、殿堂仪规:

(1)入大殿礼仪:
1、进殿之前清净身心,放下杂念,列队而入,使自己的内心进入清凉的世界;
2、沿左右两侧而入,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靠右侧则右脚先入;
3、佛殿内一般行右绕而行,不左级,以示正道。在早、晚殿上绕佛时,在转角处向上问讯放掌即可,不须停留;
(2)早晚课诵:
1、早上四点半钟左右听钟声即起床。第一遍时起床洗刷,第二遍即到走廊列队静侯,待僧众进殿后随后而入,分两班与东、西单的预备位置;
2、课诵期间,一般是合十(合掌)与弥陀印(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叠放胸前平行)两种姿势。唱诵时一般合掌,其它念诵时以弥陀印为主

3、课诵内容:随僧众师父随念。参学《佛门早晚课诵》。
二、斋堂仪规:
l、随门两边列入,坐下后清净无杂话。桌上两碗左碗为饭碗,右为菜碗,根据自己需要出碗接饭菜。
斋堂:斋本意是过午不食,斋意义是清净,从根本说是身、口、意的三业清净,便名为斋。
2、拿碗筷的方式:
A、碗——表龙珠、精华,如吾人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即所谓的摩尼珠。俗语云:“欲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
B、手——谓之龙口含珠,左手四指捧碗底,大拇指扣碗边,犹如龙含珠;
C、筷子——谓之凤点头。
3、过堂:早餐在早课结束后,直接列队入斋堂;中午十点四十分在斋堂外列班,五十分左右入斋堂;早、午斋前随大众合掌念供养咒及出生,先供佛再施食给出生及饿鬼等群生,使能够同受甘露法味,脱离苦海,得到解脱。


(三)讲堂仪规
闻法心态——只有殷重渴望的盆,才能装满智慧法音,开创自在人生。
闻思修——专注的听、仔细的想,行我所知才能达到闻法的真义;
听经——提前五分钟进入讲堂入座,迎请法师进堂时全体起立,合掌面向法师,待法师到位大众向法师问讯,法师落座后大众落座,以表示对法的敬重。落座后不向熟人打招呼,不起坐不定,如不能听完但向上行一合十,肃静退出。

一、个人礼仪
(1)恭敬三宝
1、礼佛:先合掌,直立合掌当胸如宝塔,脚尖距离前八后二寸左右,拜时先弯腰屈膝,靠近拜垫,头开始向下;右掌按在拜垫中央,次将左掌按拜垫左前方,再将右手移至右前方使两掌相齐;头贴着拜垫时,两掌同时翻起,掌心向上,意思是用手心接佛的双足,以示极度的尊敬,因头、双手、两膝住地拜佛,故名五体投地礼。
起立时,两手掌掌心翻回向下,左手退半掌回到拜垫中央,把左手提起来合掌式回胸前,右掌按向拜垫,再两膝起立,右掌与左掌合。
问讯:当腰弯至最低但不过膝盖时,大约45度弯腰,双手接弥陀印随胸下,起立时挺腰做毗卢遮那佛手印(两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互抱,食指及大拇指均各竖起相对),手印与眉齐高,不要点到额头,眼望向手印,不用垂头,然后放下双手、合掌。(附:合掌有两种:一种是实心,多见于密宗;一是空心如宝塔,多见于显宗)
2、礼佛三义:
A、折服骄慢心;《六祖坛经》云: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
b、见贤思齐;
c、忏除业障。
经中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增福无量。”身体端正,心恭敬专注。身心统一的话,拜佛功德很大,又礼佛不是拜偶像、拜泥土,而是籍佛像来受摄自己的身心,使自己那杂乱、烦躁不安的心净下来,从而使身心得到轻安。(《法苑珠林》北魏宝藏法师七种礼佛与清凉国师十种礼佛实义)
3、礼佛心念:
第一拜:可以默念南无十方三世一切尊佛;
第二拜:可以默念南无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第三拜:可以默念南无十方三世一切清净僧;
(附:或专拜某一尊佛、菩萨时即念某一佛名或菩萨名)
4、敬法:
A、奉持经典:凡持经典皆当双手捧之平胸,不可将经书随意放置或置于腋下,不可将经书卷之若筒,恭敬奉持方得其利;又佛经中含有无量义理,令人转凡成圣,为世出世间之法宝。所以若恭敬供养,必得其益。唐三藏玄奖大师当年为到天竺取经,立下誓言:宁去西土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怀着对法宝的无上敬意,最终取得藏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一代宗师。
B、诵念:诵经的目的,是为了开智慧,明了经义。尽量勿生杂念,清净受持,诵念之前,一般有香赞,称佛圣号,开经揭。通过唱赞能够使我们收摄身心。

唐朝武则天当时有感于佛法的伟大和不可思义,感慨中说了四句揭: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后人把这四句话作为开经偈。
5、敬僧:
A、僧有五德:

{l}发心离俗:指出家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修习菩提而为世间福田;

{2}毁坏形好:指出家人剔除须发,毁坏形好,除去世俗尘衣而著如来之法服,具佛威仪而为世间之福田;

{3}永割亲爱:出家之人割舍父母亲情之爱,而一心积勤修道,以报父母生成之恩德,谦能为世间之福田;

{4}委弃躯命:谓出家人委弃生命而无所顾惜,惟一心求证佛道,谦能为世间之福田;

{5}志求大乘:谓出家之人,常怀济物之心,专志勤求大乘之法,以度脱一切有情,为世间之福田。由以上僧之五净德,故应恭敬。
B、僧人的称呼:请问师父法号,宜合掌,然后说:“请问师父上下,”或请问法师尊号。
(2)四大威仪:执身即除习气,身得自由则心有依处,所以古大德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也有宝贵的经验,有偈云:“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平如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发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做比丘。”
{l}行如风:即行走时,眼睛平视,不可左抛右瞄。不可脚跟拖拉出声,举止庄严而安然,行走起来像风一样直,不会摆来摆去,轻松而自在;
{2}立如松:指站立时,如松树般的安稳。不靠前,不倚后,心存善念,如此则具足威仪之相;
{3}坐如钟:坐时如钟一样的如如不动,很稳重,所谓“树摇叶落,人摇福薄”啊!坐凳只坐七分,背不靠椅,脚不交叉,如大钟一样稳定;
{4}卧如弓:即吉祥卧,又叫右侧卧。两足叠起,如弓形。左手放在左腿上,这样不会多做梦,要做梦多为好的,故名吉祥卧。
(3)其他方面:
{l}请穿统一所发服装,服装整齐朴素
{2}用餐时一般吃多少接多少,尽量不留饭菜。矿泉水尽量饮完再丢弃瓶盖,日常生活中珍惜福报;
{3}持佛像经书不须向人作礼,只作称呼即可。其他未能讲到或不了解的地方,诸位在下面可以随时向诸位法师,师父们及各位辅导法师请教。威仪是我们修身的自然表现。若能逐步做到身口意三业清净,则不但能使自己内心安祥,扩展到团体,塑造成群体的风格,成为净化的力量,从整体上能够成就一种清净安详的氛围同时可以感染身边的人。愿大家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感受清净快乐的生活,开创自在人生。
最后祝愿诸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