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评职称而得抑郁症,值吗?谁的责任?
发布时间:2024-10-21 04:05:02作者:佛缘网最近有新闻报道,某学校教师因评职称而罹患抑郁症。
老汪非常理解,深表同情。但老汪想说的是,这样值吗?谁应该为此负责?
一、因评职称而罹患抑郁症值吗?谁该为此负责任?
职称没评到,却患上抑郁症老汪非常理解评职称会把人逼疯,因此而罹患抑郁症非常。如今评职称,尤其是评高级职称实在是太难太烦。“太难太烦”是因为高级职称评审几乎是按照职业完人的标准来设定的。有些必备条件,不少老师终其一生可能也无法满足。比如“在薄弱学校工作过或支教经历”。不少同仁一毕业就在城市优质学校上班,那么要评高级就必须支教,但是支教名额往往是一年只有一个,轮到自己不知道要到哪年哪月。再比如,“县级以上综合奖项”,要想获此奖,一要教学成绩优秀,二要人际关系好,尤其是和管理层关系融洽,否则一辈子也拿不到诸如“三等功”“政府嘉奖”等“县级以上综合奖项”。
高级评审如果能做到人人平等,再难,我们也无法可说。问题是有些老师不小心得罪了没有胸怀的管理层,这样该领导就会给老师穿小鞋。只要穿一次小鞋,五年之内就没资格评职称了。比如,满工作量是评职称的必备条件。如果你不慎得罪了某领导,某领导正好又是安排教职工具体工作的,那么,领导只要一年让你不满工作量,那么5年之内,你就无法评职称了。5年之内满工作量是评职称的必备条件。如果你得罪的领导不是管理人事安排的,但是,只要该领导在讨论评优评先的行政会议上指出你的“硬伤”(一般是领导的夸大其词),那么评优评先你就没戏了。评优评先虽然不是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但是,别人有,你没有,你自然就竞争不过别人。
如今一线教师工作已经很辛苦了,多数一线教师被纷繁芜杂的日常工作压得身心俱疲,以疲惫之躯应对太难、太烦的高级职称评审,患上抑郁症太正常了。
为职称而患抑郁症,太不幸了但老汪不得不说,这样患抑郁症或许真地不值。
患上抑郁症的经济损失太大。
二、身心素质不好的老师该怎么办?
老汪建议,身心素质不是很好的老师干脆放弃评职称,过相对自由的清贫生活,过“佛系”生活。
一辈子老中医(老中一)固然难堪,固然经济损失严重,但是养家糊口基本上还是足够了。心态“佛系”一些,虽然清贫一些,生活也能快乐如意。
古代的隐士生活都清贫,但不妨碍他们的“潇洒送日月”。如果我们的身心素质不是很好,干脆跟“名利”说再见,干脆学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为自己寻找一片心灵的“桃花源”、心灵的“田园”。
向陶渊明学习其实,老汪身边就有这样的当代“隐者”型老师。他们工作认真负责,但从不参加任何评优评优,更不参加职称评审。他们放弃“名利”,只为活出自我。有些老师教龄快30年了,还是初级职称,但他们几乎每天都活得自由、潇洒。实际年龄50出头,看上去似乎不到40。
“我现在有房有车,作为教书匠,我已经很满足了。所以我不需要什么‘优秀‘’,也懒得评职称了。”坐在我身后的地理老师曾这样解释为什么不参加职称评审。他工作21年了,还是初级。他特别喜欢玩遥控直升飞机。课一上完,他就会到操场玩,引得好多学生跟在他身后。
这样的“隐者”老师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几个,我觉得他们对生活的自足,对名利的淡泊实在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老汪觉得,身心素质不好的老师不妨彻底看开,放弃职称评审,向这些“隐者”老师学习,过相对自由的“佛系”生活。
否则,身心素质不好,还要参评高级教师,得了抑郁症,实在是不值。
不过,老汪觉得那些“隐者”教师自由潇洒的背后还是有苍凉的。这正如陶渊明——隐居是他最后的、最坚定的、也是最无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