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崇尚佛学思想的孟浩然,借助佛学化解子身的茫然

发布时间:2024-06-16 04:05:39作者:佛缘网
崇尚佛学思想的孟浩然,借助佛学化解子身的茫然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当为本色。”孟浩然的佛教诗共有二十四首,占诗集中诗歌总数的十分之一。自晋代始佛教文化就已经开始进驻襄阳,得益于释道安等人对佛法的弘扬。从东晋释道安来此建寺传教开始,他的弟子慧远也曾从其师在此隐居,使得襄阳的佛教文化不仅名声大,而且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让很多人都慕名来此。

再次,襄阳交通便利,经济繁荣,这为佛教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更有利于文化的快速传播。而且襄阳是交通枢纽,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来往于此的商人文人络绎不绝,人是文化传播的主体,更何况是流动的人群。最后,襄阳自古有隐逸文化传统,隐逸文化与佛教所提倡的思想不谋而合,都是劝人出世淡泊名利等观念。所以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都有利于佛教在此传播。唐代是襄阳佛教文化的兴盛时期,佛教在襄阳率先传播首先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寺庙一般都建在比较清静的山水之间,襄阳最不缺乏的就是名山胜水,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僧侣的清修悟道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

孟浩然仕进失意,为了净化自己的利欲功德之心,他选择了徜徉于山水辗转于佛教寺庙以及佛法之间。佛教文化对孟浩然的思想和诗歌创作都具有较深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佛为题的山水诗创作孟浩然一生所交的朋友除了官场上的一些忘形交之外,还有很多僧侣朋友。他对僧人的生活有向往之情,也崇尚僧人的思想,他也欲借佛教思想化解自己在仕途失意中的沮丧和茫然。孟浩然诗中出现的僧人有很多,如湛上人、明禅师、融公、聪上人、皎上人,此外还有空上人、业禅师、业公、易禅师、辨玉法师、义公等。

孟浩然在与僧人交谈时他们所谈论的内容大多是自己对佛教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大多是从山水游览之中得来。孟浩然游览了很多襄阳以及其他各地的寺庙,体现了佛教文化对其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道安在襄阳传扬佛法十五年,东林寺慧远也曾师从道安隐居于此。孟浩然游览的襄阳的寺庙主要有凤林寺、龙兴寺、景空寺、万山寺、聪上人禅居、融上人兰若等。异地的寺庙也为数不少,如香山寺、云门寺、耆闍寺、大禹寺、翠微寺、龙泉寺、石城寺、总持寺、东林寺等。

与孟浩然过从甚密的湛然承传天台宗之学统,于开元初年,湛然曾居于襄阳,与孟浩然建立了较深厚的友谊。如孟浩然《寻香山湛上人》是一篇纪游诗,记录的是诗人在洛阳时到香山去寻访久别的朋友湛然。诗中写道:“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杖策寻故人,解鞍暂停骑。石门殊豁险,篁迳转森邃。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平生慕真隐,累日探灵异。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诗人一早就开始了寻访友人的行程,直到傍晚才到。湛然深居香山,二人彻夜清谈佛理,可见他们相交重神交。翌日,又用一整日探奇览胜。全诗全方位地展现了香山寺庙周围环境的清幽淡雅。

诗人闻钟声而悟道,表示愿意弃世隐居,与湛上人一道清修。

孟浩然与湛上人过从甚密,其另有《还山诒湛法师》一诗: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喜得林下契,共推席上珍。念兹泛苦海,方便示迷津。道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朝来问疑义,夕话归清真。墨妙称今绝,词华惊世人。竹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欲知明灭意,朝夕海鸥驯。诗人自幼便已有向佛之志,只是沉湎于世事使此心愿屡屡落空。

诗人庆幸返乡后可以与湛法师相与为邻,因时常听他讲述佛法使自己从中受益匪浅。湛法师的不仅精通佛法,在琴书诗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所居之地环境清幽,使人的心地也变得纯净,变得毫无机心。由此可见,孟浩然之所以终身隐逸,佛教意识较浓也是一个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诗中多用佛语以言佛理孟浩然的佛教诗中多用佛语,使得他的诗歌佛教氛围浓郁,诗人愿尽享人间富贵的同时又不抛弃自己热爱佛法的初衷。孟浩然佛教诗有如此成就很大程度得益于他对佛家语的运用。

如《云门兰若与友人同游》一诗:谓予游迷方,逢子亦在野。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小溪劣容舟,石怪屡惊马。所居最幽绝,所佳皆静者。云簇兴座隅,天空落阶下。上人亦何闻,尘念俱已舍。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愿承甘露润,憙得惠风洒。依此托山门,谁知效丘也。尘念:佛家谓一切世间之事法,染污真性,称为尘世。尘念即尘世之俗念。“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四禅指佛教参禅入定的四种境界,称为四禅定,四静虑。真如指事物的真性、真相。

“一切”句语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惟一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己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惟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如无实也。”

甘露,佛家传说中药名,味甘如蜜。《金光明经文句》卷五:“甘露是诸天不死之药,食者命长身安,力大体光。”佛家把如来之教法比喻为甘露,滋润众生。《无量寿经》卷下:“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大般涅槃经》卷二:“世尊我今身,有调牛良田,除去株杌,惟悕如来甘露法雨。”依此,当为“依止”佛家语,依赖止住有力有德之处而不离开。《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中“闭关久沉冥”,佛家语“沉冥”出自《楞严经》。《陪柏台友共访聪上人禅居》中“绳床见虎眠”,典故出自《续高僧传》。《题明禅师西山兰若》中“谈空对樵叟”,“谈空”出自《维摩诘经》。《登总持浮图》中“半空跻宝塔”,“宝塔”出自《妙法莲华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