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念佛和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否矛盾,看元音老人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4-05-14 04:05:23作者:佛缘网
念佛和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否矛盾,看元音老人怎么说

念佛和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否矛盾,看元音老人怎么说(一)

1980年春应诸同参之请在沪上讲《楞严经》次,大家嘱我将佛法的中心问题一关于“明心见性”的修证问题。简单扼要地写出来,供大家参研讨论,以免听过忘却。同时笔者因眼见广大佛子对“明心见性”有很大的误解,心怀忧虑。

时下一般修行人普遍认为明心见性是高不可攀的佛、菩萨的圣边事,只有再来菩萨才能证得,非一般凡夫所能企及。所以他们问也不敢问,谈也不敢谈,修法只在外围转,不能切入中心。虽经多年苦修,因不明心要,不识本真,习气妄执依旧,不得解脱。冤冤枉枉地墮在生死岸头流浪,辜负了己灵。

从而使禅风不振,宗门衰微,更间接地促使整个圣教江河日下,降至于今日的奄奄一息。言之,宁不令人痛心。我等众生本具灵明觉性,妙明真心,与佛并无差别。

释迦文佛于腊月初八夜睹明星悟道时,曾明确地告诉我们:“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华严经·如来示现品第三十七》)。可见凡夫与佛没有根本土的差异,只因迷于声、色,忘失本来面目,造业受报,才沉沦于生死苦海。

苟能警悟,一切声、色、货、利,皆如空花水月,不可求、不可得,从而彻底放舍、无住,则当下即可返朴归真,归家稳坐,毫无难处。谚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我我们肯放,成佛也是本分事,因我们本具这种资粮。修行入不明真相,自设障碍,误以为明心见性甚难,高不可攀而不敢问津。这都是自卑感作怪,以为自己是凡夫,与佛相差悬殊,见性一事,无法证得,不可妄求,而自远于佛道,趋于凡流。宁不可惜!

另一方面,有些狂人读了两本禅录与几本经论,在文字义理上有了些理解,下得几句转语,写得几首偈颂,就

以为开悟了。但因未做实际锻炼功夫,偷心未死,妄习旧,遇境粘著,狂妄傲慢,使人望而生畏,不敢接近。这

又从反面增加了人们对“明心见性”的误解,以为真正明心见性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复次,迩来宗门人才寥落,禅者只抱定一则“念佛是谁”死煞话头在参究。既无明师随宜指示,也无明眼道侣相机点拨,而且参时发不起疑情,只在念“念佛是谁!”以致数十年不得消息。这就更增加了人们对明心见性是难上难的误解了。

还有一批执著神通的人,修持倒也认真,但当他们功夫得力、恰到好处时,忽然根尘脱落,前后际断,因不见神通现前,又无人指点,不识这是什么,错过了明心见的良机。自己不识而错过倒也罢了,还要以此来否定他人。反说明心见性甚难,岂不可笑可悲?

笔者有感于此,为了使大家搞清佛法之的旨和修行的诀窍,勿再卑视自己,只要精诚地如法修持,定可达到一生证成明心见性的目的。同时也拟敦促宗门硕德改变宗风,勿再抱定一则死话头令学人参究,而须相机随宜地灵活提示,伸学人能在句下荐得,言端省悟,以广造人才,重振宗风,藉以绍隆圣教。

复次,又感于众多参禅与念佛同仁,于参禅苦无入处和念佛不得力时,不知向密宗靠拢,假佛、菩萨慈悲佑护之力,扫清迷障,冲破难关,以资升进而达预期效果。即或智者有知于此,又因惮于有相密宗观想、仪轨之烦琐,加行、供养之迂缓而不思修习。

却不知密宗法门深广,在九乘次第之土上乘内,有无相密心中心法,修法简捷,收效神速,与禅最为切近,无上述有相密种种设施之烦,经灌顶后,即可直下修习。如果根性相当,以得佛力的优厚加持,又能如法专精修行,便可迅速得定开慧,明悟心要。

盖此法之妙,全赖密咒与手印。密咒为佛于定中自心所化之符号,有如世间打电报之密码;手印宛如电视机之天线,可藉以贯通佛、菩萨与学人之心灵,以心印心,打成一片。故加持力强,易于成就。有如此大利益,而学人鲜知,实不容缄默。以是不揣谫陋,略抒管见述此陋文,以抛砖引玉,尚希海内贤达不吝赐教,各抒高见,以匡不逮,亦幸甚矣。

《碧岩录》讲座系一九八七年应温州同仁之请,在温州演讲的公案。现收录的是经宋智明居土根据录音磁带整理录出后发表在《禅》刊上的二则公案,其余的因时间关系,尚未理出来。一俟有暇,当会陆续发表。《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谈谈往生西方的关键问题》二文则因感于目前有少数净宗行人,往往不肯老实念佛,甚至把往生的责任推在阿弥陀佛身上。

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有阿弥陀佛依靠,临命终时,自有佛来接引,十念亦可带业往生。”所以他们都懒懒散散地一面念几句佛号,一面又谈笑风生地说闲话灬以为这样就可得佛加被,接引往生了。哪知到了临命终时,因念佛不力,感力不强,不见佛来接引而误解佛是虛愿,随业牵流去了。

且因误解之故,又增加了一重谤佛之罪报,这太可怕、太可悲了。因此甘冒大不韪写此二文,曾在《法音》等杂志上发表,以期收得振聋发聩之效,切不敢哗众以取宠也。尚希海内豪贤鉴谅,有以指正是幸。

以上摘自元音老人《略论明星见性》自序,感恩元音老人李钟鼎老居士。

附,禅宗与念佛的关系得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自菩提达摩禅法传入中国以来,先是兼修念佛,随后一度偏离念佛,后来又转而提倡念佛,可以说,在禅与念佛的关系上走了一个“之”字形。这其间的变化,慧能和马祖、延寿分别起了关键性作用。

二、宋代以来禅净结合的形式,大体上有三类:一是念佛禅,是实行念佛的禅法。二是看话念佛,即以阿弥陀佛四字为话头的参禅方法。三是融禅於净,这是以禅为修持往生西方净土的一个法门,强调归心净土。

三、禅净融合是古代中国佛教的最终走向,体现了自力与他力、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结合与统一。

四、禅净融合的理论机制,一是根机说,多数禅师都认为禅净两种法门是适应众生的不同根机的修持方法,各有适用的对象,从这种意义上说,两者不矛盾的。二是圆融论,即将禅净与理事、二谛等相配,以理事、二谛的圆融,来论证禅净的融合无碍。三是配合论,如主张动散时念佛,静坐时参禅,如此互相配合,更富修持实效。 以上摘自《菩提》2007年第6期。

念佛和参禅中的“明心见性”并不矛盾,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是见自性之佛性。念佛往生的西方净土,即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净土,“花开见佛”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根据自己的根基选择修行,念佛和参禅并不矛盾,关键自己要切实修行。

后续将继续分享元音老人关于“明心见性”和念佛方面的知识,希望元音老人的智慧指导广为流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