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生根活佛:人为什么爱说不悦耳的话

发布时间:2023-11-12 04:09:39作者:佛缘网
生根活佛:人为什么爱说不悦耳的话

作者:生根活佛

第三,不悦耳:悦耳的意思就是动听,好听。不悦耳的意思,就是不爱听,不好听,没有感动只有讨厌的话。不悦耳的话容易伤害他人的心,也伤害自己的身心,这样一来,你就违背了愿菩提心的教诲,如意宝一般的菩提心被不悦耳的话偷走了,所以,古人被不悦耳的话也称为“菩提心的四个盗贼”之一。这里指的不悦耳,就是带着欺骗的诳心给别人去讲述,也包括吓唬他人。比如,平时佛法中讲的“诸行无常”,佛陀讲无常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宇宙观和人生观,了解万物的变化,让人知道世上没有永恒的事物,让人们容易接受万物的变化、把变化看成自然,目的就是让人们有了对变化的认识,他们就对一切法不会执着永久,不会产生永恒不变的希望,因为,它本身就是不可能不变的,恒常的希望越大最后的失望越大。讲无常是消除人类的无知状况,产生对自然状况和自身状况的正确理解。而这些理论被人利用了,去吓唬人、压榨人,成了收取钱财的方法,看到有些癌症等病患者,就说“真是无常,你就要死了,不过你不必怕,我告诉你死亡的过程,再传你一个密法。”或者有些人利用佛法的理论与无常来恐吓别人,伤害别人的心,说一些不悦耳的话,比如,他们看到老年人就说“你也年龄大了,马上要见阎王爷了。”

平时佛法中讲的“破戒堕落金刚地狱”,佛陀讲破戒罪过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不要弃善养恶,劝世间人积德行善,不要作恶歧善,而且幸饶弥沃佛亲口讲:“心是一切的种子,发出恶心,回应恶报;发出善心,回应善报”,占巴南喀大师也讲过:“好心得好报,坏心得恶报”,经典里也讲 “受戒感动天和地,破戒自有因果报。”作恶自然就有恶报,把恶报看成自然,目的就是让人们有了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认识,他们就能对善恶分别清楚,明白因果关系,因为这个而教诲的。可是,有些人懂得鸡毛蒜皮就讲佛法,而且看到别人犯了小的错误,或破戒时,经常借用犯戒来打击他人,侮辱他人,轻视他人,就说“他是个破戒人,会下地狱的。”这就是利用佛法的理论来恐吓别人,伤害他人的心,说一些不悦耳的话。比如,他们看到破戒的人不会说:“你虽然破戒,但忏悔的话,能消除业障。”不会安慰他人,反而打击他人,就说“你这种人,业障太深,佛菩萨也救度不了,你会下地狱的。”

平时佛法中讲的“淫为万恶之首”,佛陀讲邪淫罪过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不要做邪淫,因为,邪淫引起很多痛苦、烦恼以及疾病,而且幸饶弥沃佛亲口讲:“淫是一种心病,心病引起身病,引起万恶”,占巴南喀大师也讲过:“邪淫引起诸恶”,邪淫自然就有恶报,把恶报看成自然,目的就是让人们有了对邪淫罪过的认识,他们就会少用淫欲,明白淫欲的罪过。可是,有些人借用这些佛理,看到别人邪淫,就打击他人,就说“他是个邪淫之人,不是好人”等,就说同样伤害他人的话,这些都是让他人不悦耳之话。平时佛法中讲的“瞎子,聋子,哑巴等人不具备十八暇满的人身”,佛陀讲十八暇满人身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珍惜人身,不是为侮辱不暇满之人,但很多人看到瞎子就叫这个人是瞎子,见到聋子就说这个人是聋子,见到残废人就是这个人是个残废及没有用的人,还说:“你们这些瞎子,聋子,哑巴,不具备十八暇满的人身,没有资格学佛,学佛也成就不了佛”等恶语来伤害他人之心。

还有一种是该赞颂的地方不赞颂,带有嫉妒的心态,就说:“看起来他是个很文雅之人,但他的性格很坏,内心很恶毒”等不仅没有随喜,反而借用其它的毛病来反驳他人,指出这样那样的毛病以及缺点来说一些不喜悦之话。因此,菩提心的教诲里非常重视,不能说不喜悦之话,佛法因此强调真理是很重要的,同时真理的讲授也很重要。虽然真理的传达离不开文字,但我们不能执着于语言文字,语言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而已,只是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透过手指去看月亮,但也不是必须透过手指去看月亮,太执着手指就看不到月亮,只会沉浸在指导的方法中或关心指导的方向是什么。因此我们经常被负面的动机所利用,反而成为负面的支持和推动力。

比如过去有这样的故事,一个偏僻地方,居住一群山贼,有一天,一个小山贼问贼王:“大王,我们这行有规矩吗?” 贼王就说:“当然有。”于是贼王给手下讲了仁、义、礼、知、信,从而这伙强盗发展得很大。贼王讲的“仁”就是只抢有钱人,不抢穷人;“义”就是大家团结、打仗时冲在兄弟前面:“礼”就是大家有福同享,女人共用;“知”就是遇见认识的人不能抢,只抢不认识的人;“信”就是相信我山王和这里居住的兄弟,不能信父母与其他人的话等等。最后强盗自然知道天下的宝藏所在,将一整套的理论用在发展强盗业上。现在很多人,利用佛法的理论去吓唬别人,或经常说一些别人的缺点。我们不知不觉就变得擅于讲别人的缺点,对不良现象一说一大套,使人们对身边的人,或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不满,好像他可以拯救全世界,问他有没有正面的,他就讲不出来了。这种人,从国家到家庭,从领导到老百姓,从寺院到大街,从城市到山谷都看不顺眼,对于世界充满了不客观的看法,总是感叹:“世风日下,我的心都凉了”。这种思维方式是对菩提心的障碍,我们要像防盗一样防止。

还有一种是该赞颂的地方不赞颂,带有嫉妒心态,没有随喜的心。比如,功德圆满的圣者、为世界做出极大贡献的人、为众生无私奉献的人、忘我的行者甚至佛陀,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们。因为,他们付出的是无量的善心,伟大的仁慈心,无私的爱心。特别是历代的圣者以及佛陀,他们长的几千年,短的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传播真理,扫净了自私的行为和意识,成为了众生的明灯。他们一生清贫不求回报,在平静自在中离开世界,让人们感到不可思议。

他们的意愿和凡夫相反、效果不同,在他们太阳般的光明中,人们还在用狭小的主观想法去衡量、去比较、去猜测,还说:“他们虽然伟大,但在我看来却不是那么神奇……”我们还要和这些伟大的成就与发现作对比,还在用我们有限的尺度去比量天空,并想自作聪明地去比圣者的智慧,可是我们忘了自己的智力,我们凡夫人的智力是有限度的,只能达到自己的极限,而达不到天空般的圣者明智。

因为,圣者的明智超越凡夫的智慧,他们在当时就认识到宇宙诸多不可思议的状况,而且他们是我们的祖宗和一切智慧的根源,这是值得骄傲的,至少他们也是值得赞颂的。但是,众生是愚蠢者,也是比较心胸狭窄的,他们自认为聪明乃至能力强大,所以我们在主观上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犹如,萤火在阳光下微不足道。该赞颂的地方不赞颂的思维方式也是升起菩提心的一种障碍,我们要像防盗一样防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