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商业化拯救
发布时间:2024-06-24 04:09:07作者:佛缘网
寺庙商业化拯救
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寺庙的生存之道,向来主要靠信众供养,能够维持基本的生计即可。因此,寺院无疑是最干净的地方,这里既没有世俗的丑陋,也没有凡世的吵闹,只有以慈悲为怀的大仁和大智。 但是,在商业化日盛的年代,当资本介入寺庙行销运营,当政府将景区打包上市,当寺院的方丈主动融入 线上线下 的商业活动 理应纯净的信仰之地,正在日复一日地被利益集团蹂躏,商业化开发正在向寺庙渗透 原本清静的宗教场所,已经变得充满铜臭味。 如今,这些接近 崩塌 的信仰之地,呈现出的是一种畸形的繁荣:寺庙道观香火鼎盛,假僧假道遍地穿行,有人承包寺观谋利,有人拆庙赚钱如戏,有人贪渎贿买罪孽,有人建庙敛财无数,甚至有假僧欺佛娶妻 曾经的佛门之地,何以沦落至此?到底谁是罪魁,谁是背后的推手? 除了日益兴盛的寺庙商业化,合法宗教的供给不足,也可能成为极端宗教、乃至邪教生存的土壤。因此,宗教立法,可以说是平衡信仰供给和遏制邪教的重要路径之一。 国内某长期从事佛学研究的学者称: 希望公众都有信仰,只要是向上的、行善的,我们都要支持,但是,如果信仰被金钱绑架的话,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 释迦牟尼曾经预言: 毁我教者,乃穿我衣人。 个别出家人不思修持,一味钻营经商,或沽名钓誉,导致一些寺庙出现了 经济和尚 和 政治和尚 。这些人违背佛教教义,身披僧装,却打着佛教旗号大肆敛财,必被人不齿。 寺庙就是寺庙,万不可成为 市庙 。 4月17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了 借教敛财、以教牟利 等涉及佛教道教领域十个典型案例,其中包含云南昆明宜良县 岩泉寺被承包 事件。 国家宗教局表示,经过一年多针对寺庙承包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全面排查和整治,共排查出各类问题数百起,其中涉及非宗教活动场所的占全部问题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